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我與國債的故事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我與國債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6-03 23:33:32

1. 靠期貨發家的真實故事

可以講述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的傳奇故事:

1998年,在中國的江蘇省,有一個億萬富翁在期貨市場上,連受重挫,遭到3000萬的虧損,瀕臨滅頂之災。

然而,5個月後,這位富翁在一個高參的指點下,卻奇跡般地得以「復活」。不光把虧損的3000萬元扳了回來,還倒賺了5000萬元!

短短5個月,搏取8000萬,這神話是怎麼創造的?那位使億萬富翁復活的「高參」又是誰呢?

為尋根探秘,記者多次慕名來到江蘇中期期貨有限公司,對被人們稱為「神鷹」的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進行了專訪。

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

1997年,為了向國際化基金管理、專業理財方面靠攏,公司讓吉明到南京總部負責基金試點。

當時,期貨交易的品種比較多,有不少品種如天津紅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動巨大,機構操縱現象多。盡管機會很多,但他還是把這類品種排除在視野之外。因為這些品種可分析性差,超出了個人的判斷之外,掙錢是偶然的,而賠錢卻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則,他選擇了大連大豆、上海銅和海南橡膠作為主要觀察對象,這些活躍的大品種本身就提供了足夠的投資機會。這正是吉明在進行基金投資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往往對風險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穩。

吉明在選擇好了品種後,接著就對所關心的品種做戰略性的評估。即當前的走勢處於發展的什麼階段:是積蓄能量?還是處於趨勢能量釋放的尾聲?還是在構築頂底等等什麼的。他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為它決定著下一步的操作計劃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預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評估行情的中心任務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戰略投資意義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義的短線行情。

至於對於鎖定的交易品種,交易機會的捕捉,吉明傾向於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趨向與價格所表現的技術面達到統一時。這樣做,才符合每戰必勝的操作宗旨。他認為貫穿《孫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於全勝的思想,期貨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說,基本面的內在要求,決定著做交易的方向。而進出場策略、時機,則更多地應用技術面的表現。根據他總結的總體方針:「宏觀順勢,微觀逆勢」,戰略方向一旦確定,就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進場交易,而實際上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安全與危險是相對的和可轉化的。

2. 實物國債,貨幣國債

1.實物國債是指以某種商品實物為本位而發行的國債。

政府發行實物國債,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在貨幣經濟不發達時,實物交易佔主導地位;
二是盡管貨幣經濟已比較發達,但幣值不穩定,為維護國債信譽,增強國債吸引力,發行實物國債。

實物國債是新中國剛成立時,陳雲為抑制當時的惡性通脹採取的一個措施。
1950年底,為了不用增加貨幣供應量彌補當時的財政赤字,陳雲決定發行國債。但當時人民幣幾乎處於完全崩潰的邊緣,物價上漲依然兇猛。如果發行貨幣國債,可以肯定不僅價格奇低,而且可能根本就沒有人買。為此,陳雲想出了以實物為計價基礎的實物國債,當時叫「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公債的單位定為「分」,每分以上海,天津等六大城市的大米6斤,麵粉1.5斤,白細布4尺,煤炭16斤的平均批發價的總和計算。此平均批發價總和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每十日公布一次。公債分5年償還,年息五厘。每年付一次利息。(當時的工資也是按實物發放的。)

2.貨幣國債是指以某種貨幣為本位而發行的國債。它可以進一步分為本幣國債和外幣國債,前者以本國貨幣為本位而發行,後者以外國貨幣為本位而發行。

劃分:
1. 戰爭公債
是政府為籌集軍費而發行的債券。戰爭時期,政府開支驟增,戰爭公債是較理想的籌資方式。
2. 赤字公債
在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出現財政赤字的情況下,可通過發行赤字公債來平衡財政收支。
3. 建設公債
是政府為了投資於公路、鐵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而發行的債券。
4.特種公債
是政府為了實施某種特殊政策而發行的公債。

3. 債券是什麼意思,說的直白些,謝謝啦!最好舉個例子

國債,說白就是國家借你的錢去建造工程之類的,你的收益等於你借的那筆錢的利息。就等於銀行貸款給你,你到期了就要還錢和給利息給銀行。 債券中,你自己的角色就等於銀行。

4. 327國債事件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一、1995年2月23日爆發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

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由於其於1995年6月即將交收,現貨1992年3年期國債保值貼補率明顯低於銀行利率,故一向是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

市場在1994年底就傳言327等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國庫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一旦加息需要國家多支出10多億元的資金,在客觀形勢吃緊的情況下,顯然絕非易事。

於是,圍繞著對這一問題的爭議,期貨市場形成了327品種的多方與空方,該品種價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達4元多。

二、2月23日,財政部發出公告,關於1992年期國庫券保值貼補的消息終於得到證實。多頭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地乘勝追擊,而空方卻不甘束手就擒。雙方圍繞327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空方的總指揮是萬國證券公司,二號主力遼寧國發(集團)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結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勢不可擋,一開盤,價位就跳空高開,數百萬的空單被輕而易舉地吃掉,價格大幅飆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時22分,離收盤還有8分鍾。

正當許多人都以為大局已定時,風雲突變,730萬口(約合人民幣1460億元)的拋單突然出現在屏幕上,多方頓時兵敗如山倒。

最後雙方在147.50元的位置鳴金收兵。當日上海國債期貨總成交8539.93億元,其中80%即6800億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種上。若按收市價147.50元結算,意味著一大批多頭將一貧如洗,甚至陷於無法自拔的資不抵債的泥坑。

交易剛結束,上海證券交易所、證管辦就接到了指有會員嚴重違規操作的控告。根據後來的處理結果,327事件被定性為一起嚴重的違規事件。

它是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管理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三、作為327事件主要責任者的萬國證券公司,在這次大起大落的劇烈震盪中,一下子就陷入了滅頂之災。萬國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18日,總裁管金生。

這家起步時只有3500萬元資本金的證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時間就發展成資產規模數十億元的綜合性公司,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奇跡。

萬國證券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先聲奪人,爭取到為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倫敦發行歐洲日元證券作承銷商,成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從事同類業務的第一家證券公司。

1992年,萬國證券又與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及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大眾國際51%的股權,又創造了國內證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購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跡。

1993年。萬國證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評級中成為唯一獲得國內AAA最高信用級別的一家。

1994年,萬國證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總成交量的22%,B股則達到50%,在上交所會員中首屈一指。當年上市的上海12隻B股中有8隻是由萬國證券作國內主承銷商。

如日中天的萬國證券打起了「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旗號,聲言要成為中國的野村、中國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監管條件下的過於順利以及由此滋長起來的狂妄自大及膨脹野心,卻成了它的「死穴」。

四、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國語學院法國文學碩士,畢業後先後就職於上海市級機關、上海信託投資公司。曾擔任中美國際投資法研討會秘書長,由此而受歐共體邀請,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進修,獲法學碩士及商業管理碩士。

1988年學成回國,即著手創辦萬國證券公司。人生經歷上過於一帆風順,同樣容易養成一個人過於自負的性格。他風頭出盡,被尊為「中國證券教父」。

327事件後,人們指責管金生用家長制的那一套來領導全國最大的證券公司,而他本人卻感到還有一條,這就是萬國缺少監督機制。

如果說管金生在327品種上走了眼不過是一種偶然,那麼,他以及他所領導的萬國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則是一種必然。自從成為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幾乎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他們就太自以為是,也太自信了,他們以為國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當加息的消息被證實時,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現的高達10億元以上的損失,便不顧一切地鋌而走險,違規惡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陣營中的遼國發臨陣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種的創出151.98元的天價。

在大勢既去的情況下,最後8分鍾,急紅了眼的空方司令萬國赤膊上陣,先以50萬口將價位打到150元,接著連續以幾個數十萬口的量級把價位再打到148元,最後一筆730萬口的巨大賣單令全場目瞪口呆,把價位封死在147.50元。

在這一陣緊鑼密鼓的狂轟爛炸之中,萬國共拋出1056萬口賣單,面值達2112億元,而所有的327國債總額只有240億元。也就是說,萬國賣空的數額超過了該品種總額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萬國遭遇了它事業上的滑鐵盧,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鐵盧。

(4)我與國債的故事擴展閱讀

「中國的巴林事件」

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認為1995年1月起通貨膨脹已見頂回落,不會貼息,堅決做空,而其對手方中經開則依據物價翹尾、周邊市場「327」品種價格普遍高於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財政部決策動向等因素,堅決做多,不斷推升價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種上聯合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使得「327」品種在一分鍾內上漲2元,十分鍾內上漲3.77元。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當時的持倉量和價位,一旦期貨合約到期,履行交割義務,其虧損高達60多億元。

為維護自己利益,「327」合約空方主力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鍾,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造成了傳媒所稱的「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交易中的異常情況,震驚了證券市場。事發當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

5. 誰知道1995年的327國債事件是怎麼回事

「327事件」始末
「327」是一個國債期貨合約代號,由於保值貼息的不確定性,產品在期貨市場具有投機價值。
1995年初,時任萬國證券總經理的管金生預測,「327」國債的保值貼息率應維持在8%的水平,據此計算將以132元的價格兌付。當其市價在147~148元波動的時候,萬國證券聯合遼寧國發集團大舉做空。
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發布公告,「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空頭判斷徹底錯誤,萬國證券為此將巨虧60億元。
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管金生在當日收盤前8分鍾大舉透支賣出國債期貨,導致當日開盤的多方全部爆倉。以中經開為代表的多頭出現約40億元的虧損。
當日晚,上證所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交易是異常、無效的,「327」產品兌付價由會員協議確定。這使萬國證券的尾盤操作收獲瞬間化為泡影。萬國虧損56億元,瀕臨破產。
同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

6. 實物國債的內容

實物國債與實物債券不是同一個含義。有關實物債券的內容請參考實物債券。
依照不同的發行本位,國債可以分為實物國債和貨幣國債。
實物國債是新中國剛成立時,陳雲為抑制當時的惡性通脹採取的一個措施。1950年底,為了不用增加貨幣供應量彌補當時的財政赤字,陳雲決定發行國債。但當時人民幣幾乎處於完全崩潰的邊緣,物價上漲依然兇猛。如果發行貨幣國債,可以肯定不僅價格奇低,而且可能根本就沒有人買。為此,陳雲想出了以實物為計價基礎的實物國債,當時叫「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公債的單位定為「分」,每分以上海,天津等六大城市的大米6斤,麵粉1.5斤,白細布4尺,煤炭16斤的平均批發價的總和計算。此平均批發價總和統一由中國人民銀行每十日公布一次。公債分5年償還,年息五厘。每年付一次利息。(當時的工資也是按實物發放的。)我不知道歷史上是否有先例,也不知道這是陳雲個人的決策還是某智囊的建議。不論怎樣,最終遏制的人民幣的惡性貶值和當時的惡性通脹。這在歷史上也許是唯一的,至少西方沒有過,因為這種做法沒有任何當時或現在的經濟學理論做基礎。在上世紀80年代發生過通脹,當時有人到美國經濟學大師那裡去求高招,得到的回答是西方是從中國學習如何治理通脹的。這個故事我沒有找到准確的依據。
這個做法的歷史意義是,實際上將當時的人民幣建立在關鍵物資的基礎之上,沒有金本位,也沒有所謂「虛金本位」。
這段歷史似乎已經被人們忘記了。政府在治理目前的通脹時,或採取行政措施抑制蔬菜價格,或提高存款准備金和利率。前者還有某種「計劃經濟」的影子,後者則完全是現代經濟學理論的政策。沒有思考當年的成功經驗中的合理的,必然的核心。

7. 你生活中經歷過哪些與債務相關的經歷,怎樣從金融的角度理解

生活中我曾經購買過國債,這些就是與債務有關的。國債就是國家發行的債券用於彌補財政赤字的

8. 關於理財的小故事保底300字

我本人長得並不漂亮,但受上天恩寵,我的女兒卻生得粉雕玉琢,跟人民幣似的人見人愛。

昨天全家人在聊到以後要不要給女兒報各種興趣班時,爺爺說道:「什麼鋼琴呀舞蹈呀繪畫呀都不學,就讓孩子好好玩兒,實在要學也只學武術。」我一聽差點沒一口水嗆住,嘟嘟了一句:「學武術啊,那我這個當媽的可得努力賺錢了。」奶奶忙問為什麼,我放下杯子,慢慢說道:「假如有一天,女兒回來跟我說:媽媽,今天有個小流氓騷擾我,我把他打了一頓,人家要5萬醫葯費。我會大聲說:什麼?要5萬!來給你20萬,再回去打三頓。」

女人一旦當了媽媽,心智至少成熟10歲以上。這是大自然的力量,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媽媽」這兩個字賦予更多的含義便是責任。
春節期間老公把我父母從四川接到陝西,於是我也有了依偎在自己媽媽身邊的機會。聽她講述我小時候的各種調皮,雖然沒陪過人家醫葯費,但也折騰了不少錢。70年代中期全國普遍工資都低,家裡還有奶奶、姐姐和我。父母都在一個偏僻的小鎮上一家工廠上班,他們微薄的收入要養活全家5口人。很難想像在那種情況下,家裡還能有什麼余錢來理財?真正條件改善是在工廠從小鎮搬到綿陽市以後,姐姐上初中,我上小學。每到周末全家人會一起去逛公園、看電影、吃各種四川小吃,寒暑假還會去名山大川旅遊,我的童年說起來還是很幸福的。

依稀記得有一年春節,舅舅找媽媽借錢,媽媽說我買的國庫券還沒到期呢,等到期了給你吧。我小時候還在媽媽房間里見過她所說的國庫券,應該就是現在的儲蓄國債吧。那時候的人們普遍都缺乏理財意識,發了工資得先應對全家人整月的開支,我的父母都是節約型的,除了給我和姐姐花錢,他們自己都是省了又省的。一個月下來總會有些許結余,媽媽的做法是存到銀行活期里,等積攢到了一個整數就取出來買定期的國庫券(國債)。她現在每月領取的退休工資也會拿幾百塊錢去銀行做零存整取,她們那一代人的理財方法只有一種——存銀行。

然而慶幸的是我趕上了好時代,出生在70年代末期,成長在改革開放時期,生孩子在互聯網+時代。我現在的理財知識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年代裡一點一點學習得來的。說到這,真心要感謝挖財,感謝財友們分享了那麼多的智慧,讓我現在的做法跟母親那一代人相比有了徹底的顛覆。

同樣是每月領死工資,我領到錢後首先要做以下四件事:

1、還房貸,每月1500元的月供,非還不可。
2、教育儲蓄,每月定投1000元的債券基金是寶貝女兒的學費,雷打不動。
3、股基投資,每月定投800元股票基金作為以後自己養老、全家旅遊的經費。由於我設置的投資年限長達10年,所以現在大盤越跌我心越歡喜,畢竟買得便宜才是硬道理呀。
4、60單儲蓄,每月存500元五年定期,作為自己養老的補充,利用時間和復利,到退休時除了國家發的退休工資,還有幾十萬的儲蓄毫無風險,每月到賬。這叫存小錢,圖安心。

我那可憐的工資把以上四件事做完,剩下的才是本月供全家開支的錢,不夠就找老公要,多了就到處投資。挖財產品買一點、票據買一點、P2P買一點、看看黃金價跌了也買一點。雖然投資渠道是全面開花,但我會用《核心資產組合方案及紀律表》來控制平衡。這個表在我的另一篇文章《我的資產配置確保養老養娃兩不誤》裡面,感興趣的財友可以自己搜索看看。
地址鏈接:http://bbs.wac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74183&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

畢竟年代不同了,把余錢放在銀行活期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可我身邊偏偏就有這樣一位。數月前老公去參加朋友聚會,坐計程車時不小心把錢包掉了。我倆都嚇壞了,要知道裡面不僅有現金,還有身份證、工作證、駕駛證以及所有銀行卡。趕緊打電話掛失吧,在銀行發來的通知簡訊里我看見老公的銀行卡活期余額有好幾萬。當時真是又好笑又好氣,這都什麼年代了,居然還有這么落伍的人。雖然後來錢包找回來了,可他的私房錢也曝光了。拜託,以後藏私房錢能不能藏得有點技術含量。

每當面對電腦里的資產配置表時,我驕傲得像個女王,每一塊錢都是我的僕人,他們的任務就是出去找回更多的僕人。他們或長期或短期,或高風險或低風險,都在我的統一指揮下源源不斷的賺取著利益,只要我一聲令下,他們就能乖乖的回到我的口袋。

兩周前我和老公去買車,4s店本來說好了一個月以後取車付全款。沒想到才第三天就通知我們去提車付款,老公看到我銀行卡的余額只有兩千多塊錢,郁悶的說:「這車還買不買呀?」我笑了笑答道:「你別著急嘛,明天保證讓你開新車」。只見我掏出手機,輕飄飄的劃拉了幾下就出去玩了。老公半信半疑,第二天急忙問我錢到賬了沒有。他哪裡知道我可以一夜之間緊急調回資金20多萬。

母親那一代是保守的理財,我這一代是有規劃的理財,不知等女兒長大又將面臨什麼時代。等她五歲以後我將循序漸進的教授她理財的基本知識,讓她從小樹立起管理金錢的意識。咱們做父母的除了要給孩子足夠的金錢儲備,還要有知識儲備。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只有這樣她的人生才有選擇的權利,選擇不被謀生所迫的、不被利益所誘惑的、選擇一條真正有意義、自己感興趣的人生道路。

9. 急!!!!!!!!!!!!!!!!!!

你的這兩個問題在網路中都可以搜索到你只需鍵入:
與世博同行,做可愛上海青少年
如何用好壓歲錢
就可找到很多相關文章,自己秩序稍加摘錄、編輯就可以了,縣棉可你選了一片,但比較長哦

一、問題的提出
每年春節,大家都收到壓歲錢,據我們的在同學中的調查(附件),同學們對壓歲錢的用途各不相同:有的去打游戲機;有的用來捐款;有的買玩具;有的買學慣用品;有的交學費;還有的同學把這些錢存到銀行……那麼,我們應如何用好壓歲錢呢?聯想到在數學課上,老師沖到一個有趣的問題:能否對生活中的問提開展嚴究呢?於是,我們展開了一個小小的調查。

二、研究時間
2003年12月——2004年3月

三、展開調查
(1)資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我們先進行了實地調查:分別前往廣州市天河北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商業銀行、中國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進行調查;在調查過程中,我們認真聽取了工作人員的介紹,還查閱了有關的網上資料、書籍資料,最後通過討論提出對如何用壓歲錢的想法。
(2)從銀行調查到的數據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雖然銀行的名稱不同,但年利率都一樣:
存款種類 時間 年利率% 備注
活期 / 0.72
整存整取 定期 三個月 1.71
六個月 1.89
一年 1.98
二年 2.25
三年 2.52
五年 2.79
存本取息零存整取 非活定期 一年 1.71
三年 1.89
五年 1.98
存款通知 定期 提前一天 1.08
提前七天 1.62
國債 三年 2.52 三月1日發行2004年的第一期,一年大約有三次。時間分:三年和五年
五年 2.83
保險 十年 17% 跟保險公司合作,不扣利息稅,有十年制
零存整取 教育儲蓄 一年 1.98 以零存整取的存錢方法可以享受整存整取的同等年利率,不打稅。
三年 2.52
五年 2.79
融合基金 / 1.0595
協定存款 協定戶 / 1.44 跟銀行約定什麼時候來取錢
結算戶 / 0.72
(3)調查問卷中的數據

三、整理與分析
原來,我們不明白利率中「%」的意思,但我們很快就聯想起平常穿的羽絨服的商標中曾經出現過這個符號,就領悟過來:「%」就是指把一個數平均分成100份中所佔的份數的代表符號。例如:活期年利率為「0.72%」,就是指在銀行存100元,一年可以拿0.72元的利息,也就是存100元到銀行,一年後就能拿到100.72元了(除稅)。如果將100元定期3個月的話,到期時應得利息是1.71÷4=0.4275元。
存款有活期、定期、協定存款、教育儲蓄、基金、保險、國債和零存整取之分,那麼,我們要怎樣存錢,才能在我們需要用錢的時候能方便取出來,同時又能獲得較高的利息呢?
例如:今年,上四年級的夢夢同學收到了1500元的壓歲錢,按她的計劃,先留下400元用於這學期的學費,剩下的錢暫時存進銀行,到今年9月份的時候,她還要取出400元錢來交下個學期的學費。
那麼,她該怎樣存錢,才讓這筆錢到明年的這個時候拿到比較高的利息呢?讓我們來幫夢夢同學設計合理的存錢方案吧!
四、我們的討論
討論一:先留下400元用於這學期的學費,剩下的1100元先定期6個月,到期後取出400元,再將剩下的700元和利息一起存進銀行(定期6個月)。
計算方法如下:
1100×1.89%÷2=1100×0.0189÷2=10.395
1100+10.395=1110.395
1110.395-400=710.395
710.395×1.89%÷2≈6.713
710.395+6.713≈717.108
按照這個方案,一年後夢夢同學存摺上就有717.108元(除稅)。
討論二:先留下400元用於這學期的學費,把剩下的1100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400元(存定期六個月,用於交下學期的學費);另一部分700元(存定期一年)。
計算方法如下:
400×1.89%÷2=3.78
700×1.98%=13.86
700+13.86+3.78=717.64
按照這個方案,一年後夢夢同學存摺上有717.64元(除稅)。
討論三:先留下400元用於這學期的學費,把剩下的1100元分出兩部分,一部分是400元,另一部分700元。先將400元定期6個月,然後把700元存入教育儲蓄(一年)。
計算方法如下:
400×1.89%÷2=3.78
700×1.98%=13.86
700+13.86+3.78=717.64
按照這個方案,一年後夢夢同學存摺上有717.64元(不用打稅)。
將討論一與討論二相比較,可知,兩種討論是存在差別的:
717.64-717.108=0.56
可見,採用討論二的存錢方式比討論一多0.56元,但第三種討論不用打稅,更劃算。
五、 結論
我們覺得,第三種討論更劃算。
六、體驗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知道了銀行存錢分活期和定期、協定戶、教育儲蓄、基金、保險、國債和非活定期,活期是方便人們需要,任何時候都能拿到錢;而定期則是根據個人的需要;保險是與保險公司合作,不扣利息稅,有十年制;協定戶和結算戶能跟銀行約定什麼時候來取錢;教育儲蓄以零存整取能享受整存整取的同等年利率,不打稅。選擇適當的限期,讓不急用的錢通過銀行以一定的方式升值。
原來,我們以為把錢的數目與利率相乘所得的數就一定是這筆錢的所得利息,如定期將100元定期3個月時,我以為3個月後我們就能得到應到1.71元,那麼我們將錢分4次這樣定期的話,我們就能得1.71×4=6.48元,而實際上銀行定期一年的利率才1.98%,即100元才1.98元,為什麼定期一年比定期3個月還少?後來我們才明白定期3個月的年利率,應該是指你的錢存夠一年後的利率,即100元到期時應得利息是1.71÷4=0.4275元。
以到銀行為例,存錢的方法很多,每一種方式都可以使原有錢的數量增值,但如果有計劃,根據需要選擇恰當的方式,就可以讓同等數量的錢增加得更多。
在上面計算不同方案的利息時,我們算的利息從數目上只差0.56元,好像作用不大,但是如果我們全市的小學生都這樣做,並且每年將這些利息捐給貧困山區的學生,這可是一筆可觀的數目呀!知識的積累不就是積少成多的嗎?
當然,對壓歲錢進行合理存款僅僅是合理利用的一種方式,我們通過網上搜索也了解到許多同齡人合理利用壓歲錢的有趣故事,也很值得我們借鑒。
故事1:石夢瑩:送給表姐當學費
今年,夢瑩只拿了400元的壓歲錢,雖然不多,卻做了一件挺有意義的事。事情是這樣的,她生活在農村的一個遠房表姐今年考上了大學,一學年的學費要幾千塊,而她的妹妹正在讀初中,一個月也要好幾十塊的生活費,對於只靠幾畝薄田為生的她們的父母親來說,根本無法支付。可是面對兩個好學的女兒,她們的父母又怎麼能忍心讓她們停學?當她無意中聽見爸爸媽媽在悄悄商量這件事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把400元錢送給了她們。400元雖然很微薄,卻給了表姐她們上學的希望。因此,盡管現在她已身無分文,可是她感到非常快樂。
故事2:余路漫:給姥姥當手術費
「一百、兩百、三百……這么多的壓歲錢路漫怎麼花?為媽媽買件衣服還是為爸爸買條領帶?」她打起了小算盤。一個小主意在她的眼前一閃而過,她高興地叫起來:「給姥姥做手術用!」聽媽媽說,姥姥腿不好,要換關節需要很多錢。眼前的這些錢,加上這幾年積攢下來的總共有9000元呢,也算是做孫女的一點心意吧。當她把這個不足掛齒的小主意告訴媽媽時,媽媽高興地笑了:「路漫長大了!」
故事3:何婷:用好每一分錢
自從何婷懂事起,就有一個壞毛病——一直亂花錢。今年也不例外,大人們時常苦口婆心地勸何婷,可何婷卻無動於衷。年初五那天,何婷拿著壓歲錢,來到街上,不到半天,就把錢用掉好多。在回家的路上,何婷盤算著如何應付到家後地一番追查。找什麼借口呢?買學慣用品吧,不行,前天才「買」了;給討飯的人了吧,也不至於給那麼多吧。想來想去,總算靈機一動——「借給同學」了。不知不覺,到了家門口,何婷有恃無恐地進了家,何婷媽媽問她,今天是不是把錢用完了?頓時,何婷趕緊埋下頭,一種強烈的自責和愧疚驅使著何婷迎上去,喉嚨里滾出一個「我」字。何婷媽媽好像看出了她的心思,便給何婷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在她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是她媽媽拉扯大的。家裡窮,沒錢上學,她羨慕那些上學的孩子。一天,她想到去外面掙錢,她把想法告訴媽媽,媽媽同意了。於是,她就幫別人洗衣服,擦皮鞋……女孩把掙到的錢都存一個盒子里,日積月累,她存了很多錢,可以上學了。何婷想:故事裡的小女孩乖巧呀!她把掙的錢攢起來,等有用時就可以隨心應手了。而何婷卻一直亂花錢,浪費了許許多多的錢……從此,何婷再也不亂用一分錢了。
(以上故事來源於網上資料)
六、體會與建議
1、這次調查不僅使我們知道了一些關於銀行年利率的利息計算的知識,同時,還使我們認識到應如何科學地利用壓歲錢,使之既能幫助同學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又能產生好的社會效果。
2、做事情一定要有計劃,這樣,事情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3、不要輕視生活中小的數學問題,像如何用好壓歲錢等小問題在生活中隨處都有,是我們學習數學的活教材。了數學知識呢。
4、通過這次調查使我們走進了社會,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還增強了我們動手、動腦、電腦操作等能力!
5、我們的膽量和合作精神得到提高,還運用了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0. 誰能給個國債的簡單的例子啊...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存銀行定期和買國債都是一樣,都是持有到期賺取利息,如何選擇取決於兩者的利率高低,一般都是誰家利息高就把錢放在那裡。還有就是提前支取,銀行定期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計息還要減去利息稅,而憑證式國債提前支取是按分段計息,時間越長利息越高,同時支付本金0.1%的手續費,而記帳式國債你想變現,直接賣出就是,但避免高買低賣,不然會出現虧損。說白了現在有兩種國債,憑證式國債和記帳式國債,前者只能持有到期,或者可以象股票那樣進行買賣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