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各大國家都減持美債,誰在接手呢美聯儲還是其他國家
美國只要還能保住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位置,美債是不缺接盤的,當然這個接盤的自然包括美聯儲,以及世界各國的也在買入美債。
大家都清楚國債就是由國家發行,以國家信用的基礎之上發行的融資工具,也是稱為最安全的一個投資工具。
美國最新國債數據:如下圖,截止2020年9月,美國的債務最新數據約為26.9萬億美元,美國債務持續走高。
所以其他國家在拿自己的錢購買美債是有目的,有原因的;每個國家都是為自身利益著想,只要有利益的事,都想去投資,從而美債吸引了更多國家買入美國債券。
當美債有出現拋售時候,如果沒有其他國家願意接手的,保證美債順利賣出,但如果沒有其他國家接手的時候,或者拋售美債數量太大的時候,美聯儲就會動用自己的資金購買國債,讓拋售美債的國家順利兌現。
總之美債是一個投資市場,流通性非常強的,只要美國還強大,美債都能安全賣出,即使美聯儲用自己的資金都要保障拋售美債的國家順利賣出。
Ⅱ 全球央行減持美國國債說意味什麼意思
意味著對美元價值的不相信。
Ⅲ 中國減持美國國債
不一定!
因為財政部只是說持有量減少,沒有說是拋售;有可能是我們調倉,例如拋售短債等待機會買入中長債,同時日本和英國都在增持,現在賣可以賣給好價錢;還有就是國債到期,自動被美國收回,返還回我們本金;所以,得到現金後,也許還會去市場上去買。
這個數據是6月份的,不會對現在有任何影響;或者現在我們正靜悄悄的買入國債呢?怎麼會對美元是利空?
再說我們拋售和買進美國國債,對美元都沒有任何影響;還沒有我們央行行長的一篇文章厲害,因為每天都有上萬億的國債在市場上交易,幾百億的國債不起任何作用。
Ⅳ 為什麼中國一直在增持美國國債
為什麼中國繼續增持美國國債第一,這與全球范圍內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Deleveraging)有關。國際金融機構普遍實施了在險價值(Value at Risk, VAR)的資產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一旦資產價格下跌,金融機構將被迫收縮財務杠桿,通過出售風險資產來償還債務。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同時啟動去杠桿化進程,導致短期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大規模撤出(這也是韓國等國家面臨資本外流的根本原因),並重新流回美國。畢竟美元仍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中最具流動性的幣種,美國國債仍是當前國際金融市場上最具流動性的資產。大量短期國際資本重新流入美元短期國債市場,導致了兩個後果。其一是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變得非常陡峭,由於大量短期國際資本投資於美國短期國債尋求避險,導致美國1個月、3個月等短期國債收益率水平迅速下降,甚至一度出現負利率的情形;其二是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的顯著升值,尤其是相對於歐元大幅升值。2008年年初至今,美元對歐元升值超過25%。美元匯率走強也是導致全球原油及初級產品價格下挫的動因之一。
第二,這與中國央行的人民幣匯率政策有關。盡管從2005年7月開始,中國開始實施人民幣有管理浮動、參考一攬子貨幣的匯率政策。但自2008年第3季度以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化對中國出口行業的沖擊加大,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幅度明顯減緩。2008年第3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僅升值0.6%。由於這一時期內美元對歐元顯著升值,導致實際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也出現顯著升值。2008年第3季度,人民幣對歐元名義匯率升值了7.5%--這是匯改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匯率最大的單季升值幅度。
綜合以上兩個原因,不難理解中國央行為什麼繼續增持美元國債。由於美國短期國債重新獲得國際投資者青睞,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顯著升值。在這一背景下,如果減持美元資產、增持其他幣種資產,將導致外匯儲備市場價值出現較大賬面損失(因為外匯儲備是以美元計價)。因此增持美元國債就成為中國央行的暫時之選。在中國央行增持的美國國債中,短期國債的比重可能顯著上升,因為金融市場動盪時期,美國長期國債市場價值的波動性更強。增持美國短期國債,也是"現金為王"(Cash is the King)思路的變相體現。 還有購買美國國債的問題,目前國內有不少人都認為,中國政府購買美國的國債是窮國補助富國,是中國在救美國金融危機。因此,美國可以通過美元的貶值來賴債。但實際上,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如果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中國可以通過實物資產的方式及金融資產的方式持有。如果是實物資產持有,在這些資產貶值時,外匯儲備同樣會減少。再加上,實物資產的持有成本及變現便利程度還會加大外匯儲備減值的風險。如果外匯儲備是金融資產,那麼就需要考慮,這些放在國外的外匯儲備持有什麼樣的金融資產合適?目前世界上是否有比美國國債風險低的金融資產?可以說,在這次次貸危機中,如果中國外匯儲備不是比例較高地持有美國國債,那麼它所面臨的風險比現在要高得多。有人說,最近美國出台的救市方案,發行國債不可避免。如果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就是在救美國。但是,如果中國外匯儲備不購買美國國債,那麼世界上還有什麼比美國國債風險更低的金融資產?因此,就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來說,購買美國國債可能是降低中國外匯儲備風險最好的方式。中國外匯儲備持有金融資產的結構,應該是加大美國國債的比重。
Ⅳ 為什麼中國和俄羅斯減持美國國債
1、與購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行的新債券有關。金磚四國峰會前夕,中國已經承諾認購不超過500億美元的IMF債券。中國並不是4月份唯一減持美國國債的,包括俄羅斯、巴西等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減持了一定的美國國債。俄羅斯央行6月10日表示,計劃拋售一部分的美國國債,並利用所得外匯收入來購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發行的債券。巴西官員同一天也宣稱,因為購買IMF債券的緣故,該國計劃賣出美國國債。
2、與中國邁出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有關。從中國人民銀行與一些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到政府提出人民幣國際結算,以及在最近支持上海「兩個中心」建設中「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提法,不難看出,政策層面人民幣國際化的藍圖已逐步清晰。而「次按」誘發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令美元信任危機大幅上升,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打開了歷史空間。
3、美國的經融危機導致美元大跌,美國採用量化寬松政策扶持經濟,導致美元下跌, 國債價值縮水。
Ⅵ 經常看到中國減持美國國債,是不是美國國債可以隨時賣出
基本是的。國債也是債權的一種,債權可以轉讓,國債是定期收益品種,但卻是具有非常好的流動性的,就是可以在爭取市場上進行二級的買賣。和交易股票差不多,只要有人要買,中國就可以隨時賣,並不一定要持有到期。
Ⅶ 為什麼大家都減持美國國債,美國國債的利息就會不斷攀升
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的確會引發美國國債利率上升,但不是所有美國國債利率都會上升,只是新發國債利率上升.如果中國大量拋售美債,勢必會引發舊美債價格下跌,那樣美國必須提高新發國債的利率來吸引買家.
Ⅷ 減持國債的減持美國國債影響
中國四月份減持四十四億美元美國國債,這是近一年來中國首度對美國國債興趣減弱,引起頗多關注。
美國媒體認為,這再次提醒美國政府,依靠外國購買國債彌補財政赤字的辦法「存在風險」。但大多數分析師都客觀表示,中國減持美國國債的影響不必誇大。
JP摩根投資銀行分析師詹姆斯·格萊斯曼說,一個月的數據沒有代表性,各國持有的外國國債、外匯頭寸都不是固定的,小幅變動在情理之中。
東京銀行位於紐約的三菱UFJ首席金融學家克里斯也認為,各國央行一直表示將多元化所持國債,但迄今為止仍只是「說說而已」:目前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仍在持續,各國央行仍然有將美元作為避風港的需求。
除了中國,日本、俄羅斯、巴西等美國「大債權國」四月份均有減持美國國債的舉動 。
Ⅸ 減持美國國債對美國有什麼影響
減持美國國債相當於要求美國人還錢,美國人以美元償還這部分債務,從而使美元市場上的美元減少,假定美國政府不採取相應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那麼美元的匯率會上升,美元匯率上升體現為,每單位外幣只能換取比之前要少的美元。
(9)央行都在減持美國國債擴展閱讀:
國債利率:
發行國債的利率的多少受當時該國通貨膨脹程度的影響以及政府對未來的預期。美聯儲購買國債等於向市場上釋放了資金,市場上資金多了,獲得的成本降低,市場利率自然下降,銀行利率也會下調,一般來說,國債的利率是既定的,不會變的,但國債的價格會變,進而引起國債收益的變化。
黃金是貨幣,雖然持有人不能獲得利息;國債是紙或者數字,發行人為了安撫持有人的焦慮,會支付所謂的「國債收益」。每一年國債全部收益占投資總金額的比率就是每年的「國債收益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該收益率數十年的走低。
Ⅹ 為什麼說全球各大央行拋售美國國債
可能是資金外流,只能拋美債儲美元保匯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