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為什麼減少國債發行能緩解通貨膨脹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為什麼減少國債發行能緩解通貨膨脹

發布時間: 2021-06-02 13:23:27

㈠ 為什麼減發國債能抑制通貨膨脹

由於短期國債流動性較強,其主要部分被商業銀行吸收,長期國債由於其安全性,可以吸引保險公司等商行以外的機構。通過改變國債持有人的構成,一方面可以使商業銀行持有的國債額減少,從而使商業銀行的准備金下降,起到收縮商行信用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國債的「非商業銀行持有」增加,起到降低貨幣存量的作用。這樣,通過長期國債的發行就可以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穩定經濟的作用。從投資結構看,長期國債發行增加了長期國債供給,從而使長期國債的價格下降,而收益上升。這樣就會使長期利率隨之上升,於是長期資本投資減少,從而抑制通貨膨脹。

㈡ 為什麼減少國債可以抑制通貨膨脹,國債是什麼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你說反了,應該是增加發行國債可以抑制通貨膨脹。由於短期國債流動性較強,其主要部分被商業銀行吸收,長期國債由於其安全性,可以吸引保險公司等商行以外的機構。通過改變國債持有人的構成,一方面可以使商業銀行持有的國債額減少,從而使商業銀行的准備金下降,起到收縮商行信用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國債的「非商業銀行持有」增加,起到降低貨幣存量的作用。這樣,通過長期國債的發行就可以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穩定經濟的作用。從投資結構看,長期國債發行增加了長期國債供給,從而使長期國債的價格下降,而收益上升。這樣就會使長期利率隨之上升,於是長期資本投資減少,從而抑制通貨膨脹。

㈢ 通貨膨脹為什麼要縮小國債的發行規模

通貨膨脹會導致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縮小國債發行規模即抑制總需求,降低通貨膨脹率

㈣ 抑制通貨膨脹可以減少國債發行 原因

國債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債券。它在一定程度上可吸取部分社會資金,但實際上政府發行的債券往往供過於求,最後由央行出資購買大量剩餘債券,而央行為出資而必須大量印製貨幣,因此導致市場上貨幣增加,加劇通貨膨脹;反之,如果減少國債發行,央行印製發行的貨幣減少,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就趨於穩定而抑制通貨膨脹。

㈤ 老師講了減少國債發行可以抑制通貨膨脹,為什麼

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國債是一種被認為最安全的投資工具,國民大量購買國債,可以減少社會上流通的貨幣量,從而遏制人民幣的貶值和物價的上漲。
2、國家可以通過發行國債對社會上流通的貨幣量進行調價控制,抑制過度的通貨膨脹;
3、國家可以通過發行國債收回的資金用於實體經濟,帶動經濟的發展,增加社會對貨幣的需求量,抑制通貨膨脹。

㈥ 為什麼減少國債的發行量可以抑制通貨膨脹

國債算是貨幣的一種形式,尤其在歐美等國,在西方國家政府並沒有印製貨幣的權利。他們產生貨幣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是政府發行債券在市場出售,這樣可以換回一部分貨幣,賣不出去的國債全部被美聯儲(中央銀行)買下,買下國債所花的錢就是新印製的貨幣。
所以說國債是新貨幣印製的引子,每次印製貨幣前必須先有國債作為抵押,所以減少國債就減少了貨幣發行量,相應通貨膨脹受到抑制,但這只是其中部分原因。

㈦ 為什麼發行國債能夠降低通貨膨脹,如何用經濟學原理解釋

發行債券是為了回籠貨幣,將消費者手中的貨幣回籠,減少市場中流通的貨幣,抑制經濟過熱的狀況。同時,把貨幣看作一種商品,貨幣供給少了,他的價格會增加,也就是利率會上升,也會抑制過度投資的現象,也就是說,發行國債是為了抑制經濟的快速增長,從而降低通貨膨脹率的。當然,國債是政府向百姓借錢,但在高通脹率的情況下,他不會用來投資。

㈧ 通貨膨脹為何減發國債

國債用於政府投資,投資越多,意味著市場貨幣流通量越大.而市場中的物質是一定的,這就容易引發通脹.因此要減少發行國債. GDP=投資+消費+政府支出+凈出口,財政支出是增加會提高GDP,拉動經濟.

㈨ 適當擴大國債的發行量有助於緩解通貨膨脹嗎 為什麼

美國財政部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日本增持美國國債115億美元,超過中國成為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國家。根據美國財政部當天公布的數據,2009年12月份海外投資者減持美國國債530億美元,減持幅度創歷史新高,遠高於當年4月創下的445億美元減持記錄。在持有美國國債的主要國家中,2009年12月份日本增持了115億美元,至7688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債權國。中國當月減持了342億美元,現持有美國國債7554億美元,降為美國第二大債權國。這也是中國連續第二個月減持美國國債。中國的減持行動引發強烈關注,不僅因為12月份的減持幅度要遠大於去年11月份的93億美元,更主要是因為在中美關系趨冷的情況進行減持勢必讓外界認為中國動用經濟手段報復美國。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貿易政策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任駐北京辦事處主任普拉薩德就此分析認為:「中國正在利用自己手頭上的美元儲備資產來對美國施壓,反擊美國在貿易以及匯率政策上對中國的攻擊。」即便算不上施壓的話,中國的行動至少已經向美國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那就是中國有手段反擊美國。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減持行為很正常,不要因為中美關系現在出現了問題就進行過分解讀。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斯·拉迪認為12月份的減持量總體而言規模還是很小的,他還稱中國除了持有美國國債之外還持有數千億美元公司債,因此美元資產的持有量仍然很大。而且,中美關系出現問題基本上是2010年之後的事情,去年12月一切還相對比較平靜。因此中國的減持行動基本上是一種市場行為,是對美國財政赤字高企、經濟復甦乏力的一種擔憂。如果今年1月以及2月的數據出來之後,中國繼續大幅減持美國國債,那或許才說明問題。

㈩ 通貨膨脹為什麼要減發國債

國債的發行,實際上就回收了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通脹壓力。但是我們也要看發的國債用於做什麼了。如果又用於投資公共設施建設。錢又重新回到了社會上。反而將老百姓的原來的存款投放到了社會上。會刺激通脹的擴大。一般情況國家發國債都是要解決經濟建設中所需資金的問題。所以不太可能將錢放在國庫里不動。所以發國債相當於把老百姓存在銀行的錢拿出來投資了,基本不會解決通脹問題,所以就要減少國債的發行。

拓展資料: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國債券的債權人既可以是國內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是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政府以及國際金融組織,而債務人一般只能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