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道可轉債的轉換價格怎麼計算其面值
可轉債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債券部分。這部分的計算和國債一樣,用同期的社會無風險收益與風險溢價折現,計算出債券部分的價值。另一部分是用轉換價格買股票的權利,就是看漲期權。這部分必須用期權的計算方法計算價值。
最後,把這兩個價值相加就是可轉債的價值。可轉債的面值是100元。由於同期社會的資金成本和股票價格的波動,可轉債上市交易後價格會不斷波動,或高於或低於面值。
計算過程很復雜,無法簡單介紹,只能說說大概的思路,只能靠您自己去學習了。
㈡ 緊急求助:計算債券轉換價值
面額/到期轉換價=轉換比例=200/40=5
價格=股價*轉換比例=60*5=300
其他是算收益率才用到的
㈢ 可轉化債券的轉換價格是什麼意思
債券持有者可以在一定的時間下以一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為普通股份
債券對於發行公司來說就是債務,把債券轉換為股票,就變成發行公司的資本了。
㈣ 某可轉換債券面額為100元,規定其轉換價格為25元,則1萬元債券可轉換為多少股普通股
那就是說一張可轉換債券可以換4股公司股票,看你拿多少張債券,而不是看你的債券現在值多少錢。可轉換債券面值上市流通後會發生變化的。你有多少份可轉債,直接乘以4就是可換股數
㈤ 國債期貨是怎麼定價的
國債一般是半年或一年付息一次。在兩次付息中間,利息仍然在滾動計算,國債持有人享有該期限內產生的利息。因此在下一次付息日之前如果有賣出交割,則買方應該在凈價報價的基礎上加上應付利息一並支付給賣方。
由於是實物交割,同時可交割債券票面利率、到期期限與國債期貨標准券不同,因此交割前必須將一籃子可交割國債分別進行標准化,就引入了轉換因子。交易所會公布各個可交割債券相對於各期限國債期貨合約的轉換因子(CF),且CF 在交割周期內保持不變,不需要投資者計算。
當一種國債用於國債合約的交割時,國債期貨的買方支付給賣方一個發票價格。發票價格等於期貨結算價格乘以賣方所選擇國債現券對應該期貨合約的轉換因子再加上該國債的任何應計利息。
在可交割國債的整個集合中,最便宜的可交割國債就是使得買入國債現券、持有到交割日並進行實際交割的凈收益最大化。大多數情況下,尋找最便宜國債進行交割的可靠方法就是找出隱含回購利率最高的國債。
依據無套利定價原理,國債期貨價格等於國債現券價格加上融資成本減去國債票面利息收入。在正常利率期限結構下,短期利率一般會低於中長期利率水平,所以國債現券的融資成本一般會低於所持國債的票面利息,國債期貨合約通常表現為貼水。
㈥ 可轉換債券的轉股價格和什麼有關
可轉債全稱為可轉換公司債券。在目前國內市場,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被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債券。可轉債具有債權和期權的雙重屬性,其持有人可以選擇持有債券到期,獲取公司還本付息;也可以選擇在約定的時間內轉換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資本增值。所以投資界一般戲稱,可轉債對投資者而言是保證本金的股票。
轉股價是指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為每股股票所支付的價格。與轉股價格緊密相聯的兩個概念是轉換比率與轉換溢價率。
轉換比率是指一個單位的債券轉換成股票的數量,即轉換比率=單位可轉換公司債券的面值/轉股價格
股價是指股票的交易價格,與股票的價值是相對的概念。股票價格的真實含義是企業資產的價值。
股價=票面價值x股息率/銀行利率
。
㈦ 什麼是可轉換債券的轉換價格修正條款
可轉換債券的轉換價格修正條款是指由於公司送股等原因導致股票名義價格下降時需要調整轉化價格。
㈧ 債券轉讓價格是如何計算
對於債券轉讓價格的計算,其決定因素是轉讓者和受讓者所能接受的利率水平即投資收益率。一般來說,債券的轉讓價格還是取決於買方,因為往往是賣方急於將債券兌現,而買方往往容易在債市上買到和當前市場利率水平相當的債券。
對於到期一次償還本息的債券,根據購買債券收益率的計算公式(1),其價格計算公式為:
P=M(1+rN)/(1+Rn)
其中面值M、票面利率r、期限N和待償期n都是常數,債券的轉讓價格取決於利率水平R,若為分次付息債券,則其價格的計算公式為:
P=M(1+rn)/(1+Rn)
由於買方所能接受的利率水平一般是和市場相對應,若市場利率高調,債券的轉讓價格就有可能低於轉讓方的債券購買價格,轉讓方就會發生虧損。若轉讓方堅持以持有債券所要達到的收益水平轉讓債券,則其價格可根據轉讓債券的投資收益率計算公式變換為:
P1=P(1+Rn1)-L
其中P1為轉讓價,P為轉讓者購買該債券時的價格,R為轉讓者持有債券期間的收益水平,n1為持有期,L為在持有期所取得的利息。R愈高,則其轉讓價格就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