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國債現貨價格包含應計利息嗎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債現貨價格包含應計利息嗎

發布時間: 2021-06-08 09:19:05

債券應計利息額是自起息日至到期日(不包括到期日當日)的應計利息額。

錯!!應包括到期日當日

國債凈價交易是指在現券買賣時,以不含有自然增長應計利息的價格報價並成交的交易方式。在凈價交易條件下,由於國債交易價格不含有應計利息,其價格形成及變動能夠更加准確地體現國債的內在價值、供求關系及市場利率的變動趨勢。

這時,國債的結算價格將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國債價格,可清晰反映出投資者的資本利得;另一部分是應計國債利息,可真實反映投資者的國債利息收入。由於國債應計利息已經由外生變數即票面利率和持有天數決定,因此國債的投資價值由凈價價格決定。

實行國債凈價交易後,國債二級市場的流動性可望提高。根據國債利息收入免稅的規定,實行國債凈價交易可以明確應予免稅的國債利息收入。實行凈價交易後,報價系統和行情發布系統同時顯示了凈價價格和應計利息額,納稅人和稅收管理部門可以清楚地分出應予免稅的利息額。利息收入免稅政策能夠起到吸引更多投資者、增加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的作用。

根據上交所規定,國債應計利息額=票面利率÷365(天)×已計息天數。這一公式涉及到以下兩個關鍵點:

1、精度。當票面利率不能被365天整除時,計算機系統按每百元利息額的精度(小數點後保留8位)計算;交割單所列"應計利息額"按"4舍5入"原則,以元為單位保留2位小數列示。

2、已計息天數。它是指起息日至成交日期間的實際日歷天數。由於交易日掛牌顯示的"每百元應計利息額"包括交易日當日在內的應計利息額,因此已計息天數應當包含成交日當日在內。

以2002年3月27日賣出009704券為例。009704券是票面利率為9.78%的10年期固息券。起息日為每年9月5日,從2001年9月5日至2002年3月27日的計息天數為204天,每百元應計利息額=9.78 /365

㈡ 國債怎麼計息

有的國債品種在發行時特別註明是附息國債、貼現國債和零息國債,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呢?

附息與否其實是按國債利息的支付方式劃分出的另一種分類方式。依此。分別有貼現國債、附息國債、零息國債三種。

零息並非不付息,而是指「到期一次還本付息」。一般憑證式國債付息採取這種方式。

貼現則指發行時按規定的折扣以低於面值的價格發行,到期按面值支付。

附息是指券面上附有息票,按票面說明的利率及支付方式每半年或一年定期支付利息,形同股票每年的分紅派息。記賬式國債現多採取此種方式付息。

1999年初,財政部350億三年期憑證式國債面向社會公開發行,上海的一家銀行前人頭攢動,踴躍購買國債的人排起了長龍。上海《新民晚報》搞了一次問卷民意調查。主要內容如下:

1.經常投資理財國債嗎?

60%的人答經常,20%的人答偶爾,20%的人答首次。

2.為什麼選擇國債?

80%的人答是風險小,收益相對高。20%的人答省心。

3.除了投資理財國債還投資理財什麼?

40%的人答投資理財股票,10%的人答投資理財收藏;10%的人答存款,40%的人答沒有別的投資理財。

4.以後會不會放棄投資理財國債?

30%的人說不會,40%的人說不一定,20%的人說邊走邊看,10%的人說不知道。

5.你認為國債上市好還是不上市好?

30%的人答不上市好,30%的人說上市好,30%的人答說不清,10%的人堅決反對上市。

6.你滿意現在國債的利率嗎?

20%的人說有些低,40%的人說還可以,30%的人希望回到前幾年的水平,10%的人說不清楚。

7.你覺得投資理財國債是一種愛國行為嗎?

70%的人答是,30%的人答說不清。

8.你會借錢買國債嗎?

80%的人說不會,10%的人說可以試試,另有10%的人不置可否。

㈢ 一般來講,債券的市值是否包含債券的應計利息也就是說,債券市值應該用全價,還是凈價表示

債券交易基本上是實行凈價交易,全價結算,凈價實際上就是該債券不計算應計利息時的債券價值,全價就是債券凈價加上應計利息後的價值。一般債券交易在行情顯示中都會有顯示應計利息這一欄的。
如果以101元買入債券,一般這個價格是凈價,等到債券交易交割時必須支付該債券從上一次付息後到當前為止的應計利息,由於當前剩餘30天就到付息日,實際上買入後在101元的基礎上還要支付該債券近11個月的利息。
粗略計算這11個月的應計利息為100*6.7%*11/12=6.142元(註:一般債券交易其應計利息是算到小數點後三位數)
故此持有該債券到下一個付息日時其純利息收入為100*6.7%-6.142=0.558元。
若此債券當前剩餘的30天已經是最後一次支付利息,即該債券到期還本付息,則實際上是虧損的,虧損額為100+100*6.7%-100-6.142=-0.442元。

㈣ 購買債券,全家交易包括凈價及應計利息;應計利息如何繳稅買賣雙方如何攤分應計利息稅

購買債券,全家交易包括凈價及應計利息,目前已經取消利息稅了,應計利息只是作為賣出方的持有債券的利息收入並入所得額中計算交納所得稅,買入方不交這個稅。

㈤ 國債應計利息怎麼計算

利率除以100;再除以365;再乘以存款數;再乘存款天數=利息

㈥ 附息國債期貨期權不需要支付應計利息嗎

投機不需要支付利息,若要現金交易才需要考慮。

㈦ 這次的證券交易里書上國債應計利息的演算法,實在沒弄明白 為什麼是81.68

目前國債採用凈價交易,也就是說國債交易實行凈價申報和凈價撮合成交,國債行情報價系統同時顯示國債全價、凈價及應計利息額,以009908為例,行情顯示為凈價101。
71,全價為104。36,「成交價」和「結算價」不一樣。因為實行凈價交易後,買賣雙方都以國債的凈價進行申報,交易後產生的「成交價」以凈價表示。但結算價仍是全價,即凈價加上應計利息才是實際的結算價。通常投資者的交割單上會分別列明結算價、成交凈價及應計利息額。
國債回購,實際上是相當於有國債的可以將國債抵押以換取資金,有閑置資金的,可以融出資金拿回國債,到期再還回國債並拿回本息的一種交易方式。融資方是指放棄一定時間內的國債抵押券,獲得相同時間內對應數量的資金使用權,期滿後,以購回國債抵押權的方式歸還借入的資金,並按照交易時的市場利率支付利息。

㈧ 在什麼情況下,成交價格與債券的應計利息是分解的

債券收益率的計算公式

(一)對處於最後付息周期的附息債券(包括固定利率債券和浮動利率債券)、貼現債券和剩餘流通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的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到期收益率採取單利計算。計算公式為:

式中:y為到期收益率;

PV為債券全價(包括成交價格和應計利息,下同);

D為債券交割日至債券兌付日的實際天數;

FV為到期本息和,其中:貼現債券FV=100,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FV=M+N×C,附息債券FV=M+C/f;

M為債券面值; N為債券償還期限(年);

C為債券票面年利息; f為債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頻率。

(二)剩餘流通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採取復利計算。計算公式為:

式中:y為到期收益率;

PV為債券全價; C為債券票面年利息;

N為債券償還期限(年); M為債券面值;

L為債券的剩餘流通期限(年),等於債券交割日至到期兌付日的實際天數除以365。

(三)不處於最後付息周期的固定利率附息債券和浮動利率債券的到期收益率採取復利計算。計算公式為:

式中:y為到期收益率;

PV為債券全價; f為債券每年的利息支付頻率;

W=D/(365÷f); M為債券面值;

D為從債券交割日距下一次付息日的實際天數;

n為剩餘的付息次數,n-1為剩餘的付息周期數;

C 為當期債券票面年利息,在計算浮動利率債券時,每期需要根據參數C的變化對公式進行調整。

註:浮動利率債券的收益率是按當期收益計算的到期收益率,它更側重於對即期收益水平的反映。

麻煩你了

㈨ 關於國債、企業債支付利息價格關系的問題

債券是實行凈價交易全價交收,顯示價格不包含利息;

如果債券價格是含息價格,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變化。因此,含息價格不利於投資者對當時的市場利率狀況作出及時和直接的判斷。
在凈價交易方式下,成交價格不再含有應計利息,只反映市場對債券面值成交價格的波動情況,應計利息只取決於持有天數,其應計利息額每天都能計算出來。

特別是國債交易,在凈價交易方式下國債價格的波動體現了市場利率相對國債票面利率的變化情況,通過國債價格的變化,投資者可以及時准確把握市場利率的波動情況,並以此為依據判斷投資方向、衡量投資價值。
國債凈價交易的成交價格隨著市場利率的變化而變動。一般來說, 當市場利率低於票面利率時,成交價格高於國債面值;當市場利率等於票面利率時,成交價格等於國債面值;當市場利率高於票面利率時,成交價格低於國債面值。

如果你發現債券出現所謂的除息(權)缺口,你可以看看哪天是不是付息日!並且缺口是否和應付利息差不多;你是否想過也可能另一種情況,每當要分紅的時候,市場的資金會把債券價格追高,分紅過後價格回落。

你看的缺口全都是差一個利息嗎?是哪個債券啊!我是從大智慧上看,比如國債我都沒看見有什麼國債和債券在付息日後有缺口,包括貼現國債從今年8月起都是按凈價交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