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投資學的基本概念
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為對外貿易的繁榮准備了條件。商業繁榮導致市場競爭的加劇,驅使商人們去尋找新的原料供應地和新的外部世界市場。在英國早期的對外擴張中,商人與海盜是二位一體的。這些海盜活動給英國政府和商人自身帶來了巨大利潤,海盜也因此被國王賜給爵位而獲得政治地位,這進一步刺激了海外的擴張沽動。政府還成立了各種特許貿易公司(東印度公司,俄羅斯公司,東地公司)。批准成立各種股份制貿易公司既是政府聚財的手段,也是進行商業擴張,地理大發現和海上掠的工具。
國際投資的產生
19世紀70年代——一次世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過度到資本主義壟斷競爭階段,出現了大量「過剩資本」需要尋找出路(國際間接投資)。
20世紀初葉——20世紀80年代,國際間接投資與國際直接相結合,是國際投資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以後,以IT技術為代表的世界新技術革命,推動著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國際投資快速發展。 是指各國(投資國與東道國)之間的投資;
是為獲取預期未來收益而將資本投 放到國外的活動;
是國際貨幣資本及國際產業資本跨國流動的一種形式;
可能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也可能是一種所有權關系。 (一),國際投資與國際資本流動,資本輸出
1,國際資本流動——指資本在國際間的轉移,輸出與輸入,即資本的跨國流動。它由於國家間為了某種經濟目的所進行的經濟交易而產生的。廣義理解:包括國際貨幣資本,國際商品資本和國際生產資本以及不斷相互轉化的綜合流動;俠義理解:指間接投資的貨幣資本(國際證券投資與國際長期信貸)與直接投資的實物資本的流動。國際資本流動的條件:外匯管制與國際金融市場。
2,資本輸出
資本輸出是資本過剩的國家或私人為了獲取高額利潤(或利息)和對外擴張而在國外進行投資或貸款。
資本輸出的類型:按資本輸出的主體不同分為私人資本輸出和國家資本輸出;按輸出資本類型的不同分為借貸資本輸出和生產資本輸出。
3,國際投資與國際資本流動,資本輸出的區別
國際投資與國際資本輸出的區別:
後者比前者在觀察同一現象時,其角度要更廣一些,包括的范圍要更大一些。國際直接投資和國際間接投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兩種主要形態,並在國際資本流動的范疇中,成為主要部分。國際投資的本質特徵在於它的贏利性,而國際資本流動只是交易性;
國際投資與資本輸出的區別:
資本輸出表現出不平等性質和單向性質;
國際投資表現出平等性質和雙向性質。
4,國際投資與國際資本流動的聯系
現代經濟理論一般認為,生產要素可以分為資本,土地,勞動力和技術等。資本要素在國際間流動是國際投資者進行國際投資的前提條件,否則,國際投資活動沒法進行;
國際投資的結果也會導致國際資本流動,比如,股利和紅利的迴流等。
(二),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
1,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的區別
國際投資是國際貨幣資本和國際產業資本跨國流動的形式;
國際貿易是商品與勞務的跨國流動;
國際投資活動在於價值增值;
國際貿易活動在於等價交換;
國際貿易活動出現很早(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
國際投資活動出現較遲(資本主義社會)。
2,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的聯系
1,國際貿易發展,可帶動國際投資
以企業為例
2,國際投資可以反作用於國際貿易,投資可以帶動生產要素出口。
無論是向國外進行證券投資或貸款,還是直接投資中的貨幣資產的轉移,都會引起購買力向他國轉移,從而帶動本國商品的出口。
(三),國際投資與國際金融
1,區別
國際金融研究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及其基本規律;
國際投資研究國際企業籌資的規律,資金運用規律和國際技術轉讓規律等;
國際金融活動是國際間的貨幣轉移,既包括國際投資活動引起的資本流動,又包括非投資活動引起的貨幣轉移;
國際投資活動除直接引起貨幣資產的轉移外還引起生產要素的國際轉移;
2,國際投資與國際金融的聯系
二者都涉及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投資效果的大小或好壞 貨幣的流向 各國利率,匯率的變動 國際金融活動;
國際金融活動(利率與匯率)變動 國際投資活動的變動。
(四),國際投資與對外投資,利用外資的關系
國際投資是將本國資本投放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從投資國的角度,即為對外投資,從東道國的角度,即為利用外資。因此,世界各國的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活動總和就構成國際投資。
⑵ 投資學中,CML CAL SCL SML的特徵和不同點是什麼 急,急,急!!
資本市場線與證券市場線的區別
(1)「資本市場線」的橫軸是「標准差(既包括系統風險又包括非系統風險)」,「證券市場線」的橫軸是「貝它系數(只包括系統風險)」;
(2)「資本市場線」揭示的是「持有不同比例的無風險資產和市場組合情況下」風險和報酬的權衡關系;「證券市場線」揭示的是「證券的本身的風險和報酬」之間的對應關系;
(3)「資本市場線」中的「Q」不是證券市場線中的「貝它系數」,資本市場線中的「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與證券市場線中的「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本質上沒有區別,在數量上完全相同。M是所有證券以各自的總市場價值為權數的加權平均組合,我們定義為市場組合,也就是說M包括市場上所有證券,但是在實踐中,我們有個代表,比如標准普爾 500指數中的證券就幾乎可以代表美國證券市場,更縮小范疇,採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情況下,7-10種證券就近似一個市場組合。這樣大家就不難理解了,M的貝他系數為1,僅僅承擔市場風險,可以獲得市場平均必要報酬率
(4) 在資本市場有效的情況下,期望報酬率等於必要報酬率,沒有區別。應該是投資前預期的報酬率。投資後實際獲得的叫做實際報酬率。對於證券的報酬率只有三種說法,分別是必要報酬率,期望報酬率和實際報酬率
(5)證券市場線的作用在於根據「必要報酬率」,利用股票估價模型,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資本市場線的作用在於確定投資組合的比例
⑶ 證券投資學 請分析金融期貨的特徵有哪些
金融期貨的三類別及四特徵
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指以金融工具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作為期貨交易中的一種,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特點,但與商品期貨相比較,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傳統的金融商品,如股票、股指、貨幣、匯率、利率等。 金融期貨交易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期貨市場。1972年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推出外匯期貨交易,標志著金融期貨交易的開始。197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推出了政府國民抵押協會(GN-MA)債券期貨合約,同年開始交易美國政府國庫券期貨合約,利率期貨誕生。1982年在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推出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Value Line Index Fu-tures)。在將金融工具引入期貨交易領域以後,期貨交易的規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迅猛發展,金融期貨為廣大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在日益動盪和一體化的世界金融市場上提供了廣泛的避險工具,發展至今金融期貨已成為期貨交易主體,占整個期貨市場交易量的90%以上。 三大類型
金融期貨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 外匯期貨是指交易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時期,根據約定價格(匯率),買賣一定標准數量的某種外匯的可轉讓的標准化期貨合約。外匯期貨的交易幣種包括美元、日元、英鎊、歐元、澳元、加拿大元等。
利率期貨是指交易雙方同意在約定的將來某個日期,按約定條件買賣一定數量的某種長短期信用工具的可轉讓的標准化期貨合約。利率期貨交易的對象有長期國庫券、政府住宅抵押證券、中期國債、短期國債等。
股票指數期貨是指,交易雙方同意在將來某一時期按約定的價格,買賣股票指數的可轉讓的標准化期貨合約。最具代表性的股票指數期貨有美國的道·瓊斯股指期貨、SP500股指期貨、納斯達克股指期貨、英國的金融時報股指期貨、香港的恆生股指期貨、日本的日經225股指期貨、韓國的KOSPI200股指期貨等。 四個基本特徵
金融期貨交易作為買賣標准化金融期貨合約的活動是在高度組織化的有嚴格規則的金融期貨交易所進行的。金融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可概括如下: 第一,交易的標的物是金融商品。這些交易對象大多是無形的、虛擬化了的金融產品,如股票、股指、利率與外匯等,它不包括實際存在的實物商品。
第二,金融期貨是標准化合約的交易。作為交易對象的金融商品,其收益率和數量都具有同質性和標准性,如貨幣幣種、交易金額、清算日期、交易時間等都作了標准化規定,唯一不確定是成交價格。金融期貨的三類別及四特徵
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指以金融工具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作為期貨交易中的一種,具有期貨交易的一般特點,但與商品期貨相比較,其合約標的物不是實物商品,而是傳統的金融商品,如股票、股指、貨幣、匯率、利率等。 金融期貨交易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期貨市場。1972年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推出外匯期貨交易,標志著金融期貨交易的開始。1975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推出了政府國民抵押協會(GN-MA)債券期貨合約,同年開始交易美國政府國庫券期貨合約,利率期貨誕生。1982年在堪薩斯期貨交易所(KCBT)推出價值線指數期貨合約(Value Line Index Fu-tures)。在將金融工具引入期貨交易領域以後,期貨交易的規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迅猛發展,金融期貨為廣大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在日益動盪和一體化的世界金融市場上提供了廣泛的避險工具,發展至今金融期貨已成為期貨交易主體,占整個期貨市場交易量的90%以上。 三大類型
金融期貨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外匯期貨、利率期貨和股票指數期貨。 外匯期貨是指交易雙方同意在未來某一時期,根據約定價格(匯率),買賣一定標准數量的某種外匯的可轉讓的標准化期貨合約。外匯期貨的交易幣種包括美元、日元、英鎊、歐元、澳元、加拿大元等。
利率期貨是指交易雙方同意在約定的將來某個日期,按約定條件買賣一定數量的某種長短期信用工具的可轉讓的標准化期貨合約。利率期貨交易的對象有長期國庫券、政府住宅抵押證券、中期國債、短期國債等。
股票指數期貨是指,交易雙方同意在將來某一時期按約定的價格,買賣股票指數的可轉讓的標准化期貨合約。最具代表性的股票指數期貨有美國的道·瓊斯股指期貨、SP500股指期貨、納斯達克股指期貨、英國的金融時報股指期貨、香港的恆生股指期貨、日本的日經225股指期貨、韓國的KOSPI200股指期貨等。 四個基本特徵
金融期貨交易作為買賣標准化金融期貨合約的活動是在高度組織化的有嚴格規則的金融期貨交易所進行的。金融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可概括如下: 第一,交易的標的物是金融商品。這些交易對象大多是無形的、虛擬化了的金融產品,如股票、股指、利率與外匯等,它不包括實際存在的實物商品。
第二,金融期貨是標准化合約的交易。作為交易對象的金融商品,其收益率和數量都具有同質性和標准性,如貨幣幣種、交易金額、清算日期、交易時間等都作了標准化規定,唯一不確定是成交價格。
對期貨有興趣可以私聊我
⑷ 證券投資學的各種投資理論比較
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發表了一篇題為《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的論文,於1970年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化,並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有效市場假說有一個頗受質疑的前提假設,即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有足夠的理性,並且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該理論認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准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
有效市場假說提出後,便成為證券市場實證研究的熱門課題,支持和反對的證據都很多,是目前最具爭議的投資理論之一。盡管如此,在現代金融市場主流理論的基本框架中,該假說仍然占據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羅伯特·J·席勒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研究資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採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三名經濟學家「為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幾乎沒什麼方法能准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
「這些看起來令人驚訝且矛盾的發現,正是今年諾獎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學院說。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瑪和羅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學術觀點,前者認為市場是有效的,而後者則堅信市場存在缺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至今為止人類對資產價格波動邏輯的認知,還是相當膚淺的,與我們真正把握其內在規律的距離,仍然非常遙遠! 1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發表了題為《期望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類風險決策過程的心理學理論,成為行為金融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簡稱BF)是金融學、心理學、人類學等有機結合的綜合理論,力圖揭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律。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並非只由企業的內在價值所決定,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它是和有效市場假說相對應的一種學說,主要內容可分為套利限制和心理學兩部分。
由於卡納曼等人開創了「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的分析範式,成為二十世紀80年代之後行為金融學的早期開拓者,瑞典皇家科學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爾·卡納曼等人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其綜合運用經濟學和心理學理論,探索投資決策行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現今成型的行為金融學模型還不多,研究的重點還停留在對市場異常和認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歷史觀察上,以及鑒別可能對金融市場行為有系統影響的行為決策屬性。
大致可以認為,到1980年,經典投資理論的大廈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後,世界各國學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補和改進工作。例如,對影響證券收益率的因素進行進一步研究,對各種市場「異相」進行實證和理論分析,將期權定價的假設進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國演化分析專家吳家俊在其專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創造性提出股票市場是「基於人性與進化法則的復雜自適應系統」理論體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證券學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論內涵。該學說運用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以生物學範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統地闡釋股市運行的內在動力機制,為解釋股市波動的各種復雜現象,構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框架,實現可持續的高勝算博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作為一個全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體系,演化證券學(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簡稱EAS)摒棄證券市場行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數學和物理學範式,突破機械論的線性思維定式和各種理想化假設,重視對「生物本能」和「競爭與適應」的研究,強調人性和市場環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股市波動在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復雜多變的「生命運動」,而不是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為的線性的、鍾擺式的「機械運動」,其典型特徵包括: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節律性等。這就是為什麼股市波動既有一定規律可循,又難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確預測的最根本原因。
比較常用的演化證券學模型,主要有如下幾種: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當前,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作為證券學、生物學、進化論等有機結合的邊緣交叉學科,演化證券學已成為證券投資界的前沿研究領域,對於揭示股票價格形成機制及其演變規律,推動現代金融理論的多學科融合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以上關於證券市場運行規律的理論,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市場波動的內在邏輯」這個中心命題來展開的。
另外一些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則從股票交易的具體操作層面進行了技術性探索,主要包括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
⑸ 關於投資學的一些問題
我也上的白老師的課,郁悶了
⑹ 請問金融學 金融工程學 經濟學 投資學各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不同
金融學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金融 金融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金融保險理論基礎知識和掌握金融保險業務技術,能夠運用經濟學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險活動、處理金融保險業務,有一定綜合判斷和創新能力,能夠在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公司、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驗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金融資產公司、集團財務公司、投資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門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金融工程學側重於衍生金融產品的定價和實際運用,它最關心的是如何利用創新金融工具,來更有效地金融工程學分配和再分配個體所面臨的各種經濟風險,以優化它們的風險/收益率。較為具體而言,金融工程是在風險中性的假設條件下,將某種金融證券資產的期望收益率擬合於無風險收益率;從而是趨向於一種風險厭惡型的投資型。
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物品和勞務,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
投資學研究如何把個人、機構的有限資源分配到諸如股票、國債、不動產等(金融)資產上,以獲得合理的現金流量和風險/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則為指導,獲得個人財富配置的最優均衡解。該專業具有融實務投資、金融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於一體,微觀與宏觀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交叉,財經管理、法律和理工知識相滲透,重點培養學生從事各類投資活動的決策和管理能力等特點。
總結來說,經濟學的范圍最為廣泛,其他幾個可以說是經濟學的分支,金融是經濟學的分支學科,基本是和貨幣打交道到的,金融工程又有金融學中分離出來的,范圍比金融學更小一點。投資學就是專搞投資盈利的。如果是本科學習的話,經濟學的內容會顯得有點廣而不精,比較側重於理論研究,其他幾個更加側重實務一點。
⑺ 國際投資學的類型特點
(一),私人投資和官方投資(投資主體不同)
(二),直接投資,間接投資及其他(投資方式不同)
1,直接投資是國際投資方式之一。投資者以控制企業經營管理為核心,獲得利潤為目的對外投放資本。
特點:國外創辦企業,或是投資購買現有的企業,取得對企業的控制權;
不僅涉及貨幣資本流動,還涉及生產要素流動。
擁有多少股份才能控制企業,成為直接投資者,各國規定的標准不同,一般是在10%—25%之間,中國一般規定外方持股在51%。
國際戰略聯盟(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成為國際直接投資中的一個突出現象。所謂國際戰略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跨國企業在共同投入互補優勢資源的基礎上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國際戰略聯盟主要有以下幾種形態:合並式聯盟,互補式聯盟,項目式聯盟。
2,國際間接投資
國際間接投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的重要形式,也是早期的,傳統的國際投資形式,也稱為國際證券投資,更廣義講,還包括國際信貸投資。
特點:僅涉及貨幣資本流動。
3,其它國際投資方式
補償貿易:出口企業向進口企業提供技術,設備等作為貸款,進口企業待工程建成後用投產項目的產品或部分利潤償還貸款的一種特殊利用外資形式。
出口信貸:出口國政府為了擴大出口,加強國際競爭力,以政府補貼方式通過本國銀行對出口商,外國進口商,進口方銀行提供的一種與出口貿易相結合的利率優惠信貸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設—經營—移交,它是指一國政府通過簽訂協議授予私人資本(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的項目公司的一定期限內的特許經營權,許可其融資建設和經營特定的公共基礎設施以收回投資,並取得投資收益,特許經營權期滿後,項目公司將該項基礎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所有。
1984年廣東大亞灣沙角火電站開辟我國BOT的先河。
(三),實際投資與金融投資(按投資對象不同)
1,實際投資
實際投資:涉及生產要素的轉化和實際商品的形成。
2,金融投資
金融投資:活動於國際資本市場並形成金融商品。 「跨國性」是國際投資的明顯特徵,由此決定了下列系列特點
(一)與國內投資相比較的特點
1,目的的多樣性(經濟,外交,政治)
2,不完全競爭性(市場分割所形成的)
3,貨幣單位與貨幣制度的差異性
4,投資環境的差異性
5,更大的投資風險性
(二)二戰後國際投資的特點
1,國際投資已成為普遍現象
2,投資輸出的規模較戰前有很大增長
3,不僅限於間接投資(直接投資)
4,投資的部門有所變化(服務業)
5,先進技術和設備及現代管理方法的輸出占據重要位置
6,跨國公司,跨國銀行在資本輸出中起著重要作用
7,國家資本輸出增加(50年代的「經濟援助」,「軍事援助」)
8,發展中國家債務猛增 1,國際直接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出現復甦,國際直接投資止迭回升,1993年和1995年分別達到2080和3150億美圓,美國重新成為投資大國;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加快,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引資國。
2,國際資本流動性,投機性空前提高
以1993年為例,全球私人流動資本3萬億美圓,是1990年的3倍,藉助全球虛擬市場,日交易可達數萬億,加大了資本的流動性,投機性,英國老牌的巴林投資銀行的倒閉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很好的證明。
3,跨國公司迅速猛增,國際企業並購持續升溫,為爭奪科技制高點大舉向海外投資,對世界經濟技術的控制不斷加強。
目前,跨國公司掌握世界80%的新技術,,控制著50%的技術貿易。為了取得科技制高點,採取各種形式的兼並,以加強國內外的競爭實力和壟斷地位。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4,國家集團競爭加劇
經濟區域化,集團化已成為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同時,也加劇了大國在區域集團中的主導地位,促使世界格局多極化發展和競爭的加劇。隨著區域化,集團化的多極化發展,深化了國際分工合作,但也導致各國競爭加劇,不同國家為了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力爭國家聯合,又進一步加深區域化,集團化發展,進而影響世界經濟。
5,貧國富國差距加大
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復甦,亞洲國家經濟強勁,世界經濟進入快速增長期,但同時,也面臨失業增加,金融動盪和爭奪投資市場的激烈競爭,
以及貧富差距加大的嚴峻形勢,如何建立新的平等的國際經濟,加強國際間的協調機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⑻ 投資學的專業特點
該專業具有融實務投資、金融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於一體,微觀與宏觀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交叉,財經管理、法律和理工知識相滲透,重點培養學生從事各類投資活動的決策和管理能力等特點。要求學生有扎實的投資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寬的專業知識面,掌握財經、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及外國語言閱讀交流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立足於培養具有扎實、系統的經濟學、管理學理論及分析方法,熟悉國內外經濟形勢及投資管理運作,視野深刻、全面,具有較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能,面向企業、金融機構、政府機關、相關事業單位從事投資管理及相關業務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
⑼ 金融學的特點是什麼
1、金融學(Finance)為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金融學是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主要包括四大學術專業領域: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託學。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2、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寬口厚金融學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既可在國內外大學和科研院所攻讀研究生學位,也可在銀行、證券、信託、投資、保險等金融機構及其他企業、政府管理部門等機構任職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
3、應具備能力
本專業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經濟學科和金融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系統掌握金融學的基本理論與分析方法、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熟悉有關法律、政策和國際規則;了解國內外金融學科和金融業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
具有較強的調研、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能利用外語獲取專業信息;能熟練運用現代信息化工具從事專業工作。
(9)投資學特徵擴展閱讀
主要分類
1、微觀金融學
微觀金融學,也即國際學術界通常理解的Finance,主要含公司金融、投資學和證券市場微觀結構(Securities Market Microstructure)三個大的方向。
微觀金融學科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內。微觀金融學是目前我國金融學界和國際學界差距最大的領域,急需改進。
2、宏觀金融學
國際學術界通常把與微觀金融學相關的宏觀問題研究稱為宏觀金融學(Macro Finance)。
Macro Finance 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微觀金融學的自然延伸,包括以國際資產定價理論為基礎的國際證券投資和公司金融、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機構等等。
這類研究通常設在商學院的金融系和經濟系內。第二類是國內學界以前理解的「金融學」,包括「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等專業,涵蓋有關貨幣、銀行、國際收支、金融體系穩定性、金融危機的研究。這類專業通常設在經濟系內。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簡稱BF)
金融市場學(Financial Market,簡稱FM)
公司金融學(Corporate Finance,簡稱CF)
金融工程學(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原理(Investment Principles)
貨幣銀行學(Money,Banking and Economics)
國際金融學(International Finance)
公共財政學(Public Finance)
保險學(Insurance Finance)
數理金融學(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Financial Econome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