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在一戰前為什麼是債務國在二戰前呢
說到美國的債務,其實從其立國之初就有國債。二戰前是債務國。
當時是因為美國的獨立戰爭和通過邦聯宣言,美國1791年1月1日募得國債7546萬美元。其後的45年間,美國的國債不斷增長,直到傑克遜總統任內的1835年1月8日曾短暫的縮減至零,但其後很快又增長至數百萬美元。
美國國債第一次急劇增長的主因是南北戰爭(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1860年美國的債務額為6500萬美元,到了1863年已超過10億美元,戰爭後更增至27億美元。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人口減少,大片土地荒蕪,生產力薄弱。又適逢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失業人數大增,民眾情緒低落,生產力水平急速下降。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一戰的發生。一戰爆發後,為了應付巨額的軍事支出,英國(美國當時的債權國之一)不得不反向美國大量貸款,美國由此咸魚大翻身,由戰前的債務國,搖身一變稱為了債務國。
『貳』 林肯被刺殺與美國的南北戰爭和其發行的綠幣之間有何關系
美國歷史上發生在本土的最大規模戰爭當屬南北戰爭。今天,關於南北戰爭起源的爭論大多圍繞戰爭的道義問題,即廢除奴隸制的正當性,恰如希特尼所說:如果沒有奴隸制,就不會有戰爭。
其實,在19世紀中葉的美國,關於奴隸制的爭論是經濟利益第一,道德問題第二。當時的南方經濟支柱就是棉花種植產業和奴隸制,如果廢除奴隸制,農場主就不得不按白人勞動力的市場價格支付工資給原來的奴隸,那麼整個產業就會陷入虧損,社會經濟結構勢必崩潰。
與羅斯柴爾德家族有著極深淵源的俾斯麥說得透徹:毫無疑問,把美國分成南北兩個實力較弱的聯邦,是內戰爆發前早就由歐洲的金融強權定好了的。
其實,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軸心的銀行家們正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幕後黑手。
為了挑起美國內戰,國際銀行家們進行了長期而周詳的策劃。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後,英國的紡織工業和美國南方的奴隸主階層逐漸建立起密切的商業聯系,歐洲的金融家們瞧准了這一機會,乘勢秘密發展起一個將來可以挑起南北沖突的人脈網路。在當時的南方,到處都是英國金融家的各類代理人,他們和當地的政治勢力共同策劃脫離聯邦的陰謀並炮製各種新聞和輿論。他們巧妙地利用南北雙方在奴隸制問題上的經濟利益沖突,不斷地強化、突出和引爆這一原本並非熱門的話題,並最終成功把奴隸制問題催化成南北雙方水火不容的尖銳矛盾。
國際銀行家們做好了充分准備,他們在策動戰爭的過程中,慣用打法是兩面下注,無論誰勝誰負,巨額的戰爭開支所導致的政府巨額債務都是銀行家們最豐盛的美餐。
1859年秋,法國著名銀行家所羅門·羅斯柴爾德(詹姆斯·羅斯柴爾德之子)以旅遊者的身份從巴黎來到美國,他是所有計劃的總協調人。他在美國南北奔走,廣泛接觸當地政界、金融界要人,不斷地把收集到的情報反饋給坐鎮英國倫敦的堂兄納薩尼爾·羅斯柴爾德。所羅門在與當地人士的會談中,公開表示將在金融方面大力支持南方,並表示將盡全力幫助獨立的南方取得歐洲大國的承認。
國際銀行家在北方的代理人,是號稱紐約第五大道之王的猶太銀行家奧古斯特·貝爾蒙特。他是法蘭克福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代理人,也是該家族的姻親。他在1837年被派往紐約,由於大手筆吃進政府債券,很快便成為紐約金融界的領袖級人物,並被總統任命為金融顧問。奧古斯特代表英國和法蘭克福的羅斯柴爾德銀行表態,願意從金融上支持北方的林肯。
在戰爭爆發初期,南方的軍事進攻節節勝利,英法等歐洲列強又強敵環伺,林肯陷入了極大的困境。銀行家們算準了此時的林肯政府國庫空虛,不進行巨額融資戰爭將難以為繼。自1812與英國的戰爭結束以來,美國的國庫收入連年赤字,到林肯主政之前,美國政府預算的赤字都是以債券形式賣給銀行,再由銀行轉賣到英國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和巴林銀行,美國政府需要支付高額利息,多年積累下來的債務已使政府舉步維艱。
銀行家們向林肯總統提出了一攬子融資計劃並開出了條件,當聽到銀行家們開出的利息要求高達24%~36%的時候,驚得目瞪口呆的林肯總統立即指著門讓銀行家們離開。這是一個徹底陷美國政府於破產境地的狠招,林肯深知美國人民將永遠無法償還這筆天文數字般的債務。
沒有錢就無法進行戰爭,而向國際銀行家借錢無疑是把絞索往自己脖子上套。林肯冥思苦想解決方案。這時,他在芝加哥的老友迪克·泰勒給林肯出了一個主意———政府自己發行貨幣!
而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代表英國銀行家的《倫敦時報》立即發表聲明:如果源於美國的這種令人厭惡的新的財政政策(林肯綠幣)得以永久化,那麼政府就可以沒有成本地發行自己的貨幣。它將能夠償還所有的債務並且不再欠債,它將獲得所有必要的貨幣來發展商業,它將變成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繁榮國家,世界上的優秀人才和所有的財富將湧向北美。這個國家必須被摧毀,否則它將摧毀世界上每一個君主制國家。
德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他(林肯)從國會那裡得到授權,通過向人民出售國債來進行借債,這樣政府和國家就從外國金融家的圈套中跳了出來。當他們(國際金融家)明白過來美國將逃出他們的掌握時,林肯的死期就不遠了。
林肯在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債務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了報復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
林肯遇刺後,在國際金融勢力的操縱下,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凍結林肯新幣的發行上限為不超過4億美元。
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100多年時間里,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復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
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標志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到底誰控制著美聯儲和美國的貨幣發行?
『叄』 為什麼說是南北戰爭塑造了今天的華爾街
原文
19世紀世紀 60 年代,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100 年中美洲最大的軍事沖突這一,它的規模和破壞力是巨大的,而同樣影響深遠的是,如何滿足第一場現代戰爭的巨額資金需求,也為此後的戰爭融資提供了經典範例。華爾街幫助北方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融資,使它最終戰勝了因大量印鈔而引發大規模通貨膨脹的南方,與此同時,華爾街也在戰爭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和金融需求的催生下,走向了繁榮的牛市。在南北戰爭的 4 年終,華爾街的規模擴張了幾十倍。
美國南北戰爭是人類進入工業時代的第一次大沖突,也是拿破崙陷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的 100 年中人類最大的軍事沖突,其規模是空前的,因此,南北雙方都面臨著戰爭時期前所未有、也無法預知的財政需求,都不得不想出辦法來滿足這一巨大需求,同時不對原本的經濟結構造成過大的沖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北方聯邦成功地應對了這些挑戰,而南方邦聯未能,這對戰爭的最終結果起了重大的影響。(圖:南北戰爭時的照片。圖片來自網路)
傳統上來說,政府為戰爭進行融資,主要依靠征稅和大量印鈔,這是南北方政府同時能想到並且做到的。而與南方相比,北方的創新之舉在於,華爾街上年輕的銀行家——傑 · 庫克沒有採用傳統的私募發行(私下向銀行和經紀商出售債券),而是革命性地利用了公募發行,通過華爾街向公眾發售戰爭國債。他告訴美國人民,購買這些戰爭債券不僅是一種愛國的表現,也是一筆很好的投資。到戰爭後期,庫克出售國債的速度已經超過北方政府為戰爭花錢的速度。而與此同時,嚴重依賴印鈔支付戰爭費用的南方政府,面對相對於戰前高達 9000% 的通貨膨脹率,無奈地接受了戰敗的結局。(因為日進斗金的經紀商們忙忙碌碌穿梭在華爾街上,沒有時間有規律地用餐,無意中造就了現代美國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快餐文化。圖為紐交所,圖片來自東方 IC)
從一開始,戰爭雙方都面臨著極度困難的財政狀況,美國在 1857 年就開始了大蕭條,所以此時華盛頓的聯邦政府已經連續 4 年出現赤字。1857 年聯邦政府只有 2870 萬美元國債,而 1861 年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了 6480 萬。至於戰爭支出,在 1860 年 12 月時,聯邦政府平均每天的費用支出只有 17.2 萬美元,到了 1861 年初夏,當戰爭打響時,每天的費用高達 100 萬。到了 1861 年 12 月,北方地區的大部分銀行停止用黃金支付債務,幾天後聯邦政府也被迫如此。整個國家已經脫離了金本位,華爾街一片恐慌。" 國家的根基已經動搖," 林肯說," 我該怎麼辦?"(圖:美聯儲。圖片來自東方 IC)
為大規模戰爭進行融資有三種基本方法。一、政府提高稅收。到戰爭快結束的時候,聯邦政府征稅的范圍幾乎包含了任何可以征稅的東西,個人所得也第一次被列為課稅對象,大概 21% 的戰爭費用是通過稅收支付的。二、大量印鈔。這也是獨立戰爭時期所使用的主要手段。在南北戰爭時期,聯邦政府總共發行了 4.5 億美元所謂的 " 綠背紙鈔 "(簡稱綠鈔),佔了戰爭費用融資的 13%,並引發了戰時通貨膨脹,使得價格水平上漲到戰前的 180%。南方政府擁有的融資手段遠少於北方,它被迫不斷印鈔以支付超過一半的戰爭費用,這使得南方的經濟完全失去控制,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圖:美國弗吉尼亞州阿波馬托克斯縣,當地重現了南北戰爭時期阿波馬托克斯戰役的情景。在阿波馬托克斯投降後,南北戰爭宣告結束。圖片來自東方 IC)
此外,綠鈔的發行給華爾街帶來了意想不到但卻十分有意思的影響,但綠鈔和金幣同時流通時,最古老的經濟規律——格雷欣法則所說的 " 劣幣驅逐良幣 " 開始發揮作用了。當時雖然法律規定了綠鈔和金幣可以平價消費,但消費者在實際支付中總是首先選擇使用綠鈔,而不是金幣。在這種情況下,金幣自然而然地從流通中消失,被千家萬戶藏了起來。但是金幣在某些流通環節中是必需的,於是,華爾街上立刻出現了黃金交易和黃金投機。(圖片來自網路)
為戰爭融資的第三個方法是借款。聯邦政府也的確這樣做了,並且借款的規模超過了此前任何其他國家的想像:1861 年美國國債總額只有 6480 萬美元,到 1865 年已經激增到 27.55 億,增長了 42 倍之多。戰前政府支出總額從未超過 7400 萬美元,但到了 1865 年,僅利息支付一項就是戰前政府支出總額的兩倍多。聯邦軍隊在布爾溪戰役遭受慘敗幾天之後,財政部部長薩蒙 · P · 切斯親自到華爾街以 7.3% 的年利率發行 5000 萬美元的債券,他選擇這個利率是為了使 100 元面值的債券每天能產生兩分錢的利息。雖然他籌到了這筆錢,但他知道華爾街的銀行對這一筆錢已經很難負擔,更何況是政府的長期需求。(圖:薩蒙 · P · 切斯。圖片來自世界數字圖書館)
這時,聯邦政府找來傑 · 庫克作為代理人來幫助發行一系列 5 至 20 年期的新債券,這些債券可以在 5 至 20 年之內被贖回,年利率 6%,用黃金支付。為了把債券發行給普通民眾,庫克在報紙和宣傳單上廣泛宣傳要發行的債券,並說服財政部將這次發行的債券面值縮小到 50 美元,他在報紙上講了很多故事,告訴美國普通的工薪階層購買這些債券不僅僅是一種愛國的表現,也是一筆很好的投資。債券銷售的成功遠遠超出了預先最樂觀的估計。(圖:如今的紐交所。圖片來自東方 IC)
就這樣,庫克使 5% 的北方人口購買了國債,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庫克賣國債的速度已經遠比政府戰爭花錢的速度要快。與此同時,隨著大量債券的流入和大量債券持有者加入到金融市場,華爾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盡管股票市場在戰爭爆發時狂跌——股票市場幾乎總是這樣,但投資者隨後開始意識到戰爭將曠日持久,不僅可交易證券的數量將大大增加,而且政府大量的支出將流向諸如鐵路、鋼鐵廠、紡織廠和軍工廠等公司,而這些公司產生的利潤將流入華爾街,與此同時這些公司也要從華爾街獲得急需的資本。就這樣,華爾街歷史上最繁榮的牛市即將開始。
『肆』 美國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國債
美國自立國以來已有國債。因為美國獨立戰爭和通過邦聯宣言,美國1791年1月1日募得國債75,463,476.52美元。其後45年,國債增長,但在安德魯·傑克遜總統任內1835年1月8日曾短暫縮減至零,但其後很快又增長至數百萬美元。
國債第一次急劇增長主因是美國南北戰爭。國債在1860年為6500萬美元,但在1863年已超過10億美元,戰爭後更增至27億美元。在1900年前,國債金額緩慢波動,後來在1910年代和1920年代初穩步增長至220億美元,主要是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支出。
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國債由1940年的510億美元,一下子提升至戰後的2600億美元。其後,國債的增長與通貨膨脹增長率相約,直到20世紀80年代時,國債又開始迅速增加。1980年至1990年,債務增加了兩倍多。冷戰結束後,債務曾短暫減少,但在2005年底,總債務已經達到7.9萬億美元,是1980年水平的8.7倍。
自2003年財政年度,計及預算和非預算支出,美國國債以每年500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債務隨著赤字上升而增加,美國的年度預算赤字2007年約為1620億美元,預料2008年將升至4100億美元。]國會財政預算辦公室曾估計政府到2012年可錄得盈餘。然而,這一估計是根據現行法律推算,假定大規模減稅措施於2010年屆滿,而後來減稅案由於共和黨國會席次的增加而延長減稅故沒有成功達成目標。
美國多個政府部門曾警告,相對歷史水平債務水平將大幅度增加,這主要是由於對醫療、社會保障等項目的必要開支。若不改革福利制度,預料到2030年至2040年,政府稅收可能不足以支付福利開支。
『伍』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方政府發行的綠背銀行券和債券,這兩種籌集資金的方式有何不同呢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方政府發好像大量的全稱是這種債券的方式,為北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陸』 南北戰爭美國如何融資
印發國債啊,向平民和當時的資產階級融資,還有國外的戰爭債,當時的林肯綠幣其實也可以視作國債一種了
『柒』 美國在一戰前的外債數額
說到美國的債務,其實從其立國之初就有國債。當時是因為美國的獨立戰爭和通過邦聯宣言,美國1791年1月1日募得國債7546萬美元。其後的45年間,美國的國債不斷增長,直到傑克遜總統任內的1835年1月8日曾短暫的縮減至零,但其後很快又增長至數百萬美元。
美國國債第一次急劇增長的主因是南北戰爭(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1860年美國的債務額為6500萬美元,到了1863年已超過10億美元,戰爭後更增至27億美元。
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人口減少,大片土地荒蕪,生產力薄弱。又適逢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失業人數大增,民眾情緒低落,生產力水平急速下降。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一戰的發生。一戰爆發後,為了應付巨額的軍事支出,英國(美國當時的債權國之一)不得不反向美國大量貸款,美國由此咸魚大翻身,由戰前的債務國,搖身一變稱為了債務國
『捌』 美國欠中國國債每年要付多少利息給中國
美國10年期國債的年度收益率在3%左右,1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每年的利息為300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美國每年需要向支付中國300億美元左右的美債利息。
美國的24.5萬億美元國債中,大約有7.07萬億美元是外國投資者持有。其中,日本持有1.26萬億美元,中國持有1.09萬億美元。
新冠病毒肺炎爆發以後,特朗普和蓬佩奧一直甩鍋中國,表示中國應當為新冠疫情負責,甚至特朗普拋出了向中國索賠的言論。有的美國議員更是提出,應當取消償還中國國債的義務。當然我們是不可能被美國這一些言論嚇到,如果因為害怕大幅拋售美國國債,最終受損失的還是自己。
(8)南北戰爭國債擴展閱讀
美國政府開始借錢是從美國建國開始。想當年畢竟獨立戰爭是需要花錢,1791年1月1日美國國債余額是7546萬美元。
在當時人們看來,有國債畢竟是不好的行為。美國獨立以後,各界政府也確實有積極還賬的行為,1835年美國安德魯·傑克遜總統在任期間曾將國債短暫償還為零。不過後期又迅速出現了幾百萬美元。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1861~1865年),國債規模由6500萬直接暴漲至10億美元,戰爭結束後達到了27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國債的規模又增加到了220億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國債規模增加到了2600億美元。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借錢的腳步就基本上沒有停過,目前美國國債規模已經暴漲至24.5萬億美元。2019年,美國政府支付國債的利息就高達6580億美元。
『玖』 關於美國內戰結束後許多年裡都有機會清償國債而最後都沒有做到的嚴重疑問!!
http://bbs.xmfish.com/read.php?tid=4093913 有美國人的回答
『拾』 在美國的南北戰爭中債券起到了什麼作用
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汲取了什麼樣的作用起來主導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