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歐洲央行收購德國國債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歐洲央行收購德國國債

發布時間: 2021-06-01 12:43:44

Ⅰ 歐洲央行可以推出自己的國債購買計劃來壓低長期利率,,,這話怎麼理解購買國債可以壓低銀行的長期利率

不是你那麼理解的。

國債購買計劃,就是歐洲央行出錢向市場購買國債;如果大量購買,可以提攜市場信心,購買的多了,自然國債價格就會上升,價格上升使其國債收益率降低,從而壓低整個市場的利率。

國債價格與國債的收益率(市場利率)是負相關,例如一張100元的國債,年利息收益是2元,那麼它的收益率就是2%;如果投資者擔心風險或者為了獲取更多收益,那麼持有這種國債的所有人,就會賣出手裡的這種國債,賣的人多了,而買的人少了,價格就會下跌,變成90元,如果你現在用90元買入面值100元的國債,到期後的收益除了2元的利息,還有100-90=10元的差價,那麼收益率就是(10+2)/90*100%=13.33%,即交易價格下降而收益率(利率)上升了;反之,價格上漲,利率就降低。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Ⅱ 歐洲央行下一步寬松何時到來

英國脫歐後的歐元區市場體現了歐洲央行QE的成效
歐洲央行看到英國脫歐事件並沒有嚴重波及到歐元區市場,一定對過去一年多QE的成效感到滿意。歐元區國債收益率英國公投後竟然普遍下降,對德國收益率曲線的相對收益率也只是小幅增高,並不明顯,比如義大利十年國債收益率在脫歐後三周只相對德國十年債增加不到十個基點。外匯市場上歐元也僅是對英鎊升值10%,對其他一籃子貨幣基本上沒有變化。
這再次印證了歐洲央行很好完成了自己控制通脹之外另一個使命,即保持整個歐元區利率曲線保持相對穩定。投資者在QE的大背景下做空歐元區國債需要極大的勇氣。
六月份英國公投前後,歐洲央行在國債購買上略微傾向於邊緣國家,保證了邊緣國家債券收益率曲線的穩定,市場也預期到這點。去年也有類似的情況,歐洲央行很明確的表示QE每個月會根據季節性和市場的流動性提前,或者推遲某一些國債的購買。
義大利銀行業危機
這周的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央行主席德拉吉一定會被問到這個話題。他很可能會含糊帶過,只說歐洲央行會靈活調整政策來解決危機。
從最近對銀行借貸情況調查和利率市場數據來看,借貸市場並沒有收到義大利銀行業危機影響。不過確實義大利的信貸變差了一些,義大利消費者和商業信息指數都在惡化。但一般來說這些問題不至於讓歐洲央行出面調整貨幣政策觀點。盡管義大利是歐元區第三大國,但歐洲央行更在乎那些邊緣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問題對市場具有更強的傳播性和破壞性。為了幫助銀行業渡過危機,義大利政府可能需要調高政府債務,因此歐洲央行需要再次強調對QE的長期堅定執行,這也會有助於義大利接下來幾個月的競選,保持政局穩定。
增長和通脹的未來預期有了較大變化
德拉吉最初對英國脫歐的估計是歐元區GDP增長在未來三年減少0.3%-0.5%。這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數字,低估了脫歐的影響。
六月份會議上歐洲央行給出的預測是到2018年通脹達到1.6%,仍然遠低於2%目標。當時央行還沒有完整納入今年三月份開始的第二版QE的影響。另外最近開始的公司債券購買計劃也非常成功,尤其是極大刺激了新的公司債的發行。這些因素都可以促使歐洲央行更大膽的提高通脹預測。
但是市場的通脹預期仍然沒有太大提高,從PMI的購入和銷售價格差數據看,公司對物價的定價能力仍然很弱,及時英國脫歐影響有限,未來通脹數據也不會很樂觀。
什麼時候才能宣布下一步的寬松政策
七月份還太早。歐洲央行的態度應該是嚴肅的暗示急需進一步貨幣政策的寬松,比如可能會繼續延長QE。不過具體政策的宣布至少要等到九月。
歐元區市場整體上看是在正常運行。另外上周英國央行意外決定保持利率不變也給歐洲央行贏得了拖延的時間。九月份歐洲央行會更新經濟預測,那時更新的預測會顯示出目前的QE和利率無法在目標時間內使通脹達到2%預期,宣布更多的寬松政策也就順理成章了。今年年初的時候被問及是否市場上沒有足夠多債券可供QE計劃購買,今天這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問題,到明年三月份可能在現有QE框架下,市場上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買了,歐洲央行在九月份也需要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負收益率的下限
英國脫歐的另一個後果就是德國國債收益率跌到了另一個歷史新低。歐洲央行應該不願意再看到德國收益率進一步下跌。長期債處於負收益率是一個政治問題,德國民眾和政客已經感到嚴重不安。同時這也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造成破壞,保險公司和養老保險基金已經無法找到穩定的資產達到自己的預期收益。如果市場仍然預期無風險收益率會繼續降低,那麼資金就會繼續聚集在無風險資產上,而流向風險資產這一QE的初衷就永遠不會達到。
所以此時歐洲央行不會很想繼續降息。降息除了效果不顯著之外,對銀行業利潤率也有進一步破壞。需要保證德國的長期利率不能繼續下跌,QE才有可能能繼續買到足夠多的國債,光靠歐元區各個國家提高發債的上限(33%提高到50%)是不夠的。
公司債購買計劃已經打開了QE的另一個方向,有很多新的資產可以買,極端情況下未來甚至有可能會考慮購買股票類資產。
歐元趨勢仍然向下
盡管不會有什麼明確的宣布,歐洲央行應該給市場做心理鋪墊,從明年三月繼續延長QE。這會對歐元造成下行壓力。盡管QE延長已經是市場預期,但是放鬆一些技術指標並沒有完全反應在市場上。歐元的狀態取決於QE延長方案有多少重磅細節被暗示或公布。
短期內歐元不會有大幅變化,會依舊延續區間震盪。歐元的上行支撐因素有歐元區風險資產價格上揚以及美聯儲下一次加息預期推遲到2018年。EURUSD如果想要突破震盪區間進入1.10以下空間,需要強勁的美國數據,把市場的加息預期拉回到今年或者明年初。

Ⅲ 歐洲央行如果決定購買成員國國債的話 對黃金的價格有什麼影響

對黃金利空,黃金價格會降低。

黃金是終極避險類資產,所以有盛世古董、亂世黃金之說。社會環境不安定就漲,安定了就跌。歐洲央行買了國債,證明可以暫時緩解歐債,所以就利空。

Ⅳ 歐洲央行購債是什麼意思購債是什麼意思

購債,這里的債一般是指美國的國債,購買國債就像我們把錢存到銀行一樣。比如中國,擁有三萬億的美國國債。

Ⅳ 歐洲央行將購買至少6000億歐元的政府債券什麼意思自己買自己發的債嗎

央行或國家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買入國債時,並無現金的交割,而是增加金融機構在央行的准備金賬戶,這樣金融機構就能增加貸款,也等於發行了基礎貨幣。
公開市場業務能夠進行主動性的操作,使其效果無論在質上或在量上均達到中央銀行預期達到的目標,而不象再貼現率政策那樣,處於被動地位。當中央銀行在市場上大量購進有價證券,會使證券的需求額上升,從而推動有價證券上漲,利率則下降。由於利率下降對借款和消費的刺激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擴張政策的實現。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不同期限的證券,可以直接改變社會公眾對不同期限證券的需求額,而使利率結構發生變化,這種作用是其它政策工具所不具備的。

Ⅵ 歐洲債務危機最嚴重的國家是

伴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走高,美、歐正承受著愈發沉重的通脹壓力。

如何抑制通脹?美國人明白,在經濟大病初癒之時,靠加息手段控制價格是「作死」。那麼又要管理價格,又沒有利率的手段,怎麼辦?最近的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正在和歐洲聯手,用非利率手段抑制通脹。

在歐洲,希臘乃至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債務問題正在成為一種工具,經常被拿出來說事。這並不是因為所謂的「債務危機」有多嚴重,而是美、歐試圖藉此達到「有控制」地「壓制歐元、挺美元」的目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一般都是以美元計價,美元升值可以有效抑制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歐元貶值則可以提高歐元區國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其實,「歐元貶值、美元升值」的意圖還可以從德國、法國、歐洲央行、歐盟以及IMF對「債務危機」一系列顛三倒四的表態中窺見一斑:他們一會兒說救,一會兒又顯得十分猶豫;一會兒說提供1100億歐元救助金,一會兒又說這是「預備金」;當市場出現大幅潰敗之時,他們又拿出了7500億歐元的一攬子計劃。為什麼這樣?實際是,他們希望歐元貶值、美元升值,但又不希望市場表現太過分,不希望投資者失去對歐洲的信心。

按沃倫·巴菲特的說法,希臘「債務危機」只是「一部很難看的電影」,他根本不屑一顧。因為與歷史上一些國家(如墨西哥、韓國等)發生的外債危機不同,希臘欠下的是「本幣債務」,根本不會導致國家破產。

Ⅶ 為什麼歐洲央行宣布了債券購買計劃後美股大幅收漲怎樣理解

歐盟有實力強大的德國、法國,也有陷入債務危機的希臘、西班牙等,歐洲央行釋放流動性,也就是歐元去救火,至少在這個階段解決了債務危機的深化與蔓延。想想,如果歐洲經濟不行了,美國、亞洲的經濟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的,經濟全球化嘛,央行購債至少短期內解決了全球經濟的系統性風險--歐債,接下來,就要看歐盟在減赤、銀行監管、經濟結構調整與財政一體化、經濟發展方面的成果了。
說直白點,就是隱患暫時消除了,投資者有信心了,自然就刺激股市上漲了。

Ⅷ 歐洲央行重購國債的意義

這一新舉措的目的是對從前的國債購進體系證券市場計劃(SMP)進行改進。於2010年5月啟動的SMP一直沒有發揮太大作用,其總共購進的國債只有2110億歐元,而僅義大利一國的債務就高達1.9萬億歐元。堅持貨幣正統觀念的德國人認為,SMP機制可能會變成一個「死亡變數」:也就是說當某國認為自己一定會得到救助時,它就會放棄其他努力。歐洲央行希望通過將改革與救助掛鉤來規避這一風險。
該措施的另一個新意在於,歐洲央行本身也將成為一個普通的債權人。有了這個機制,當某國進行債務重組時歐洲央行就可以參與進來,而不是像希臘債務重組時那樣。當時私人債權人普遍認為希臘債務重組不公,因此出於害怕再次受損的擔憂而紛紛拋出葡萄牙國債。歐洲央行也希望解決這個問題。

Ⅸ 為什麼沒人肯賣國債給歐洲央行

我是對外貿易經濟大學大三學生,我整理了學校里的一些資料,希望你認真看看,對你的問題應該是有所幫助的!中國目前有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80%是美元,其中的60%是美國的國債。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占其發行額的10%左右,如果中國有所動作,全世界都會矚目。買還無所謂,如果賣則會引起恐慌性拋售,中國手中的債券沒有脫手,價格就會大幅下跌,屆時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國國債部分會遭到慘痛的損失,等於和自己過不去。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是靠舉債過日子的,中國一拋售,等於斷了美國政府借債的門路,美國政府只好靠增發貨幣(濫印鈔票)維持財政。這樣又有兩個災難性的後果:一、美元會大幅貶值,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部分(佔80%),就會嚴重縮水,而這中間的美國國債部分又會遭到美元貶值和價格下跌的雙重損失,中國的外匯儲備還能剩多少呢?二、由於美國政府增發鈔票,會在美國國內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國的經濟就會一團糟。但是美國目前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市場垮了,中國的出口企業就會遭到滅頂之災。中國國內靠給出口企業供貨的大批企業也會跟著遭殃,進而引發連鎖反應,這些企業的從業人員一下崗,國內市場的需求也會嚴重萎縮,中國的經濟又能好到哪去?
以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量來看,大幅減持一定會對美國國債價格造成壓力,
引起其價格的下跌.
於是美國國債的到期收益率會被提高,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基本是被作為無風險收益的,是一個比較基礎的利率,因此收益率的大幅提升也會影響其他的一堆利率水平.
整個市場的利率水平都會被提高.那麼對於銀行系統來講,就意味著資金成本的提高,那麼進一步涉及到實體經濟,就是消費者會少消費,企業會少貸款,嚴重的話整個經濟會陷入蕭條.
當然美國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可以通過大量從市場回購國債的方式穩定國債的價格,然而這就等於說需要被動的向貨幣市場投放資金,就會失去實施貨幣政策的主動性.另外回購國債的資金對財政也會造成壓力,如果大量印鈔,又可能會造成通貨膨脹.

另外在不同的時期這種影響程度也不一樣,比如說現在的情況下從全球的范圍來講美國國債的需求十分旺盛,它的收益率水平也處於極低的位置,如果現在減持,可能效果不會太明顯.
但是如果不考慮其他的一些復雜因素,基本上就是這樣一種狀況.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