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與非政府投資相比,政府投資有哪些特點
主要特點有:
(1)政府投資,以微利或無利潤,但它可以大大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效率;
(2)可靠的消息來源的政府投資基金,多為大型項目和長期項目;
(3)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在較大的「外部效應」的基礎產業和設施。 范圍: 外部效應的大型公用事業,能源,交通,農業,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控制污染,以及其他有關民生,產業和領域。
政府投資是指政府為了實現其職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投入資金轉化為實物資產的行為和過程。由於政府投資側重於社會效益,具有開發性和戰略性的特點,一般投資於社會公益性、公共服務領域和基礎性投資領域,因而主要服務於彌補市場失效,維護市場配置功能,調節國民經濟運行的目的。
⑵ 一千萬的非政府投資工程是否能進行邀標
以我當專家評委的工作經驗,是否必須公開招標,主要是要看企業性質與資金來源。如果是私企,資金完全是企業自籌,當然可以採用邀請招標的方式了。
⑶ 自有資金投資(非財政投資)的項目必須做財務竣工決算嗎
無論是誰投資的,項目的財務竣工決算是必須要做的。第一,便於與項目投資預算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異。第二,與施工各方的付款也需要建立在項目決算基礎之上。
⑷ 什麼叫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
簡單說就是這個項目是政府投資的,但項目建成後不是一般的經營項目,不會有收入或利潤。換句話說是公益項目。
⑸ 非政府投資與政府投資有什麼區別
從宏觀經濟學的概念上說,政府投資是國家GDP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國家通過稅收(還有各種稅費等)得到的收入進行分配、支出的方式之一(比如用於政府行政費用和教育、國防軍費開支等等),從行政學的概念來說,政府投資主要是涉及公共品的生產和服務,造福於比較廣泛的國民利益的事業。比如教育、軍費、基礎建設、電廠、水廠、公路等等,這些一般商業機構沒有興趣或者無法或者以獲得利潤為主要目標的行業、事業。
而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或者其他形式的企業,主要是以本身的盈利為目的的,所以他們所投資的項目,並不是總跟上面的那些公共品的行業和事業相同。比如,中國電信是個企業,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它的企業投資和政府投資的兩個職能的作用,因為他們在一般的城市和城鎮投資電信網路,為用戶提供服務,獲得一定的商業利潤,但是他們在為某個小邊遠山區小村通上電話的行為並非完全是商業決定(因為他們肯定100%虧本)。
當然從投資學的角度,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排擠效應(政府投資參與的領域其他形式的投資組織被排擠地根本無法生存),因為政府投資時考慮的不是利益回報的問題,所以政府可以「不惜血本」,但是作為企業,虧本的事是不能開展的。
⑹ 什麼叫國家(非政府)投資與政府投資有什麼區別
國家投資一般指中央政府投資,比如三峽之類的大項目,關鍵的是國家項目國家的資金。政府投資一般用的是地方政府的財政上的資金,也是指地方上的建設等項目。
⑺ 什麼是非財政性教育經費
由社會、外商、慈善、集體、個人等投入的辦學資金。
⑻ 結合政府投資和非政府投資的區別,評述我國政府投資的現狀及政策
政府投資的特點主要是非營利性、公益性、社會性、長期性、以及高風險性。
非政府投資則是趨利性、短期性,低風險性。
政府投資項目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工程,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影響范圍大。政府投資項目的績效研究需要建立規范統一的政府項目支出經濟性評價和社會性評價制度,制定科學規范的評價指標和公正合理的評價標准,並將政府部門項目支出的經濟性和社會性評價制度納入財政管理制度范疇。中國此項工作起步較晚,雖然政府一直持續進行著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在管理觀念、政府職能、組織結構等方面不斷借鑒和引進國際流行的管理機制、管理技術和工具,但由於基礎薄弱,且缺乏這方面的系統性研究,現在仍不能適應中國市場經濟發展與財政改革的客觀需要。
(一)政府投資項目的法律保障不夠、相關制度不健全。從西方各國政府項目支出績效研究的發展實踐看,績效評估的規范化、科學化和程序化必須得到立法的支持,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發展道路,以保證政府部門項目支出達到預期目標。而中國公共投資部門雖然也提出要完善項目投資決策程序,對國家重點投資項目從立項決策、建設決策、竣工驗收等環節實行全過程管理,但尚未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予以明確約束,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而且各環節的約束不夠細化,沒有具體的細化指標進行約束。
(二)政府投資項目的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指標和方法不完善。目前中國的政府投資項目從審批、建設到運轉都沒有透明的操作程序,而且內部、外部的監督薄弱,對政府投資項目應該誰來考核、考核什麼等問題沒有程序化、科學化,考核只是在現有的行政管理部門內部,沒有廣泛吸引社會公眾的參與,沒有引入社會考評力量,評價主體單一化。而且行政管理部門內部的考核很容易陷入遵照上級領導的意圖辦事,按照例行程序做事,受官方內部自我認同心理和利益驅動的影響,容易帶有主觀色彩,很難使項目達到客觀、科學、公正的結果。政府投資項目的績效考核尚未建立完整的指標體系和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無法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評價。
(三)項目本身對資源的循環利用不夠。投資項目既是消耗資源的過程,同時也是生產資源的過程。資源在流動、轉化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次生資源」,對這些資源的利用考慮不足,尚沒有明確、科學地統籌利用規劃,沒有建立資源的循環利用機制。
(四)項目建設的專業化程度不高。發達國家在政府項目上成立了由建築師、工程師、合同律師等專業人士組成的專業管理機構,並按照規定的程序選擇和委託相應的工程咨詢公司來管理,所有的重要技術環節都有專業人士負責,項目中的質量、技術、安全、成本等也有專人負責,並且各個環節責任明確。專業化保證了項目以高質量、低成本的完成,而中國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2004年7月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對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要推行代建制。各地也在積極響應進行試點,但仍然有不少障礙,還沒有建立一套完整、詳盡的代建制實施流程,尚不能為代建項目的規范化實施和全過程監管提供依據。
⑼ 招標中如何區分政府投資與非政府投資什麼情況下的非政府投資屬於國家投資項目
資金來源來區分 政府的投資行為撥款通過財政部或者地方財政廳,非政府投資的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資金或貸款。
一般財政撥款的為政府投資行為,採用政府采購方式招標 非政府投資採用招標形式分兩種,一種看資金來源是否屬於國有資金,還是私人投資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