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道奇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道奇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6-08 18:04:22

A. 成都道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成都道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04月1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項目投資咨詢(不含金融、證券期貨)、投資管理咨詢、企業管理咨詢、營銷策劃、企業投資策劃等。
法定代表人:楊春
成立時間:2003-04-06
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1010900003159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成都高新區彩虹街2號1-2幢7號

B. 中國為啥不引進道奇挑戰者.中國以後有可能買到道奇挑戰著嗎

道奇不看重中國市場,原因很簡單,他旗下的車都是大排量的3.6L 5.4L的這種,進中國的話給政府要收接近一輛車的稅。美國賣20w的車,到國內變成40w,還不算上經銷商要賺取的費用。

C. 想知道關於道奇公司的歷史和目前狀態,謝謝大家!

在北美落基山脈有一種強壯剽悍的大角公羊,在與惡劣地理環境的斗爭中,它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無論是懸崖峭壁還是傍山險路,都來去自如、如履平地。如今,它已化身成為世界上最雄渾奔放的汽車品牌——道奇,在各種各樣的道路上留下了矯健的身影。回顧道奇品牌的發展歷史,你會發現公羊精神一直指引道奇向前發展,它給每一輛道奇汽車都賦予了靈魂,讓它們野性十足,在全世界每個角落奔跑不息。

道奇品牌創始人:道奇兄弟

創業篇:從兩個輪子到到四個輪子飛躍
道奇品牌創始人道奇兄弟的事業是從製造自行車開始的。1897年,道奇兄弟與佛瑞德•埃文斯成立了合夥企業,並成功製造了「埃文斯-道奇」自行車。1900年,合夥企業解散後,道奇兄弟在底特律建立了自己的機械廠開始為福特汽車製作了大量的配件,包括發動機、底盤和所有的傳動部件,雙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1913年,道奇兄弟注意到福特有想要自給自足的傾向,於是在密執安州重開了一家大型工廠,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道奇總廠。1914年,道奇兄弟投資建成了美國第一條試車道,開創了汽車公司自己投資建立試車道的先河,為道奇汽車的質量提供了重要保證。同年,道奇兄弟設計出他們的第一輛車,將其戲稱為「Old Betsy」,這就是現在道奇的雛形,真正完成了從兩個輪子到四個輪子的飛躍。

成長篇:世界大戰讓道奇品牌名揚海外
戰爭中對軍用汽車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甚至苛刻的,然而道奇品牌汽車卻以其過硬的質量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成為了軍方用車的首選車輛。1916年,美國政府為遠征軍訂購250輛道奇汽車,用於追捕墨西哥強盜潘丘•維拉;這支遠征軍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支機械化沖鋒隊,道奇汽車的出色表現得到了他們的充分肯定。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中,美國遠征軍司令官珀欣將軍特地選擇道奇汽車作為他的座駕。藉助一戰的東風,道奇品牌又有了長足的發展,全球第一款全鋼車身汽車的推出,第一家歐洲工廠的設立等一系列舉措都讓道奇品牌名揚四海。到了1940年代,道奇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生產40萬輛載重車和數千輛坦克,大大小小的戰場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為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合作篇:克萊斯勒牽手道奇再創輝煌
1928年,對於克萊斯勒集團和道奇兄弟公司來說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一年道奇兄弟公司被克萊斯勒集團收購,成為其一個分部。當時不少經濟專家對此現象進行了分析:這次結合使雙方都獲得了較大的利益,克萊斯勒集團將是道奇的一個可靠投資者,而道奇公司將向克萊斯勒集團提供一支已經建立完善的銷售隊伍、製造設備以及道奇品牌可靠的聲望和公眾商業信譽。整個收購過程十分漫長,同時也牽動了無數關心道奇品牌人的心。最後,當收購正式生效時,克萊斯勒集團整體實力上升了一個檔次,完全具備了與通用汽車公司(GM)和福特汽車公司(Ford)競爭的實力,真正成為世界汽車巨頭,道奇品牌也隨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第八大品牌。

如今,道奇品牌在美國市場擁有6%的市場份額,已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第八大品牌。道奇品牌向海外市場發展的過程是全球汽車業不可錯過的精彩章節。2007年4月,在第十二屆上海國際車展上,克萊斯勒集團宣布將道奇品牌正式引入中國,並且公布了道奇進入中國後的一系列舉措,力爭以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讓雄渾奔放道奇品牌實現再次騰飛。

D. 二戰後美國對日本實行的所謂"道奇計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日本政府把由產業扶持政策、產業調整政策、產業技術政策、產業保護政策和產業組織的產業政策與有關的經濟計劃結合,保進企業的振興。

1949年,以編制特別會計預算方式的平衡,全面廢止政府補貼、全面停止復興金融公庫的貸出活動、確定一美元兌360日元的固定匯率為目的的「道奇計劃」,以及盡快制定穩定財政、金融、物價和工資、最大限度提高出口的產量等措施的「經濟安定九原則」實施,使戰後持續不斷的通貨膨脹大體上得到了控制。《中小企業診斷制度》(1948年)是政府為指導中小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有效運用設備、資金等而制定的。政府根據企業提出的申請,從各種角度就企業的現場設備、生產方法、技術、產品、質量、成本、經營方針、經營內容等加以調查和「診斷」,提出有益於改善技術與經營的勸告,必要時給予指導。由於「診斷」效果顯著,接受診斷的企業不斷增多。政府除了通過「診斷」來協助改善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並從財政金融方面加以政策扶持外,還通過淘汰、合並和「系列化」對企業進行整頓,以確保增強大部分企業的活力。

五十年代始,鋼鐵、煤碳、電力、合成纖維等部門正為其部門合理化而進行設備投資,政府先後制定了《關於我國產業合理化的方針政策》(1951年)、《鋼鐵工業和煤碳工業的合理化政策綱要》(1958年)。1955年,政府運用對重要機械和合理化機械實行特別折舊、對重要產品免稅、對重要機械的進口免徵關稅等特別措施,推行產業合理化以求搞活企業。1953年又制定了扶持合成纖維產業的五年計劃,1955年7月制定出對石油化工部門的扶持政策。

七十年代起,由於中東戰爭使石油價格提高,使日本工業布局的不合理而造成地區工業發展不平衡,以及日本發展中長期積累而得不到解決的矛盾開始激化、表面化,這給日本經濟和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政府為此開始轉向引導企業發展那些能夠抵擋資源沖擊、適應性強、技術性高、能源消耗小的知識密集型產業。政府在增加對國內知識密集型產業投資的同時,指導企業將公害大、耗能多的企業轉向海外,並要求節省能源和資源。《省能源政策基本方向的規定》(通產省1974年公布)、《特定不景氣地區中小企業對策臨時措施法》(1978年)、《特定不景氣產業穩定臨時措施法》(1979年)等的頒布實施,就是為了推行該政策所採取的措施。通過國家強制手斷實施的不景氣對策措施,引導和協助企業擺脫了困難,從政策上為搞活企業提供了保證,也為日本經濟朝加工業、輕工業方面發展創造了條件。從日本主要出口產品的變化可見其產業政策轉變的一斑:六十年代出口產品為鋼鐵、化纖和機械;七十年代為汽車;八十年代初、中期為家電;八十年代後期為計算機、新材料等高技術產品。知識密集型產業下策遭到了靠重工業,化工業發家的壟斷資本集團的強烈反對,大量的投資導致了通貨膨脹,知識密集型產業使大量勞動者失業,等等。這一切說明: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產業政策和其他政策一樣,是隨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而產生,這些政策既解決了一些矛盾,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的活力,但又形成了一些更難以解決的新矛盾。資本主義社會無法從根本上根治它經濟上的弊病。

E. 克萊斯勒、道奇為什麼不大量國產

不是不國產
以前克萊斯勒和賓士戴姆勒還沒分家的時候不是有北京戴姆勒的鉑銳三廂車以及東南的凱領和大捷龍這樣的mpv嗎,當時用的是2.7的發動機

後來美國經融危機,美國的汽車行業裡面原本就屬克萊斯勒墊底,當時就差點破產,07年的時候,菲亞特收購了克萊斯勒大半的股份幫助其恢復業績才把這半死不活的車企給拉回死亡線。
你覺得他這么個境遇哪還有閑錢在中國投資啊
而且國人一看到克萊斯勒那種3.6和5.4的發動機就要搖頭,雖然以目前新300的3.6油耗不會比德系bba2.x帶個t的發動機油耗高多少。但是約定俗成還是造成了大排量=大油耗的觀念。所以他真要來華投產那大排量的車必然滑鐵盧。不過借著菲亞特的渦輪倒是可取的,下一代jeep就是用菲亞特和克萊斯勒一起研發的底盤帶一台菲亞特的1.8t的渦輪國產。道奇和克萊斯勒如果要在華發展,通過菲亞特或許是條路子,當然也可以利用他自家五角星發動機模塊化的優勢做出3.0以內高扭矩的發動機來投產。

F. 克萊斯勒和道奇有什麼關系

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克萊斯勒汽車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美國第三大汽車製造企業。公司總部設在密歇根州海蘭德帕克 公司簡介
1925年,沃爾特·P.克萊斯勒[1]
脫離通用汽車公司,自行創設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同年,該公司買下馬克斯韋爾汽車公司。1928年又買下道奇兄弟汽車公司 。1936~1949年,曾一度超過福特汽車公司,成為美國第二大汽車公司,但50~60年代初,生產處於滑坡期,60年代中期,公司經過改組穩住陣腳。1974年以後,克萊斯勒公司的業務又走下坡路,1978年出現嚴重的虧損,1980年瀕臨破產。最後,由於政府給予15億美元的聯邦貸款保證,才使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免於倒閉。1982年開始扭虧為盈。1994年,公司共有雇員11.59萬人,純利潤37億美元,佔美國汽車市場14.7%的份額。
克萊斯勒公司以經營汽車業務為主,主要生產道奇、順風、克萊斯勒等牌號的汽車。它在美國的汽車裝配工廠有8家,汽車製造廠及汽車零部件廠有36家。除此之外還經營遊艇、鋼鐵、艇外推進器等業務。擁有22個零部件倉庫。公司除經營民用產品外,還從事軍用品生產,有從事國防和宇航工業的工廠10家。公司擁有出口、運輸、金融、信貸、租賃和保險等專業公司,在美國國內的零售網點有132個。公司在加拿大、瑞士、英國、巴拿馬、南非、澳大利亞等國仍舊擁有許多分支機構。80年代與中國北京共同生產切諾基吉普車。
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是美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創立於1925年創始人名叫沃爾特·克萊斯勒。其汽車銷售額在全世界汽車公司中名列第九。它的前身是麥克斯韋爾汽車公司。該公司在全世界許多國家設有子公司,是一個跨國汽車公司。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底特律。
克萊斯勒公司以經營汽車業務為主,也涉足產遊艇、鋼鐵、艇外推進器等業務以及軍用物資生產,以及出口、運輸、金融、信貸、租賃和保險領域。公司在國內擁有36家汽車製造廠和汽車零部件廠22家零部件倉庫以及10家國防及宇航業工廠。公司產品分兩大類:一是汽車產品。包括成品汽車及其零部件,公司也從其他 汽車公司進口並為其銷售小汽車,生產所需的工程技術、設計製造設備由克萊斯勒技術中心提供。二是克萊斯勒金融業務。克萊斯勒金融機構及其附屬機構為克萊斯勒的客戶提供各式金融服務。也提供批發和零售金融服務、租賃服務、庫存金融服務和消費信貸。此外還有其他的,主要指五星運輸公司及其附屬機構從80年代末開始提供的汽車租賃服務。
克萊斯勒於1998年被德國戴姆勒集團以330億美元價格收購,成立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這樁被稱為「大象婚姻」的結合未能締造一個成功的全球汽車集團,相反,美國方面高昂的退休養老成本給戴姆勒帶來很大困擾。
2007年8月,由美國前財長斯諾統領的私募基金澤普世(Cerberus)資本管理公司完成了對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收購,以74億美元價格從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購買該公司60%的股票,後來又購買了剩下的40%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