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林園,楊百萬誰的水平高
他們兩個代表了市場較成功投資者的二種類型,一個標榜自己的價值投資,一個體現自己是不做多頭也不做空頭的滑頭.就從他們公開說的情況來看,林園水平要高些,能創造從幾千到幾億的神話.其實都有炒作的成份在裡面,真實情況不得而知.
⑵ 林園 是真的嗎
林園神話」是泡沫嗎 ,是的。
對於廣大的股市投資者來說,林園可謂是大名鼎鼎。自去年林園在某電視台財經節目中透露說,自己炒股16年來賺了12萬多倍,資金從8000元翻到了4億多元,林園就成為了媒體追逐的焦點人物,由於林園一直對外堅稱自己的投資理念是「價值投資」、「長線投資」,因此媒體還送給他一個雅號——「中國的巴菲特」,林園也因此儼然成了中國股民心目中的「股神」,經常參加各種投資論壇,在各大財經網站開博客,向廣大的投資者推薦股票。不過,在林園逐漸被「神化」的過程中,外界對其所講述的炒股暴富神話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尤其是近兩天網上流傳的一篇博客文章——《林園神話被終結》,說上海某電視媒體為求證「林園神話」的真實性,帶領了上海的10多位股市投資高手與林園「過招」,結果發現林園提供的炒股資金單據有假。為慎重起見,記者昨日連線了這家媒體,獲悉文章中所披露的完全屬實,也就是說,被廣大中小投資者奉為經典的「林園神話」已被戳穿,破滅了。
博客文章披露林園資金交割單造假
在昨天的某財經網站上,記者看到了一篇《林園神話被終結》的文章,文章作者是被上海第一財經頻道邀請來與林園過招的10餘位投資高手之一,從行文口氣看,文章是寫於10月20日。文中寫道,那天下午4時,在第一財經頻道的拍攝篷里,中國股市的神話人物——林園,正面對著由上海第一財經主持人葉蓉所率領的十餘名上海股市精英的挑戰。第一財經的目的是求證林園從8000元炒股炒到4億元的真實性,主持人葉蓉和10多位投資高手輪番詢問、質問、盤問,甚至「誘供」林園,但林園一一以「你不懂」、「我忘了」和「我沒必要告訴你,是你們請我來的」等作答,顯得「很傲、很牛、也很酷」。好在林園還帶來了記錄自己炒股的資金市值明細表,於是大家又從分析明細表的真偽開始著手,在將近一個半小時之後,文章作者終於發現了問題。
作者向林園提了一個關鍵問題,他問:「林園先生,我是證券公司負責交易清算的,我注意到您提供的交割單和明細表中的不確定因素除了你以個人原因作為托詞所掩蓋以外,我還注意到一個不可遮蓋的缺陷,這十九份明細表共來自全國各地的八家證券公司,總計資產六千餘萬,其中我注意到已有兩家在一年前宣布破產,另有一家在一年前也被託管,而在您的資產明細表中他們的大名卻赫然在目,我不能想像這三家公司在宣布破產和已被託管一年多以後,居然還在今年的10月9日和10日給你打出這份資產明細表,並蓋上他們鮮紅的公章。因此你還能讓媒體公開這些所謂的真實資料嗎?盡管你稱這只是你財產中的一小半。」對此,林園在沉思了幾秒之後,用很低的音調但很堅定很清晰回答說:「不行」,頓時全場嘩然,至此,林園神話的真實性就被否定了,主持人葉蓉在與編導商量了幾句後,宣布拍攝結束,節目通不過審查。
連線當事雙方
一財稱將公布對話細節
為了求證博客文章中所描寫的事件的真實性,記者輾轉與上海電視台第一財經頻道《財富人生》節目主編王旭東取得聯系。記者了解到,當天錄制節目時王主編一直都在拍攝篷里,對這件事情應該很清楚,於是記者問他:「博客文章中所寫的是否確有其事?」王主編回答說:「是有這么回事」,他告訴記者,自己有所有當天與林園的對話實錄,由於昨日在北京出差,因此一時還無法將對話的細節公諸於眾,但很快就會公布。他表示,在第一財經之前,不少媒體都曾報道過林園,包括中央電視台、廣東電視台等,但都沒有深入下去,而是聽信了林園的一面之詞,一旦一財將這些對話公開,將是轟動性、爆炸性的新聞。
據此前的相關報道顯示,林園是深圳股民,記者試圖通過深圳證券界的朋友與林園取得聯系,未果。於是記者又通過網路搜索,結果發現林園目前又增加了一個身份——無錫錫東汽車廣場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通過無錫114查詢,記者與這家公司取得了聯系,公司辦公室的人士告訴記者,林園確實是公司董事,但他「神龍見首不見尾」,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找他。他還告訴記者,這家公司的投資規模只有1000萬元,林園只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南京華泰證券某營業部經理告訴記者,投資者在營業部的資金交割單和成交明細表是炒股的證據,只要是真實交易,這個記錄就會保留下來,因此,如果林園不能提供真實記錄,那就說明有問題,有編造故事的嫌疑。
評說「造神現象」
「吹牛」效應負大於正
「林股神」雖然「吹牛吹大」了,但是,對於他這種很特別的「吹牛」行為,記者在采訪中聽到的聲音卻並非一邊倒,而是各種聲音都有。
南京某投資公司老總表示,除了國家政策、公司好壞等之外,支撐股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市場人氣,盡管林園自吹自擂顯得有點不那麼誠實,但是對眾多的中小投資者而言,林園的炒股神話以及他所宣揚的「價值投資」、「長線投資」的理念,確實給投資者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讓眾多的投資者重新樹立了炒股的信心,尤其是當「林園神話」剛剛傳出時,滬深股市還處在上升行情的起點,很多受其鼓舞的投資者此時入市,正好趕上了今年的牛市行情,到現在應該說賺了不少吧。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林園的神話故事示範下獲益。網民「路見不平」說:「坦率地講,我沒想到竟有不少人不知不覺地上了當!我有一鄰居(一位退休老師)就是受了『林園』的鼓噪,在G招行H股上市那天上午以9.89元天價買入2700股G招行,僅短短幾天股價竟跌為9.12元。現在這位退休老教師只能是欲哭無淚!」
而林園為何又敢而且能把「牛吹大」,其實這中間有一個「吹牛市場」,一是迎合了需求,股民們在平淡與焦躁中看到這么一個人物,確實能夠刺激信心;二是傳媒吸引了眼球,這么一個傳奇人物,是媒體的極好素材;三是抬升了林園本人的身價,至少,他從無名到有名,也有了因名而生的「利」,因他而生的書籍、演講、講座等各類市場,就足以說明「名利」效應。
記者又想到股市上的一連串神話故事,比如「億安科技的老太太」、「長虹的囚犯」、「深發展的推車老農民」等等。這些股市神話故事,雖然時代不同,故事主人公不同,但都有一個足以讓你動心的慾望沖動,在銷售學上,叫做事件營銷,就像某保健品編造的美國將軍吃了以後如何如何的故事一樣,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讓看故事的人產生購買慾望和沖動。事實上,沒有人知道美國歷史上有這么一個所謂如雷貫耳的將軍,但故事是動人的,他能夠打動你,並讓你往外掏錢,就足夠了。在林園的神話的鼓動下,沖進市場,他們關注林園的一言一行,林園說到的股票,都有可能成為他們關注的目標。但是,任何事都有個度,成功的「事件營銷」也應該有它的底線,那就是「誠信」,如果「牛皮吹到破」,它的正效應就要走到向反的方向了。「吹牛市場」的所有獲益者,也都可能獲得懲罰性回報。
這個騙子只是個托~~
⑶ 林園價值投資團是真的嗎
是的,但是你估計進入不了!
⑷ 股神林園 怎麼做價值投資的詳細細說
這個得考察公司現在的經營狀況,將來的發展空間,以及在他行業所處的位置。
另外就對比現在公司的股價和它的價值是否符合,如果公司質地很好,但是股價也非常高,也不可做,如果質地很好但是股票價格很低那就算是價值投資吧。
人們都說價值投資,但是有多少能真的堅持價值投資的,其實絕大部分都在做投機。
⑸ 滬市從6000多點跌到現在4000多點,林園這個價值投資者虧得很慘吧
他不響,過段時間反彈了再出來說話,繼續忽悠大家.
股評家都差不多的.
⑹ 林園:現在干什麼都沒有炒股好
被譽為「中國巴菲特」的林園,將於本周六在成都舉辦價值投資報告會。很少有投資者知道,早在2006年,尚不為股民熟悉的林園,曾赴蓉城,與股民朋友分享其價值投資理念。
6年間,A股市場迎來滄桑巨變,雖然經歷了一輪超級牛市,但在金融危機過後,A股進入漫漫熊途,如今再度回到2200點附近。然而,當年林園提出的價值投資理念,幫助他成功穿越了這次牛熊輪回。他重倉介入的貴州茅台、雲南白葯等公司,在這6年間大幅上漲,其個人資產也呈幾何級數式增長。
2006年4月,林園在長江證券公開推出了50萬實盤,到本周,該賬戶的總市值已經達到了240萬元,6年時間增長近4倍!遠遠超過同期大盤指數57%的漲幅。
⑺ 林園是散戶還是私募基金
散戶。
以下是一些關於他的報道:
號稱以8000元起家,用了18年時間,身家達到20億元
自「帶頭大哥777」7月10日被警方帶走調查後,散戶開始質疑疑似「帶頭大哥777」第二的林園。林園號稱8000元起家,從1989年入市到2007年,18年過去了,身家達到20億元。這位中國「股神」是如何操作的?他投資的究竟是哪些股票?這些股票果真有如此高的收益嗎?
質疑一:價值投資是幌子
為何高調面對媒體?林園先後接受國內外各大媒體,包括央視、FT等媒體的采訪,不斷宣揚他的價值投資理念。根據這些報道,可以看出林園把投資和投機、抄底和逃頂、放棄和擁有結合得相當完美,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資本積累、保值增值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太過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認為,通過對大家灌輸正確的投資理念,散戶接受後就會購買績優股、藍籌股,那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績優股、藍籌股就更漲了,他們掙得更多了。這就是林園作為私募基金一員的「陽謀」。
質疑二:散戶可操作性不大
林園的股票年增值最高達到140%,這可能嗎?他掙到上億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據聽過林園講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園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買入賣出的時機把握,止損還是持有的形勢判斷等,都沒講過,讓人感覺「不夠解渴」。
股民甲:「林園說他的投資從來沒有失敗過,我不相信。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界上哪裡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我也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像他說的那麼好,他怎麼會輕易告訴我們這些散戶呢。」
股民乙:「林園強調要到公司搞調研,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可行性並不強,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對自己所購買的每一隻股票的公司都去作實地調研。」
質疑三:利用投資策略的差異
已有4個億的身家,為什麼還要借錢,還說有多少借多少?如果僅僅是為了投資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財掙取傭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兩種設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難免生疑,難道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認為,林園年收益高達98%,這太不可思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方案和策略,林園宣揚自己大而不當的價值投資策略,正是利用與散戶投資策略的差異性來吸納信徒。價值投資理念是人們所追求的,也是人們所不能達到的,用這樣一個大多數散戶都接受卻又做不到的理念四處宣揚,恐怕難以讓人信服。股市沒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園也不是。
⑻ 如何在中國做價值投資
買入就是為了持有
紅周刊特約作者 林園
在我持有的過程中,一旦進入上升趨勢,我可能不會再買入,但我也不會賣出,我會堅決持有這些公司。因為,這些公司股票上升趨勢已經確立,這些公司每年都能創出歷史新高,本身就說明他們的盈利水平每年都在創新高,而且據我的跟蹤調查,發現像阿膠、白葯、茅台這些公司的經營狀況並沒有變壞的趨勢,經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盈利水平超出我的預期。
除非你能夠確認公司的基本面確實已經發生了向壞的趨勢或者股價已經遠遠超過企業的內在價值,否則,持有是最好的選擇。對於目前的中國股市,我認為80%的個股都是被低估的,遠遠沒到賣出的時候。而對於處於上升趨勢的股票,因為這些股票已被各路諸侯一致看好,他們是不會賣出這類股票的。我認為,庄就是對這些股票堅決看好的投資群體組成的聯合體,而這些聯合體又是相互不聯系的,只是思想的聯合。這種思維方式的高度一致性,使得這些股票的流通量高度鎖定,導致股價連創新高。
在國際市場上,此類公司也有,例如,香港市場的匯豐銀行,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連續16年股價每年都在上漲,幾乎每年該股票都有創出新高的時候,而他的換手率卻非常低,幾乎都被一些機構所長線持有。
人們不能用今天的標准給3年後企業定價,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化的。全世界的股市在某一個階段都是有泡沫的,個股也一樣,會在某一階段產生估值偏高(泡沫),好的公司會隨著公司業績的增長,過一段時間就會使其股價重新回到合理或者低估的水平,這時股價又會重新上漲。這些公司的投資者損失的無非是時間成本,若公司本質不好,不能持續盈利,泡沫就會破滅,當然,股價持續下跌也就成為必然。
我的做法是:若股票上升趨勢一旦形成,那就要不輕易言頂。我就會給自己定下紀律,那就是堅決持有,對中途的漲漲跌跌,不用去理他,畢竟高低都是相對的,總是有人會覺得漲多了,就會下跌,老想著賣出股票,這時就可能犯歷史性的錯誤,後面會迎來真正的上漲。當然,也有可能股價會出現下跌,這時就要考驗人們的承受力了。
事實上,我買入每一個組合,都是事前想好的,沒有發生過意外,我堅信今後也不會有意外,因為我在買入前首先考慮的是最壞的結果而不是賺多少。賺不賺並不重要,即使不能賺錢,活著最重要。■(作者系林園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
⑼ 林園是怎麼炒股的
林園是一個價值投資者,他從8000塊錢起步,一開始是亂炒,但是因為碰到了大牛市,所以資金幾個月就到了十幾萬,後來他又去炒原始股,慢慢幾年就到了千萬;後來他慢慢跟別人學價值投資,先後操作了深發展、四川長虹等牛股,慢慢資金就積累起來了。當然,他最出名的投資是投資貴州茅台、五糧液和招商銀行,他平均每年復合增長率在98%,現在得有十幾個億。
這個人確實有點水平,其主要策略就是價值投資,對於個股,他通常都能抄到頂部,我覺得這確實是水平問題,內幕的可能性不大,主力不可能給他抬轎。但是價值投資賺錢太慢了,我一開始本來也想追隨林園先生的腳步,做一個價值投資者,但是現在我成了一個短線投機者,我追隨的是股神落升和中原股神李旭東的腳步,短線投機賺錢的速度快多了,我雖然不能做到股神李旭東那樣一年翻一百倍,但一年翻個七八倍還沒什麼問題。
唉,真是可惜了我當初費那麼大勁研究林園,但是,研究林園,能讓你才對股市的一些基本東西有根本性的認識。等我資金做到幾千萬,我可能會再去做一個價值投資者。
⑽ 剖析股神園林神話為什麼破滅
2006年3月4日,林園決定把自己的「財富神話」讓媒體曝光。林園是散戶,且聲稱在股市的交割單都是用別人的名字開戶——林園說一共有40多人的名字,唯獨沒有他本人,這樣,「林園神話」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考證。
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影響媒體的推波助瀾,繼而也沒有影響散戶們追捧他這個橫空出世、身份可疑的「中國股神」。
現在回頭看,能夠見證的只是林園造神的「中國功夫」:語不驚人死不休!
中國資本市場有太多的神話,但當時的神話中的主角很少有散戶,雖然有楊百萬,可楊百萬的「投機」色彩太濃,顯然不符合當時政府所主導的典型取向。於是,林園站出來了,而且聲稱是「價值投資者」,而且他說,當年楊百萬只是他的「跑腿的」。中國的散戶太需要能夠代表他們的「神」了,林園這個「股神」無疑是他們渴望已久的現實興奮劑與心理安慰劑,盡管林園說話太滿細品未免有些忽悠的嫌疑,可他還是被瘋狂的散戶推上了神壇。
當時趙丹陽、但斌這些堪稱「股神」的陽光私募「大佬」信奉的是價值投資,那麼,散戶林園聲稱自己也是「價值投資」;但斌強調自己是企業分析師,推崇烏龜式投資策略,那麼,散戶林園也宣揚和企業的「肌膚接觸」,也聲稱,在熊市時採取「烏龜策略」,即像烏龜一樣,選好股票後就靜靜的趴著,一動不動,在牛市中操作頻繁;趙丹陽、但斌不時都有連續幾年驕人的業績單示人,那麼,散戶林園自稱創下了從8000元資金起步到2007年資產總額高達20億元的「神話」。
如果說,趙丹陽、但斌對價值投資和巴菲特充滿了虔誠的敬畏之心,那麼,散戶林園則是連巴菲特都不放在眼裡。
巴菲特有過投資的失誤,可林園自稱炒股從來沒有虧過錢,躲過了所有的熊市,抓住了所有的牛市,投資十幾年,從來沒有失誤過。
巴菲特、彼得.林奇這些世界一流股神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充其量也就在30%,按照林園自己的說法——「我投資股市的16年間(截至2006年),年均復合增長就是98%。」
巴菲特52歲的時候資產是2億美元,而林園透露,他在2005年就給自己定下目標:「我在42歲的時候,股市中的資產就算是4億元人民幣,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不信咱們就先等三年後再看。」
林園自詡「賺錢的基因已經深入到骨子裡」,且強調:「也許財富可以復制,但我不相信自己的操盤風格能夠復制。」
這就是林園,一個業績不可考卻憑自話自說壘就的「股神」!
這就是「林園神話」,像雨像露又像風的「炒股大話」!
雖然破綻可見,雖然泡沫明顯,因為應合了當時多方的需求,便也就沒有人去刨根問底式的深究,即使有明白人也揣著明白裝糊塗,懶得去點破——要知道,在「股神」四起的瘋狂股市,較真,除了掃大夥兒的興外就只有自討沒趣的份。
「股神」裸泳:「林園神話」在陽光下消解
與那些「帶頭大哥」式的大小「股神」的命運不同,「股神」林園成名之後迅速「變臉」,於2007年3月聯合深國投,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既然是陽光私募,一切有了公開查證的數據,林園這位學醫出身的「股神」的能耐也就暴露在陽光之下。
到目前為止,投資者九成虧損,讓人吃驚的是,把自己描繪成近乎「東方不敗」的「股神」林園也不例外。
林園看好的金屬、金融等股遭遇全球經濟衰退的打擊。林園公布的重倉股貴州茅台、招商銀行、黃山旅遊已經遭到腰斬。林園旗下的三個產品,回報率分別為-8.5%,-41.34%和-40.49%,同期大盤跌幅為1.71%,47.08%,47.56%。林園的投資回報率勉強合格,但神的光環減少不少。
在前兩年的大牛市中,林園的資產處於急劇擴張期——從4億元到20億元——也是名望如日中天之時。問題在於,牛市中借款追加投入所得到的收益,會在熊市中加倍虧損,也就是說,由於資金量與資金成本的增加,虧掉本金所需要的調整幅度越來越小,如今市場深達50%以上的調整幅度,足以使借貸入市者、相信大盤藍籌股者失去所有的盈利。
如此,「股神」林園「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的誓言註定就泡湯了。
與此同時,伴隨「股神」裸泳的是,曾經自造的「神話」也一並在陽光下消解。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著文直言: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園是其中一個,熊市中有很多股神會褪下神皮,不知道林園會不會是其中的一個。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但在一些絕望的投資者的心中,把股神與騙子劃上了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