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負利率國債還有購買者
負利率,是指名義負利率並不直接等於真實收益。所以無論正與負對於實際收益而言並沒有大影響,也就不會影響購買者購買。
負利率就是將通常的存款利率改為負值。有時適用於央行接受民間銀行存款時的利率。一般而言銀行向央行存款時可獲得利息,但在負利率情況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續費。銀行將錢存入央行會出現縮水,因此有望促使銀行積極放寬面向企業的貸款。例如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實行-0.1%的負利率,將從2016年2月16日起執行。
Ⅱ 國債負利率是什麼一回事
這個很簡單,手上持有負利率的國債比你自己持有貨幣保值,牙買加體系以後美元不在和黃金掛鉤,現代貨幣本質上只是銀行的信用債券,是一種信用債券貨幣。
資本總是向著能夠增值的方向前進的,《資本論》第三章貨幣或商品流通:在國內流通領域內,只能有一種商品充當價值尺度,從而充當貨幣。在世界市場上,占統治地位的是雙重價值尺度,即金和銀。
總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國債負利率有利可圖,不然沒人買。
舉例:德國負利率,實質首先都是用歐元買的,如果歐元解題以後德國的國債必然換成德國馬克,比什麼里拉值錢,因為現代貨幣是用來支付的,必須有商品,德國生產力高,生產力就是財富。
Ⅲ 國債回購利率為負為什麼也要購買
如果負利率意味著到期收益為負,什麼人在買入負利率債券?根據摩根大通報告,有六類投資者,從交易商到中央銀行都有,其中最大的負利率購買團體是銀行和保險商等金融及機構等,這一群體主要基於未來通縮考慮而不得不繼續買入。換而言之,此時買入並不意味著持有到期,在各國大舉量化寬松的情況,國債仍舊有轉手機會,比如歐洲央行後續購買力。
如此看來,負利率是對於通縮的回應。實際上,我們談論的負利率,是指名義負利率,而名義利率並不直接等於真實收益,實際利率還取決於物價指數。事實上,實際負利率在生活中經常出現,在物價指數大於名義利率的情況下,負利率就會出現,這在通貨膨脹高企的年代往往存在,中國存款在過去也長期呈現實際負利率。如此看來,只要物價指數走低甚至為負,名義負利率往往並不意味著實際負利率,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負利率國債還有購買者。
Ⅳ 為什麼國債的名義利率不會是負的
名義利率是發行的票面利率,不可能發行負利率的國債,所以國債名義利率不可能為負。
Ⅳ 國債利率是負的意味著什麼
負利率往往意味著極高的通貨膨脹率,導致投資者即使利率為負也繼續投資國債。
所謂的負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經濟情況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於同期CPI的上漲幅度。這時居民的銀行存款隨著時間的推移,購買力逐漸降低,看起來就好像在「縮水」一樣,故被形象的稱為負利率。
在負利率的條件下,相對於儲蓄,居民更願意把自己擁有的財產通過各種其他理財渠道進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購買股票、基金、外匯、黃金等。所謂負利率,即物價指數(CPI)快速攀升,導致銀行存款利率實際為負。存銀行的利率還趕不上通貨膨脹率就成了負利率。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負利率=銀行利率-通貨膨脹率(就是經常聽到的CPI指數)。
(5)國債為何是負的擴展閱讀
負利率的消極影響:
1、存貸利率倒掛會打亂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有人會從銀行借款再存入銀行。以坐收利率倒掛的差額;
2、不利於借款企業節約使用資金。當存貸利率倒掛時,企業的資金使用會浪費,甚至有貨幣資金閑置時也不歸還銀行貸款,引起信貸資金周轉不靈;
3、不利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濟核算。利率倒掛的情況下,銀行吸收存款越多,發放貸款規模越大,則虧損越大,不利於銀行自身的發展,也不利於銀行業務的開展。
Ⅵ 為什麼會有負利率的債券
經濟形勢不好,央行通過非常規手段刺激經濟。目前歐元區普遍都是負利率,基準利率基本都在零以下,發行負利率國債也很正常。
通常來講,這一般都發生在經濟情況疲軟,經濟面臨衰退跡象,甚至已經陷入衰退的情況下。央行希望通過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用負利率來向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資金。
(6)國債為何是負的擴展閱讀
債券原始投資者購入債券時應支付的市場價格,它與債券的面值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理論上,債券發行價格是債券的面值和要支付的年利息按發行當時的市場利率折現所得到的現值。
由此可見,票面利率和市場利率的關系影響到債券的發行價格。當債券票面利率等於市場利率時,債券發行價格等於面值;
當債券票面利率低於市場利率時,企業仍以面值發行就不能吸引投資者,故一般要折價發行;反之,當債券票面利率高於市場利率時,企業仍以面值發行就會增加發行成本,故一般要溢價發行。
Ⅶ 據說國債收益率還有負數的
有啊,歐洲和日本都曾有過負利率的時候,國債在理論上也可能會出現負數,但這種情況是因為整體經濟環境疲軟,出現通貨緊縮,盡管持有到期之後你賬面上有損失,但你換成貨幣之後的購買力實際上是上升的,如果不是持有到期的話,這個債券的價格也會可能會出現上漲
很多買國債的投資者是機構,他們不追求收益率,追求的是安全性,如果市面上沒有更好的投資標的的時候,國債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哪怕是負利率
Ⅷ 為什麼美國短期國債的收益率為負值
你說的這種特殊現象是在去年下半年到去年年底的美國出現過,連股神巴菲特都說,這恐怕是他這輩子惟一一次能看到這種奇特景象的時候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國債屬於證券(證券不光是股票,債券也算),只要是證券決定其價格的是其內在價值和供求關系,在這方面股票比較難分析,國債相對簡單,債券的價值也很好計算,玉米田伯伯舉得那個例子很對(但是我不同意他說的「原因」,只是說他的演算法很對)。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現債券為負收益的情況的,但是去年美國爆發了由次級貸引發的金融危機們幾乎所有資產全部下跌,股票,大宗商品都可以說跌的慘不忍睹,而當時以美元為標記的資產,只有債券(aaa級債券首當其沖,即國債),才能保住人們的資產不會縮水(國外有句股諺:股票陰雲密布,債券晴空萬里。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美國降息,使得債券立即成了受到追捧的對象,道理很簡單其他資產都在跌,而他起碼能保本)。
可能你會說:美國去年經濟危機,為什麼那些人不將美元換成別國的貨幣進而購買其他國家的國債,別國的國債不一定是負收益呀。沒錯!以前我也一直想不通,後來我看了一下美元的匯率走勢,才恍然大悟。由於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加深,美國金融機構大肆變賣這些年在歐洲、南美、亞洲所積累的資產(說實話,好多資產質量其實是不錯的,但是沒辦法呀,後院起火,不先救火的話就破產了),導致美元較其他幣種大幅升值(這里最可憐的就是咱們中信泰富的榮志信先生,就是去年對賭澳元的那個香港富豪,是榮毅仁的兒子,他其實沒有看錯大趨勢即澳元兌美元會升值,但是他的對賭合約立的不是時候,正好趕上了恐怕是「美元的最後一波大升值」,所以他失敗了,但他沒輸在眼光上,而是不應該用「衍生品」這種東西來賺錢,遺憾!!!),所以即使你把美元換成了其他貨幣購買其他國家的國債,可是由於美元匯率升值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國債的負利率的損失,兩害相趨取其輕,美元國債就成為了一種避險品種,在去年那種不賠錢或者說是少賠錢就是賺錢的情況下,尤為珍貴,所以瘋狂的追捧造就了國債高估,出現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