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增持美國國債對於中國的利弊 。
中國就能拿根鞭子在美國面前晃幾下
但美國也會印鈔票剝奪中國的財富
㈡ 如何看待我國大量持有美國國債的問題
我們購買國債的錢是我們出口換來的外匯儲備,就是貿易順差,這些美元如果像樓主所說回到國內,國內就要發行相應的貨幣,這樣就是引發更加厲害的通貨膨脹。我們購買美債是一種投資,是為了保值,最近歐債危機,世界各國都在拋出其他金融資產,投資美債,盡管我國最近拋出了365多億元的美債,美國第二大債權國和第三大債權國日本和英國8月份增持了美國國債。
持有美債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是最不壞的選擇!
1.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出口的商品都是統一以美元來計價的,這樣導致了中國外匯儲備中有大量的美元,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是一種投資動機,畢竟國債是風險比較小,,而且以國家的信譽做保證的,美國是超級大國,經濟發達,購買其國債風險小,回報率也穩定.
2.美國是經濟增長比較穩定的國家,美元是世界通行的貨幣,中國購買其國債,是為了使中國外匯增值,也為了使外匯避免縮水.
3.出於國家戰略利益考慮,中國有大量的美元和美元資產,美國不會輕視中國的"默默無聞",在經濟往來中,美國就不會那麼傲 慢.就是一種平等或者平等對話權利.
4.美元和美元資產,我們不能全部拋售出去的,因為美元是國際結算貨幣,我們購買石油和礦產資源,飛機高新科技設備都要用美元結算。
全世界都在購買,中國佔8%,日本佔6%還有英國第三,和我國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相符合的。
最好的辦法是購買原油和礦產資源,我國緊缺的先進科學技術,或者跨國兼並海外企業,減少中美貿易逆差,適度的持有美債資產。
㈢ 國家增持美國國債對中國有什麼好處還是有什麼目的啊
我覺得金融問題不能單純的從政治上看,其實金融問題從市場上看更為直觀,你想想,在中國這種匯率制度下,存在龐大的貿易順差以及大量熱錢流入,這些錢都屬於中國的外匯,如果拿著這些美元不用肯定不行,通貨膨脹會讓這些錢越來越不值錢,投資股市等風險較大的項目如果產生虧損是這類資金所不能容忍的,為了保值或者增值,只有購買那些相對穩定的國債,美國國債雖然爆發了信用危機,但是相對於其他國家國債而言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這么龐大的外匯不買美國國債又能幹什麼
當然 我認為要擺脫這種局面,必須取消外匯管制,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因為只有人民幣國際化,取消外匯管制,才能避免中國對外貿易的美元結算,減少持有的外匯數量,同時也能避免因龐大的貿易順差帶來的國際糾紛。
㈣ 中國大量購入美國國債的利弊(全面分析)
近年中國持續增持美國國債,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也未減持。這和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結售匯制度、外匯儲備結構、去杠桿化、人民幣國際化、中美關系、美元地位有一定的關系,同時也有政治因素。增持美國國債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感,抑制了美國大量印製美元,但卻帶來很多風險,包括美元貶值風險、國債縮水風險、債務償還風險、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貨幣政策風險。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現狀
(一)持有量暴增
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正常化,此後中國逐漸開始購買美國國債。從1972年到1999年底,由於缺少外匯,不熟悉美國金融市場等原因,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數額較少,而且基本上沒有形成較大的持有量。中國對美國國債的大量持有是在2000年以後,2000年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僅僅600億美元,但是從2001年開始這個數額開始了迅猛增長,到2009年5月已經達到了8015億美元。
(二)金融危機後加速持有美國國債
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不僅沒有減持美國國債,反而加速持有美國國債。2008年9月,中國增持美國國債436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成為美國第一債權國。2009年5月中國又增持了380億美元美國國債,總量達到8015億美元。從2007年底到2008年底的單年增加持有量達2498億美元,也創下了前所未有的單年增持紀錄。2009年1月和2月中國外匯儲備分別減少326億美元和14億美元,但是中國在這兩個月分別增持了122億和46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三)逐步調整美國國債持有結構
目前中國依然在持續購買美國長期國債,但凈增持規模在2008年的第4季度明顯下降。2008年第2季度至第4季度,中國增持美國長期國債分別為242億、361億、42億美元;增持美國短期國債分別為-110億、470億、1050億美元。2009年5月,中國增持美國長期國債40.3億美元,增持短期國債339.7億美元,這表明中國5月所購入國債以短期國債為主。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原因剖析
(一)資金來源—改革開放外匯儲備迅猛增加
將我國長期以來的外匯儲備情況和美國國債持有量結合起來分析可知,中國外匯儲備越多,持有的美國國債越多,即中國使用外匯儲備的重要途徑是購買美國國債。2001-2008年,中國每年穩定的有40%左右的外匯儲備是以美國國債的形式存在。所以長期來看,中國的外匯儲備和持有美國國債量之間具有穩定的比例關系。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以貿易上「獎出限入」,資金上「寬進嚴出」為特徵的外向型經濟導致近年來中國外匯儲備急劇快速增長,當外匯儲備增加時,就會有更多的外匯儲備去購買美國國債。
(二)購買對象—美國國債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金融危機導致美元的強勢地位陷入危機。但是歐元、英鎊、日元的表現卻更弱,所以這些貨幣目前還都不能替代美元的國際地位。在全球都面臨金融危機時,中國意識到美國國債是相對保險的投資產品。美國國債容量大、需求強勁、交易活躍、流動性強、收益較高,如果減持美元資產,來增持其他幣種資產,也只能導致外匯儲備市場價值出現較大賬面損失。
(三)儲備結構—不能大部分購買黃金、石油等
中國的外匯儲備中不僅含有外商來華投資的款項和中國所欠的外債,還包含國際游資和貿易順差。即使在貿易順差中,也不全是國內企業出口所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跨國企業。2001-2006年,超過50萬家外商投資企業正在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其出口總額已連續5年占據當年中國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因此為了維持正常的經濟秩序,外匯儲備就必須滿足外商和內商的經常性兌換需求。所以中國不能將大部分外匯儲備用於購買黃金、石油和礦產等實物。
(四)去杠桿化—大量資本重新流入美國
金融危機下,去杠桿化已經成為一個熱詞,現在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國的金融機構)都已啟動去杠桿化進程,引起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回美國。另外,由於美國國債仍是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具流動性的資產,所以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入美國投資於美國國債。這一方面會引起美國短期國債收益率水平下降,另一方面會引起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的升值。因此增持美國國債就成為中國的必然選擇。
(五)結售匯制—政府控制跨境資本流動
強制結售匯條件下,企業必須把所得外匯賣給指定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在外匯市場上將超過頭寸限額的外匯賣給中央銀行,中央銀行在取得外匯的同時,要增加相應數量的本幣發行。可以說,外匯是央行通過增加貨幣發行從企業和個人手中取得的,因而外匯儲備成為央行的資產。這就滿足了政府對於跨境資本流動的控制,政府手中集中的過多的外匯儲備不得不投向海外市場,美國國債是相對合適的投資產品,因此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增加。
(六)其他目的—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仍然繼續增持美國國債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現階段的國際信譽還是建立在龐大外匯儲備和巨額美國國債持有的基礎之上的。中國可以通過大量持有美元國債來維持人民幣的國際信譽,為人民幣國際化邁進一大步。
(七)中美關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現在,美國是中國商品的最大進口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美國可以維持中國的出口增長,中國可以維持美國超前消費。中國停止購買或者拋售美國國債,會導致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增和價格暴跌,從而給中國帶來巨大的賬面損失。一旦中國減持美國國債,美國就會印刷更多的美元進行救市,於是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導致中國外匯儲備縮水,中國就會進一步減持美國國債,如此下去中國便陷入了惡性循環。
(八)政治因素—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不僅有經濟上不得已的原因,其中也涉及政治因素。歷史表明,全球經濟危機或是金融危機之後,世界都會建立新的國際秩序。這次金融危機後,不論歐洲、中國還是日本,都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取代美國的角色。中美兩國制度不同,近年中國迅速崛起,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形成了挑戰和威脅,因此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徘徊不定。這時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從旁協助美國救市,就占據了道德優勢,中美兩國之間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國際關系,這有利於提升中國的實力和國際地位。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風險
(一)國債縮水風險
自從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增發國債一直是美國政府的最主要融資方式。2007年美國國債的凈發行額為5490億美元,2008年上升至1.47萬億美元。一旦新增國債供給量超過其市場需求量,則新增國債的收益率將會顯著上升,而存量國債市場價值縮水。
(二)美元貶值風險
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宣布,在未來6個月內購買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這增加了美國長期內通脹與美元貶值的風險。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規模迅猛增長。由於美聯儲的資本金並沒有變動,所以其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就意味著其在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一旦美國經濟有所回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提高,流動性將加速轉化為信貸與廣義貨幣。這時美聯儲不能及時從貨幣市場抽迴流動性,那麼通脹將隨之而來,美元就會貶值。
(三)債務償還風險
近年來,美國一直依靠發行國債來彌補其巨大的融資缺口。伴隨金融危機的爆發,大規模救市的展開,美國的債務負擔更加沉重。白宮預算管理處預測2010財年美財政赤字1.26萬億美元,比之前預期提高870億美元,佔GDP的8.5%。美國的凈資產在急劇下降,而債務數額卻快速上升,由此可見美國已不具高額債務的償還能力。
(四)本幣匯率風險
中國M2/GDP的比例現在高居世界之最,說明央行投放的貨幣並沒有轉化為對實體經濟增長的貢獻,要麼資金是在虛擬經濟如資本市場內循環,要麼說明貨幣的投放已超出實體經濟的合理要求。中國2009年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用更多的美元外匯增持美國國債,於是美聯儲就將這些貨幣投入到本國的貨幣市場增加本國的流動性,於是支撐起美國企業的融資和對外投資,這些企業會進一步擴大對中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這樣大量的貨幣以外匯和投資的形式再次流入中國,按國內的換匯機制會引起人民幣的再一次增發,長期看必然引起本幣的貶值。
(五)貨幣政策風險
巨額美國國債的存在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順利實施形成障礙。對於大量的美國國債,需要以美元的價值投放相應的人民幣數量,但是大量美國國債造成外匯的沉澱,短期內美元貶值的趨勢必然給國內貨幣政策造成干擾。一旦美元貶值,前期投放的人民幣過剩,國內流動性過剩,從而進一步誘發通脹。另外,對應大量美國國債的人民幣增發要求央行必須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以防止國內的流動性泛濫,但是提高利率會誘發國際投機資本對人民幣的套利,使得央行緊縮措施收效並不明顯。
㈤ 我國持有美國國債的利和弊
美元不能用在國內市場,只有人民幣可以用在國內市場,外匯儲備只能用在國外
其他復制我過去的答案
購買美國國債是一種相當安全的投資方式,我國外匯儲備這么大,必須要有一個投資的方法,不是買美國國債好,而是除了這個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因為美國不開放對中國出口高科技技術。
你必須知道一點,在金融學中,現金的流動性是無限大的,所以,現金無收益性的,我們購買美國債券是為了使我們的外匯儲備增值。
第二點 外企的美元進入中國------>央行把美元按匯率換成人民幣-------->用人民幣開始投資
好吧 這個了解之後 你可能就會知道我國的外匯儲備,尤其是美元儲備為什麼這么高了,也就是說,我們買美國債券的是美元,我們無法用人民幣購買美國債券。在貿易順差大,外國投資大的大前提下,我國持有大量美元是必然的
知道這點了你也就知道,贖回的也是美元,不是人民幣。
第三點 美國作為美元的發行國,是不可能還不起美元的。印鈔票的拿不出鈔票?笑話!
當然用貨幣貶值來還債還是不太可能的,這樣會引起通貨膨脹,但是可以發行新的國債拆東牆補西牆。
第四點,中國的人民幣不是流通貨幣,只有中國能用。而美國的貨幣是流通貨幣,全世界都能用,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很關鍵一點就是控制和美元的匯率,穩定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
第五點,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雖然不爽,但是不容置疑,人家買美國國債能給我們有胡蘿卜吃。。。
第六點,一個好的選擇有時只是在一群壞選擇中,選個不是最壞的
第七點,弊端實在太多了,就不寫了=3=
㈥ 中國持有美國很多國債的利弊
利:
買美國國債是中美兩國雙贏的結局,或者在現階段沒有最好的選擇前是次優選擇,買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我國靠外貿出口(也就是世界工廠)賺取了太多的美圓,還有國外到中國投資,引進來的都是美元;為了保值增值,我國就購買美國的國債。
買美國國債,可以減少我們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有利於我們出口,增加我們的就業!
美國第一強國,國家信用最高;買美國國債是最安全;同時美國金融市場發達,交易自由;方便我們買進賣出!還有就是收益固定;用美元買美債,不用擔心匯率風險!所以,美國的國債最安全收益穩定,總不能買伊拉克的國債吧!
我們手握大量的美債,可以讓美國不要亂來,要他們考慮考慮我們投資人的感受,比如不要老拿海峽對岸和那個和尚說事!
所以,當然我不能代表政府,個人認為:美元國債我們國家肯定是一直持有下去的,在沒有更好的投資之前。
弊:
就是美國國債收益低,美元老愛貶值,中美兩國經濟捆綁緊密,所以不得不繼續購買美債。
--------------------------------------------------
我國匯率上升,不會造成國債縮水;只要是美國國債是用美元買的,只要不兌換成人民幣是不會形成匯兌損益的。匯率上升,是指升值;例如:過去人民幣兌美元是8:1;現在變成6:1了,就是升值,以前要用8塊人民幣兌換成1美元買一個漢堡,現在只需6元了。當然,匯率變化跟我們老百姓的貨幣貶值感受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是對外升值,對內貶值;對外幣是升值,但在國內使用卻是貶值,因為物價越來越高,就是貨幣太多形成貶值了。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㈦ 我國是美國國債是最大持有國,這對美國和我過具體有什麼直接的利弊
最簡單明了的,我國把錢借給美國,自己就沒多少錢可花了;國家不能花錢買我們需要的貴重的東西,有些東西買不到,的靠我們自己造,但是錢都借走了,放高利貸去了,哪裡還有錢投入研發?怪不得人材跑到美國。
美國借到中國錢,反正也不打算還,就大肆揮霍,用之如泥沙。用我們的錢買我們的東西,發展他自己。難怪他說自己是天堂,用全世界的錢(不僅是中國)建設一個國家,擱誰那也是天堂。
美國對我們不太友好,整天制裁我們、包圍我們,不賣給我們一槍一彈,高科技更是難上加難,企圖困死我們。中美差距本來就大,把我們的錢借給老美,讓他發展,那豈不是荒唐?親者痛,仇者快啊!
美國的國債,美國人從不還的,欠的太多,追得太緊,他們就會把債主打跑。
對美國當然也有不利,不過,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