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國債情況
2009年10月國債發行計劃公告情況
盡管沒有說明今年的國債發行規模,但市場普遍預測,今年國債發行規模將達2008年的2倍左右,即在1.4萬億和1.6萬億元之間。其間的「彈性空間」,則可能是2000億的中央代發地方政府債券。
規模:1.4萬億至1.6萬億
根據計劃,今年關鍵期限記賬式國債共25隻,其中1年期和3年期國債各4期;5年期國債5期;7年期和10年期國債各6期。從期限來看,中長期國債比重明顯高於短期國債;而發行時間集中在二三季度,其中5月~7月是一個高潮,每月均有3隻發行。
對於今年的發行規模,中投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何欣預計,今年的財政赤字因支出擴大和收入降低雙重壓力的影響,可能會達到8000億~9000億的規模。「若結合2009年到期國債,預計今年的新債發行可能會達到1.5萬億的水平。」2008年,實際發行國債8558億元。
道瓊斯通訊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為幫助此前公布的4萬億元人民幣經濟刺激方案籌措資金,中國政府今年計劃發行規模為1.6萬億元人民幣的國債。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2日發布研究報告表示,經濟增長放緩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所採取的增加公共投入和各種減稅措施,將會對財政收入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2009年全年將出現較大規模財政赤字,需要通過加大國債發行量來平衡資金收支缺口。報告稱,若按財政赤字佔GDP的2%~3%比重考慮,預計全國的國債發行規模在1.4萬億左右。
2. 誰可以從國際金融的角度幫我分析一下中國持有過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這是好是壞
我要借用時寒冰老師的觀點:
我要借用時寒冰老師的觀點:
我要借用時寒冰老師的觀點:
持有過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不好,因為:
1. 美元作為法幣,僅靠美國政府信用支撐,實際購買力一直在下降,也就是說,美國國債的實際回報率有可能是負數;
2. 購買美國國債,實際上是將我國勞動人民用血汗換來的資金反哺給了美國,對於改善我們自己的民生沒有什麼好處;
3. 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的美元,是人民銀行通過強行外貿結匯換來的,也就是說,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人民銀行被動的向國內市場投入了大量的貨幣,即流動性,造成了很大的通貨膨脹壓力;
4. 美國政府通過國債,將中國,日本等國綁架在他的戰車上。別看我們是美國最大的債主,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得不經常看著美國的臉色行事。
5. 曾經有傳言說,次貸危機剛剛爆發的時候,俄羅斯想聯合中國公開拋售美國國債,如果真的這樣做,無疑對美國經濟是致命打擊。但是由於經濟依存度過高,而且持有美國國債過大,中國政府只能拒絕,而且不得不繼續增加購買美國的國債來支撐美國的8500億救市計劃。
3. 中國現在發行的國債總量是多少列如美國是14萬億美元左右!到處找都沒找到!
中國人民銀行的官方網站上有相關數據。
在2011年貨幣統計概覽裡面,有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其中對中央政府的債權截止到2011年12月接近1.54萬億人民幣。
但是我不清楚這個1.54萬億的債權是否就是目前的國債總量。不過一般來講政府發行債券,主要通過中央銀行,形成對中央銀行的負債,從這里推理的話,1.54萬億應該至少是總體國債的一部分吧。
坐等高手指正。
4. 如何分析國內發行的美元債券基金(如華夏海外收益債券、廣發亞太中高收益債券等)
這些分析很專業,一般由證券公司或第三方理財公司的固定收益類策略分析員做季度報告書,需要從一些理財頻道的內參獲取資訊。
5. 為什麼說美國國債和美元發行之間存在必然的內在聯系
美國國債是用於美國經濟建設需要資金而發行的。
國債的投資者包括美國本國的居民和國外投資者 比如中國政府。
發行美元國債 使得市面上流通資金加大 會使得美元貶值
之前美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發行美元國債,維持低利率 使得美元指數一路貶值,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
6. 中國大量購入美國國債的利弊(全面分析)
近年中國持續增持美國國債,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也未減持。這和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結售匯制度、外匯儲備結構、去杠桿化、人民幣國際化、中美關系、美元地位有一定的關系,同時也有政治因素。增持美國國債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感,抑制了美國大量印製美元,但卻帶來很多風險,包括美元貶值風險、國債縮水風險、債務償還風險、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貨幣政策風險。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現狀
(一)持有量暴增
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正常化,此後中國逐漸開始購買美國國債。從1972年到1999年底,由於缺少外匯,不熟悉美國金融市場等原因,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數額較少,而且基本上沒有形成較大的持有量。中國對美國國債的大量持有是在2000年以後,2000年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僅僅600億美元,但是從2001年開始這個數額開始了迅猛增長,到2009年5月已經達到了8015億美元。
(二)金融危機後加速持有美國國債
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不僅沒有減持美國國債,反而加速持有美國國債。2008年9月,中國增持美國國債436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成為美國第一債權國。2009年5月中國又增持了380億美元美國國債,總量達到8015億美元。從2007年底到2008年底的單年增加持有量達2498億美元,也創下了前所未有的單年增持紀錄。2009年1月和2月中國外匯儲備分別減少326億美元和14億美元,但是中國在這兩個月分別增持了122億和46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三)逐步調整美國國債持有結構
目前中國依然在持續購買美國長期國債,但凈增持規模在2008年的第4季度明顯下降。2008年第2季度至第4季度,中國增持美國長期國債分別為242億、361億、42億美元;增持美國短期國債分別為-110億、470億、1050億美元。2009年5月,中國增持美國長期國債40.3億美元,增持短期國債339.7億美元,這表明中國5月所購入國債以短期國債為主。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原因剖析
(一)資金來源—改革開放外匯儲備迅猛增加
將我國長期以來的外匯儲備情況和美國國債持有量結合起來分析可知,中國外匯儲備越多,持有的美國國債越多,即中國使用外匯儲備的重要途徑是購買美國國債。2001-2008年,中國每年穩定的有40%左右的外匯儲備是以美國國債的形式存在。所以長期來看,中國的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國國債量之間具有穩定的比例關系。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以貿易上「獎出限入」,資金上「寬進嚴出」為特徵的外向型經濟導致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急劇快速增長,當外匯儲備增加時,就會有更多的外匯儲備去購買美國國債。
(二)購買對象—美國國債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金融危機導致美元的強勢地位陷入危機。但是歐元、英鎊、日元的表現卻更弱,所以這些貨幣目前還都不能替代美元的國際地位。在全球都面臨金融危機時,中國意識到美國國債是相對保險的投資產品。美國國債容量大、需求強勁、交易活躍、流動性強、收益較高,如果減持美元資產,來增持其他幣種資產,也只能導致外匯儲備市場價值出現較大賬面損失。
(三)儲備結構—不能大部分購買黃金、石油等
中國的外匯儲備中不僅含有外商來華投資的款項和中國所欠的外債,還包含國際游資和貿易順差。即使在貿易順差中,也不全是國內企業出口所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跨國企業。2001-2006年,超過50萬家外商投資企業正在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其出口總額已連續5年占據當年中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因此為了維持正常的經濟秩序,外匯儲備就必須滿足外商和內商的經常性兌換需求。所以中國不能將大部分外匯儲備用於購買黃金、石油和礦產等實物。
(四)去杠桿化—大量資本重新流入美國
金融危機下,去杠桿化已經成為一個熱詞,現在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國的金融機構)都已啟動去杠桿化進程,引起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回美國。另外,由於美國國債仍是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具流動性的資產,所以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入美國投資於美國國債。這一方面會引起美國短期國債收益率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會引起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的升值。因此增持美國國債就成為中國的必然選擇。
(五)結售匯制—政府控制跨境資本流動
強制結售匯條件下,企業必須把所得外匯賣給指定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在外匯市場上將超過頭寸限額的外匯賣給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在取得外匯的同時,要增加相應數量的本幣發行。可以說,外匯是央行通過增加貨幣發行從企業和個人手中取得的,因而外匯儲備成為央行的資產。這就滿足了政府對於跨境資本流動的控制,政府手中集中的過多的外匯儲備不得不投向海外市場,美國國債是相對合適的投資產品,因此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增加。
(六)其他目的—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仍然繼續增持美國國債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現階段的國際信譽還是建立在龐大外匯儲備和巨額美國國債持有的基礎之上的。中國可以通過大量持有美元國債來維持人民幣的國際信譽,為人民幣國際化邁進一大步。
(七)中美關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現在,美國是中國商品的最大進口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美國可以維持中國的出口增長,中國可以維持美國超前消費。中國停止購買或者拋售美國國債,會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增和價格暴跌,從而給中國帶來巨大的賬面損失。一旦中國減持美國國債,美國就會印刷更多的美元進行救市,於是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導致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中國就會進一步減持美國國債,如此下去中國便陷入了惡性循環。
(八)政治因素—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不僅有經濟上不得已的原因,其中也涉及政治因素。歷史表明,全球經濟危機或是金融危機之後,世界都會建立新的國際秩序。這次金融危機後,不論歐洲、中國還是日本,都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取代美國的角色。中美兩國制度不同,近年中國迅速崛起,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形成了挑戰和威脅,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徘徊不定。這時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從旁協助美國救市,就占據了道德優勢,中美兩國之間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國際關系,這有利於提升中國的實力和國際地位。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風險
(一)國債縮水風險
自從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增發國債一直是美國政府的最主要融資方式。2007年美國國債的凈發行額為5490億美元,2008年上升至1.47萬億美元。一旦新增國債供給量超過其市場需求量,則新增國債的收益率將會顯著上升,而存量國債市場價值縮水。
(二)美元貶值風險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宣布,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這增加了美國長期內通脹與美元貶值的風險。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迅猛增長。由於美聯儲的資本金並沒有變動,所以其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就意味著其在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一旦美國經濟有所回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提高,流動性將加速轉化為信貸與廣義貨幣。這時美聯儲不能及時從貨幣市場抽迴流動性,那麼通脹將隨之而來,美元就會貶值。
(三)債務償還風險
近年來,美國一直依靠發行國債來彌補其巨大的融資缺口。伴隨金融危機的爆發,大規模救市的展開,美國的債務負擔更加沉重。白宮預算管理處預測2010財年美財政赤字1.26萬億美元,比之前預期提高870億美元,佔GDP的8.5%。美國的凈資產在急劇下降,而債務數額卻快速上升,由此可見美國已不具高額債務的償還能力。
(四)本幣匯率風險
中國M2/GDP的比例現在高居世界之最,說明央行投放的貨幣並沒有轉化為對實體經濟增長的貢獻,要麼資金是在虛擬經濟如資本市場內循環,要麼說明貨幣的投放已超出實體經濟的合理要求。中國2009年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用更多的美元外匯增持美國國債,於是美聯儲就將這些貨幣投入到本國的貨幣市場增加本國的流動性,於是支撐起美國企業的融資和對外投資,這些企業會進一步擴大對中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這樣大量的貨幣以外匯和投資的形式再次流入中國,按國內的換匯機制會引起人民幣的再一次增發,長期看必然引起本幣的貶值。
(五)貨幣政策風險
巨額美國國債的存在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順利實施形成障礙。對於大量的美國國債,需要以美元的價值投放相應的人民幣數量,但是大量美國國債造成外匯的沉澱,短期內美元貶值的趨勢必然給國內貨幣政策造成干擾。一旦美元貶值,前期投放的人民幣過剩,國內流動性過剩,從而進一步誘發通脹。另外,對應大量美國國債的人民幣增發要求央行必須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以防止國內的流動性泛濫,但是提高利率會誘發國際投機資本對人民幣的套利,使得央行緊縮措施收效並不明顯。
7. 中國這么有錢買美國的萬億國債,為什麼還要發行國債
那個外匯儲備是放在央行的,不一定全是我們自己的,因為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那麼我們的銀行收到美元就會放出等額的人民幣;所以這些美元不全是我們自己的。如果把這些錢發出來,就會引發通貨膨脹;因為這些美元對等的人民幣已經放出去了,如果再把美元放出來,就會造成貨幣越來越多,引發物價上漲,資產泡沫,那麼普通老百姓的儲蓄存款就會縮水。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招,到時就會出現解放前那樣抱一捆鈔票只是去買一盒火柴的情況
我們發行國債,是財政部發行的,財政部是管理一個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收入是稅收;而支出,就很多了,例如公務員、教師的工資、國防開支、社會福利和醫療等;當收入不能滿足支出了,就需要發行國債,向社會企業、個人借錢了。
補充:
我們不差錢,但是那個錢是在中央銀行手裡,中央銀行是負責發行貨幣和管理外匯的。而我們國家自己發行國債,是財政部在發行;財政部和央行是兩個單位。法律規定央行是不能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那樣的話,意味著是印刷鈔票,會引發通貨膨脹!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8. 中國有這么多錢買美國國債,為什麼還要給中國國民發行國債
一來可以穩定住美國,如果你不買,任美元在市面上流通,美元只會加速貶值,同時給出口企業增大壓力(他們用人名幣采購原料和支付工資,又把賺來的美元換成人名幣),如果美元貶值,那麼出口企業的美元能換成的人名幣就少了,對於中國經濟有巨大的傷害,而且中國持有的國債是對美國極有震懾力的超級金融武器,美國是守信的大國,不還也得有理由,大家普遍認為,只要中國拋售美元,美元就會急劇貶值,所以美國不敢輕舉妄動。同時發行國債還可以活躍經濟。
9. 你如何看待當前美元貨幣,及中國持有的美元國債
美元(United States dollar;ISO 4217代碼:USD;符號:$)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官方貨幣。在二戰以後,美國強迫歐洲主要大國同意國際間貨幣結算必須採用美元,於是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決定了其美元的世界貨幣霸主地位,美元的國際化程度比較高,全球大部分國際貿易以美元進行結算,也是世界通用的一種貨幣。在可預期的時間內,美元的霸主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中國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有利有弊。
一方面,中國掌握大量美元外匯儲備,可以更好的和全球進行國際貿易,對美國的貨幣政策以及經濟政策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是提高我們國際地位的一種有效途徑。美國政治問題,貨幣價值的浮動較小,更有利於增值保值。
另一方面,美國濫發紙幣,導致美元貶值,導致我國的美元外匯儲備價值嚴重縮水,過度依賴於美元也不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10. 中國能發行美元債券嗎
中國能發行美元債券。
2017年10月26日,中國財政部當天在香港發行的20億美元主權債券,市場反應良好,最終認購倍數達11倍,其中歐洲地區尤為突出,顯示出對中國資產的青睞。
此次中國財政部發行的主權債券包括5年期10億美元,10年期10億美元,共獲得約220億美元認購。
這是2004年以來中國中央政府首次在境外面向國際投資者發行主權外幣債券。中國銀行是此次債券發行的主承銷商和簿記行。
(10)中國發行美元國債分析擴展閱讀:
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11月20日成功定價發行5年期債券5億美元,票息率2.95%,到期收益率3.178%,發行取得圓滿成功。
本次債券採用Reg-S規則發行,由中國建築向境外平台公司提供擔保,並通過該公司完成發行。高盛(亞洲)、匯豐銀行、UBSAG香港分行和中銀國際(亞洲)擔任此次債券發行的聯席全球協調人,上述4家機構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法國巴黎銀行同為債券聯席賬簿管理人及聯席經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