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債與貨幣的關系。
我也喜歡看《貨幣戰爭》
我說下我的理解,宋鴻兵的意思是,在市場良性的情況下,不可能隨意的發行貨幣,要根據需求發行國債。先說國債: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簡單的說就是國家向你借錢,給你的借據。也就是一種承諾可以償還的憑證。再說貨幣,貨幣的定義概念有很多,在這里意思就是根據信用代表一定價值在市場上可以自由流通的憑證。所以說本質上,國債和貨幣是沒有價值的。
"新增貨幣就必須增加國債,而還清國債就等於摧毀了國家貨幣。"這局話的意思是,正因為有國債,貨幣才可以沒有阻力的自由流通,你持有國債,政府肯定會還的,因為政府有稅收,有資產。還清國債後,貨幣就無法標價,沒有辦法衡量貨幣的價值。以為現在貨幣脫離了金本位制,貨幣只在有信用的條件下運行,靠國家來衡量。
「市場上將沒有貨幣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遠不可能還清債務。」意思就是沒有流通的貨幣,政府沒辦法籌措到資金,賺取利潤,償還債務。
個人理解,水平有限,不過希望對你有幫助。建議你看下《貨幣銀行學》,對你理解《貨幣戰爭》很有幫助
Ⅱ 寬松或者緊縮的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國債收益率
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當國債不存在償還困難的情況下
國債收益率反映的是市場對經濟的信心,在票面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將並不缺錢,而且還伴有通脹的風險,這樣收益率就會降低。反之,市場將因為缺錢導致收益率提高。
第二種:當國債存在償還風險的情況下
如果市場認為國債存在風險時(如現在希臘、西班牙),則會以相對廉價的方式出售,這樣雖然收益率高,但存在兌現風險,這時貨幣政策影響相對較小。
Ⅲ 購買長期國債與寬松貨幣政策的聯系
1,央行(美聯儲)購買債券是向社會釋放流動性。
2,市面上貨幣是增加。
3,用於拉動美國內需?呵呵。
4,說明下,美國這次是扭轉操作,是賣短期債券買長期債券。這種情況,美聯儲不增加流動性。短期債券價格跌,長期債券價格漲。短期利率漲,長期利率跌。這是簡單邏輯,現實則會更復雜。
Ⅳ 發行國債是寬松貨幣政策主要措施嗎
發行國債,相當於在公開市場上回收貨幣,是緊縮的貨幣政策。
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國債,釋放貨幣,才是寬松的貨幣政策。你說倒了。
Ⅳ 貨幣政策如果寬鬆了,對債券基金收益好還是壞
貨幣政策寬松當然是對債券基金收益是一種利好,相關解釋如下:很多時候會把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與持有期間收益率混淆導致的誤解,但實際上是不理解債券投資的原理所造成的。債券一般是採用固定票面利率來進行發行的(發行時就已經確定了票面利率,就算是浮動利率即俗稱的浮息債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只是影響呈度相對於固定票面利率即俗稱的固息債要低),而債券本身的面值也是固定的,也就是債券投資的未來現金流在不違約的前提下是可預期的,對於債券投資的債券估值是利用現金流折現模式進行的(也就是說利率與價格成反比關系),而一般來說債券投資很多時候是十分看重那一個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所謂的長期利率就是指持有至到期收益率),由於債券的現金流這些固定性導致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比關系的。如果貨幣政策寬松,會導致市場利率下降,這樣會通過市場傳導會導致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下降,也意味著會通過債券市場交易中的債券價格的上升體現在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下降。由於很多時候投資者並不是一定要把債券一直持有至到期的,債券價格的上升會間接影響到債券持有期間的持有期收益率,也就是說貨幣寬松政策使得債券到期收益率的下降會使得債券持有期間收益率上升或帶來收益。
Ⅵ 為什麼發行貨幣需要國債,國債和國家貨幣有什麼關系
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已發行的貨幣是負債(表示對公眾的負債),它必然有在資產中的某一個類別作為支撐.比如一份新發行貨幣對應一份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不能憑空發行,否則將導致貨幣發行泛濫,惡性通貨膨脹發生.
如果當時實行的是金本位制貨幣制度,則新發行多少貨幣要依據國庫新增加多少黃金來定(該制度規定:每一個英鎊含黃金若干.),二者嚴格掛鉤.如果不是金本位制,而是依據GDP增長率或者稅收增長率,則意味著以未來的國家財政收入作為這一部分新發行貨幣的支撐. 搞清楚了這幾個基本點,再來理解"以國債為抵押"的意思. 國債通常是國家通過財政部發行的、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如稅收)作為還款來源的債券。 所以,"以國債為抵押"發行貨幣,實際上是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作為新發行貨幣的資產支撐。
Ⅶ 為什麼實行量化貨幣寬松政策都要買國債
1.首先你得搞清楚什麼是量化貨幣寬松政策
量化貨幣寬松政策,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可視之為「無中生有」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其操作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入證券等,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寬松」中的「量化」指將會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而「寬松」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中央銀行利用憑空創造出來的錢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借錢給接受存款機構、從銀行購買資產等。這些都有助降低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和降低銀行同業隔夜利率,銀行從而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利息的資產,央行期望銀行會因此較願意提供貸款以賺取回報,以紓緩市場的資金壓力。
2.該政策的影響
通脹風險
當銀根已經松動,或購買的資產將隨著通脹而貶值(如國庫債券)時,量化寬松會使貨幣傾向貶值。由於量化寬松有可能增加貨幣貶值的風險,政府通常在經歷通縮時推出量化寬松的措施。而持續的量化寬松則會增加通脹的風險。
從全球市場看,量化寬松還將加禍於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其他經濟體,並促使別國貨幣也出現貶值。此舉對全球結算以及支付工具的美元打擊巨大,同時會給持有高額美元資產的國家帶來嚴重損失。
刺激貸款
在部分准備制下,銀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備金,其餘的資金可作貸款之用。從量化寬松貨幣的過程中增加的存款,銀行可通過借貸,再創造出更多的貨幣供應,即存款倍數效應(deposit multiplication)。例如,假設存款准備金的要求是10%,量化寬松每創造$10000,可產生的最終貨幣供應為$100,000。
量化寬松向本土銀行同業市場提供充足流動資金,大大降低借貸成本,最終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受惠,以支持整體經濟運作。一般來說,量化寬松可支持整體經濟,並「有助紓緩或遏抑經濟逆轉的影響。」
雖然被形容為「開機印鈔票」,但量化寬鬆通常只是調整電腦帳目。一個國家要實行量化寬松,必須對其貨幣有控制權;所以,舉例,歐元區個別國家不能單方面推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簡單說來,該政策的出台一般會導致該國貨幣購買力下降,適當的購買國債以對抗通脹。
希望能幫到您。
Ⅷ 發行國債是擴張性貨幣政策還是緊縮性貨幣政策
用國債吸引社會上的流動資金,是減少現金流,屬緊縮性。
Ⅸ 政府若是實施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國債行市是如何變動的
政府實施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國債的交易價格一般會上升。但現在央行宣布會對寬松的貨幣政策進行微調,並且新股IPO和央行發行的票據等已經對市場的資金有所收緊,現在國債指數在這段時間已經有所下滑。
Ⅹ 寬松貨幣政策為什麼是債券的利好
貨幣政策寬松當然是對債券基金收益是一種利好。
相關解釋如下:很多時候會把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與持有期間收益率混淆導致的誤解,但實際上是不理解債券投資的原理所造成的。債券一般是採用固定票面利率來進行發行的(發行時就已經確定了票面利率,就算是浮動利率即俗稱的浮息債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只是影響呈度相對於固定票面利率即俗稱的固息債要低),而債券本身的面值也是固定的,也就是債券投資的未來現金流在不違約的前提下是可預期的,對於債券投資的債券估值是利用現金流折現模式進行的(也就是說利率與價格成反比關系),而一般來說債券投資很多時候是十分看重那一個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所謂的長期利率就是指持有至到期收益率),由於債券的現金流這些固定性導致債券價格與利率成反比關系的。如果貨幣政策寬松,會導致市場利率下降,這樣會通過市場傳導會導致債券持有至到期收益率下降,也意味著會通過債券市場交易中的債券價格的上升體現在持有至到期持有收益率的下降。由於很多時候投資者並不是一定要把債券一直持有至到期的,債券價格的上升會間接影響到債券持有期間的持有期收益率,也就是說貨幣寬松政策使得債券到期收益率的下降會使得債券持有期間收益率上升或帶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