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榮國府與寧榮街怎麼樣,值得去嗎
榮國府與寧榮街都挺不錯的,各有各的特色,值得一去。
榮國府
垂花門是宮廷式房脊,雕梁畫棟且有兩個明顯的倒垂花,故名「垂花門」,是富貴人家的內院院門,起裝飾和掩蓋作用。門的兩邊鑲有花窗的屋頂青牆。雕有多種圖案。為建造好垂花門,技術人員曾幾次到北京觀摩。
⑵ 榮國府與寧榮街怎麼樣
榮國府與寧榮街挺好玩的,其地處正定大佛寺附近,兩處實為一體景觀。榮國府與寧榮街是為拍攝電視連續劇《紅樓夢》而修建的一座大型仿清古建築群。
寧榮街的街上共有五十幾家店鋪,店前掛著古式的招牌、幌子,再現了明清時分的市井景象。這一條街以經營傳統的古玩字畫、手工藝品等為主,文化氣息極濃。屋錯落有致,街上旗幌招展,牌匾齊全,再現了康乾盛世的原貌。
⑶ 寧榮街為什麼選正定
寧榮街榮國府為何建在古城正定呢?這里的原因既有偶然又有歷史的巧合。那是一九八四年中央電視台籌拍電視連續劇。
《紅樓夢》需要搭建場景,在北京租場地的價格很貴。為此,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決定與地方政府聯合投資,建造一座規模宏大的榮國府和寧榮街。一個偶然的機會正定縣政府在得知這一情況後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決定為劇組提供真實場地。這樣做既可以把這個真實的場景變為影視拍攝基地,又可以充實古城旅遊內容,逐步開發新景點。而《紅樓夢》籌備組經過反復考察後,認為正定既有很深的文化底蘊,是著名的文化古城,而且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於是決定把榮國府建在正定。巧的是在土建工程即將結束的時候,著名紅學專家周汝昌考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祖上二十八代,北宋武惠王曹彬祖籍常山郡靈壽崗頭人。常山乃正定古稱,這樣榮國府在正定縣是鬼使神差讓曹雪芹靈魂回到了故里。
⑷ 什麼是甘心吃虧,早有戒備
得失盈虧心知肚明,常懷一顆戒備之心有益無害。有大志向的人心裝天下事,也裝己身危,學會保護自己才是發展的前提。
有人說:「吃虧是福」。此話不假,但要看吃的什麼虧,如何吃的。
曾國藩對人性的理解較為黑暗,認為「主動吃虧」之人多半別有用心,因此一定要小心提防。這與他縱橫官場,看盡爾虞我詐有密切關系。
一個人主動吃虧,是否有所求,這後面深藏的動機,是非要弄明白不可的。本著正直、善良目的的吃虧應該鼓勵,但是如果識別不慎,縱容了心懷不軌的人,則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而善良還是別有用心,分辨起來可不這么容易。
古語有雲:「寧讓人,勿使人讓;寧容人,勿使人容;寧吃人虧,勿使人吃吾之虧;寧受人氣,勿使人受吾之氣。人有恩於吾,則終身不忘;人有仇於吾,則即時丟去。」這種對人性的徹悟,其中蘊含了多少人生的道理!
曾國藩深知這個道理,所以一生從不輕易接受他人的恩惠。他常說,從前那些施恩於我的人都是另有所圖,少則數百、多則數干,不過都是一種投資而已。有天我做了大官,不報答他們,顯得我刻薄;報答他們,即使是他們施予的十倍,也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出於這種理解,曾國藩在京城八年從不接受他人的好處。他對弟弟說:「情願人占我的便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宜。」他認為不佔別人便宜,身輕氣爽,做事也不受羈絆。曾國藩不僅僅是自己不受人恩,對家人也是如此。他的子女在回憶中說從未有什麼人借任何理由給父親送禮,每次收禮,都是給母親賀壽送來的禮物。
他很明白,身處官場要小心主動吃虧的人,更不能佔人便宜而導致自己失節。一個主動吃虧的人,若是居心叵測,在古代往往引狼入室,擾亂朝綱,在現代也會是善設圈套之人,還是小心為妙。
古代自己主動吃虧的人不少,但是多數或別有目的或心術不正。易牙殺子蒸肉獻帝王;豎刁閹己自賤以求官,看起來都是為他人舍棄自己,實質上都是別有圖謀。沒有人不愛自己的兒子,更沒有人不珍惜自己的身體,能犧牲如此之多可見其心機之深。
從這些故事我們應看到,對於那些主動吃虧的人的真正用心,我們一定要慎重識別,更不能隨意佔便宜,佔便宜不管怎麼說,都是便宜好占,可結果或者難堪,或者麻煩。
曾國藩曾說:「君子知道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因此功勛、美譽兩者都得到了。不爭功的實際上是爭到功勞,忍讓敵手實際上是在戰勝他,甘居人下的實際上處在人上,這些道理都是德行不夠,道行不深的小人所不能體會的。君子若真能明白爭執路上的險惡,獨自行進到與世無爭的玄深道路,就會容光煥發,德行聲名與古之高人同列矣。」
曾國藩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一生位居高官,但從不以權謀取私利。他在北京的寓所只有兩樣東西,一是書籍,一是衣服。衣服是做官的人必不可少的,而書籍是曾國藩一生的嗜好。
清貧到如此地步,曾國藩也表示,將來罷官以後,除了適合夫人穿的衣服外,剩下的都與兄弟五人平分。所有的書籍,則一律收藏於利見齋中,無論兄弟還是後輩都不得私自拿走一本。除了這兩樣東西,曾國藩決心不再保留任何東西。他認為這些書才是真正的財富。一般來說,看不見的都比看得見的珍貴。
曾國藩雖然在北京做官期間俸銀較少,但一直對家裡有些資助。他求學期間曾借了別人一千兩銀子,回家又要幾百兩路費,他深感難辦齊這么多銀兩。即便在他如此貧困之下,也從未利用職權佔取便宜,與今天的貪官相比,曾國藩不僅是清廉,更是聰明過人了,試想歷朝歷代哪個貪官有好下場呢?貪腐的事情代代都有,深究原因,不端正的品格,不滿足的慾望是根本。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身居高位,不可驕傲。」但曾國荃總是不聽勸告,曾國藩心急如焚,反復寫信勸誡他:「你對我的勸誡,總是不願去虛心體驗,動不動還要和我辯論一番,這是不行的。我們身居高位,別人都拿眼睛看著我們,因此做什麼事都應謹慎小心。一般的總督巡撫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驕傲自滿。君子真正過人的地方,就是虛心而已。我的話你不但要用心琢磨,而且外面所有不好聽的議論,你更應該細心思考一番。古人說的好,身居高位還能做到不驕傲是很難的。」這番話且不說是教育誰的,就是如今的任何一個人聽來都會從中獲益的。
雖然曾國藩已經很節儉也不驕傲,但是受地位所限,仍舊經常遇到被迫破例的事情。有一次,曾國藩的屬下李翥漢說,他依照李希帥的樣式打了一把銀壺,可以燉人參,可以煮燕窩,花費丁八兩多白銀。曾國藩深覺愧疚,他說:
「現在百姓都在吃樹根樹皮,官員也很窮;而我身居高位,如此驕奢,還竊取廉潔節儉的虛名,真是令人汗顏啊!以後應當注意。」
曾國藩常說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給你恩惠,總是有什麼目的,一旦拿了別人的好處,就不能秉公辦理事情了。這和現在所說的「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說,請客送禮的事情,自己不做別人做,也要想明白該不該收。有人為了求得官職送禮,這樣的人怎麼能用呢?有人為了上學送禮,這樣的人能學到什麼呢? 因此在用人時,曾國藩往往會從一個人的為人處世上考察愛自誇的人,這些人常常急利好功,而那種不爭功勞、不佔便宜的人在作戰時卻能沖鋒在前。結果後者最後不但得到功勛,而且得到名譽。
如果主動吃虧的是別人,就要多做幾方面的考察;如果是自己要吃虧,就只能在有必然需要的時候。所以,吃虧的學問是需要學習的,這也是如何做人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
⑸ 敢問各位大神,誰有《警告全國父老書》全文請發過來,謝謝
寅卯之交,天發殺機,龍蛇起陸,娵呰鶉火。戰雲四飛,倭族乘機,逼我夏宇。我舉國父老兄弟姊妹十餘年來隱憂惕栗,夢寐弗忘之亡國慘禍,挾歐洲之彈煙血雨以俱來。噩耗既布,義電交馳。軍士變色於疆場,學子憤慨於庠序,商賈喧噪於廛市,農夫激怒於甿郊。凡有血氣,莫不痛心,忠義之民,願為國死。同人等羈身異域,切齒國仇,回望神州,仰天悲憤。以謂有國可亡,有人可死,已無投鼠忌器之顧慮,宜有破釜沉舟之決心。萬一橫逆之來,迫我於絕境,則當率我四萬萬忠義勇健之同胞,出其丹心碧血,染吾黃帝以降列祖列宗光榮歷史之末頁。事亟寇深,危險萬狀,謹陳斯義,布於有眾,皇天後土,實式憑之。
嗚呼,吾中國之待亡也久矣!所以不即亡者,惟均勢之故。前此痛史,姑不殫述。粗攝厥要,斷自甲午。列強在華,拔幟豎幟,均勢之局,乃具規模,以中國泱泱萬里,天府之區,廣土豐物,邁絕寰宇,任何一國,欲舉而印度之、勢所弗許。即欲攘我權利,亦輒為他國所遏,群雄角逐,賴以苟安。故欲夷我如盧克森堡、比利時者,亦所不能。惟是燕幕之慘,志士寒心,牛後之羞,壯夫切齒,誠以寄生即亡國之基,履霜乃堅冰之漸也。甲午之戰既終,日人挾其戰勝之餘威,索我遼東半島。外交黑幕,捭闔縱橫;壇坫樽俎之間,乃不得不有所迎拒以圖一時之牽制。而引狼拒虎之禍,勢又緣茲以起,且至不可收拾。卡西尼中俄密約之結果,旅大租於俄,廣州租於法,威海租於英,膠州租於德。義大利聞而生心,亦欲據我三門灣。自是卧榻之側,有他人鼾睡之聲,獨立之邦,伏列強割據之跡。若則齊軀競進,若則單騎獨行,鐵路告成,礦山斯去,軍旗所至,商旅遂來。中更庚子之亂,日俄之爭,外力益以潛滋,勢力略有轉易。凡其利權壟斷之域,輒揚勢力范圍之言,均勢之界愈明,瓜分之機愈迫;英之於西藏及長江流域也,俄之於外蒙、伊犁也,日之於福建、南滿也,法之於滇,德之於魯也。或由戰勝攻取,或由秘密締約,或由清廷斷送,或由列國協謀,均於其所志之地,攘得不讓他國之特權。夫勢力范圍雲者,歐人拓土非洲,分據海岸,而以其後方之地,價定界域,俾隸各國,以避紛爭之事也。非洲荒漠之野,歐人臨之,視若無物,橫行罔忌。而奈何以其施於非洲黑人者,施於吾文化淵源神明遺裔之宗邦,斯其夷視吾國族於何等耶!美之於華,無領土野心,惟冀擴其商路,見夫列強之植力於華,若茲其猛進,深慮其不利於華者,將亦不利於美。於是其國務卿甄海氏,於千九百年,牒布各國,標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主義,旨在使列強在華之勢力,無問何國之於何地,均當與其他各國持平衡之度,勿得擅禁其貿易之權。雖於周緣租借之域,聲明勢力范圍,亦弗許擅自封錮,秘為獨有。一面破中國閉關鎖國之故習,俾與各國以同一之機會,均沾利益。各國既受此牒,無不陽示贊同,而陰實梗之,美則益奮力以求此主義之實現。其間列強關系,斗角鉤心,亦復互思防制。故揚子江流域者,英視為其勢力范圍也,而有粵漢、川漢二路之四國借款以間之,日本亦於漢冶萍公司及南潯鐵路享有投資之權利。滿洲者,日、俄視為其勢力范圍也。而美前國務卿諾克士有滿鐵中立之提議,同時,中國亦與英、美有愛錦鐵路借款之商榷。雖皆尼於日、俄而未果,而其變相則為四國借款,以振興滿洲實業,改革滿洲幣制為其用途。磋商妥洽,將有成議,而滔滔江漢,革命怒潮,掀天以起,茲事竟寢。然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主義,至是不可不認為告幾分之成功,而中國於此,乃得偷安苟存於旦夕之殘喘。革命戰後,剜肉補瘡,猶患弗給,乃大舉借款,以鐵路作抵。列強在華之經濟勢力益密,經緯參差,纖維若織,中國等於自縛之春蠶,列強如爭食之餓虎。而蒙、藏與俄、英之關系,較前益彰,各國對我領土之興味,復從茲而益濃。然均勢之基,固未動搖也。是則致中國於將亡者,惟此均勢;延中國於未亡者,惟此均勢;迫中國於必亡者,亦惟此均勢。此列強在華中世之概觀,世指為遠東問題者也。同時其紛紜雜沓,有與之同符者,即所謂近東問題是。奧斯曼利土厥(即土耳其)帝國之興也,飄飄半月旗,一揮而蔽歐洲之日月。自十七八世紀以還,一敗於奧,再屈於俄,國勢日促,外患既不可遏,內憂又復棼乘。巴爾干諸小邦,或前屬行省,或久列藩封,以歷史所遺種族宗教之痕印,歷久未湮,根本一弱,遂紛紛畔離,謀所以自樹。列強於此,則利用其種族之感情,陰操其宗主之權,大日耳曼主義與大斯拉夫主義之二大暗流,沖激摩盪,軋轢不已。彼一國一族之隆替,與之連封接壤者,即屬異類殊族,亦莫不同其休戚。於是各從其利害之所同,而有三國同盟與三國協商之對抗,三同盟國者,德、奧、意也,三協商國者,英、法、俄也,以保一時之均勢,以郁全歐之暗雲。此近東之均勢,又遙與遠東之均勢相為呼應,以成世界全局之均勢。牽一發,則全身俱動,若待爆之火山,若奇幻之魔窟,風雲萬變,光怪陸離。巴爾干風鶴一驚,列強莫不皇皇焉戒懼以臨,若大難之將至。蓋企平和於均勢之局,猶厝火積薪以求安也。近年巴爾干兩次戰爭,列強相戒,勿事干涉,雖能倖免於亂。今以奧儲一滴之血,塞人一彈之光,霹靂一聲,天驚石破。舉世滔天之禍,全歐陸沉之憂,遂洶涌於巴爾干半島之一隅。餘波所及,更與極東之沉沉大陸相接。正如銅山東崩,洛鍾西應,而呱呱墮地之中華民國,遂無安枕之日,此歐洲大戰及於極東均勢之影響也。民國肇造,邦基未安,方期舉我全國剛毅強固之人心,嘗膽卧薪之志氣,艱難締造,補苴彌縫。內之鞏我邦家於金甌磐石之安,外之與世界各友邦共臻和平康泰之盛運。何圖天意難知,禍機卒發,奧、塞構兵於前,德、俄攘臂於後,英、法牽於協商之義,突厥(土耳其)念其累世之仇,黑山國(門的尼哥羅)則救助同族,比利時則捍衛中立,前後數月間,相率淪溺於戰禍洪流之中而勿容自拔。我中華民國,愛人類之平和,閔友邦之殃厲。鄉人有斗,披發纓冠,同胞互仇,寧容坐視。當夫戰牒紛傳,羽書四達,我政府體國民維持人道之眾意,亦嘗東顧日本,西訊彼美,蘄斯三邦攜手,近維東亞之大局,遠解西歐之慘變。美國政府復電贊同,許與共作調人。日本陽諾陰違,機謀詐變,假日、英同盟之虛名,報還附遼東之舊怨,朝發通牒,夕令動員,師陳黃海之濱,炮擊青島之壘。夫青島孤懸一隅,德人不過幾千,兵艦不過數艘,僅足自衛,烏敢犯人。詎能擾亂東亞之平和,阻塞過商之要路,日本必欲取之者,非報德也,非助莫也,蓋欲伺瑕導隙,藉以問鼎神州,包舉禹域之河山耳。溯自日、俄戰後,旅大移租,三韓見並,南滿實權,亦歸日人掌握,殖民則任意經營,築路則自由行動,關東有都督之設,鐵路為軍人所司,黑水白山儼非我有。夫魯之有膠、澳,遼之有旅順,相犄角而鎮渤海之門戶。旅順失則遼東不保,膠、澳失則齊魯亦危。旅順與膠、澳,盡為日本所據,則扼燕京之咽喉,撼中國之根本,而黃河流域,岌岌不守矣。今日本乘歐人不暇東顧之時,狡焉思啟,作瓜分之戎首,逞吞並之野心,故其進攻青島,遲遲吾行,沿途淫掠,無所弗至,殺戮我人民,凌辱我官吏,霸佔我電局,劫發我公庫。我政府勉顧邦交,再三隱忍,不得已而劃交戰區域,冀其蠻行稍有所限制。我國民茹痛吞聲,亦勉遵政府之命令,多所供其犧牲。日本猶不自足,更進而強劫膠濟鐵路,軍士肆其橫暴,意欲挑起釁端,思得口實,試其戈矛。我國廉知其謀,咽滿腔之血淚,忍切膚之奇痛,百般橫逆,一味屈從,兩國邦交,幸無枝節。青島既陷,方謂一幕風雲,暫可中止,我政府遂向各國宣告交戰區域之撤去,本其固有之權,與所應為之事,而在交戰期間,對於雙方竭誠相與,無左右袒,嚴守局部中立之義務。凡在友邦,當所共鑒,縱欲加罪,寧復有辭。而孰知竟以撤去交戰區域攖日本之盛怒,謂為辱其國體,挾其雷霆萬鈞之勢,迫以強暴無理之條。全案內容,雖未確知,東西報章,已揭其要,析為四項,凡十九條,謹節原文最舉於下:
(甲)南滿洲及東蒙古
一,遼東半島之租借,自一九一五年起,展期九十九年;
二,南滿洲鐵路條約,延長九十九年;
三,南滿洲警察行政權;
四,日本人在南滿洲應得居住經商及購置田地之自由;
五,安奉吉長鐵道租借條約,延長九十九年;
六,承認內蒙古(即東蒙)為日本獨享之勢力范圍;
(乙)山東
七,膠濟鐵路及所有德國在山東之礦山鐵路實業,須無條件的讓與日本;
八,煙濰鐵路及龍口支路之建築權;
(丙)福建
九,承認福建為日本獨享之勢力范圍;
一〇,自福建至江西、湖南之鐵路建築權;
一一,福建省內所有礦山鐵路及其他實業,應歸日本與中國合資興辦;
(丁)一般的要求
一二,中國陸海軍應聘用日本人為教練官;
一三,中國財政教育交通各部,應聘用日本人為顧問;
一四,中國學校之教授外國語者,應教授日本語;
一五,漢冶萍盛宣懷借款之事,應辦理清結;
一六,凡授給礦山鐵路及其他工業之特權時,應詢問日本之意見;
一七,若中國有內亂時,應求日本武力之輔助,日本亦擔負中國秩序之維持;
一八,煤油特權讓與日本;
一九,開放中國全部,使日本人自由經商。
凡茲條款,任允其一,國已不國。況乃全盤托出,咄咄逼人,迫之以秘密,脅之以出兵,強之以直接交涉,辱我國體,輿論激昂,則捏詞以誣之﹔國民憤慨,則造謠以間之。不曰獨探,輒曰收買,忽而離間,忽而煽動,一若吾國人皆鹿豕之不如,盡金錢之可賄。至彼報章橫議,主興問罪之師,政社建言,促行解決之策,欲舉其詳,難更仆數。此日本乘機並吞中國之由來,吾人所當鐫骨銘心,志茲深仇奇辱者也。日本既發此大難,中國不敢於坐亡,日復一日,勢必出於決裂。彼有強暴之陸軍,我有犧牲之血肉﹔彼有堅巨之戰艦,我有朝野之決心。蜂蠆有毒,而況一國,海枯石爛,眾志難移。舉四百餘州之河山,四萬萬人之墳墓,日本雖橫,對此戰血餘腥之大陸,終恐其食之不下咽也。且極東突有震動,歐戰必亟議和,群雄逐逐,馬首東回,德報新仇,俄修舊怨,美有鄰厚之虞,英有棄盟之勢,萬矢一的,以向日本,而以我中原為戰場,中國固已早亡,日本豈能倖免。苟至於此,黃種淪於萬劫之深淵,哲人獨執世界之牛耳,野心勃勃之日本,果安在哉!嗟彼日人,陰賊成性,當民國初建之際,挑兄弟?牆之機,射影含沙,無所不至。雙方蠱以顧問,百計施其鬼謀,欺我政府,愚我黎庶。凡茲島國之陰謀,盡成一家之痛史,創痕猶在,前事未忘。今更恃強挾迫,無理要脅,
⑹ 名言警句
科學:1)學而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
想要學問大,就要多讀、多抄、多寫。要記住,一個人想要在學業上有所建樹,一定得堅持這樣做卡片、摘記。——吳晗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文也。——孔子
雖有卓越的才能,而無一心不斷的勤勉、百折不回的忍耐,亦不能立身於世間。——亞歷山大
3)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貝多芬
苦莫苦於多願,悲莫悲於精散。《素書》
通往學識寶庫的門戶多的很,大學只是其中的一個門戶而已。——秦牧
品德修養:1)寬容:寬恕他人的作惡,是對於弱者來說,盡管要作很大的努力,但至少可以從憎恨他人的苦惱中解脫出來。如果不能寬恕,那麼至少忘記其惡吧!—繆塞
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不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荀子
2)淡泊:朗如日月,清如水鏡。——楊炯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
3)忍讓:在人生道路上能謙讓三分,就能天寬地闊。——卡耐基
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寧吃人虧,勿使人吃我虧;寧受人氣,勿使人受我氣。——楊繼明
如果一個人的激情,無論在快樂還是苦惱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教給的關於什麼應當懼怕、什麼不應當懼怕的信條,那麼我們就因他的激情部分而稱每個這樣的人為勇敢的人。——柏拉圖
奮斗: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抱負永遠是一種歡樂,是一種如地產一般可靠的財產。——羅伯特·史蒂文生
2)人類要在競爭中求生,便要奮斗。——孫中山
一個人必須經過一番艱苦奮斗,才會有所成就。——安徒生
3)奮斗是萬物之父。——陶行知
只有經過長時間完成其發展的艱苦工作,並長期埋頭沉浸於其中的任務,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爾
你應該不顧一切縱身跳進你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運,然後,以大無謂的英勇把他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難向你挑畔。——泰戈爾
愛國: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司馬遷
愛國如飢渴。——班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人不僅為自己而生,而且也為祖國活著。——柏拉圖
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
我的音樂,要獻給祖國,獻給勞動人民大眾,為挽救民族危機服務。——冼星海
位卑未感忘憂國.——陸游
對自己鼓勵的話:1)能者非他,能自樹立,不因循者是也。——韓愈
人,誰都想依賴強者,但真正可以依靠的惟有自己。——德田虎雄
2)一個人只要有自信,那他就能成為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索洛維契克
自行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莎士比亞
3)不靠壁壘,不靠城牆,人人都依靠自己。——歌德
用你自己的手去爭取未來吧,不要妄想你們的鎖鏈會自動變成自由的鑰匙。——雨果
別做自甘雌伏的庸人,要當勇於抗爭的好漢——愛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