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竹筍每畝收益多少平原能種竹筍嗎
平原能種竹筍,每畝收益2000元左右。
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淺,筍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夏秋季。
B. 毛竹筍種植幾年能收益
我想種毛竹筍
C. 一畝品種好的竹子年產多少斤竹筍
一畝的品種好的竹子年產的話
大約有三四千斤竹筍可以還是非常的不錯的。
D. 種植竹筍有沒有前景,國外有哪些國家有竹筍需求
一、育苗方法
育苗不論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種育苗,土壤應選擇疏鬆、質輕的黃壤土最好。
1、埋鞭育苗。選擇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帶竹桿埋鞭育苗,竹桿上留1~2節活枝,每畝埋鞭3000~5000株,可產苗15000~20000株。
2、播種育苗。每畝播種10~15千克,可產苗30000~40000株。關鍵在於在幼苗期必須對幼苗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並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二、選地整地
毛籜方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土層在30厘米以上,不過於粘重的黃壤、黃棕壤都能生長,以肥沃疏鬆渾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
整地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格為60×60×50厘米,塘打完後要把表層土壤回進塘內,回土要達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條件的可結合回土,在塘內施足以有機肥為主的廄肥。
三、合理栽植
1、選擇適當的栽植密度。主要根據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於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達,移植後走鞭慢。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後每年可走鞭1米以上,成林快。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畝74株以上。並以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2、栽植時間。以每年的初春斷雪後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一個月時間內,栽植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栽植方法。竹苗根系由於木質化程度高,起苗後放置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響成活率,因此不易長途運輸,為了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栽植完畢,一般不要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栽植完畢,成活率比較高,最好是隨起隨栽。並且起苗後立即漿根,如需長途運輸,則要用稻草按30株一捆把根包住。栽植時可根據竹苗的大小,採用不同的種植法,一至二年的實生苗可採用中心栽植,並保證竹桿直立。而二年以上的實生苗或竹鞭繁殖苗,先要對竹桿進行切桿,切桿後苗高60厘米左右,栽植後的竹苗竹桿倒向山坡的下方,與水平面成45°的夾角,土壤外面只留1~2節活枝,以減少水分的蒸法,提高成活率。
四、科學管理
毛籜方竹的經營主要以采筍為主,所以在管理方面就是為了培植優質的竹筍。
1、前期可適當間種。竹林受益的前期,雖然可以采筍,但由於竹林相對的比較稀疏,竹筍的質量差,主要表現為青桿。因此在栽植竹苗的同時,在林地內種植20~30株闊葉樹,如檫木、西南樺、旱東瓜、大葉木姜子等,不但可以起到遮蔭的作用,落葉還可以補充竹林的養分,尤其在退耕還林地塊內,林木成才後還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
2、除草施肥。造林前期,如果是造在農耕地上,由於長期施用化肥,土壤中的有機肥少,土壤板結度大,所以主要施有機肥——廄肥為主,同時結合除草鬆土,在竹苗周圍種植綠肥。最好不要施用化學肥料,可保證竹筍的天然品質。施肥時間主要為春季、秋季兩次。春季追肥促進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長,秋季追肥促進發筍。
3、挖去老竹鞭。由於毛籜方竹是混生竹,前期的生筍比較集中,待竹林生長到5年以上後,竹林也初步形成,這時結合採筍,挖去5年以上的老竹鞭,促進新鞭的生成,提高竹筍的產量。
4、科學采筍。毛籜方竹的出筍時間隨海拔的高低不同,高海拔的山區先出筍。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時間進行采筍和留足母筍。采筍時間不能過早或過晚,一般筆尖長到離地面10厘米左右時采為佳,過早產量低,過晚基部老化,即影響竹筍品質,同時也多消耗竹鞭的養分,影響竹筍的生長,從總體上影響竹筍的產量。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E. 市場買來的竹筍能種嗎
竹筍不能種出竹子。因為竹筍已經被挖斷根了,已經沒有活力了。一般都是通過母竹來繁殖。
竹子栽培技術:選地建園, 適時栽植,園地一般選擇海拔在2 500m以下, 土壤疏鬆、肥沃, 土層深厚, 排水良好的山坡地或河灘地為竹林園地。
栽植時間:栽植時間以立春前後為宜, 此時氣溫適宜, 母竹正處於從休眠開始轉向活動狀態, 栽植後筍芽開始萌動、發筍、抽枝展葉, 容易成活。也可選擇在幼竹木質化後的6~8月移栽, 缺點是成活率稍差。
選擇優良品種, 規范栽植:品種選擇上, 宜選用適合本地土壤和氣候的蟠龍雪竹。選擇好林地後,劈草煉山, 清除石塊、樹樁、柴根。按行距3m、株距2m挖窩, 保證每畝挖100~120個定植穴,穴長0.60m、寬0.5m、深0.4m。
栽植前要將腐熟的有機肥施入穴底, 填土10cm, 再把母竹放入穴中。母竹放入穴中時, 使竹鞭平直舒展,注意適當淺栽;注意鞭土密接, 分層壓實, 下緊上松。最後澆定根水, 條件允許的地方可覆蓋稻草或雜草, 防止水分蒸發。
(5)投資種竹筍擴展閱讀:
竹筍筍期主要病蟲害有竹筍泉蠅、竹筍禾夜蛾、毛竹筍稈基腐病等。在防治上, 加強竹林的培育管理, 促進竹子生長, 提高竹林抗性;結合挖冬筍將地淺翻一遍, 或加施黃心土20厘米, 以減少有害生物侵染。及時挖除蟲退筍, 清理至林外處理, 殺死其中幼蟲。4月份用10%的鮮筍溶液1000毫升對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毫升, 誘殺竹筍泉蠅。
出筍前後各噴一次8%氯氰菊酯微囊懸浮液150~200倍液殺蟲保筍, 或筍出土前一個星期, 用2%高滲吡蟲啉水分散粒劑800~1000倍液噴霧控制筍期害蟲發生, 在有條件的竹林安裝殺蟲燈誘殺成蟲。以下是幾種主要病蟲害的識別與防治技術。
F. 為今種竹筍賺錢嗎
竹筍有技術的話產量高,另外如果是自己的地則成本低。賣價反正就那樣。
G. 國家對種植竹筍的扶持政策如何
最好到當地林業部門咨詢。政策是大的,到了地方,還有小的
H. 竹筍是怎種植
種植竹筍的方法:
1、選地:
以緩坡地為好,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質地疏鬆、水分充足而不積水的酸性、中性壤土、輕粘壤土為宜。
2、整地:
細致整地施肥,開溝做高畦。秋季或早春播種,採用穴播,穴距 20×25厘米,穴深1.5至2厘米,每穴下種10粒,每畝用種1.5公斤。播後遮蓋稻草,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搭蓋透光度為30%的蔭棚,加強水肥管理,每畝可產苗8000叢左右。
3、種植:
早春起苗栽植,苗叢必須整叢挖起,3至5株為1小叢,剪去葉片的 1/3至1/2 ;每穴栽1小叢,入土深度高於分櫱處3厘米為宜,要做到苗根舒展,苗叢端正,栽後踩緊土壤。
4、施肥:
每年取苗後要用廄肥、土雜肥、林地腐殖土等混合物,把挖苗後的坑穴填平,以補充圃地土壤和所需養分。春筍出土後要施腐熟人糞尿和適量過磷酸鈣、復合肥,以促進竹筍和竹苗生長。
5、中耕除草:
每年夏秋各進行一次中耕除草。竹苗未郁閉前,要在苗蔸根際覆蓋乾草,以防止日灼,並保墒抗旱。
6、排水灌溉:
毛竹既喜濕又怕澇,因此雨季要排除園地積水,旱季要及時灌水。
7、調整苗徑:
小苗地徑以1至3厘米為好。若苗徑過小,可以增加取苗量,以利於苗徑增大。苗徑過大,可以減少取苗量,以促使苗徑減小。
8、調整密度:
出筍過密處,可適當人工退筍,以減少出苗密度。出苗過稀處,採取補苗、埋鞭、施肥等措施,以增大密度。一般合理密度為每平方米10至12株,每畝每年取苗6000株左右。
I. 種雷竹筍一畝要投資多少錢
種一百畝地竹筍要多少本錢
J. 關於竹筍的種植
關於竹筍的種植的條件:
一、育苗方法
育苗不論是埋鞭育苗或是播種育苗,土壤應選擇疏鬆、質輕的黃壤土最好。
1、埋鞭育苗。選擇1~2年的新竹取竹鞭,最好是帶竹桿埋鞭育苗,竹桿上留1~2節活枝,每畝埋鞭3000~5000株,可產苗15000~20000株。
2、播種育苗。每畝播種10~15千克,可產苗30000~40000株。關鍵在於在幼苗期必須對幼苗遮蔭,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造成幼苗的死亡。並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二、選地整地
毛籜方竹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土層在30厘米以上,不過於粘重的黃壤、黃棕壤都能生長,以肥沃疏鬆渾厚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
整地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格為60×60×50厘米,塘打完後要把表層土壤回進塘內,回土要達到塘深的三分之二以上,有條件的可結合回土,在塘內施足以有機肥為主的廄肥。
三、合理栽植
1、選擇適當的栽植密度。主要根據用苗種類來確定栽植的密度。因方竹屬於混生竹種,一至二年生的實生苗竹鞭不發達,移植後走鞭慢。面竹繁殖苗鞭粗芽大,移植成後每年可走鞭1米以上,成林快。
要使方竹林能在5~8年內獲得較好的效益,種植密度實生苗每畝100株以上。竹鞭繁殖苗每畝74株以上。並以根據各地的經濟條件,可適當加大種植密度。
2、栽植時間。以每年的初春斷雪後的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一個月時間內,栽植成活率最高,可達90%以上。
3、栽植方法。竹苗根系由於木質化程度高,起苗後放置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竹苗失水,影響成活率,因此不易長途運輸,為了保證成活率,從起苗到栽植完畢,一般不要超過72小時,在48小時內栽植完畢,成活率比較高,最好是隨起隨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