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國債利差走弱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債利差走弱

發布時間: 2021-06-02 15:33:23

① 長短期國債利差

解釋利率的期限結構差異,我覺得流動偏好理論比較好。
流動性偏好理論(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由希克斯(Hicks,1939)和
卡爾博特森(Cubertson,1957)提出,其基本假定為:投資者是風險厭惡型的,一
定利率下長期債券價格的較大波動使得他們一定會要求補償與長期債券相伴的
市場風險, 因此短期債券利率水平要低於長期債券,范.霍恩(Van.Horne,1965)
認為,遠期利率除包括預期信息之外,還包括風險因素,它可能是對流動性的補
償。
流動性偏好理論認為風險和預期是影響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兩大因素,由於
經濟活動具有不確定性,對未來短期利率是不能完全預期的。投資者是風險厭惡
的,並更加願意持有短期的債券資產,並要求長期債券資產有一定的利率補償(貼
水)。借款人(債券發行方)偏好於發行長期債券,並且願意支付相應的利率補
償。
採取一次持有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比採取多次投資短期債券並進行轉期的
投資戰略風險要高,所以兩種投資戰略的收益不同。到期期限越長,利率變動的
可能性越大,利率風險就越大,投資者為了減少風險,偏好於流動性較好的短期
國債。長期債券的收益率相對於短期債券收益率有一個流動性升水。期限長的債
券利率相對於短期債券利率,在參考預期理論之外,投資者還要求有一部分由於
流動性差別而導致的貼水(或稱風險報酬)。
即:
(1+ Rn )n = (1+ R1)(1+ R2 + L1)(1+ R3 + L2)
(1+ Rn + Ln )
?1
式中L1、…、Ln 為未來各時期的流動性報酬。

當然,市場分割理論和純預期理論也有各自的道理,但流動性偏好理論看作是兩種理論的折中,似乎各有說服力。
偶的水平有限,如有差錯,希望高人指正

② 國債收益率利差代表什麼

不帶表什麼

③ 10年期國債與3個月期國債利率差減小意味著什麼請解釋一下

以為著國家要讓熱錢流入市場,緩解通縮。

④ 「國債的收益率下降」是指國債的利率降低嗎

國債收益率是指投資於國債債券這一有價證券所得收益占投資總金額每一年的比率。按一年計算的比率是年收益率。收益率不是利率,利率是人民銀行規定的存款利率,到期收益率是指能使國債未來的現金流量的現值總和等於目前市場價格的收益率。
有期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i=(P2-P1+I)/P1 其中,P1為投資者買入國債的價格,P2為投資者賣出國債的價格,I為持有期內投資者獲得的利息收益。 例如:投資者於2000年5月22日以154.25元的價格買入696國債(000696),持有一年至2001年5月22日以148.65元的價格賣出,持有期間該國債付息一次(11.83元),則該國債的持有期收益率為: i=(148.65-154.25+11.83)/154.25=4.04%
說白了就是國家投資的項目可能賠錢了或者回報不高,到期後的收益率下降,表現在你去銀行拿錢給你的回報少。

⑤ 國債指數是什麼它的長期趨勢將下跌意味著什麼

考試CFA中,純當自我復習一下

債券指數和上證指數一樣是市值加權平均的指數。債券有銀行間和交易所2個地方申購,和股票不太一樣。債券指數反映的是交易所。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債券和利率的關系是非常大,也就是是說國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對債券的影響要遠遠大過股票的影響。

債券是一種穩健的投資渠道,和股市有一些關系,但是關系相當有限。

我給你分析一下利率對債券的影響。

利率上升--》利差下降(利差是債券專業術語,到期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債券指數下降

利率上升說明國家要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這個估計我不說你也知道。

我特意迴避收益率和價格的問題,在債券中這是個很復雜的問題,這里不做討論。

總而言之,債券作為一種資產配置,多數在保險公司和基金規避風險中使用。

我個人不建議個人深入,畢竟,收益率太低了。。。流動性太低了。。。

為啥不發債券板塊讓我混點分呢。。。

⑥ 國債與企業債的利差怎麼算

1年期的年利率為3.7%,3年期的年利率為5.43%,5年期的年利率為6.00%.

⑦ 國債指數暴跌對基金公司有什麼影響

債券也是一樣,只要進入市場,就會形成價格,即使發行債券的人的信用很好,但是買債券的人也出現急需資金的情況,就會降低價格賣出從而套現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⑧ [轉載]為什麼可以把長短期國債利差的增減變化當做研判

答案是肯定的。一般地,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及風險溢價理論,長期國債的收益率要比短期國債的收益率高,因為長期國債的期限相對較長,潛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就會較多,所以相比短期國債而言,就要有一定的風險溢價補償。 因為根據過往經驗,一般地,在經濟擴張期, GDP的增長幅度和通貨膨脹的速度都較大,且市場名義利率保持不變或有小幅提高(一般在經濟擴張期,利率的提升幅度要小於CPI的增長幅度)。這樣一來,一旦投資者意識到經濟即將要步入擴張時期的話,他們就會相應地增加短期國債的持倉量而減少長期國債的持倉量,這樣一來的結果便是:短期國債由於受到市場的追捧,價格自然上漲而收益率下降;長期國債由於受到市場的拋壓,價格自然下跌而收益率上升。於是,長短期國債的利差便加大。 同理,根據過往經驗,一般地,在經濟緊縮期, GDP的增長幅度緩慢, CPI的值也較小或為負,同時市場名義利率保持不變或有小幅下降(一般在經濟緊縮期,利率的下降幅度要小於CPI的下降幅度)。這樣一來,一旦投資者「嗅到」經濟即將步入緊縮期的話,他們就會相應地增加長期國債的持倉量而減少短期國債的持倉量,這樣一來的結果便是:長期國債由於受到市場的追捧,價格自然上漲而收益率下降;短期國債由於受到市場的拋壓,價格自然下跌而收益率上升。於是,長短期國債的利差便收窄。 總之,長短期國債利差的變化取決於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變化。當宏觀經濟轉好(經濟擴張)時,通脹預期開始不斷增強,投資者通常放棄配置長期債券轉而配置短期債券甚至股票之類的高風險資產,此時長短期債券的利差開始不斷擴大;當宏觀經濟惡化(經濟緊縮)時,投資者預期未來將面臨通縮的局面,投資者通常放棄配置短期債券甚至股票之類高風險資產轉而配置長期債券,此時長短期債券的利差開始不斷縮小。

⑨ 為什麼加息會使國債價格下跌

《商界名家》:據摩根士丹利稱,現在已有高達1萬億美元的對沖基金正在押賭人民幣將大幅升值。我們初步估算了一下,若按11月15日美元兌人民幣的外匯牌價8.2765計算,1萬億美元約合8.2765萬億人民幣。根據你們世界銀行的匯率計算方法,2003年,中國GDP產值為11.6694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如果摩根士丹利的估計無誤,這些正在豪賭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對沖基金約合中國2003年GDP總值七成以上。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鄒恆甫:這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問題,加息給國外投機資本提供了機會。由於中國加息,海外很多人據此作出了不同的判斷:中國貨幣政策戰略可能因此出現重大轉變。由此將引發一系列後果:海外投機者認為中國的人民幣要麼升值,要麼浮動,因此大量的國際資本進入中國,這無疑會加劇中國貨幣控制的問題。

因為人民幣利息高了,國外短期資本就會湧入中國,獲取利息收益,一旦利息下降,這些游資就會立即逃離。這樣做無疑是自縛手腳,是非常危險的。有一種可笑的說法,說什麼由於人民幣沒有實現資本項目的可兌換,國外游資不會因加息而大量流入。這是一廂情願的觀點。人民幣對美元的任何匯率波動都將帶來國際熱錢的投機風潮。我們大家都知道,國外投機資本是無孔不入的,投機資本通過外資企業或其他非正規渠道進入一個國家金融業的例子已經司空見慣了。

《商界名家》:加息對中國的哪些企業的負面影響比較大?

鄒恆甫:這是第五個問題,加息將影響國內企業的有效投資和進出口貿易。利息的增加會加大國內投資的成本,尤其是對於那些民營的、有效的企業的投資是一個打擊。利息對它們是十分敏感的。由於成本變高,這將促使它們減少投資,一旦國內的有效投資開始減少,通脹的壓力也會增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關心的是能不能借到錢,而不關心借到錢以後付多少利息。那些效益不好的總有機會和能力獲得銀行貸款的國有企業,是不在乎投資的成本和收益的,即利息的提高對它們不起作用。這樣的結果,無疑會加重國家的負擔。

同樣的道理,貸款利息的提高,對進出口貿易業是十分不利的。突然加大的成本增加了進出口企業的負擔,尤其是對一些靠低價格、薄利取勝的低端出口產品將失去優勢。

加息除了對我們前面提到的房地產有一些影響以外,對民航、高速公路、機場、石化、鋼鐵化纖、管道運輸等行業都會產生一定的抑製作用,加息將直接加重相關企業的利息負擔。拿民航來說,有人計算過,上升0.27個基本點就意味著利潤總額減少三成多。

《商界名家》:最近有媒體報道,11月初,銀行曾有不少客戶將10月份購買的國債退掉,改買新國債。我們注意到,如果買2003年憑證式(三期)國債10萬元,利率為2.32%,到2006年兌付時可獲得6960元的利息,現在從銀行中提前兌現,扣除千分之一的手續費,可以取到100530元;在銀行存三年的定期,到期就可獲得7810.7元的利息,多得810元;而買10萬元的新國債,可得利息就是10110元,可多得3510元。加息是否會引發人們對部分國債的提前兌現?

鄒恆甫:這是不可迴避的事實,加息將沖擊國債市場。中國5000億憑證式國債的收益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如果儲蓄利率再度調高,銀行的兌付風險將會變大。據初步估算,從2003年開始,在市場利率最低的一段時期,中國共發行了5500億元憑證式國債,其中三、五年期的有4950億元,如果出現大量提前兌現,銀行是很難承受的。加息以後,日前發行的2004年憑證式(六期)國債票面利率水漲船高,成為人們拋出低票面利率國債的理由,這期國債的三年期利率為3.37%,五年期是3.81%,比10月發行的上半段同期國債高出將近一個百分點的利差。銀行在承購報銷國債獲得收入的同時,必須承擔提前兌付接盤的義務。據了解,中國憑證式國債的發行主要是由銀行承購包銷,由於發行額度的依據是銀行的網點數量,所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發行額度通常較高,每家所佔比例基本在10%至20%之間,其他銀行不過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