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疫情影響加劇:多家海外車企被迫停產,現代日虧7億
▲國內典型汽車零部件企業全球化布局(表格來自《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報告(2018~2019)》)
此外,許多國際知名零部件企業看好中國市場,也紛紛在中國開設分公司與工廠,進行本地生產。
他們生產的產品,一方面滿足中國境內的車企需求外,甚至還返銷往歐美、日韓等地區。比如前文提到的韓國京信、Yura和THN三家公司,就是在中國生產零車用線束,銷往韓國。
4、麥格納
麥格納是零部件供應企業當中的龍頭,在中國共有31家工廠、10個研發中心,另外還有部分銷售中心共55個辦公地點。
目前,麥格納在中國為車身、底盤、外飾、座椅、動力總成、電子、後視鏡、電子鎖、整車設計與代工製造多個領域分別建立了工廠或研發中心。麥格納在全球共有16.6萬名員工,中國員工有18750名,大約佔全球員工的11%。
5、博世
博世設在中國大陸的製造工廠共有23個,主要製造電動車的電機、變速箱和電力設備,並出口到其他國家。在武漢的兩家工廠主要製造汽車轉向系統和熱力技術;在蕪湖的工廠生產多媒體娛樂系統;南京工廠生產助力系統;常州工廠生產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產品……此外,博世在無錫、太倉也有工廠。
2019年,博世在亞太地區的銷售總額達到225億歐元(約合172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的銷售額達到100億歐元(約合760億元人民幣)。
五、全球車企依賴中國零部件本地企業還需產業升級
中國,有眾多的零部件製造商出海,同時也有眾多外國企業來華投資,中國在全球汽車產業鏈的參與程度越來越大。
再回到車企海外工廠停工的事件。總共5家車企、11家工廠停產,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警告供應鏈問題。已經停工的車企幾乎都表示,如果停工時間不長,可以利用復工後周末的時間補足產量。
不過,停產給車企造成的經濟損失卻是實實在在的。現代韓國蔚山的5家工廠停產5天左右預計損失達35億元人民幣,日產日本九州工廠停產2天預計3000輛車交付受影響,雷諾三星工廠停產4天,起亞工廠也停產1-2天。
似乎車企停產時間不算長,但停產一天給車企帶來的損失都是巨大的,而且停產時間越長,損失就越大。
位於中國的零部件企業在2月10日之後逐漸復工,相信會緩解整個供應鏈的壓力。
我國每年出口汽車零部件都能達到600億美元(約合4200億元人民幣)以上,占汽車製造業出口總額的75%以上,是汽車產品出口的主力。
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超過13000家,年產值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在汽車製造行業整體表現疲軟的今天,仍然保持更強勁的增長力。這離不開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也有零部件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佔領更廣闊天地。
零部件企業出海,一旦成功,這既是海外企業零部件製造技術的肯定,同時也能讓中國零部件企業又更多收入,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中國出口的汽車零部件產品,大多產品附加值都比較低。玻璃、保險杠、線束、剎車片比較常見,但是汽車關鍵零部件占出口額度比例較低。這也就說明,中國零部件企業除了幾家巨頭之外,整體上還是代工工廠的水平。而代工工廠生產的模式,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顯然不再適合中國的國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年4200億人民幣的汽車產品出口規模中,有一定的份額還是由於外資企業在中國設立的公司出口的,並非是中資零部件企業出口。
這都說明,中國零部件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研發能力,向著零部件產業的核心地帶前進。另一方面,則是增強競爭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結語: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影響全球產業發展
由於疫情的不斷蔓延,中國零部件廠商也被迫停產,產品交付也會延後。這打擊了依賴中國零部件的外國整車廠。
這兩天,中國的汽車製造行業和零部件製造行業開始漸漸復工,但湖北的企業還要等到下周才有可能復工。疫情對國外車企的影響可能還將持續。希望這次疫情能夠早點結束,讓人們的健康不要再受打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各國的疫情防控大不相同,是否會給海外項目帶來困難
由於疫情來得突然,傳播速度快,因此各國政府都加強了相關的管控措施,這些都會對海外項目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給企業的施工人員管理、工程進度、原材料運輸和現場管理都會帶來很多不便。
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海外項目會面臨許多的問題,上面提到的問題都會給海外項目管理帶來很對困難,需要相關的單位積極尋找方法克服困難,保證海外項目的正常運作。
Ⅲ 疫情期間世界經濟最困難的兩點是
這幾天國際疫情急轉直下,美國義大利確診數據先後快速超越中國,各種壞消息頻傳,於是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出現了很多讓人不安的言論,其中有嘲笑、諷刺甚至是幸災樂禍,對此,我想說——
這些人並不清楚現代世界的運作規則,他們並不知道國外的疫情的水深火熱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們並不知道我們要面對的是什麼。
01
我們看到的壞消息
並非真相的全部
首先我需要說的一個點是——我們看到的壞消息並非真相的全部。
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基礎的邏輯——對於傳播而言,壞消息傳播速度永遠比好消息快且廣泛。
舉個例子,在韓國、日本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的公眾號文章都是極力渲染他們的愚蠢的應對策略、慌亂的民眾以及混亂的秩序。
但僅僅兩周之後,我們發現韓國和日本其實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那麼現在又有多少媒體在報道韓國日本如何井然有序穩住疫情呢?幾乎沒有,因為井然有序不是新聞,沒有傳播度,拿不到 10 萬+閱讀。
沒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義大利、美國、英國的疫情慘狀在事實上都是真實的,但請注意,這並非真相的全部——
那些他們進展順利的方面我們的媒體往往會選擇性忽視,因為那沒有可讀性,太普通,太常見,太不算新聞。
不要以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真相永遠比你看到的要復雜,仔細感受一下下面兩張圖:
02
世界需要我們
我們也需要世界
當我們幸災樂禍的時候,或許我們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兩個月我們剛剛經歷了什麼——
沒錯,我們疫情初期非常被動,個別國家的媒體刻意嘲笑、侮辱中國的時候,一轉眼才發現中國對於這個世界的正常運轉是如此重要。
中國作為「中間產品」供應商在世界各地區的份額:
1.蘋果全球限購了,因為我們的富士康不能正常開足馬力生產了;
2.澳洲的龍蝦賣不出去了,因為中國的餐館在疫情期間紛紛關門了;
3.泰國的旅遊業按下暫停鍵,因為中國的旅客隔離在家不敢出門了;
4.韓國的現代汽車工廠停產了,因為中國山東的供應鏈工廠停滯了;
5.巴塞羅那國際電信展取消了,因為中國的電子消費品牌沒法參展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的貿易量佔全世界的 12%;中國是全球 33 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國,是 65 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 120 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2004 年的聖誕節,美國記者薩拉忽然發現,收到的 39 件聖誕禮物中「中國製造」的有 25 件,薩拉突發奇想,決定從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帶領全家開始嘗試一年不買中國產品的日子。
於是她開啟了一段真實而艱難的歷險,在經歷了無數啼笑皆非的痛苦之後,她重新回到了中國製造的懷抱,她把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暢銷書——《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
美國直到疫情告急才發現,他們整個國家使用的青黴素中有 45% 是中國製造的,而布洛芬幾乎是 100% 為中國製造。
Ⅳ 疫情期間無法登陸海外管理我的海外資產,平時打理海外房產時的稅務也沒人為我處理
A1上海有一家叫海閣置業的海外房產公司,他們有專門的咨詢管理公司叫ORBIS(湃思集團),可以幫忙打理海外房產的稅務,幫忙處理一切房產投資相關的稅務問題,他們不僅在亞洲有辦事處,歐洲和南美洲也設有分點,服務范圍非常廣。感謝你的提問,希望能對你的提問有所幫助
Ⅳ 現在疫情期間不能出國旅遊還能換匯嗎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1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9943元,較上一交易日上調142個基點。這也是時隔逾三個月,人民幣中間價首度重回「6時代」,創下近四個月以來新高。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訪銀行網點發現,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出國旅遊以及留學受到限制,換匯「剛需」驟減。另外,匯率差幅度逐漸縮小,可獲取收益很少。
某國有大行的理財經理表示,目前基本沒人來網點換匯。「從客戶需求來看,近期少數來兌換美元的客戶還是『剛需』族,比如留學生,或者購匯付款的企業等。而將美元用於投資或資產配置的客戶則很少。」
「以前暑期放假來我行兌換美元的人很多,每天幾乎都是排長隊,今年卻一直冷冷清清,現在消費者兌換美元的積極性明顯下降。」另一家某股份制銀行網點的業務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當天的走訪,從數家銀行網點處獲悉,換匯冷清與疫情有一定相關性。「客戶換匯要麼是投資,要麼是消費,但今年受疫情影響境外消費需求銳減。」而且現在很多市民通過手機銀行直接換匯,不需要來銀行網點,很方便。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強勢回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中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基本面是對人民幣匯率的支撐。其次,我國繼續擴大深化改革開放。這些都使資本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更加有信心,同時,今年以來,人民幣作為避險資產的特徵也更加顯現,國際投資者紛紛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潛力和前景,資金也開始持續流入,而短期資本的流入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
在溫彬看來,下一階段,人民幣一籃子匯率還是會有小幅的升值,對美元而言,與年初相比有小幅的貶值,人民幣對美元總體還是在一個合理均衡的水平,仍然會是雙向波動走勢。
浙商證券分析師李超認為,進入7月份,我國股市行情重燃,強勁的股市資金流入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正向加強。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盡管近期人民幣走勢亮眼,但是兌美元還不在低點。有理財經理給記者舉例稱,去年7月10日,6.8856元人民幣即可換1美元,而時隔一年之後,換1美元需要6.9943元人民幣。換句話說,按5萬美元的額度來計算,相隔一年的時間,換匯成本要高5435元人民幣。
「購買外幣理財產品要涉及購匯和結匯,承擔兩次買賣價差成本,另外匯率差的幅度越來越小,靠匯率差盈利的空間很有限。」 上述理財經理表示。
記者在網點咨詢購匯相關事宜時,幾乎所有與理財經理的對話都會從購匯轉至「購基」;「目前換匯還不如選擇一款好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例如近期眾多基金收益表現不錯,用理財收益來抵禦匯率貶值造成的資產縮水風險。」上述理財經理表示。
Ⅵ 疫情期間安利公司的海外研討會咋辦
不要去了,開視頻會議不就行了嗎
Ⅶ 當前疫情期間如何尋找商機
據會議中方主辦方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介紹,多年來,日本已成為上海最重要的外資來源地之一。迄今為止,在落戶上海的750餘家外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470餘家外資研發中心中,日本企業佔比約為12%。上海對日本出口金額佔全市出口總額的一成左右,從日本進口約佔全市進口總額的12%。伴隨雙方龐大而緊密的經貿往來,中日企業不斷拓展創新領域合作,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軟體產業、新能源汽車和生物醫葯成為最有潛力的合作領域。
為了打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阻隔,今年以來,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與相關日本機構舉辦了多場「共克時艱、共創新機」和「上海·雲見」的線上投資促進交流活動。在25日的中日創新企業交流會上,多家日本機構和企業分別從東京、札幌、福岡等地分會場通過網路參會。
據會議日方主辦方日中經濟協會介紹,近年來,在兩國政府支持推動下,創新創業領域合作已成為日中企業合作新特色並正在引領日中合作潮頭。2018年以來,日中經濟協會先後在廣東深圳、浙江杭州和北京中關村與中方合作夥伴舉辦創新創業企業交流活動。今年雖遭遇疫情,相關創新交流活動依然落地上海,顯示出雙方強烈的合作願望以及上海良好的常態化疫情防控環境。
來自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的信息顯示,目前,上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平穩回升。製造業方面,1-8月,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2.2%,但降幅比1-7月收窄1.4個百分點;商品消費加快恢復,1-8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較一季度縮小了1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加快,1-8月,上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1.8億元,同比增長9.9%;貨物進出口實現正增長,1-8月,上海貨物進出口總額2.19萬億元,同比增長0.5%;吸引外資平穩增長,1-8月,上海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38.8億美元,同比增長5.9%。
Ⅷ 疫情當前,會對海外購產生什麼影響嗎
在這次疫情期間,直接帶給我們的就是出行不便。因為這種病毒的傳播性太強了,我們只有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才能極大地避免被感染。或許大家都聽過海外購吧,就是在我國有專門的那麼一群人去海外購買產品,再賣回國內。隨著人民的經濟越來越發達,也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海外產品,也促進了這個行業的發展。那在疫情期間,會對海外購產生影響嗎?下面讓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所以我覺得,在這次疫情期間,會對海外購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僅僅是海外購,對許多行業也會產生影響。那你們覺得會嗎?
Ⅸ 現在疫情期間,全球國內經濟形勢都不太好,能投資私企的股份嗎風險大嗎
風險大。最好不投資。人們常常為貪一點蠅頭小利而把自己的財富損失殆盡。因此,絕不能貪心而去投資小的私企。會後悔的。
Ⅹ 疫情防控期間,境外投資者用境內企業分配的利潤再投資於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是否有稅收優惠政策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關於擴大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適用范圍的通知》(財稅〔2018〕102號)的規定,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直接投資境內非禁止外商投資的項目和領域,可以享受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擴大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適用范圍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3號)進一步明確了相應條件。因此,境外投資者用境內企業分配的利潤再投資於境內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可以按照上述規定享受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