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家裡教育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家裡教育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6-08 20:37:40

1. 教育投資為什麼的家庭最重要的開支

因為掌管教育的官員要為做教育工作的人謀財,所以在教育上就走「市場化」道路。否則他們怎麼吃飯?
再者,他們充分利用了當今社會的發展進度,社會發展要發展生產力,靠的就是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這就造成了社會競爭。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參與社會競爭,家長們就得讓孩子學習,就是收費再高也得去學習。這就形成了教育是家庭開支的重頭戲了!

2. 家庭教育投資是否有必要為什麼教育投資是否與機會成本有關

你的題目給人兩層意思,一是家庭教育的投資,另一是家庭的教育投資
先回答第一個家庭教育的投資,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教育首先要接觸的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直接關繫到子女的教育態度養成,所以家庭教育的投資是最值得投入的,但現在許多父母往往忙於生意和其他事情,導致家庭教育的荒廢這樣即使,家庭外投入在大也是事倍功半。對於第二個問題家庭的教育投資,這個應該大家也比較明白,教育嘛,關系一個人的競爭力和素養,也關系他的未來,雖然現在有許多人持教育無用論,但改變不了教育的價值。樓主要不要給點分呢

3. 城鄉家庭對子女教育投入多少比較分析

、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
2、調查對象:全校學生家長(家長到會率98%)
3、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採取以班級為單位集中問卷,共發出問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無廢卷。
三、結果與分析
(一)家庭狀況:
1、家長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為本科學歷的佔16.7%,大專學歷佔34.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佔48.7%。
2、家庭經濟情況;家庭條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為1000——2000元)為主,貧富兩極也佔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佔19.1%,在3000元以上的佔34.3%
(二)家庭教育現狀:
1、家庭教育投入情況:
(1)經濟投入:家庭訂閱雜志、報紙一份以上佔61.1%;每月給子女購買課外書3本以上佔32.6%。
(2)時間投入:每月經常陪子女去新華書店的(不少於2次)的佔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時以上的時間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佔37.5%說明家長對孩子教育比較重視,但經濟的投入明顯高於與孩子共處的時間投入。家長對孩子的關心還是不夠,實質性付出太少。

4. 為什麼說家庭教育投資(含孩子與成人)是最值得的家庭開支

不管是富裕家庭還是不富裕家庭,他們對孩子教育上的投資的評判標准都一樣。資本,也即金錢,就是他們的唯一標准。他們以為,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錢越多,對孩子的教育投資也就越多。

金錢上的投資是孩子教育投資的重要一部分,沒有任何金錢的投入也就想樹木缺少營養,成不了材。但只有金錢上的投資也會營養不均,幼樹也會成為廢材。氮、磷、鉀等各種營養都要有,孩子教育的投資各方面也不容缺失。

無論是富裕還是不富裕,都很難一概而論他們對孩子的教育投入的多少。因為最重要的投入他們都會忘記,父母的親身陪伴才是對該子教育的最大、最重要投入,是孩子成長成才最營養的部分。

把該教育孩子的時間用來賺錢,賺的錢再多也不夠他敗一年。再退一步講,即使長大了的孩子你有劣質到這種地步,但他們起碼童年是不幸的,成人之後也較一般人更難有幸福的生活。

孩子教育好了,足夠優秀,父母自己沒能給他多少金錢,他也能憑自己賺到。

所以說,孩子,就是父母最大的潛力股,最值得投入。而父母的親身陪伴就是最好的籌碼,最值得押。

陪伴孩子,是場穩賺不輸的投資。至少可以有合家歡的生活。有了這樣的籌碼投入,麵包也是吃遲早會有的。

(4)家裡教育投資擴展閱讀:

從長遠看花錢給子女讀書,是一項智力投資。當然,還有一部分的家長本身就有高學歷,所以順理成章地希望孩子也像自己一樣。因此在孩子學習的投資上,絲毫不吝惜。

每一個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僅是一位教育者,而首先應該是一位學習者。因為做一位稱職的父母是需要學習的。

只有認清自己的角色的義務和責任,才能給孩子一面好的鏡子。良好的「身教」示範,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就是在父母的示範下潛移默化形成的。

因此,父母的「身教」對孩子來說,是「根」的教育。我們倡導建設學習型家庭,首先是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一種向上的學習氛圍和健康的人文環境。

5. 當前家庭教育投資過大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家庭教育投資大的原因,還是父母對家庭教育的認識與理解上很多都不到位。家庭教育是靠父母的言傳身教來影響孩子,從孩子的營養、教養、培養上同時進行。而很多父母以為通過花錢對孩子進行各種培養就是全部,其實更多的需要父母從孩子0~7歲要進行更多的教養方面的影響,這些不是靠早教機構、幼兒園和學校來完成,主要靠父母日常的行為影響。
所以,投資過大而父母自身投入太少是與家庭教育的理念不同的。

6. 家庭教育投資的形式有哪些

個人認為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不足:一種是有些家長只注重小孩成績,只要考得好,想幹嘛都成。很少與小孩進行溝通,這樣會讓他們只形成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且他們也無法了解家長的辛勞,就會形成一種漠不關心的狀態。有些家長也不在乎自己的行為舉止,小孩身上的很多習慣都是受父母影響的,甚至是個人性格。另一種就是家長對小孩的溺愛,任由小孩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法理解生活的艱苦,不懂得珍惜。受挫能力也降低,很容易被生活壓垮。
對學校和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議:學校不可以只注重學生的成績,要善於培養他們的其他愛好,死讀書出來的人在這個社會是很難立足的。學校和家長要學會傾聽小孩的心聲,不要一味地斥責,要多鼓勵。小孩做錯事的時候,就要了解他們心裡的想法,然後針對性的解決,一定要有耐性。多讓他們參加課外勞動,或是去工廠學習,看下生活的辛苦,便會更珍惜眼前的一切。

7. 為什麼說家庭教育投資是最值得的家庭開支

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教育首先要接觸的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態度直接關繫到子女的教育態度養成,所以家庭教育的投資是最值得投入的,但現在許多父母往往忙於生意和其他事情,導致家庭教育的荒廢這樣即使,家庭外投入再大也是事倍功半。

對於家庭的教育投資,這個應該大家也比較明白,教育關系一個人的競爭力和素養,也關系他的未來,雖然現在有許多人持教育無用論,但改變不了教育的價值。

(7)家裡教育投資擴展閱讀:

中國理財周刊2015年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做了一個測算,撇開將來的物價和教育費用上漲因素,在中國養育一個孩子至其大學畢業,至少需要花費50至130萬元人民幣。如果還要海外留學,那就至少要200萬元了,而且這樣的費用支出,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高消費城市,基本上已經算是「最低標准」了。

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中國爸媽眼中最為重要的投資。有數據顯示,2003年開始,家庭教育費用便逐漸增加,截止至2015年,育兒支出已經佔中國家庭平均收入的23%,成為了僅次於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

8. 農村家庭教育投資是指什麼

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 今天中國的教育制度是問題多多,困難重重,許多的利益群體牽扯到裡面去,若牽一發那可真是動全身啊。 對於中國的教育制度討論最多的幾點是: 一、關於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教育制度可謂是十人評價九人搖頭啊,我們天天要求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們的高中教育,無不是只重視升學率,每年一個學校能考上多少個清華、北大,整天學生是埋首於故紙堆之間,作題、作題、還是作題。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東,以及一些縣立高中,只要高考資源不能在全國各地相對平均的分配,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 二、關於教育產業化的問題 幾時教育變成了一種產業,盡管國家一直都不承認這個問題,可是教育已經成了一門產業,教育的收費問題真是一大頑疾,西部的許多地區的孩子上不起學,農村的許多學生上不起大學,在一些大城市裡面有高額的擇校費,據說,教育曾被評為「十大暴利行業」之一。 三、關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 教育資源是什麼,如師資力量就是一類,但是我這里所說的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國家分配不公,國家的財政支持、政策支持。財政支持的不公,具體上是東西部的不公,農村與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與縣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體是高考是分省錄取、高考有許多的加分政策等,這樣,就產生了許多問題,高考大省里的學生們,拚命的學習作題,人數教少的省的學生過的是瀟灑有滋味,還有什麼高考移民等。 四、關於九年義務教育的免費問題 為什麼世界上有許多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如我國,卻已經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免費,像古巴、東南亞的許多國家,而我們卻在口口聲聲的說以目前的形勢看,中國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想問一下,到什麼時候我們才具備呢?十年前我們這樣說,十年後我們還是這樣說,真是悲哀啊,教育是一長久投資長久收益的行業,其在我國現代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中國教育制度中的這些問題,之所以不能解決,還大程度是我們的政府在縱容,在現在的社會,一方面,國家在改革中強調效率,另一方面,卻又在忽視公平,許多的利益群體的幕後操縱,是現今中國存在的許多的問題的原因之一。 中國教育中存在的三個問題: 1.教育收費越來越高。 2.中國教育教知識不教做人。 3.中國教育教知識不教方法。 我覺得,現在的中國教育就是太全面暸,以後不是一定都能用到的知識,孩子們不管喜歡也好,討厭也好,這樣就不能把精力都傾注到自己喜歡的一門功課上,將來不管什麼也只是懂個打概,就像木工不需要詩詞歌劇一樣,我認為這就是當今的中國教育面臨的鉅大問題。如果只學要孩子們其他只是懂個大概,而自己的愛好,傾注心血,將來就會有一門精通的技能,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面臨下崗暸哦。 1最根本的問題是統一考試,分不出各類人才,就象模具里生產出來的產品,浪費了不少人的青春。 2.最嚴重的問題是不能啟發式教育,老師一味的面向考試而不是面向能力. 3.一考定終生,使很多人輸在起跑線上. 4.缺乏公平教育,學校以及老師的水平不一. 首先要知道 經驗和知識,實踐和學習的關系(學習的目的): 學問包括兩部分一是知識,二是經驗,經驗來源於實踐,知識來源於學習,而知識是經驗的總結 。知識的學習是為了指導經驗積累,其服務對象就是經驗,而經驗積累是為了「用」。學以致用,學 而無用則費。沒有用的學問是沒有意義的!我們要用到的或想用的知識才學得會,我們不會用到或不 想用的知識我們永遠都學不"會",記住了也會很快忘記。從學到用的過程就是經驗積累的過程。 然後是了解 「學、知(會)、用」的內涵和關系: 這里的「學」就是學習和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就是知道(做人的道理),學會 (知識和技術)。它是一個從學到用的積累過程。「學會」必然包含「知識」和「經驗」兩大要素, 缺一不可。讀了很多數控機床書籍的人卻未必會使用數控機床,就是因為缺少通過實踐而來的經驗。 「用」就是應用。我們的一生都在學習,但「學什麼」很少人是非常清楚的,「學什麼」概括起來有 三個方面:知識、做人、做事。「知識」不作多說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東西,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 是書本。「做人」概括的講就是生活法則(比如良好的生活習慣,自尊、自信、堅韌、勇敢等品質, 做人的道理等)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家庭中的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方法。不管政治、經濟、社會、生活 方式乃至文化如何的變革,人們的生活法則永遠不可改變。如果改變了將會面臨滅亡的命運。因為這 些法則,道理並不是誰發明的,而是這個世界創造的,人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現總結出來的。「 做事」就是在實踐中學習經驗和技能。非常必要強調的是這三個方面的學習是要同步進行的,否則難 有大成。在上述的三個學習方面中「做人」是最為重要的,因為任何人在這個世界上都無法孤立的生 存。生命的一個本質屬性就是共存,任何一個單獨孤立的生命都會很快消亡。事實證明:一個人知識 和做事能力都很差,但做人很強依然是可以成功的,一個人知識和做人方面比較欠缺,但做事動手能力很強,也沒問題就如上面所說可以成為很能乾的技師,一個人如果只是知識非常豐富,但做人和做事能力都是零蛋那就非常糟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早在中國古代先哲就給了我們教育的完美定義!最後就很清楚的可以看到 。目前的中國教育(主要包括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正在步入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缺陷變得越來越大。——甚至製造很多抑鬱症、自閉症患者!原因是現代教育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知識教育上,而實踐教育比如做人的道理、道德品德教育和做事能力技能的培養等這方面缺失嚴重或可說幾乎沒有,時間幾乎完全被知識教育侵佔。有讀萬卷書,卻沒行萬里路!值得一提的是學校教育非常適合知識和做事能力的培養,而家庭教育是啟發做人道理、道德、品德的溫床。知識永遠學不完,對孩子真正有用的知識又有多少呢!知識、做人、做事、品德哪些對孩子的未來更重要?把孩子束縛在凳子上,何苦呢!很多事情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從小學到初中的九年義務教育。從法律上來說,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學生的學雜費全免。實際上,在城市裡,九年義務教育仍然收費,雖然一般普通小學和初中學費很低(約每年200~700人民幣左右),但因為學校師資差異問題所產生的教育差別,仍然一些師資較好的學校仍以「贊助費」等為由收取費用。在農村,自2007年以後中小學九年教育為免費,而廣大農村地區卻很少設立初中,甚至出現一個縣只有一所初中的情況。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生被迫被剝奪義務教育權被一點一點的重視起來,在城市地區,剝奪義務教育權被視為很嚴重的罪行。 以上就是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