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濟陽投資環境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濟陽投資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6-06 22:13:39

㈠ 濟南哪個縣好啊 濟陽、商河、平陰這三個縣

看你目的是什麼了,如果投資的話,似乎平陰商河的政策都不錯,而且商河的地熱、農產品資源比較有特點,居住的話,濟陽離濟南近一點,高速也比較方便,生活成本三個縣都差不多。

㈡ 撤縣劃區了,濟陽的房價還會漲嗎

應該會長的,不過漲幅不大。
根據各種影響房價因素自身的性質,可以將其分為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行政政治因素、房地產的內在因素和環境因素。

經濟因素
相關配圖影響房價的因素主要是國家、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增長狀況、產業結構、就業情況、居民收入水平、投資水平、財政收支、金融狀況。這些因素會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總體供求,特別是影響需求。通常來講,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增長越快、產業結構越合理、就業率、收入水平和投資水平越高,財政收入越多、金融形勢越好,房地產市場需求就越大,房價總體水平也越高。反之,房價總體水平越低。從中國的情況來看,改革開放20多年後與改革初相比,房價有了巨幅增長,就是源於全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一系列經濟因素方面的迅猛發展。沿海地區與內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與一般城市之間,房價水平有較為顯著的差異,這也主要是由於這些城市之間,在以上經濟因素方面存在的明顯差異所造成的。

社會因素
影響房價的社會因素包括人口、家庭、城市形成歷史、城市化狀況、社會治安、文化與時尚等。其中,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數量、密度、結構(如文化結構、職業結構、收入水平結構等);家庭因素指家庭數量、家庭構成狀況等;文化與時尚主要指文化氛圍、風俗習慣、大眾心理趨勢等。
社會因素對房價的影響作用是相當復雜的,它的作用方式不如經濟因素那樣直截了當,作用過程也比較長,是一種滲透性的影響。如城市形成歷史,對一個地區房價水平的影響,雖然不如經濟因素的影響那樣明顯,但卻常常是非常深遠並具根本性的,在中國許多城市中,某一個特定的區域,由於其獨特的發展歷史,而始終成為房價水平的高值區,如上海的外灘、徐家匯、廈門的鼓浪嶼、青島的八大觀等。有些社會因素對房價的影響在不同的階段,作用結果是不同的。如人口密度的提高,一開始會造成房地產需求的增加,引起房價上升,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則會造成生活環境惡化,有可能引起需求量減少,房價下降。

行政政治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是國家或地方政府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住房、城市規劃與建設、交通治安、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一些制度、法規、政策和行政措施。政治因素主要指政局安定程度、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關系等。行政和政治因素都是由國家機器來體現的,因此它對房價的影響作用也比較突出。如城市規劃對一塊土地用途的確定,決定了這一地塊的價格的基本水平。與經濟和社會因素不同,行政和政治因素對房價影響作用的速度相對較快,如果說經濟、社會因素的作用是漸變式的,則行政和政治因素的作用可以說是突變式的。如,加強宏觀調控,緊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收緊銀根政策,會使所在地的房地產需求減少,房價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下跌。

周邊環境因素
這個因素主要是指房地產自身及其周邊環境狀態,如土地的位置、面積、形狀、建築物的外觀、朝向、結構、內部格局、設備配置狀況、施工質量,以及所處環境的地質、地貌、氣象、水文、環境污染情況等。首先,房地產自身的內在因素對房地產的生產成本和效用起著重大的制約作用,從而影響著房地產的價格。如地價上漲,建築材料漲價,會帶來成本推進型房價上升。商品房內在品質提高,效用增大也會造成內在品質提高型房價上漲。再如,房屋的朝向也會影響房價。在中緯度地區,朝南的住宅,就比朝北的住宅舒適,因而價格也高。由於房地產的個別性,房價受自身因素(特別是一些與自然有關的因素)制約的現象是非常明顯的。這是房地產與一般商品不同的一個重要表現。其次,房地產的使用離不開其周圍的環境,因此房地產周邊環境的因素,也影響房地產的價格。如位於公園、綠地旁邊的住宅,由於其安靜、空氣清新、風景怡人的環境,價格往往也較高,而如果住宅緊臨高速公路、機場等雜訊源或垃圾處理場、臭河浜等視覺、空氣污染源,則價格就低。

㈢ 濟陽的現狀

2005年1—10月份,濟陽縣提前兩個月完成市下達的2700萬美元的計劃指標,截止到11月底,濟陽縣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743.7萬美元。
近年來,在硬環境方面,做大做強濟北經濟開發區這個全縣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平台」,在此基礎上,把握台資北移機遇,建設台灣工業園。在積極搭建招商載體的同時,開展「一個縣級領導聯系一個企業、一個部門靠上搞服務、一個班子跟上抓落實」的「三個一」工程和環境創新工作,杜絕「三亂」行為。使開發區的各項工作有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工作規范,營造了有利於企業發展的「氣候」。
斷進行創新、探索,積極實施優勢招商,亮出濟陽縣在區位、資源、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實施產業招商,確定了食品、紡織、電子、機械、紙製品、化工等六大優先發展產業,並以現有企業為核心,著力在引進相關企業和上下游配套項目上下功夫,提高了招商引資的成功率;瞄準重點產業、項目,突出小分隊作用,分批次赴台或長三角、珠三角等台資企業密集區進行專業招商。同時,充分利用現有台商聚集較多和台屬較多的優勢,積極開展以商招商和親情招商。通過這種方式,濟陽縣今年先後引進台資企業6家,達成投資意向10家

㈣ 山東濟陽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

行政區劃
轄12個辦事處,130個村委會,138個自然村,面積175平方千米。

孫耿鎮 轄5個辦事處,71個村委會,71個自然村,面積103平方千米。
二太平鄉 轄6個辦事處,91個村委會,83個自然村,面積112平方千米。
新市鄉 轄5個辦事處,77個村委會,90個自然村,面積99平方千米。
城區 轄9個自然村,面積14平方千米。
濟陽鎮 轄16個辦事處,4個社區、20個居委會、169個村委會,191個自然村,面積195平方千米。
仁風鎮 轄6個辦事處,82個村委會,91個自然村,面積124平方千米;
崔寨鎮 轄6個辦事處,67個村委會,92個自然村,面積87平方千米。
曲堤鎮 轄10個辦事處,130個村委會,152個自然村,面積151平方千米。
濟北辦事處 轄1個辦事處,2個社區、15個居委會,13個自然村,面積16平方千米。
垛石鎮 轄12個辦事處,130個村委會,138個自然村,面積175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濟陽縣因其位於古濟水之北而得名。

1995年3月2日,撤銷回河鄉,設立回河鎮。

2000年,濟陽縣轄7個鎮、13個鄉(包括2個民族鄉)。總人口518879人,各鄉鎮人口: 濟陽鎮 66415 孫耿鎮 30308 垛石橋鎮 27524 曲堤鎮 25287 仁風鎮 32827 回河鎮 26285 青寧鎮 19137 稍門鄉 20907 崔寨鄉 23939 店子回族鄉 17740 辛集回族鄉 8 二太平鄉 26717 廟廊鄉 29431 新市鄉 25172 江店鄉 12231 唐廟鄉 22733 索廟鄉 22210 姜集鄉 18925 三教鄉 27776 王圈鄉 2677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濟陽縣總面積為1074平方千米,總人口52萬人。調整前有7鎮13鄉,平均每個鄉鎮面積53.8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這次調整為6鎮2鄉,平均每個鄉鎮面積134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調整後的8個鄉鎮分別是:濟陽鎮、垛石鎮、曲堤鎮、仁風鎮、孫耿鎮、崔寨鎮、新市鄉和二太平鄉。

2002年1月14日,省政府批復同意:濟陽縣撤銷二太平鄉,設立二太平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2007年10月,原濟陽鎮調整為回河鎮、濟陽街道辦事處。
(根據「濟陽縣統計局網站」2004年綜合年鑒-行政區劃與總面積):濟陽縣轄67個辦事處,6個社區、35個居委會、817個村委會,930個自然村,總面積1076平方千米。其中:濟陽鎮轄16個辦事處,4個社區、20個居委會、169個村委會,191個自然村,面積195平方千米;垛石鎮轄12個辦事處,130個村委會,138個自然村,面積175平方千米;孫耿鎮轄5個辦事處,71個村委會,71個自然村,面積103平方千米;曲堤鎮轄10個辦事處,130個村委會,152個自然村,面積151平方千米;仁風鎮轄6個辦事處,82個村委會,91個自然村,面積124平方千米;崔寨鎮轄6個辦事處,67個村委會,92個自然村,面積87平方千米;二太平鄉轄6個辦事處,91個村委會,83個自然村,面積112平方千米;新市鄉轄5個辦事處,77個村委會,90個自然村,面積99平方千米;濟北辦事處轄1個辦事處,2個社區、15個居委會,13個自然村,面積16平方千米;城區轄9個自然村,面積14平方千米。

濟陽縣置於1129年(金太宗天會七年),因位於古濟水之北,故名濟陽。1855年,黃河奪濟水故 道入海,濟陽縣遂南臨黃河。

濟陽縣位於黃河下游北岸,是山東省會濟南市的近 郊縣,屬沿海經濟開發區。全縣轄7鎮13鄉,版圖面 積1076平方公里,耕地100萬畝,人口52萬。

濟陽縣地勢平坦,土沃水肥,四季分明,物產豐富, 農林牧副漁各業俱興,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 件,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縣和畜牧生產基地縣,山東省 淡水魚和蔬菜生產基地,山東省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示範 縣。無公害蔬菜由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頒發證書,濟 陽黃河大米、黃河鯉魚、圓鈴大棗、仁風西瓜,中外馳 名,暢銷國內外。 濟陽縣工業門類齊全,有石油化工、機械製造、五 金工具、紡織服裝、塑料、陶瓷、製革、造紙、建材、 釀造、食品、制葯、生物製品、工藝品等20多個門類 ,8000餘種產品,全縣經濟布局合理,一、二、三 產業協調發展,98年國內生產總值35億元。

濟陽縣外向型經濟格局已初步形成,現已建成機電、 紡織、石材、化工、糧油、畜牧飼養加工、干鮮果、蔬 菜等10大出口支柱產業,98年全縣自營出口創匯1 500萬美元。對外合作領域已擴展到機械、輕工、化 工、建材、針織、房地產開發等領域,投資國別涉及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港台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濟陽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通訊便利,能源 充足。毗鄰濟南黃河大橋、濟南國際機場、濟青高速公 路、國道104線、220線和省道038線、071 線以及四通八達的縣鄉公路網路,可直達北京、上海、 天津等大城市及青島、天津大型港口。全縣擁有萬門程式控制電話,與國際國內通訊聯絡暢通。電力由濟南、德州 雙向供電,電力充足,生產、生活用電全年保障供給。 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儲量巨大,具有良好的開發前 景。

濟陽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礎條件是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目前全縣人民正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以撤縣建區,打造濟南北部特色新城為目標,聚精會神抓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相信濟陽的明天會更好!

㈤ 濟陽地方怎麼樣

知名購物場所:好又多購物中心、如海超市、銀座超市
知名商業街道:商業街、步行街、大棚濟陽縣
【濟陽新興工業區】
濟陽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西北部,濱臨黃河,是山東省會濟南市的新興工業區。轄8鎮1個辦事處,設有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濟北經濟開發區,版圖面積1076平方公里,耕地6.5萬公頃,人口52.7萬。
濟陽工業門類齊全,擁有食品、造紙、輕工、石油化工、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十大支柱產業。形成了由旺旺集團、濟北石化、三株葯業、達利食品等20多家知名企業組成的骨幹企業群體,與美國、德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及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現有台資企業旺旺集團、大魯閣織染工業有限公司等10餘家。
優越的地理位置:距市區23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10公里,國道220線、104線、省道248線在此交匯,南接濟青高速公路,西靠京滬高速、京福高速公路。可直達北京、天津、濟南、濱州、青島、德州等城市。
專業的基礎配套設施:園區內道路、水、電、氣、通訊、排污等基礎設施齊全。
供水:具有5萬噸/日的自來水供水能力,水質優良,資源豐富。
供電:擁有220伏、110伏和35千伏多座供電站,由濟南、德州電網雙向供電,電力充足。
供熱:現有熱電廠一處,裝機容量2×12MW,年供熱量1913000GT。
供氣:依託勝利油田,可提供管道天然氣及罐裝液化氣。
通訊:擁有9萬門程式控制交換機,可提供國內外各種熊市服務,行動電話已達到無縫覆蓋。
附屬配套設施:擁有多處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山東名校——濟北中學和濟陽一中是省級規范化學校。
【濟陽縣發展思路】
力爭通過五到十年的努力,把濟陽建設成為濟南市的新興工業區、都市農業區和特色新城區。
1、建設新興工業區,就是按照城市化與工業化同步推進的思路,把濟陽建設成為濟南市的新興工業區。根據現代化工業發展趨勢和中心城市產業轉換的需要,在積極引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重點承載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資本密集型和運營成本低、產業關聯度大的傳統優勢產業項目,形成濟南的新興加工製造業基地。
2、建設都市農業區,就是發揮濟南近郊縣和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做好農業資源開發,面向都市,服務市民,實現糧食農業向以種植瓜果、蔬菜、畜牧養殖為主的都市農業和觀光農業的轉變。建設一批集觀賞、採摘、休閑、垂釣為一體的農家莊園。
3、建設物色新城區。建設植物園、黃河生態公園。澄波湖公園。同時,有計劃地開發建設高檔住宅區、別墅區和娛樂區。
【濟北開發區】
濟北經濟開發區是省級經濟開發區,距濟南市區23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10公里,由濟北大道直通市區。初期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起步20平方公里,已形成了較具規模的開發、發展框架。
濟北開發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五縱七橫」的道路框架已經形成,實現了「七通一平」。園區內的工業區、商貿區、住宅區、服務娛樂區等各功能小區布局合理,綠化、美化、凈化達到了較高水平。
優越的區位、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高效的服務和規范的管理,吸引了眾多的中外客商前來投資。目前,進區企業已達200多家,投資規模25億人民幣,已經成為本地區最具發展活力和發展前景的開發區。
詳細資料:http://www.jndm.com.cn/jiyang.asp
還有你想要的電子地圖
購物、出行、住房、環境 交通便利

㈥ 濟南城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濟南城潔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3月1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環境工程等。
法定代表人:張永偉
成立時間:2012-03-15
注冊資本:6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12520001510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濟陽縣仁風鎮北街(濟陽縣仁風鎮人民政府院內最後排)

㈦ 深度解讀:「北起」發展新格局下 誰是下一個濟陽驕傲

2020年,濟南公布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北部已經成為濟南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地,在此發展格局下,濟陽也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這兩年,濟陽的存在感越來越強,身為濟陽人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這自豪感不僅來源於濟陽日新月異的變化,更來源於濟陽未來的發展優勢。新的城市發展版圖下,將有越來越多的新名片讓濟陽人驕傲,下一個濟陽「驕傲」即將應運而生!


驕傲濟陽人——機遇優勢


多種利好疊加 濟陽迎來發展好時機


熟悉濟南的人都知道,濟南城市空間布局東西狹長,北側雖有廣闊土地,但受制於黃河一直未能進行有效開發。但隨著濟南「大省會」發展格局的提升,向北開發已成為濟南發展破局的必選項。


2018年,國務院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擁河發展步伐持續加快。2020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居於統領地位的濟南再次迎來戰略新高度,「北跨」升級為「北起」,濟南北部成為未來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地,新的國家級新區呼之欲出。


濟南向北發展的大方向下,黃河北岸的濟陽存在感越來越強,區域地位日漸提升。



濟陽迎來發展好時機


地理位置上,濟陽位於濟南北部,占據了1030平方公里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半壁江山,擁有向北發展所需的空間,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功能區;行政規劃上,撤縣設區讓濟陽從縣城跨向城區,納入到濟南統籌發展格局中,成為攜河發展的主要承載地;戰略高度上,黃河國家戰略與濟南「北起」使命為濟陽發展插上了翅膀,加快濟陽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推動濟陽加快融入主城區被寫入濟南十四五規劃。


撤縣設區、先行區建設、黃河國家戰略等多重利好交匯下,作為省會沿黃高質量發展的「北翼」,濟陽必將經歷起勢騰飛的蝶變,可以說,迎來了發展好時機。


驕傲濟陽人——發展優勢


城建、產業大升級 濟陽上演華麗蛻變


隨著北部戰略高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產業與資源開始向黃河以北集聚,高站位的「機遇優勢」也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快速提升濟陽產業、交通及城建等各方面,讓濟陽上演華麗蛻變。



鳳凰黃河大橋效果圖


交通優勢逐漸凸顯。2021年濟南將迎來鳳凰大橋、齊魯黃河大橋的通車,「三隧一橋」的航天大道跨黃隧道、黃河大橋擴建也即將開工建設,黃河成為城市內河的時代慢慢到來;濟濱高鐵擇址澄波湖片區建設濟陽站,成為濟南市域黃河北首座高鐵站點,讓濟陽「高鐵新城」的標簽成為可能;濟南首個有軌電車線路從濟陽開往濟南東站,預計今年開建,高鐵、軌道交通、跨黃通道等重大交通設施的推進,讓濟陽的交通優勢越來越凸顯,不僅使濟陽融入濟南發展更為便利,還將直接助力濟陽產業升級、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



濟陽六大產業園


產業升級時刻來臨。以前提起濟陽的產業,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食品加工業、製造業和農業,濟南北部發展高端高效產業的定位讓濟陽迎來了產業升級時刻。2020年,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術、生命科技等產業相繼落地濟陽,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濟陽逐步串聯成一張網,這些產業將成為促進濟陽經濟騰飛的支柱。



世茂52+規劃效果圖


2020年,在產品端,世茂國風觀瀾成功交付,成為澄波湖片區首個交房的別墅項目,與此同時,世茂摩天城加推新品,不斷豐富產品類型,提升濟陽人的居住品質。與此同時,世茂於2020年7月成功拿下摩天城1.2期土地,持續增加摩天城的教育和商業配套,備受濟陽人期待的世茂52+也於2020年正式動工,濟陽版的「世茂廣場」越來越近了!這一系列動作讓摩天大城雛形漸顯,也讓我們看到了世茂與濟陽共未來的決心以及成為濟陽「驕傲」的潛力。


不僅如此,世茂摩天城的開發建設也悄然帶動著濟陽的城市升級。


一方面,世茂摩天城新品入市所舉辦的wow集市活動讓澄波湖片區人氣漸增,項目交付與持續拿地開發讓澄波湖片區從荒蕪之所變為置業熱區,帶動區域開發進入2.0時期,為濟陽「西進」之路打出了樣板。另一方面,世茂52+的動工不僅從體量上將成為濟陽首屈一指的商業綜合體,還將直接帶動濟陽商業模式再升級,提升整個濟陽的商業繁華程度,建立濟陽新地標。



由此可見,世茂摩天城為濟陽帶來的不僅是人居水準的提升,更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板塊價值的提升。隨著世茂摩天城藍圖一步步的兌現,可以想像,承載濟陽人期望的世茂摩天城將成為讓濟陽人驕傲的新名片、未來代言濟陽的新符號!

㈧ 濟南的城市如何

濟南不錯,犯罪率很低,也有很多特色小吃

濟南是山東省省會,位於魯中西部,是我國環渤海地區南翼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中心城市,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軟體名城、國家創新型城市之一。濟南是山東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旅遊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北連京津,南接滬寧,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發展軸上的重要交匯點,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是中華文明中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是第11屆全國運動會和第7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主辦城市。

中文名稱: 濟南
外文名稱: Jinan,Tsinan,Chi-nan
別名: 泉城,濟
行政區類別: 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濟陽縣、平陰縣、商河縣、章丘市
政府駐地: 濟南市經二路193號
電話區號: 0531
郵政區碼: 250000
地理位置: 山東省中西部
面積: 8227平方千米
人口: 681.4萬(2010年)
方言: 濟南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百脈泉,紅葉谷等。
機場: 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火車站: 濟南站,濟南東站,濟南西站
車牌代碼: 魯A
市樹: 柳樹
市花: 荷花
市鳥: 白鷺
吉祥物: 金牛
著名高校: 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

目錄

濟南概況
名稱由來
行政區劃
地理地形
氣候
水文
自然資源土地資源
水資源
生物資源
草場資源
野生植物資源
人口民族
經濟發展區位優勢
經濟概況
大型企業
旅遊市區景點
郊區景點
交通航空
鐵路
公路
BRT
地鐵與輕軌
歷史沿革
文化起源
名人
有關濟南的文章
名優特產平陰阿膠
章丘大蔥
龍山小米
明水香稻
黃河大米
平陰玫瑰
紅玉杏
魯綉
商河縣彩椒
省會濟南歷史文化因素
地理交通因素
經濟因素
軍事因素
體育運動體育場館
體育俱樂部
濟南高校公辦本科(17所)
民辦本科
獨立學院
高專高職院校
成人高校
濟南小吃
市鳥特點及種類
歷史淵源
友好城市
濟南方言
現任領導
地理位置圖濟南概況
名稱由來
行政區劃
地理 地形
氣候
水文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水資源
生物資源
草場資源
野生植物資源
人口民族
經濟發展 區位優勢
經濟概況
大型企業
旅遊
市區景點 郊區景點交通
航空 鐵路 公路 BRT 地鐵與輕軌歷史沿革文化起源名人有關濟南的文章名優特產
平陰阿膠 章丘大蔥 龍山小米 明水香稻 黃河大米 平陰玫瑰 紅玉杏 魯綉 商河縣彩椒省會濟南
歷史文化因素 地理交通因素 經濟因素 軍事因素體育運動
體育場館 體育俱樂部濟南高校
公辦本科(17所) 民辦本科 獨立學院 高專高職院校 成人高校濟南小吃市鳥
特點及種類 歷史淵源友好城市濟南方言現任領導地理位置圖展開 編輯本段濟南概況
濟南,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1] 濟南
濟南,又稱「泉城」,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強省—山東省的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旅遊、金融中心,也是國家批準的沿海開放城市和副省級城市。濟南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人口681.4萬,其中市區人口260萬。濟南是「全國城市綜合實力1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10優」的城市之一。 濟南地處中國知識人才密集的齊魯大地,人力資源齊備,高等院校眾多,科研機構密集。現有高校18所,在校大學生超過20萬人,科研機構200多個,其中53個省級科研院所,20個國家級實驗室,和4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科技人員35萬人,能夠滿足各類企業、不同層次的人才需求。電子信息、交通設備、家用電器、機械製造、生物工程、紡織服裝等六大主導產業在國內外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具備承接國際產業特別是製造業轉移的良好條件。濟南高新技術、信息產業發達,IT產業經濟總量在中國名列第3位。擁有佔地20公頃,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的國家級軟體開發基地「齊魯軟體園」,現已有400多家國內外IT研發企業入園發展。現代服務業繁榮發達、服務功能建全。濟南市具有良好的農業水土資源,悠久的蔬菜種植傳統,享有「全國菜籃子」的美譽,培育出「章丘大蔥」、「平陰玫瑰」、「槐蔭元蔥」等一批名優特農副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投資環境優勢。濟南市不斷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WTO新形勢,致力於「建設服務型政府,營造國際大都市環境」,成立了全市招商引資促進委員會,市長任主任,市分管領導任副主任,統一研究協調推進外商外資重大事項。成立了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對來濟外商投資實行一站式辦公、一站式服務。成立濟南市發展環境投訴中心,及時妥善協調處理外商投訴事宜,提高外資企業落地率、成活率。頒布了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的政府令,成立了涉僑法律顧問團,依法保護華人、華僑的合法權益。成立了外商服務中心,對外商生產經營、生活、醫療等進行全方位服務。我們的追求是:讓來濟投資的外商朋友零等待、零障礙,與外商保持零距離,對外商實行零收費,使濟南成為商務成本的窪地、外商投資的福地、政府服務的高地。目前,全市正在牢固樹立以投資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正在形成高效廉潔的行政環境、公開穩定的政策環境、統一透明的法制環境、公正有序的市場環境和親商、安商、富商的社會環境優美平安的人居環境。 濟南將抓住新世紀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解放思想、幹事創業、加快發展、實現三步走的階段性戰略目標,即到2007年在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3億美元,建立起現代化省會城市的發展框架;到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00億美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綜合競爭力進入全國同類城市先進水平;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00億美元,城市人口400萬,建成區面積400平方公里,把濟南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區域中心城市。 濟南自然風光秀麗,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稱。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負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之譽。濟南擁有的泉水之多,流量之大,景色之美,獨步天下.這些泉,縱橫分布,錯落有致,既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龍潭四大泉群,又有郊區泉群,譽稱72名泉.趵突泉為72名泉之首,泉水分三股而淌。泉北有宋代建築「濼源堂」,西南是明代建築「觀瀾亭」,池東為「來鶴橋」,橋南立木牌樓,橫額上書「洞天福地」、「蓬山舊跡」。清高宗乾隆南下游覽,觀趵突泉後大為興奮,當即題「游湍」,封「天下第一泉」,留《趵突泉游記》石刻碑文。趵突泉東北側有金線泉。泉中金線忽 隱忽現,彎曲多變,明亮有光,奇妙有致。金線泉以東為漱玉泉,綠柳飄指,清水碧波,金魚戲水,十分優美。泉北,有幽雅恬適、翠竹婆娑的「李清照紀念堂」。漱玉泉東北,峽壁下奇石峭立中,馬跑、淺井、洗缽泉等,似綠帶攜為一體。黑虎泉在金線泉東,深凹如洞穴,泉水汩汩上涌,幽深清澈,綠如翡翠,清似瓊漿,叮咚過洞前石雕虎頭三個,飛濺於方池。附近有琵琶泉,常年流水淙淙,似琵琶樂聲不斷,又有九天泉,似九天仙女梳洗,花蓮泉,似亭亭玉立出水芙蓉等14處美泉。72名泉,千百年來,有的新生,有的湮沒。眾泉如翡翠在濟南大綠毯上鑲嵌,日夜叮咚,光彩閃耀。眾泉匯流成的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五峰山、靈岩寺雲山等構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獨特風光。山光水色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結合,這就是有「泉城」之稱的濟南。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於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含義為「濟水之南」,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濟水即俗稱大清河,古濟水(音己,三聲)發源於現河南省濟源市,流域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黃河山東段。後因黃河改道被其奪取河床,成為了黃河下游的幹流河道。而濟源、濟南、濟陽、濟寧等地名還是保存了下來,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朝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濟南市現轄6個市轄區,3個縣,1個縣級市:濟南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市轄區:市中區、歷下區、天橋區、槐蔭區、歷城區、長清區; 縣:平陰縣、濟陽縣、商河縣; 縣級市:章丘市。
編輯本段地理
地形
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氣候
濟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由於獨特的地形作用,濟南的氣候極端性明顯強於周邊地區。年平均氣溫14.8℃,極端氣溫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溫27.5℃(7月),最低月均溫-0.3℃(1月)。年平均降水量693.4毫米。年日照時數 2088.4小時(2006年)。 濟南是季風氣候明顯區域之一。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被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全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冷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 濟南夏季降水量一般多於北方城市,加之三面環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熱空氣迴流聚集,導致了濟南的夏季悶熱難耐。
水文
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環繞老城區的護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市內的大明湖(水源來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市轄的白雲湖;百脈泉,黑虎泉等公園內也布有大小泉池。著名的趵突泉就是在濟南,是濟南的三大名勝之一,老舍曾多年居住濟南,所著《趵突泉》一文,盛贊趵突泉。濟南素有「泉城」之稱。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待於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並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葯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並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1985年,濟南市總面積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於全省47%、全國平均10.4%的水平。平陰、長清、歷城及章丘南部山區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56.2%,因地勢較高,田塊支碎,耕地質量較差,耕作困難,農作物產量較低。北部平原地區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26.5%,該區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糧菜精種高產區。因城鎮及工礦企業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黃、沿清地帶有低窪耕地465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17.3%,這部分耕地有內澇危害。全市人均佔有耕地0.07公頃,低於全省人均0.1公頃、全國人均0.13公頃的水平。全市城鎮工礦、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5%。林地面積736.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3.1%,人均0.02公頃。荒山荒地面積949.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9%。
水資源
由降水及黃河側滲補給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資源總量為16.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億立方米,占總量的38%;地下水9.66億立方米,占總量的62%。在現狀水利設施及其正常運用條件下,結合天然水資源的特點,可以攔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11.92億立方米。占天然水資源總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億立方米,地下水7.63億立方米。1985年,國民經濟各部門實際需水量12.48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生產及城鎮生活用水3.3億立方米,佔26.4%;農業灌溉及農村生活用水8.94億立方米,佔71.6%;其他用水0.24億立方米,佔2%。 濟南素以泉水眾多而聞名,據統計有四大泉域,十大泉群,733個天然泉,在國內外城市中罕見,是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除「泉城」外濟南也常被稱為「泉都」,有著名的七十二泉,一派江南風光而得名。 濟南的泉水不僅數量多,而且形態各異,精彩紛呈,有的呈噴涌狀,有的呈瀑布狀,有的呈湖灣狀,眾多清冽甘甜的泉水,從城市地下湧出,匯為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的綺麗風光。早在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價道:「齊多甘泉,冠於天下」,元代地理學家於欽亦稱贊說:「濟南泉水甲齊魯。」清冽甘甜的泉水是濟南的血脈,賦予這座城市靈秀的氣質和旺盛的生命力。同時,濟南的城市發展、歷史沿革、民風民俗也與泉水密切相關,形成了獨特的泉水文化。
生物資源
構成濟南植被的區系植物計有1175種和變種,分屬於149科。其中蕨類植物12科,18種;裸子植物7科,21種;雙子葉植物106科,870種;單子葉植物24科,266種。野生植物382種,占植物種類的33%;栽培植物793種,占植物種類的67%。濟南植物區系以華北成分佔絕對優勢,其他有亞熱帶成分,多是生態幅度較大的種類。還有來自西北區系的成分,東北、日本的成分,歐美的成分等。 森林資源:濟南森林類型主要有落葉闊葉林、針葉林、竹林等。原始落葉闊葉林早已不復存在。除局部地區尚保留少量次生天然林外,大部分為人工片林、行道林或散生闊葉樹。落葉闊葉林喬木優勢種有12科、30餘種,由其構成的片林主要有楊柳林、刺槐林、櫟林、泡桐林及雜木林等。針葉林耐瘠耐旱,廣泛分布於山地丘陵區,是主要植被類型之一,有側柏林、松林。還有少量人工淡竹林。主要林種有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主要是水土保持林和農田防護林。水土保持林分布於南部和東部低山丘陵區,主要樹種是側柏、松類和刺槐。農田防護林,包括農田林網、林糧間作及四旁植樹。主要樹種有楊、柳、泡桐、刺槐、榆、棗等。用材林主要樹種是刺槐、側柏、松、楊、柳等,多為幼齡林和中齡林。經濟林有木本糧油林、水果林、特用經濟林。木本糧油林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棗、板栗等,多分布於南部山丘區。水果林有蘋果、梨、桃、杏、山楂、葡萄、櫻桃、李子、石榴、花紅等。特用經濟林僅267公頃桑園和柞嵐。
草場資源
濟南市宜林未造林或造林未成林及不宜造林的荒山荒坡66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於南部低山丘陵區。植被類型為灌草叢和山地草甸。灌草叢是一種森林植被被破壞後的次生植被,由草本植物、灌木組成,可分為野古草灌草叢、黃背草灌草叢、白羊草灌草叢、結縷草灌草叢。山地草甸草場分布於800米以上的低山頂坡上,草本植物以苔草占優勢,灌木以胡枝子、綉線菊為主。農林隙閑地草場資源。林間草場主要分布南部山丘區,當林間草場的森林郁閉度較小時,林下則生長胡枝子等小灌木和野古草、黃背草、白羊草、藎草等大量禾草,產草量較高,宜作割草場。農田隙閑地草場系指宅旁、地頭、溝邊、路旁等生長草類地段,分布零散,草本植物種類較為復雜,以一年生禾草為主。平原濱湖、河灘草甸草場,分布於河漫灘、白雲湖周圍荒灘、各水庫回水地、沿黃沼澤地,以多種濕生草本植物為主。沿黃沙丘草場分布於沿黃沙丘,以白茅、蒿類、豬毛菜、節節草等沙生植物為主。
野生植物資源
濟南野生經濟植物有300餘種,包括葯用植物、纖維植物、油脂類植物、芳香油類植物、澱粉糖類植物、鞣質植物、土農葯植物、飼料植物等。野生葯用植物:野生及栽培的葯用植物共80科220餘種,多分布於南部山丘區。主要有卷柏、銀杏、柏子仁、麻黃、胡桃、紫參、土大黃、牛膝、馬齒莧、瞿麥、芡、蓮、烏頭、木通、小檗、威靈仙、白頭翁、厚朴、杜仲、委陵菜、地榆、黃芪、葛藤、扶芳藤、枳殼、楝、花椒、遠志、棗、酸棗、柴胡、防風、前胡、珊瑚菜、連翹、紫草、荊條、益母草、丹參、枸杞、地黃、車前、忍冬、瓜蔞、多花沙參、杏葉沙參、沙參、桔梗、紅花、土三七、旋覆花、蒲公英、蒼耳、香蒲、蘆葦、香附子、菖蒲、天南星、半夏、土茯苓、黃精、玉竹、豬毛菜等。 野生纖維植物:可供紡織、造紙用的纖維植物有薴麻、蘆葦、南蛇藤、胡枝子、朴樹、?草、羊鬍子草、苔草、燈心草、白羊草等。野生油脂類植物:含油率高,有開發利用價值的主要有側柏、播娘蒿、南蛇藤、蒼耳、小檗、野大豆、蒺藜等。
編輯本段人口民族
根據《濟南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常住人口為681.40萬人。濟南市是中國東部散雜居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會城市,有48個少數民族,人口109299人,佔全市總人口1.84%。其中回族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8.79%,居住著回族、滿族、蒙古族、哈尼族、朝鮮族、苗族、壯族、維吾爾族、彝族、藏族等十個少數民族占濟南市少數民族人口的98.42%。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區位優勢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濟南北接京津唐,南接黃淮海,西連黃河中上游大中原,東連膠東半島,在全省處於承東接西的位置;在全國來說是連接華東與華北的門戶,是連接華東、華北和中西部地區的重要樞紐;位於環渤海經濟圈,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而環渤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各種資源豐富,是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環渤海經濟區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密集區,渤海灣西部城市群的合作與繁榮正日益發展。這說明濟南具有很大的區域協作的潛在優勢,有利於企業按照總部經濟模式,形成良好的
百年商埠濟南府(13張)區域合作關系,實現共同發展。
經濟概況
自清朝後期,濟南便產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濟南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自開商埠(1904年),主動進行資本主義化的城市。著名的瑞蚨祥就發祥於此。20世紀初由德國修建的膠濟鐵路和津浦鐵路交匯與此,更促進了濟南的繁榮。近年來,濟南在機械紡織、鋼鐵、化工、輕工、 食品、建材等優勢工業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產業政策, 適時地把機(高性能、 高附加值機械產品和冶金產品)、車(先進的重型汽車、改裝車、摩托車)、 電(新型電子產品和高檔家用電器)、化(現代生物醫葯化工、 精細化工和化纖)作為四大主導產業發展, 提高了全市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濟南還大力實施名牌產品戰略,不斷擴大名優產品生產規模,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以輕騎牌摩托車、大型壓力機、數控機床、 高檔改裝車為代表的車機產品,以小鴨牌洗衣機為代表的家電產品,以將軍牌卷煙、 金鍾牌電子衡器、元首牌針織品、雙利達牌箱包為代表的輕工產品, 均在國內市場佔有很大份額。其中小鴨牌全自動滾筒洗衣機、輕騎牌系列摩托車已是中國家喻戶曉 的名牌,遠銷海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濟南經濟發達都市繁華(9張)同時,濟南還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會展業,成功舉辦了第7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產業博覽會和2010年全國糖酒會,也涌現了濟南興國展覽展示公司等行業領導企業。濟南在擁有兩個會展中心的基礎上,在城西第三個會展中心即將竣工,屆時三館齊發的會展格局就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