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財政部發行國債,我在哪裡能查到最新消息,並且還能查到歷次的發行資料
中國債券信息網上有歷次發行公告 包括了國債 金融債 公司債
在此網上你還可以找到債券發行計劃
http://www.chinabond.com.cn
② 附息國債是中央財政部批准發行的嗎
是的 這個是財政部發行的
③ 中央政府發行國債和財政部發行國債有什麼區別
中央政府發行國債和財政部發行國債沒有什麼區別,中央政府發行國債,是由財政部具體組織實施。
而央行票據與金融市場各發債主體發行債券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各發債主體發行債券,同時增加自身的資產和負債,發行債券的目的是籌集資金,即增加可用資金。例如,財政部發行國債,目的是增加可用資金,進而使財政支出的規模得以擴大。而中央銀行發行央行票據,目的不是為了擴大其資產運用規模,而是在於吸收商業銀行部分流動性,減少商業銀行可貸資金,中央銀行在資產和負債總量上都是不變的,它們在性質上完全不同。
中央銀行票據是貨幣政策管理手段,並不是為政府籌資的工具,與財政部發行國債並不沖突。國債才是政府籌資的工具。因此,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並不是一回事。
④ 財政部發行特別疫情國債全國那些省已經到帳
財政部發行特別時期國債全國有一些省份已經到賬了,好像有省份6,上海,湖南黑龍江等等這些省份吧。
⑤ 我在財政部官網看到了國債發行計劃 但沒寫是從哪個銀行買 比如工商啊 交通啊 應該去哪裡買
五大行都有代售
中行,建行工行,農行郵儲還有地方銀行都會代售的
去銀行網點問一下大堂經理就行了
⑥ 財政部在香港發行多少國債
據媒體7月5日報道,國家財政部2018年度首批50億元人民幣國債5日順利在香港發行,其中佔比較高的兩年期國債獲得超額認購,且中標利率位於預期下限范圍,反映了投資者對人民幣國債的信心和需求。
此次發行的國債包括面向機構投資者的45億元人民幣國債,以及面向國外中央銀行和地區貨幣管理當局的5億元人民幣國債。其中面向機構投資者的部分,又分為票面息率3.65厘的兩年期30億元國債和票面息率3.8厘的5年期15億元國債。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人民幣國債超過3000億元,半年時間的增幅超過50%,其中6月的增量接近800億元,創歷史單月最高紀錄。
經國務院批准,2018年財政部將分兩次在香港發行100億元人民幣國債,每次各發行50億元。
⑦ 財政部將在香港發行70億元人民幣國債是真的嗎
據財經部網站,經國務院批准,2017年財政部在香港發行140億元人民幣國債。
此次發行的70億元人民幣國債,將通過香港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面向機構投資者、國外中央銀行、地區貨幣管理當局發行,具體期限結構和發行時間將於發行前公布。人民幣國債發行後,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
⑧ 財政部為什麼向商業銀行發行國債
實施貨幣緊縮措政策宏觀調控:商業銀行購買了國債,商業銀行可以用來放貸款的錢就少了,市面上的流動資金就少了。
⑨ 財政部發行國債屬於緊縮性財政政策么為什麼
是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根據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不同影響,可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發行國債,增加財政支出和減少稅收,以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使經濟盡快復甦,這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
(9)財政部首次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功發行國債擴展閱讀:
1.
「我們反思亞洲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教訓是多方面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說。她認為,金融對外開放應與內部改革相結合,缺乏管理的開放和銀行體系的脆弱會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而短期投機性資本的異常流動有可能構成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各國應對外資過度追逐國內資產保持警惕。
2.
相對於周邊國家,我國受金融危機影響要小很多。為緩解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支持受到危機沖擊的亞洲國家和地區盡快走出困境,我國在向世界承諾保持人民幣不貶值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和政策。
3.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面對當時通貨緊縮壓力,我國在危機發生之後宣布啟動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最具代表性措施是增發長期建設國債,支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經濟結構。這些措施對穩定中國經濟,改善投資環境,以及帶動亞洲經濟復甦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4.
在金融改革方面,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不久,我國於1997年11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重要性。在隨後的改革中,財政部於1998年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注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以補充資本金,並成立了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銀行不良資產。
5.
在近幾年中,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引人注目,這3家銀行相繼改製成股份公司並登陸香港或內地股市,繪就了中國金融改革史冊中的精彩篇章。中國農業銀行目前也在積極推進內部改革,為股份制改革做准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將步入新的征程。銀監會統計部副主任兼研究局副局長劉春航表示,這些針對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措施使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充足率都有所提高。
6.
針對亞洲再次成為大量國際資金流入重點市場,國際收支失衡壓力增大的情況。吳曉靈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著世界經濟失衡和國內經濟失衡雙重挑戰,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來自於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對此,我國政府已有充分的認識,並採取綜合措施調整經濟結構。
參考資料:中國經濟網——從特別國債開始
我國將更多使用財政、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