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中國在外國發行國債是利用外資嗎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國在外國發行國債是利用外資嗎

發布時間: 2021-06-03 11:47:43

Ⅰ 中國買美國國債的意義是什麼又有什麼用途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見解
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

Ⅱ 中國這么有錢買美國的萬億國債,為什麼還要發行國債

那個外匯儲備是放在央行的,不一定全是我們自己的,因為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那麼我們的銀行收到美元就會放出等額的人民幣;所以這些美元不全是我們自己的。如果把這些錢發出來,就會引發通貨膨脹;因為這些美元對等的人民幣已經放出去了,如果再把美元放出來,就會造成貨幣越來越多,引發物價上漲,資產泡沫,那麼普通老百姓的儲蓄存款就會縮水。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招,到時就會出現解放前那樣抱一捆鈔票只是去買一盒火柴的情況

我們發行國債,是財政部發行的,財政部是管理一個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收入是稅收;而支出,就很多了,例如公務員、教師的工資、國防開支、社會福利和醫療等;當收入不能滿足支出了,就需要發行國債,向社會企業、個人借錢了。

補充:
我們不差錢,但是那個錢是在中央銀行手裡,中央銀行是負責發行貨幣和管理外匯的。而我們國家自己發行國債,是財政部在發行;財政部和央行是兩個單位。法律規定央行是不能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那樣的話,意味著是印刷鈔票,會引發通貨膨脹!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Ⅲ 為什麼中國要買外國國債

中國的外匯儲備是1.9萬億,持有美國國債是5000多億,美國國債是我國主要投資品種,另外還有美國政府擔保的房地產債券、以及一些企業債,總共美元儲備在中國外匯儲備總量中所佔的比例高達60%。當然我們也買歐元的國債,但是很少,主要是流動性和風險性考慮,還有是我們持有的美元最多,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什麼交易、結算都是用美元。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中美兩國雙贏,買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我國靠外貿出口(也就是世界工廠)賺取了太多的美圓,工廠把賺來的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給工人發工資、支付原材料費用等成本支出,而銀行保存的美元為了保值增值,就必須對外投資,我國就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國債最安全收益穩定,總不能買伊拉克的國債吧!我們借錢給美國,美國又可以有錢消費東西,就會繼續進口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工廠又可以加大開工、吸收就業、采購原材料等等。
美國是世界的唯一超級大國,軍事、科技、金融等都是世界第一,其國債安全性是最高的,而且流動性最好,你中國不買,日本、還有中東石油國家一樣會購買美國國債;當然,隨著美圓貶值,我國的美圓外匯資產出現了縮水,但是不買美國國債,縮水更嚴重;如果美圓反彈,或許會減輕資產出現的縮水。所以買美國國債不得已的選擇,不可能去買股票,那樣風險太高,虧損了怎麼辦,你看看中國的股市從6000點掉到2000多點,資產縮水多少?還有很多國內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虧損;如果去買工業資源,例如鐵礦石、石油等,中國買什麼就漲什麼,這些東西價格現在不知道翻了多少,因為國際炒家都在炒中國概念。

Ⅳ 中國持有的外國國債歸誰管

中國資金充足,都是購買別的國債的多,自己國債的發行也針對國內,並沒有發行可供外國購買的國債,所以並沒有什麼債權國。中國的國債佔全球的1/4,美國還欠我們2W億。
截止2014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5000多億,而中國總共外匯儲備是1.8萬億。美元儲備在中國外匯儲備總量中所佔的比例高達60%。 但是在2015年5月份開始, 日本已經超過中國,成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
持有美國國債的原因是,美國是第一強國,美元成為了世界的支付和儲備貨幣,即美元可以在世界保持強勢, 來自我國的外匯儲備——美元並不全部是我們自己的,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中國貿易順差大,,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 因為美元是世界的支付貨幣。這些外匯必須保值增值,同時隨時應付支付,投資美國國債是最好的渠道,美國國債流動性最好,金融市場最發達,世界上的國家和金融機構都投資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可以隨時在市場上把自己的美國國債變現應付自己使用,同時還有利息收益。 現在還沒有一種貨幣比美元更為安全,掌握美元可以隨時對外國的企業進行兼並。有了美元就有了主動權。

Ⅳ 為何允許外國政府在中國發人民幣債券

從正面角度來看,開放外國主權債市場有五方面的作用。 第一,對國際經濟金融結構失衡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近十幾年來,國際資本流動呈一種怪圈,即資本從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流向發展中國家,通過持有美元資產和購買美國國債等渠道,資金又從發展中國家流回發達國家,這種現象在亞洲地區尤其明顯。歸根結底,是因為亞洲缺乏足夠的金融產品、尤其是固定收益產品供投資者購買。在區域債券市場上,主權債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如美國有8.4萬億美元主權債,歐元區有9.7萬億美元,基本都是在發達國家市場發行的。不僅亞洲國家(除日本)發行主權債規模較小,而且亞洲債券市場整體落後,也很少有外國主權債券在此發行。我國推進這一市場的發展,有利於整體上推進亞洲債券市場發展,為亞洲金融資產匱乏提供新的應對思路。 第二,避免貿易和資本流動的國家利益損失。現有格局下,我國在國際資本流動中的地位有些得不償失,也就是以較高回報引入境外過剩資本(直接投資),最終又以買美國國債等低回報形式把過剩資本(金融投資)流回美國。允許外國政府發行人民幣債券,如果規定籌集資金用於國內直接投資,則可適度對沖上述怪圈影響。 第三,可促使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外國政府發行人民幣債券,意味著對人民幣地位的認可,以及願意用人民幣配置資產,這也是人民幣走向強勢貨幣的前提條件。另外,一方面隨著中國國際貿易往來的不斷增加,人民幣將有條件扮演"國際貨幣"的角色,對於與中國存在貿易逆差的國家來說,可以直接利用發行人民幣債券籌集的資金,用來彌補貿易逆差,為其國際收支管理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隨著各國對人民幣債券的熟悉增加,我國亦可擴大在外發行人民幣主權債,以高額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依託,為資本市場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做好准備。 第四,可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國際化。外國政府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將成為國內債券市場的重要交易品種,交易規則需更符合國際慣例,也促使交易所或銀行間市場被納入國際主權債分析的視野,從而逐步走向統一和規范。另外,也能一定程度促進利率市場化與債券收益率曲線的完善,增強與海外債券產品的接軌。 第五,可以適當緩解外匯儲備管理壓力。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吸引下,許多國外政府背景的資金通過合法或非法方式已經進入我國,投資於人民幣資產,間接造成外匯儲備壓力。長遠看,如果允許某些國家政府發行人民幣債,或許可以繞過結匯環節,使其直接獲得人民幣資金,用於投資需求,從而減少外匯對沖和管理成本。 從負面角度來看,開放外國主權債市場也有三方面問題需注意。 第一,從外國主權債籌集資金使用來看,如果不加以合理規定,可能會加劇國內宏觀經濟運行中的矛盾。例如,如果投資於固定收益產品,由於國內的供不應求,可能會加重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過剩壓力。如果投資於房地產,則可能會加劇資產價格泡沫的積累。 第二,人民幣升值壓力可能使發行規模受限。在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情況下,外國政府發債後,未來如需要賣出美元等貨幣,買入人民幣來支付本息,則發債意願就會下降,除非發債國本來就打算把籌集資金在國內投資獲利。 第三,主權債券並非全無風險,在國內債券評級水平還普遍落後的情況下,如何確定自己的評級標准,還是全盤接受國際評級機構的判斷,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總之,開放外國主權債市場是一件大事,從長遠來看符合金融發展和對外開放大趨勢,但也要充分考慮其各種影響,做到未雨綢繆。

Ⅵ 中國的美國國債是怎樣形成的

中國的美國國債是怎樣形成的?題主問的這個問題挺專業的,筆者做最淺層次的回答,讓各位讀者有一個大概的認知就可以了。要了解我們國家持有美國國債的形成過程,我們首先就要了解一個國家為什麼要持有外匯?1、一個國家為什麼要持有外匯?廣東人去江蘇省采購物資,他必須得有支付的貨幣,這個貨幣就是人民幣,因為我們是一個國家,都是使用人民幣,所以我們不存在兩個地區之間要進行貨幣兌換的問題。那麼現在我們中國企業要去美國采購物資,那麼也必須給對方支付貨幣,而這個貨幣就是美元,那麼中國企業的這個美元從哪裡來?中國的企業自己持有的貨幣是人民幣,要想獲得美元就必須有地方可以去兌換。這個就要求我們國家是擁有外匯的,這樣才可以讓自己的企業和個人有外匯可以兌換,可以兌換成國際貨幣讓後出去交易。

美國的政府部門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和比例是最大的,其次是美國國內的私人部門,國際投資者排在第三位,而日本和中國是其中最大的兩個持有國。總結:因為我們國家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所以有巨大的貿易順差, 這為我們賺錢了巨額的美元外匯,但是單純的持有美元現金是會損失利息的,於是就要尋找投資渠道,而美元資產是最佳的渠道, 美元資產當中的美國國債又是最好的選擇。

Ⅶ 中國買美國的債券,對於中國是外資流入嗎

中國購買美債是外匯流出;國外資金對中國投資才是流入。因為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國外一些流動資金(並不是想長期投資中國的,只想短期賺一筆的我們叫熱錢),會促使這些熱錢流入中國增加;如果人民幣升值,這些資金會賺取匯率收益。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復制粘貼請註明出處 。

Ⅷ 美國發行國債主要用途是什麼包括國防嗎中國為何要用一萬多億美元買美國的國債

說傻的人都是白痴。美國國債的最主要用途根本不是借錢,這個都可以上美國的官方網站,比如財政部門的網站看到具體數據,要說借錢,美國的債務大部分都是美國政府自己承擔持有的。一個國家發行國債很多時候都不是借錢,白痴們不懂經濟,不知道國債還有回收流動性的作用。比如我們政府現在發行國債,肯定不是融資,因為貨幣已經泛濫了,政府錢是多的沒地方用,所以目的肯定是回收市場上泛濫的貨幣。美國發國債的主要目的其實也是回收美元。因為美元是唯一的世界貨幣,美聯儲印了之後是全球流通的,因此有大量的美元流通在美國本土之外,流出去就必然要回收一些,否則必然導致美元的貨幣泛濫。簡單說,國債發行的貨幣回收功能其實也是貨幣的流通循環的一個必然環節。
具體到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當然也有著其中的原因,如果外國人手中美元太多,美國人自己沒有足夠的美元貨幣使用,那麼美國人就只能無奈增加貨幣發行量,導致貨幣貶值等一系列災難。所以購買美國國債其實也是給我們手裡的美元保值。美國人能回收掉一些美元,就等於變相少發貨幣。其次,我們購買美國國債也是最安全的保值方法,外匯儲備國內無法使用,國際上我們又是眾矢之的,投資幾乎必然虧損,買什麼東西都是在歷史最高價位。

Ⅸ 中國可以在英國發行國債的根本原因

靠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有在各個領域的影響力

Ⅹ 外國持有中國國債嗎

中國的金融法規對國債的發行要求是要求不能到境外發行,在香港是試點,比例小

財政部於2009年9月28日在香港發行60億元人民幣國債。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在內地以外地區發行人民幣國債。 香港政府發言人昨日回應說,此次發債標志著香港人民幣業務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外界則普遍評價稱,長期而言,此舉不僅將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 中心的地位,促進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發展,還能推動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結算和流通,令人民幣區域化進程加快。 人民幣「被花掉」的難題 對外經濟 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指出,「財政部希望通過在香港發行更"權威"的國債,以促進人民幣在境外的發展。」 這點不難理解。雖然包括國開行、匯豐銀行等中外機構眼下在香港發行了約30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券 ,但國債與這些金融債的「級別」顯然不可同日而語,更易受到投資者青睞。同時,人民幣國債勢必將為今後內地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提供定價基準(編註:通俗理解就是讓價格更公道,學術點說,就是使人民幣幣值有了更大范圍和更新角度的參照標准),進而帶動更多內地機構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