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沒有風道設計或者熱對流的朋友 看一下方案是否能說的通。圖文並茂,一點即可明白。
你這種方法是可以的,但不能做到自動控制。
我提個建議:在風機的進風口加一個三通比例閥,一個口進大氣,另一個接你的抽氣管道。根據溫度自動控制比例閥門的大小。可調節冷氣口就不用了。這樣效果最好。投資大了幾千元,你可以試試。
『貳』 什麼是國際投資國際投資有何特點
一、定義:國際投資(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又稱對外投資(Foreign Investment)或海外投資(Overseas Investment),是指跨國公司等國際投資主體,將其擁有的貨幣資本或產業資本,通過跨國界流動和營運,以實現價值增值的經濟行為。
二、國際投資的特點:
1.增長速度加快,規模連創歷史紀錄。
2.跨國投資由發展中國家逐步轉向發達國家。
3.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由東亞地區向拉美地區轉移。
4.投資自由化趨勢日益明顯。
5.跨國並購已成為國際投資的主要形式,並仍然成為今後外國直接投資迅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6.跨國投資向金融、保險、電信、流通等行業轉移。
三、發展與特點:
簡述
國際投資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著國際資本的發展而發展。當商品經濟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以後,銀行資本與生產資本相融合並日益發展,促進了資本積累的進一步擴大,並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金融資本,出現了大量的資本過剩,以資本輸出為早期形態的國際投資也隨之產生。隨著國際經濟交易內容的不斷豐富,投資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著演化。從國際資本活動的歷史進程來看,國際投資活動首先表現為貨幣資本的運動,即一國際借貸、國際證券投資為主要形式的國際間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銀行的出現;其次表現為生產資本的運動,即國際直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公司的出現。
國際投資的初始形成階段(1870—1914年)
這一時期,以電力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現後,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國際分工體系和國際壟斷組織開始性形成,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相互滲透融合,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資本,為資本輸出提供了條件,以資本輸出為特徵的國際投資也隨之形成。這一時期的國際投資,表現出如下特點:1、投資國的數目很少。2、投資的形式以間接投資為主,直接投資比重極小。3、投資的來源主要是私人投資,官方投資比重很低。4、投資的主要流向是由英國、法國和德國流向其殖民地國家,目的突出地反映為尋找有力的投資場所,以便獲得超額利潤。
國際投資的低速徘徊階段(1914—1945年)
這一時期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戰爭的破壞,資金極度短缺,市場萎縮,使得國際投資活動也處於低迷徘徊之中。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國際投資不甚活躍,規模較小,增長緩慢。2、私人投資仍佔主體,但比重有所下降,官方比重有所上升。3、間接投資仍為主流,但直接投資的比重有所上升。4、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變化,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最大的對外投資國。
國際投資的恢復增長階段(1946—1979年)
自從1947年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事實,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活動拉開了序幕。加之,這一階段世界政治局勢相對平穩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使國際投資活動迅速恢復並快速增長。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投資規模迅速擴張。2、對外投資方式由以間接投資為主轉變為以直接投資為主。3、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入到國際投資國的行列之中,特別是石油輸出國,其「石油美元」成為國際對外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
國際投資的迅猛發展階段(1980年以後)
這一階段,由於科技革命、金融改革和跨國公司全球化經營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國際投資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但不同國家的國際投資增長速度並不一致。其中美國的增長速度放慢,而日本的增長速度加快。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
1、國際直接投資繼續高速增長。
2、國際間接投資也得到迅猛發展。
3、發達國家之間的資金對流,即相互投資成為國際投資的主流趨勢。
4、形成了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投資格局。
『叄』 國際投資的發展特點
簡述
國際投資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並隨著國際資本的發展而發展。當商品經濟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以後,銀行資本與生產資本相融合並日益發展,促進了資本積累的進一步擴大,並形成了規模龐大的金融資本,出現了大量的資本過剩,以資本輸出為早期形態的國際投資也隨之產生。隨著國際經濟交易內容的不斷豐富,投資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著演化。從國際資本活動的歷史進程來看,國際投資活動首先表現為貨幣資本的運動,即一國際借貸、國際證券投資為主要形式的國際間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銀行的出現;其次表現為生產資本的運動,即國際直接投資,其標志是跨國公司的出現。
國際投資的初始形成階段(1870—1914年)
這一時期,以電力革命為標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出現後,生產力得到了快速發展,國際分工體系和國際壟斷組織開始性形成,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相互滲透融合,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金融資本,為資本輸出提供了條件,以資本輸出為特徵的國際投資也隨之形成。這一時期的國際投資,表現出如下特點:1、投資國的數目很少。2、投資的形式以間接投資為主,直接投資比重極小。3、投資的來源主要是私人投資,官方投資比重很低。4、投資的主要流向是由英國、法國和德國流向其殖民地國家,目的突出地反映為尋找有力的投資場所,以便獲得超額利潤。
國際投資的低速徘徊階段(1914—1945年)
這一時期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由於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戰爭的破壞,資金極度短缺,市場萎縮,使得國際投資活動也處於低迷徘徊之中。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國際投資不甚活躍,規模較小,增長緩慢。2、私人投資仍佔主體,但比重有所下降,官方比重有所上升。3、間接投資仍為主流,但直接投資的比重有所上升。4、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變化,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最大的對外投資國。
國際投資的恢復增長階段(1946—1979年)
自從1947年美國「馬歇爾計劃」的事實,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活動拉開了序幕。加之,這一階段世界政治局勢相對平穩以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使國際投資活動迅速恢復並快速增長。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1、投資規模迅速擴張。2、對外投資方式由以間接投資為主轉變為以直接投資為主。3、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入到國際投資國的行列之中,特別是石油輸出國,其「石油美元」成為國際對外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
國際投資的迅猛發展階段(1980年以後)
這一階段,由於科技革命、金融改革和跨國公司全球化經營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國際投資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最為活躍的因素。但不同國家的國際投資增長速度並不一致。其中美國的增長速度放慢,而日本的增長速度加快。
這一時期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
1、國際直接投資繼續高速增長。
2、國際間接投資也得到迅猛發展。
3、發達國家之間的資金對流,即相互投資成為國際投資的主流趨勢。
4、形成了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投資格局。
『肆』 當前國際投資的主要特點匯率變化所產生的主要經濟效應是什麼當前國際融資主要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國際投資活動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
1、國際直接投資繼續高速增長。
2、國際間接投資也得到迅猛發展。
3、發達國家之間的資金對流,即相互投資成為國際投資的主流趨勢。
4、形成了美國、日本、西歐「三足鼎立」的投資格局。
當前國際融資主要面臨的問題是
融資環節「兩個易變」,業務背後暗藏玄機 一是融資主體易變。一些進出口商利用國際貿易融資款項進行變相操作,將融資款項不用於所申請的資金用途,而是放貸給一些中小企業。二是融資鏈條易變。對於進出口企業而言,初級產品是企業選擇用作貿易融資的主要貨品,如果價格下跌,企業會大幅度虧損。同時,挪用融資款項進行投資帶給企業的風險較大。
風險認知「兩種傾向」,主觀錯判掣肘業務發展 銀行對國際貿易融資的風險認識普遍表現為兩種傾向:一錯誤地認為國際貿易融資不需實際動用資金,只需出具單據或開 具信用證就可以賺取手續費和融資利息,是零風險業務。 二是當融資業務運行中出現問題後,又認為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很大,採取的措施導致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比一般貸款難,審批時間長,制約了該業務的發展。
內部建設「兩個缺乏」,軟實力弱導致風控薄弱 一是缺乏有效的防控管理體系。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涉及的風險較為復雜,使風險控制顯得乏力。二是缺乏復合型國際業務人才。大部分從業人員只熟悉國際結算而缺乏財務核算和信貸管理等方面的業務知識,無法從財務資料和經營報表中准確判斷和掌握客戶資信。
『伍』 論述國際投資的起源和發現歷程
國際投資的起源和發展
一、形成和發展階段
形成過程:國際商品資本—國際貨幣資本—國際生產資本
1、初始形成階段(1870年—1914年)
1870年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為標志
特點:
(1)借貸資本和證券投資形式佔主導地位,約占國際投資總額的90%左右
(2)投資國主要是歐洲少數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債權國為英、法、德
(3)東道國主要是當時比較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國家
(4) 投資產業主要是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
2、低迷徘徊階段(1914—1945年)
特點:
(1)國際投資總額有所增長,但幅度不大
(2)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了變化
(3)官方投資規模擴大。
3、恢復性增長階段(1945—1979年)
特點:出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1)美國對外投資霸主地位進一步確立
截止1960年底,美國、英國、法國、原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對外投資的累計額分別為662億美元、220億美元、115億美元、31億美元、5億美元;到1970年底,美國、英國、法國、原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對外投資的累計額分別為1486億美元、490億美元、200億美元、190億美無、36億美元。
(2)國際直接投資所佔比重逐步提高
(3)一些發展中國家逐步走上對外投資舞台
到1969年,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跨國公司達到1100個。印度、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國台灣省以及中東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了對外投資。
4、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
特點
(1)國際直接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2)美、日在國際投資中地位發生變化
80年代後期,日本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債權國,而美國在1985年結束了其長達67年的債權國地位而淪為債務國,其在國際投資中的地位相對下降。
(3)國際投資重點向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
(4)發達國家資本對流形成大趨勢。
5、高速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
(1)FDI的規模劇烈波動
(2)經濟高增長地區成為FDI的熱點
90年代,美國在國際投資中的地位再度上升,成為世界頭號對外投資國,而日本在國際投資中地位則下降。
(3)跨國公司在FDI中所承擔的角色日益突出
(4)FDI 的產業結構進一步高級化
(5)跨國並購成為FDI的主要方式。
二、「二戰」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 科技革命和國際分工的發展——決定性因素
2 生產資本的高度集中和壟斷——物質基礎
3 追求更高的資本利潤率——內在動因
4 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扶持和保護
(1)納稅優惠政策
稅收抵免(Tax Credit)
稅收饒讓(Tax Sparing)或稅收豁免(Tax Exemption)
稅收延付(Tax Deferral)。即投資國對海外公司的投資收入,在匯回本國之前不予征稅 。
(2)提供信息服務和情報
(3)實行海外投資保險制度。
5 東道國利用外資政策變化——國際投資的助推器
A、財政激勵
B、金融優惠(贈款、貸款擔保與補貼等)
C、建立經濟特區、科學園區等
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資承諾
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為技術合作與技術擴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場一體化和交通通訊國際化——重要條件
7 國際投資環境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
三、國際直接投資新動向及發展趨勢
1 FDI規模總體上持續增長,但勢頭有所減緩
1990年OFDI存量為17214.6億美元
2000年OFDI存量為60864.3億美元
2003年OFDI存量為81968.6億美元
2007年OFDI存量已超過15萬億美元
2010年OFDI存量為18萬億美元
2、發達國家資本雙向滲透佔主流,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很不平衡(見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的前10位)原因:
(1)發達國家科技水平高
(2)集團內部相互投資增加
(3)發達國家投資環境優越
3 國際直接投資產業結構逐步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受到青睞
轉向服務業的原因分析:
A. 它體現了服務業在經濟整體上的地位上升:2001年,該部門平均占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72%,占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2%,佔中東歐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7%。
B. 許多服務是無法交易的,它們只能在消費當地生產。因此,通過外國直接投資是將服務帶入國外市場的主要方式。
C. 各國已放寬了服務業外國直接投資限制,使增加流入量成為可能,尤其是進入以往對國外關閉的行業。
D.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中東歐國營公用事業的私有化浪潮。
4 國際投資方式靈活多變,跨國戰略聯盟成為跨國公司的新形式
跨國戰略聯盟(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跨國企業,在共同投入互補性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在某些方面形成協調運作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按形式分:
(1)合並式聯盟
(2)互補式聯盟
(3)項目式聯盟
按具體內容分:
(1)股權式聯盟
(2)產銷式聯盟
(3)技術式聯盟
組成戰略聯盟的原因:
(1)科技革命向縱深發展的結果
(2)分攤巨額研發費用和投資風險
(3)增加新的市場機會,提高國際競爭地位。
5 國際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中國家對外FDI能力增強
典型代表:
(1)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較富有的國家和地區
(2)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海爾案例)
(3)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
6、國際投資政策自由化成為大趨勢,雙邊和多邊投資協調合作取得新進展
投資政策法規變化的影響:
(1)改善了市場進入的條件
(2)改善了外國投資者的待遇標准
(3)改善了外資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
(4)相對降低了國際直接投資風險。
7、 跨國並購投資潮起潮落
(1)跨國並購投資金額巨大。
(2)跨國並購涉及領域廣泛。
(3)跨國並購區位分布不平衡,歐美和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並購較多。
(4)跨國並購動機趨向長期化,善意並購呈現上升趨勢。
(5)跨國並購方式多樣化,「強強」聯合逐步取代「強弱」聯合。
四、國際間接投資發展趨勢
1、總體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2、國際間接投資繼續大量流向發達國家,新興市場也受到投資者青睞
3、國際間接投資主體機構化趨勢
4、國際間接投資種類衍生化趨勢(雙刃劍)
5、國際間接投資方式的證券化趨勢(銀行信貸比重下降,債券、股票融資增多)
『陸』 為什麼莊家在拉升階段選擇快速拉升
莊家在建倉完成後,在拉升階段個股的上漲速度較快,上漲的趨勢會明顯較快,快速拉升階段在形態上我們稱之為「主升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底部剛啟動的個股,還是趨勢已經形成,或者之前本身上漲幅度較大的個股,在個股大幅度下跌之前
都存在股價快速拉升的階段,很多投資者不能理解,莊家或者主力在拉升股票的時候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快速拉升呢,為何不能夠選擇緩慢拉升,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一些大牛市,出現好幾倍的個股都是緩慢選擇拉升的,比如我們熟悉的貴州茅台,智飛生物等,這部分很少會出現短期快速拉升的走勢,當仍舊可以走的很好,具體參考下圖案例:
上圖案例我們發現該股的趨勢雖然往上,但是我們發現個股強勢上漲的天數相對較少,大多數時間都是處於震盪和洗盤的階段。還有我們發現很多牛股都是長期處於緩慢上行的階段,其實這類個股並不是莊家行為,也不是游資行為,屬於機構抱團操作的個股,裡面存在很多機構,並且這部分個股盤子都比較大,很少有資金能夠達到控盤的局面,並且部分機構賣出後,新的機構會再次介入,緩慢推動股價上行,這類個股的走勢我們一定要跟一些小盤股和題材概念個股進行區別。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柒』 是不是買房子不要對流對流不儲財
現在都喜歡這樣通透的戶型,住著特別舒服,你還因為相信迷信有這樣的想法,真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
『捌』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對流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對流投資有限公司是2016-08-3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梅山七星路88號1幢401室B區D0192。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對流投資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206MA282JNFX1,企業法人方根蘭,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對流投資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實業投資,投資管理。(未經金融等監管部門批准不得從事吸收存款、融資擔保、代客理財、向社會公眾集(融)資等金融業務)。
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對流投資有限公司對外投資3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對流投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玖』 主力吸完籌碼後如何拉升 對倒(對敲)概念
市場中資金和操縱資金的人就像戰場上的兵和帥,而所持籌碼就像殺敵的武器。投入到這場戰爭里的人,花的是金錢,斗的是心理;誰在心理上被打敗,誰就失去了財富。 股票一旦盤實了底部後就意味著主力吸完了籌碼,緊接下來就是拉升戰了。在發動拉升戰前,我們常看到股票會突然放量拉升幾天,然後陷入死寂,這是主力資金的偵察戰 試盤,再然後我們才會看到激烈的資金對流(拉升)。 主力資金偵察戰 股票進入拉升前,主力會先用部分資金進行試盤,看看多空雙方力量如何。這時候,盤面看到的成交方式是這樣的:主力先行掛單,對敲買賣推高股價,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量,基本是主力用自身籌碼和自身資金在進行活動。如果大多數人採取的是把籌碼換成資金,那盤面拋壓將很沉重,資金一旦向散戶手中流動,主力就會很被動,就像軍隊沒有了後援。 所以,當盤面出現拋壓沉重狀況時,主力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快速拉高封上漲停板,目的是虛造聲勢拉抬股價,以減輕拋壓(接著幾天會讓股價慢慢滑落,好讓短線客跟進,這也才能達到股票階段性價格的平衡,為以後拉升減壓)。這時候圖形上呈現的是某天股票拉漲停後又恢復下跌,而量能則處於縮量狀態;第二種是快速拉高而當天又快速滑落,目的是當天快速收回自身籌碼和資金,以保倉位上的平衡(接著幾天任由股價飄搖下跌,讓其他人進行籌碼資金的對流,主力繼續實施底部折磨戰術)。圖形上呈現長陰巨量或長上影巨量,而其中的資金流動主要是散戶對散戶,也有部分介入的做多力量是短線客,出局的部分是對該股絕望的套牢者。 主力資金偵察戰中,主力主要是保存實力,觀察多空雙方力量有多懸殊,其最大同盟者是長期套牢該股票的投資者,而敵人是那些持股心態不好的投資者。但是誰也無法與主力在底部共舞,主要原因是大多數投資者沒有那耐心和恆心忍受這種底部折磨。 主力資金拉升戰 主力利用偵察戰觀察盤面多次後,基本已知道了整個盤面形勢,在清楚了大概有多少籌碼是不流動的後,也就明白了有多少力量會和它進行財富爭奪。拉升前主力將倉位基本部署完畢,也可以說,接下來的股票走勢圖基本已先期畫好,只有在遇到大異動時才會修改方案。籌碼是武器,資金是兵,激烈快速的籌碼金對流--拉升戰宣告展開。 拉升戰方式:快速拉升 主力掛單對敲拉高,每天擺出目空一切的架勢,快速拉高價格,製造短線贏利的效應,吸引更多短線客進出買賣,讓短線客和短線客之間進行籌碼和資金的對流。在這當中,主力主要任務是用自身資金和籌碼對流,讓籌碼在股價上漲中升值,而短線客的頻繁買賣可以省去主力資金的消耗並解除上漲時獲利盤的壓力。 每天股票高漲幅、封漲停是拉升戰的主要手法,主力力求一氣呵成,快速拉高股價遠離成本區,其中或是放量拉升,或是縮量拉升。放量拉升的原因有兩種:第一,主力大手筆對敲自己的籌碼,虛造市場熱錢的運動方向,吸引短線客目光;第二,主要成交來自於短線客對短線客的對流籌碼互換,讓短線客為主力做活廣告,吸引下批短線客進場。縮量拉升代表籌碼鎖定性非常牢靠,整個股票群體一邊倒,主力幾乎可以將整個盤一鍋端,在這一致看好的前提下對敲幾筆就可以把股價拉高。 對倒又叫對敲。 對敲主要是為了製造無中生有的成交量以及利用成交量製造有利於莊家的股票價位。莊家操盤常用對敲,過去一般是為了吸引散戶跟進,而現在則變成了一種常用的操盤手法,建倉時對敲、震倉時對敲、拉高時對敲、出貨時對敲、做反彈行情仍然運用對敲。雖然對敲的方式有很多,但歸結起來無外乎有以下幾種: 敲山震虎為建倉 以壓制股票價格為目的,在建倉時積極對敲,莊家是為了能夠在低價位搜集到更多的籌碼,往往通過對敲的手法來壓制股票價格。在個股的K線圖上表現為股票處於較低的價位時,股價往往以小陰恤的形態持續上揚,這說明有較大的買家在積極吸納。之後,出現成交量較大的並且較長的陰線回調,而陰線往往是由於莊家大手筆對敲打壓股價形成的。 從較長的時間上看,這期間股票價格基本是處於低位橫向盤整,但是成交量卻在悄悄地放大。這時候盤面表現的特點是股票下跌時,單筆成交量明顯大於上漲或者橫盤時的單筆成交量。如果能夠在這個時候識別出莊家的對敲建倉,投資者就可以踏踏實實買一個地板價。 旱地拔蔥拉股價 以大幅度拉抬股價為目的對敲,一般是莊家在基本完成建倉過程之後的常用手法。在莊家基本完成建倉過程之後,股票價格往往會以很快的速度上揚,以巨量長陽甚至是以跳空缺口來突破層層阻力,往往以較大的手筆大量對敲,製造該股票被市場看好,大買家紛紛搶盤的假象,提升其他持股者的期望值,減少日後該股票在高位盤整時的拋盤壓力,使籌碼鎖定更牢,股價能夠比較輕松地拉抬起來。 在這個時期,一般散戶投資者往往有追不上股價的感覺,往往看準了價格,下了買單股價卻飄起來了,似乎不高報許多價位就幾乎不能成交。這時候盤面特點表現為小手筆的買單往往不易成交,而單筆成交量明顯放大並且比較有節奏。其實如果您能夠在這個時候果斷一些,仍然會得到比較便宜的股票。 雷鳴電閃為震倉 當股票價格被拉抬到較高的位置之後,外圍跟風盤的獲利已經比較豐厚。莊家隨時有可能在繼續拉抬過程中兌現出局。為了減少進一步拉抬股價的壓力,莊家採用大幅度對敲震倉的手法,使一些不夠堅定的投資者出局。這期間的盤面特點是在盤中震盪時,高點和低點的成交量明顯放大,這是莊家為了控制股價漲跌幅度而用相當大的對敲手筆控制股票價格造成的。 對倒拉高最瘋狂 當經過高位的對敲震倉之後,某隻股票的利好消息會及時以多種多樣的方式傳播,股評分析也都長線看好。股價再次以巨量上攻,其實這已經是莊家開始出貨的時候了,如果你能夠看到盤面上顯示的數據,您可能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往往是盤面上出現的賣二甚至是賣三上成交的較大手筆,而您並沒有看到賣二或者是賣三上有大的賣單,而成交之後,原來買一或者是買二甚至是買三上的買單已經不見了,或者減小了。這往往是莊家運用比較微妙的時間差報單的方法,對一些經驗不足的投資者布下的陷阱,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所謂「吃上家喂下家」,吃的往往是莊家事先掛好的賣單,而喂的往往是跟風的買家。 梅開二度再對敲 經過一段時間的出貨之後,股票的價格有了一定的下跌幅度,許多跟風買進的中小散戶已經紛紛套牢,拋盤開始減輕,成交量明顯萎縮。這時,莊家往往會不失時機的找機會,以較大的手筆連續對敲拉抬股價,但是這時的莊家已經不會再向以前那樣賣力,較大的買賣盤總是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因為莊家此時對敲拉抬的目的只是適當的拉高股價,以便能夠把手中最後的籌碼也賣個好價錢。 對投資者而言,觀察對敲盤需要耐心的長時間連續觀察,結合大盤情況和個股的價位以及消息面等等情況綜合分析,一旦會觀察和把握對敲盤,就好像是掌握了莊家的脈搏。只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就等著莊家給您送錢吧。 莊家在做莊的過程有時需要將跟風者看盤的思路搞亂,使跟風者形成錯誤的思路,此時莊家就會祭出「對倒」這個騙人的法寶,對倒騙線是莊家成本最低的障眼法。 對敲的手法。 1、要吸引跟風盤的眼球時,自買自賣會產生成交量放大的假象,吸引投資者認為行情即將來到而介入。 分析時可見分時圖上,買賣掛單中並無大單,但成交大單卻時有出現,莊家以此來激活股性,這一般由資金實力不太強的機構炒作或者協議倒倉時採用。 2、用對倒形成大量買單湧出的假象,股價卻不漲反跌。這是以大買單掩護出貨,有時也造成股價大漲而成交量卻不大,此類股票走勢的殺傷力最大。 3、用大賣單砸盤且封住股價上升趨勢。看不到大買單,大賣單卻成交了,如真有主動買單吃進時,上面的賣單卻不見了,這是莊家常用的試盤和洗盤的手法。 還有一種手法是在真正倒倉時採用。在某一時段,尤其是開盤或收盤時會出現買賣單大筆成交,股價卻不動。這往往是莊家在倒倉。 另外有一種情況要注意,莊家先掛一筆上千手的賣單,然後再分幾筆將其買進,此後股價會短暫沖高。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先出局再說,此後股價往往會有一波下跌。 在實盤中判斷莊家是否在對倒,現在是越來越困難了,因為掛買賣單是公開信息,莊家在這上面做文章是很容易的,因此,買賣掛單成了最不可靠的信息。 搜狐證券聲明:本頻道資訊內容系轉引自合作媒體及合作機構,不代表搜狐證券自身觀點與立場,建議投資者對此資訊謹慎判斷,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拾』 請教一下
美國東南部河流,俄亥俄河第一大支流。源出阿巴拉契亞高地西坡,由霍爾斯頓河和弗倫奇布羅德河匯合而成。流經田納西州和亞拉巴馬州,於肯塔基州帕迪尤卡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以霍爾斯頓河源頭計,長約1450千米,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千米。大部流經阿巴拉契亞高原區,上中遊河谷狹窄,比降較大,多急流,水力資源豐富,僅能通行小汽輪。下遊河谷較開闊 ,從帕迪尤卡至弗洛倫斯之間450千米河道,通航便利。流域內降水豐沛,河口平均流量1800立方米/秒。但水位季節變化較大,冬末春初多暴雨,易造成洪水泛濫;夏季水位較低。
hehe 你是不是也是選修地理的?
不是季風影響吧,還第三個同志,別抄襲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