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投資公司收到某企業委託投資的資金,此項資金不用歸還,現在投資給其它幾個小企業,賬務如何處理
資金暫時周轉不到位,不過還在正常營業,錢都在企業手裡,只要我們放貸人不要太激動,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我放了二十多萬,其實也挺緊張的,不過還是要沉住氣。一定要沉住氣。。。
『貳』 委託別個公司理財怎麼繳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第二條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金融業徵收營業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5]79號)規定,「一般貸款業務,一律以利息收入全額為營業額計算徵收營業稅」。所以,該投資公司委託銀行發放貸款,應以銀行代為收取的利息收入全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及其附加,由受託發放貸款的銀行在代收利息時代扣代繳。
該投資公司支付給銀行的手續費無論是直接從貸款利息中扣支還是全額收取利息後再另外支付銀行手續費,都不得以利息收入扣減手續費後的余額為計稅收入額。因為銀行為投資公司提供的受託發放貸款的業務收取的利息和手續費的性質是不同的。
受託發放貸款的利息收入是屬於投資公司(即資金所有人)的金融利息收入,其納稅主體是投資公司,銀行只是代收方,是扣繳義務人,負代扣代繳責任;而手續費則是銀行為投資公司提供受託貸款業務服務而收取的服務性收入,其納稅主體是銀行,由銀行自身按金融業申報繳納營業稅及其附加,利息與手續費之間不存在可抵扣關系。
『叄』 投資管理公司可以做委託理財嗎
朋友你好,投資公司是可以代理理財的。但你要知投資是有風險的你要多了解了解。才去操作還有你要簡單委託理財,一定要簽委託協議合同啊。不要盲目操作哦。
『肆』 委託投資的簡介
委託投資是委託人將資金事先存入金融信託機構作為委託投資基金,委託金融信託機構向其指定的聯營或投資單位進行投資,並對投資的使用情況、投資單位的經營情況及利潤分紅等進行管理和監督的一種金融信託業務。
委託投資與委託貸款是相似的業務種類,都屬於特定信託業務。委託投資的委託人可以是企業主管部門、公司、各級財政部門、企業等單位;在辦理委託投資前,委託人同樣必須將委託投資基金存入金融信託機構;委託投資的對象和用途也同樣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計劃管理的規定,項目同樣應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委託投資項目必須按規定報經有關部門審批,取得有權單位批準的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文件,金融信託機構在辦理委託投資業務時同樣不承擔風險;因為作為是投資,所以委託人在投資期間不可以收回委託投資基金;金融信託機構對辦理委託投資同樣須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用。
『伍』 公司委託其他公司投資理財會計分錄處理
得到的利息沖減財務費用就好了,不需要確認什麼交易性金融資產啥的,實在不行你非要區分,借:存出投資款 貸:銀行存款
『陸』 委託投資的弊端
上市公司將募股資金和其它資金用於委託投資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追逐短期利益,飲鴆止渴的行為,於上市公司本身,於投資者,於股票市場均為不利。
募資用資脫節
募集資金用於委託投資,是資金募集與使用兩張皮的一種表現。如閩東電力,招股時計劃投資5個水電項目且2000年下半年就要投入6.6億元,結果只投了1.6億元,而將募集資金中的3.6億元用於委託理財。還有不少上市公司存在類似閩東電力的情況,招股書上說得天花亂墜,錢一旦圈到手,這些項目就算達到了公司的既定目標。至於具體的投資項目,就是到哪座山上唱哪支歌了。
資金體外循環
上市公司拿募集資金進行委託投資,等於是將投資者的血汗錢納入了體外循環的范疇。為什麼說是體外循環呢。本來,募集資金到手之後,要投資於實體經濟,通過企業機體對募集資金的吸收消化,在產品的研製、生產、銷售過程中,獲取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從而壯大企業規模,促進企業發展。但委託投資不存在對募集資金的吸收消化過程,而是抄近道,走捷徑,以最簡單不過的辦法從「體外」獲取投資收益。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投資者的本來願望。投資者投資於上市公司,是希望從它所經營的實體經濟獲得良好的回報。投資者如果事先知道上市公司用募集資金委託投資,那他投資於基金不是更好嗎?
招致經營風險
從目前上市公司與受託人(一般是券商)簽定的委託協議看,委託投資的投資收益率並沒有法律保障。證券法嚴格規定「證券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證券買賣的收益作出承諾」,這就使委託投資的保底收益一類做法缺乏法律依據。股市不可能年年牛氣沖天,一旦行情出現調整,委託投資資金被套牢就難以避免,誰又能保證所謂「保底收益」一定能兌現呢?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有的上市公司將大筆資金輕率地委託一些小型投資咨詢公司理財,風險就更加難以防範。
滋生違規行為
在委託投資過程中,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有的涉嫌內幕交易,有的炒作自家公司的股票,有的和莊家聯手拉抬股價。大部分上市公司讓具有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的綜合類券商管理閑置資金,雖然資金量大,但總體收益偏低。在去年的大牛市中,上市公司委託理財的平均收益僅在10%左右,遠低於同期大盤漲幅。
劣化資源配置
無論如何,我國並不是一個資本富裕的國家,有限的資源必須用在實體經濟上最有發展前景、對投資者回報有可能最高的企業,這是優化股市資源配置的核心所在。但上市公司依靠委託投資獲取經營利潤,並以此支撐公司二級市場股價,進而得以再融資,然後再通過間接方式流入市場進行炒作,這一資本循環過程從根本上違背了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本來目的。而且,其短期的賺錢效應有可能產生極壞的示範作用,使其它企業起而效尤。
出現不勞而獲
應該知道,募集資金的真正主人是投資人,是股東,上市公司不過是這筆資金的使用者,上市公司是為股東「打工」的。按理說,「打工」者應通過募集資金的使用,把它的「蛋糕」做大,讓投資人來分享其勞動果實。上市公司將募集資金委託投資,其身份就完全變了,成了帳房先生,成了二東家,成了二地主,通過收取利息、「地租」來獲取收益,成了不勞而獲者。這樣一來,上市公司就會形成惰性,就不敢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投資者很難設想,這樣的上市公司會有多大的投資價值。 參與零和游戲
上市公司常常為委託投資收益穩定、投資回報率高而沾沾自喜。其實,細究起來,上市公司委託投資,實際上是在變相參與股市的「零和」游戲。即贏家的錢來自輸家的錢。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們的股票市場,80%的投資人虧損,10%-15%的投資人持平,真正能夠穩定獲利的投資人只佔5%-10%。獲利者中的大多數是包括上市公司委託投資受託人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募集資金向二級市場迴流,變相地使投資者在炒風盛行、忽視長期投資的證券市場上,處於「送錢」給市場潛在交易對手來與自己博弈的尷尬境地。投資者投資者於上市公司,原想從上市公司的實業投資中獲得回報,這樣倒好,投資者不僅不能從上市公司的實業投資獲得回報,反而變相地被他所投資的公司從他們的口袋裡又掏走一把,投資利益的分享者竟成了受害人。
催生股市泡沫
上市公司委託投資於股票市場,將自己置身於充滿風險的股市泡沫中。這些由募股、再融資獲得的資金,迴流到一級和二級市場去追逐利潤,由於相當多的資金有時間周期的限制,投機炒作便成為主要的運作方式,成為所謂的「熱錢」。過分依賴資本運營,盲目追求高額利潤,必然催生市場泡沫。熱錢的快速增值效應,又使更多的資金湧向股市。於是,市場的泡沫越積越多,最終將有可能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關於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及其它資金委託投資所出現的問題以及有可能產生的種種危害,已經引起管理層的注意,最近頒布的《上市公司新股發行管理辦法》中明確將「上市公司大量資金用於委託理財」列為重點關注事項,並開始加強對上市公司融資使用方面的監管。但只「關注」是遠遠不夠的。對上市公司將募集資金進行委託投資應視作違規行為加以制止,對情節嚴重者必須予以重罰。
『柒』 關於投資公司的委託理財合法化
任何投資公司不得以委託理財的方式來發展客戶。但是如果是當事人自願委託,則必須與投資公司簽訂協議(協議內容雙方詳談)。
『捌』 實現委託投資理財的途徑有哪些
一是直接通過有投資理財法律資格的機構或者公司進行。在這種方式下,投資者會直接與相應的機構或者公司簽訂有關投資理財法律文件。二是以有關金融公司的顧問代表作為中介,指導投資理財的運作。在這一方式下,投資者既可以與相應的公司簽訂投資理財法律文件,也可以在沒有簽訂法律文件時由顧問代表指導。在這一方式中,主要由金融公司的顧問代表推薦相關的投資理財品種。三是通過個人關系或者以類股權的關系,參與委託投資理財。這種方式既有法律關系的委託方式,如參股組成投資公司;也可以是沒有法律關系的委託方式。而後者通常比前者更為普遍,但這是沒有法律保障的投資理財方式。在委託投資理財中,不論是何種途徑,影響收益的共同關鍵點都在於:一是委託者所委託的顧問或團隊的投資水平和道德水準;二是所選擇的投資理財的品種或品種結構;三是所參與的投資理財的時點機會,這種時點機會對不同的投資品種會有不同的相關性。
『玖』 委託定向投資是什麼,主要做什麼,整個流程是怎麼樣的
這些都是投資公司同銀行常做的事情,定向投資就是選好實際的項目去投。建議多問問投資公司,很多說法都不一樣!
『拾』 信託投資與委託投資的區別是什麼
委託投資是信託機構受委託人委託,以其交存的資金向指定的單位、項目進行投資,並負責監督資金的使用和利潤的分配。
信託投資是金融信託投資機構用自有資金及組織的資金進行的投資。以投資者身份直接參與對企業的投資是目前中國信託投資公司的一項主要業務,這種信託投資與委託投資業務有兩點不同。
第一,信託投資的資金來源是信託投資公司的自有資金及穩定的長期信託資金,而委託投資的資金來源是與之相對應的委託人提供的投資保證金。
第二,信託投資過程中,信託投資公司直接參與投資企業經營成果的分配,並承擔相應的風險,而對委託投資,信託公司則不參與投資企業的收益分配,只收取手續費,對投資效益也不承擔經濟責任。
希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