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法轉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法轉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5-31 09:01:31

⑴ 關於長期股權投資轉讓部分股權由成本法轉權益法的合並報表的處理

20×7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600萬元取得100%的股權,投資當時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500萬元,有商譽100萬元。

20×7年1月1日至20×8年12月31日,乙公司的凈資產增加了75萬元,... 20×7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600萬元取得100%的股權,投資當時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500萬元,有商譽100萬元。

20×7年1月1日至20×8年12月31日,乙公司的凈資產增加了75萬元,其中按購買日公允價值計算實現的凈利潤50萬元,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升值25萬元。

20×9年1月8日,甲公司轉讓乙公司60%的股權,收取現金480萬元存入銀行,轉讓後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持股比例為40%,能夠對其施加重大影響。

20×9年1月8日,即甲公司喪失對乙公司的控制權日,乙公司剩餘40%股權的公允價值為320萬元。

假定甲、乙公司提取盈餘公積的比例均為10%。

假定乙公司未分配現金股利,並不考慮其他因素。

(1)法轉投資擴展閱讀:

長期持有

長期股權投資目的是為長期持有被投資單位的股份,成為被投資單位的股東,並通過所持有的股份。

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改善和鞏固貿易關系,或持有不易變現的長期股權投資等。

利險並存

獲取經濟利益,並承擔相應的風險。

長期股權投資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獲得較大的經濟利益,這種經濟利益可以通過分得利潤或股利獲取,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取得,如被投資單位生產的產品為投資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在市場上這種原材料的價格波動較大,且不能保證供應。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企業通過所持股份,達到控制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使其生產所需的原材料能夠直接從被投資單位取得,而且價格比較穩定,保證其生產經營的順利進行。

但是,如果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不佳,或者進行破產清算時,投資企業作為股東,也需要承擔相應的投資損失。

⑵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轉成本法算會計政策變更嗎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轉成本法算是會計政策變更

常見的會計政策包括:

1、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

是指企業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所採用的會計處理。例如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是採用先進先出法,還是採用其他方法。

2、長期股權投資的後續計量

是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後的會計處理。例如,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採用成本法,還是採用權益法核算。

3、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

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所採用的會計處理。例如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後續計量是採用成本模式,還是採用公允價值模式。

4、固定資產的初始計量

是指企業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成本的計量。例如,企業取得的固定資產初始成本是以購買價款,還是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進行計量。

5、無形資產的確認

是指對研究開發項目的支出是否確認為無形資產。例如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是確認為無形資產,還是在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6、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計量

是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事項中對換入資產的計量。例如,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以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還是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作為確定換入資產成本的基礎。

7、收入的確認

是指收入確認所採用的會計原則。例如,企業確認收入時要同時滿足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買方、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相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等條件。

8、借款費用的處理

是指借款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即是採用資本化,還是採用費用化。

9、合並政策

是指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所採納的原則。例如,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會計年度不一致的處理原則;合並范圍的確定原則等。

(2)法轉投資擴展閱讀

會計政策變更的核算方法:

發生會計政策變更時,有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即追溯調整法和未來適用法。

一、追溯調整法

追溯調整法,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視同該項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即採用變更後的會計政策,並以此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調整的方法。

追溯調整法通常由以下步驟構成:

1、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2、編制相關項目的調整分錄;

3、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財務報表相關項目及其金額;

4、附註說明。

其中: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是指按照變更後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期追溯計算的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應有金額與現有金額之間的差額。

累積影響數通常可以通過以下各步計算獲得:

1、根據新會計政策重新計算受影響的前期交易或事項;

2、計算兩種會計政策下的差異;

3、計算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

4、確定前期中每一期的稅後差異;

5、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

二、未來適用法

未來適用法,是指將變更後的會計政策應用於變更日及以後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或者在會計估計變更當期和未來期間確認會計估計變更影響數的方法。

⑶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轉成本法時,轉換時舊長投的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之差記投資收益嗎

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股權採用權益法核算的,相關其他綜合收益應當在處置該項投資時採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因被投資方除凈損益、其他綜合收益和利潤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而確認的所有者權益,應當在處置該項投資時相應轉入處置期間的當期損益。

不確認投資收益,將支付的價款加上原長投的賬面價值,確認新的長投成本,原長投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等,在處置時轉出。

⑷ 公司法轉投資之限制問題!!!急!!

A是一家注冊在中國大陸的公司嗎?如果是:

1、公司轉投資,是指公司通過向其他公司投資而成為其他公司股東的行為。A將其收資本額60%的資產(現金、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增資予B,即可實現。這么大規模的對外投資,一般應經董事會,甚至股東會的批准。

2、中國《公司法》規定:
「第一百四十三條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減少公司注冊資本;
(二)與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並;
(三)將股份獎勵給本公司職工;
(四)股東因對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並、分立決議持異議,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的。」

雖然,公司法對於子公司持有母公司股份未做明確限制,但根據立法本原,應該認為A之100%子公司B持有A之股份適用於上述法條,同樣根據立法本原,該部分股份不因當擁有表決權,因為該部分股份實際是公司以自有資產來取得的自有權益,若能擁有表決權,理論上,公司經理層甚至可使用公司自身資產從股東手裡取得控制權,而這顯然是荒謬的。

3、如果B公司取得A的股權不是上述法條中所列之情況,則違法。

4、《公司法》規定:「公司因前款第(一)項至第(三)項的原因收購本公司股份的,應當經股東大會決議。公司依照前款規定收購本公司股份後,屬於第(一)項情形的,應當自收購之日起十日內注銷;屬於第(二)項、第(四)項情形的,應當在六個月內轉讓或者注銷。
公司依照第一款第(三)項規定收購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百分之五;用於收購的資金應當從公司的稅後利潤中支出;所收購的股份應當在一年內轉讓給職工。

⑸ 佛經中如法販轉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指投資理財嗎

如法販轉——合理合法從事生產和買賣的資金周轉。

不是投資理財。現在中國的投資理財,問題很嚴重,有很多人血本無歸,要慎重。

⑹ 新公司法對公司轉投資對象是否作了限制

《公司法》第十五條:「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投資;但是,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第十六條:「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前款規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根據上述規定,公司對外投資的對象並未受限制,僅對投資決策程序進行限制。

⑺ 我國公司法關於有限責任公司轉投資的限制性規定有哪些

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股本持有股份可以依法轉讓。」但《公司法》又對股份轉讓作了如下幾方面的限制: 1、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2、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3、國家股的轉讓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4、除法定情形外,公司不得為本公司股份的受讓人,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為抵押權的標的。 5、股東在法定的「停止過戶期」的時限內不得轉讓股份。 根據《公司法》第140條規定,股東大會召開前二十日內或者公司決定分配股利的基準日前五日內,不得進行前款規定的股東名冊的變更登記。但是,法律對上市公司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6、國有企業買賣上市交易的股票,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我國《證券法》第83條規定:「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控股的企業買賣上市交易的股票,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上述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規定。

⑻ 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轉換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制度)的規定,投資企業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從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應自實際取得對被投資單位控制、共同控制或對被投資單位實施重大影響時,按股權投資的帳面價值結轉計算投資成本。

因此,題中在2004年12月31日前,應當按照成本法核算,不存在股權投資差額,也就不存在你所說的「攤銷」問題。2005年1月1日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應當按照2004年12月31日該投資的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作為基礎,據以計算股權投資差額並按照規定確認,之後再按照規定攤銷股權投資差額。

⑼ 公司法轉投資之限制問題!!!很急!!很急!!!

1.若是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通過後進行公告
2.無表決權
3.應該是違反了
4.沒有具體規定處分的期限

⑽ 成本法轉權益法怎麼確認投資收益

權益法下:
(一)被投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實現凈利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二)被投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發生虧損時: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三)被投資企業資產宣告發放股利時: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成本法下:
(一)被投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實現凈利時:不做處理
(二)被投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發生虧損時:不做處理
(三)被投資企業資產宣告發放股利時,按照教材的說法是要分清楚是投資前和投資後,也就是說在你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前實現的股利要沖減你取得時的成本,投資後實現的股利做為投資收益,投資後實現的股利就是按持股比例計算的投資後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的分配額.
這里可以分兩步來理解和計算:
(1)計算應收股利=宣告發放的股利總額*持股比例
(2)計算投資後實現的凈利=投資後實現的凈利潤(題目中一般都會有告訴)*持股比例
(3)將(1)和(2)進行對比,如果(1)-(2)有餘額,那麼這個余額就是多發放的股利,也就是不屬於我們投資後的,沖減以前的成本;如果是負數,就是說少發給我們的,如果以前期間我們有沖減成本的話,就要把以前沖成本的給轉回來確認投資收益.
舉個簡單一點的例子吧:比如說投資企業07...權益法下:
(一)被投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實現凈利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二)被投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發生虧損時: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三)被投資企業資產宣告發放股利時: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成本法下:
(一)被投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實現凈利時:不做處理
(二)被投資企業資產負債表日發生虧損時:不做處理
(三)被投資企業資產宣告發放股利時,按照教材的說法是要分清楚是投資前和投資後,也就是說在你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前實現的股利要沖減你取得時的成本,投資後實現的股利做為投資收益,投資後實現的股利就是按持股比例計算的投資後被投資單位累積實現的凈利潤的分配額.
這里可以分兩步來理解和計算:
(1)計算應收股利=宣告發放的股利總額*持股比例
(2)計算投資後實現的凈利=投資後實現的凈利潤(題目中一般都會有告訴)*持股比例
(3)將(1)和(2)進行對比,如果(1)-(2)有餘額,那麼這個余額就是多發放的股利,也就是不屬於我們投資後的,沖減以前的成本;如果是負數,就是說少發給我們的,如果以前期間我們有沖減成本的話,就要把以前沖成本的給轉回來確認投資收益.
舉個簡單一點的例子吧:比如說投資企業07.1.1取得投資,成本為410萬元,持股比例10%,07年全年實現凈利100萬元,但是被投資企業宣告發放150萬元股利,那麼我們在收到股利的時候這樣來核算:
(1)應收股利-=150*10%=15萬元
(2)應確認的投資收益=100*10%=10萬元(這是投資後累積實現的凈利潤的分配額)
(3)實際會收到15萬元,但是其中只有10萬元才是理論上真正要得到的,那麼多出來的5萬就叫做投資前產生的,那麼就是要沖減取得時的成本.在這里就是用5萬元去沖減取得成本410萬元,也就是說這樣過後投資的賬面的成本就是405萬元,不再是取得時的410萬元.
分錄如下:
(1)借:長期股權投資410
貸:銀行存款410
(2)借:應收股利15
貸:長期股權投資5
投資收益10
說得有些啰嗦,希望對你的理解有所幫助.慢慢來吧,剛開始我也是迷糊的,通過做題才偶然得以認為真正的理解了.僅供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