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金經理挑選出優秀的公司,還會考慮哪些因素
來源:好買基金——公募基金——基金公司——基金業績
為了能對各基金公司的整體業績做一個比較,我統計了近1年、2016年、2015年和2014年的超額收益(Alpha)和夏普比率(Sharpe)。
通過分析,發現:
1)東方資管:有著顯著且持續的超額收益,但夏普比率很低。說明主動投資能力很強,可以獲得超越市場的收益,但是波動也很大,適合預期收益高、風險承受能力大的投資者;
2)興全基金:超額收益高,夏普比率也較高,可以看出興全也具有較強的主動投資能力,但相對穩健些,沒有那麼激進。
3)國泰基金:超額收益可觀,夏普比率也還可以;
4)易方達:雖然超額收益一般,但是夏普比率很高,這和它旗下優秀的固收產品分不開;
5)嘉實、招商、廣發、銀華也還不錯。
6.看公告和資訊:基金公司管理是否規范、經營是否合規
比如:是否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欺詐、誤導投資者,信息披露是否全面、准確、及時,有無明顯的違法違規現象等。這就需要投資者平時多關注基金報告的發布、新聞資訊等。
此外,投資者還可以從基金公司的理財經理那「試探」一下,問一些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比如:有沒有便宜的基金?還可以撥打客服熱線,問一些申購贖回、風險控制、轉換分紅等問題,看他們的回答是否准確、及時。這從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應基金公司的經營水平。
總結:
基金公司相當於基金背後的品牌,一家信譽良好、實力強大(德才兼備)的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也不會太差,具體可以從以上6個方面來考察。
B. 各基金投資的收益率怎麼有高有低都選擇收益率高的基金,那麼收益率低的基金公司不是賺不到錢嗎
1 各基金投資的收益率怎麼有高有低?
因為各家基金投資的產品不同,基金經理的操作能力不同,他們也是募集錢去投資
2 都選擇收益率高的基金,那麼收益率低的基金公司不是賺不到錢嗎?
因為收益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像做生意的有賺有虧,起起落落,今天收益低的,每天可能高,今天收益高的,明天可能就低,這個很難說。
C. 在眾多的基金經理中,如何選出最厲害的那個
對於我們理財的人來說,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因為基金經理是他掌管基金的靈魂,你的收益最終是由基金經理的操作決定的。
那怎樣才能挑選一名好的基金經理呢?
3、高學歷
金融本身就是一個高門檻的行業,但是如果想當基金經理,沒有高學歷很難入這行。就拿上面的任澤松來說,人家是清華大學畢業的碩士。
金融這個行業,可以說是涉及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以及各個行業,如果沒有高學歷和專業知識作為基數,很難對行業和市場行情產生一個正確的認知。更不用說如何看專業的財報和解讀各種報表和信息。
雖然很多時候學歷不等於能力,但是高學歷說明其有很強的學習能力。
在瞬息萬變的金融行業里,接受新事物和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
4、豐富的過往經歷
沒有一個剛剛入市的小白一開始就就能當基金經理的。
所以在你挑選基金經理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其過往履歷。
只有經歷過牛熊轉換的人才能領會到市場既是一個造富的場所,但同樣也是讓人夢碎的地方。
穿越過牛熊之人,經歷過大起大落之人,才能正真的對這個市場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有了這顆敬畏之心,早基金投資操作中,無形地就為你的財富多增添了一份保障。在基金管理時,也更能理解風控的重要性,也更不會做出急功近利之舉,這也是對投資人的負責。
另外,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的形成,也是通過長期的投資經理中沉澱下來的。甚至可以說,一個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往往會成為其個人的品牌。
5、聽其言,觀其行
曾國藩識人有三點: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曾國藩的解釋是: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
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這三者缺一不可。
與其聽一個基金經理在路演、宣傳中說得天花亂墜,倒不如看看其一貫的言行。
好的基金經理必定會有敏捷的思維、縝密的邏輯和卓越的見識。
沒有這幾點,在市場里也就只能是被割韭菜的芸芸眾生,或者說不會做得多出色。
以上幾點都是我們挑選一名好的基金經理必備的條件,如果不滿足,我們投資的朋友們還是謹慎些比較好。
畢竟保住本就,才能保證在行情來時有盈利的機會,投資人的利益永遠都是第一位的。
D. 基金應該要如何挑選,你有什麼建議嗎
買基金的時候,基金凈值是高好還是低好呢?
基金單位凈值指的是每份基金單位的凈資產價值。
實際上,單位凈值只是購買基金的一個參考指標,不能看絕對值的高低,即凈值1.5的基金和凈值1.8的基金不具備可比性。
投資基金關鍵看歷史業績整體表現,如果某個基金成立10年,成立以來無分紅、無拆分,凈值只有1.8元,那就表明這個基金做的很爛。像有一些愛分紅的基金,看起來單位凈值只有1元出頭,但其實表現很穩健。
因此,購買基金除了看單位凈值,還要看成立時間,同時看看歷史分紅情況,歷史情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看歷史業績是不是現任基金經理做出來的。
除了看基金凈值,累計單位凈值選基更有幫助
累計單位凈值指當天單位凈值加基金成立後累計單位分紅金額。
比如,基金某一天的單位凈值為1.826元,當天第一次分紅,每份基金分紅0.174元,那麼當天的單位累計凈值就為:1.826元+0.174元=2元。
累計單位凈值有助於投資者了解基金歷史業績表現
比如,一個基金經理水平特別高,將基金凈值從1元/份做到累計凈值10元/份,但中間分過很多次紅,現在的單位凈值只有3元/份,但累計凈值還是10元/份。那這個基金,跟單位凈值和累計凈值都是3元/份相比,明顯要好。
累計凈值幫助識別哪個基金經理更厲
如果基金在某個基金經理管理期間,累計凈值上漲很多,就說明這個基金經理很厲害。
累計凈值可直觀觀察投資收益率
比如,你在單位凈值1元/份購買基金,選擇紅利再投資方式,假設該基金做過幾次分紅,分紅後的單位凈值是1.3元/份,累計凈值是1.5元/份,此時你的投資收益率是50%,而不是單位凈值所體現的30%。
E. 如何選擇基金
如何選擇基金?
不同基金的投資周期
1、貨幣基金:現金替代品。
2、債券基金:定期存款的替代品,適合持有半年至一年以上。
3、保本型基金:根據基金合同為准,看一下需要投資多長時間。
4、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數型基金:適合持有三年以上。
由於各基金投資標的不同,同時風險和收益比也不同,股票基金的風險最大,同時長期看收益也最高。貨基是為了保證流動性,債基是為了在風險不大的情況下取得一定的收益,而指數型是為了獲得市場上漲帶來的平均收益,同時,也拉高資產的整體收益率。
怎麼樣?看到這里,每種基金的大概的情況看懂了嗎?根據自己的情況,准備入手哪種類型的基金呢?
那麼在這里呢,給大傢具體來講一下平均收益大概在13%左右的混合基金的篩選實操吧。畢竟這個收益還是能秒殺很多投資品啦,風險系數也還行。
混合基金選擇指標:
混合型基金的篩選需要考慮七個指標,
分別是:基金的規模;成立時間;收益率;手續費;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基金經理的更換頻率;基金經理的選股擇時能力。
第一項:收益率。收益率當然是越強越好。
第二項:成立時間。挑選成立時間在三年以上,這樣的會更穩健。
第三項,基金的規模。混合基金的規模不宜過小,但也不宜過大,建議大家挑規模在 2 億至 110 之間。
第四項:基金的手續費。當然是越低越好。
第五項:基金經理的更換頻率。這個指標在篩選債券基金的時候講過,經理更換的頻率越低越好。
第六項:基金所屬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從兩個方面來看:①看它在同類基金公司中的排名。②看他的盈利是否跑贏滬深 300 指數。
第七項:基金經理的選股擇時能力。主要是參考四個指標:①從業情況,看這個基金經理任職多久了,建議不小於三年;②評分,高於 50 分的比較有保障;③星級,越高越好;④管理的基金收益排名:沒有跑贏同類平均水平的,可以排除。
F. 選擇好基金要看哪些指標如何選擇基金經理
選擇基金看基金公司和旗下基金的規模、實力、知名度、信譽度、分紅能力、盈利能力、排名、收益率和長期走勢是否穩健。天天公布的基金凈值排行榜,幾乎每天的排名順序都在不斷的變化。所以看排行榜只是看看。買基金的參考依據要從長期的基金排行榜來選擇,最少看一年的走勢及排行情況。看一種基金是否值得投資,要看近一年、近2年、近3年及從成立以來的排名都在前列才行。但有些基金成立時間相比較晚,但收益也是不錯的,這要看同期成立的基金排名和收益來對比。像華夏優勢這樣的基金,去年收益率高達30%左右,而有些基金卻出現虧損,這就是差距。如果選擇不好基金,收益會相差很多的。選擇基金經理,要選擇收益較高、排名靠前、走勢穩健、盈利能力較強的基金即可。不用管它是什麼經理,因為只要長期投資回報率較高的的基金,基金的經理自然就出名了。像華夏大盤、策略的基金經理王亞偉就是這樣的。
G. 怎麼選擇基金經理
之前有談到過基金業績的因素,如投資風格、標准差、夏普比率等等,但其實真正一隻基金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這些方面,還有一些有趣的因素會影響其基金的內在投資價值:
如何選基金?怎麼選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也要看背景
據公開數據顯示,擔任過賣方研究員的基金經理平均業績及詹森比率均優於從未擔任過賣方研究員的基金經理。
賣方研究員主要指的是那些券商研究員,他們需要為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推薦股票,而買方研究員則是評價這只股票該不該買入。話說,買的不如賣的精,由於賣方直接與上市公司打交道的次數較多,在某種程度上比買方更清楚市場的。曾經擔任過賣方研究員而轉戰基金經理的經歷可能會使得基金經理能夠更加深入地挖掘個股、了解行業動態,具備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更加深厚的研究功底。不過,賣方研究員中晉級基金經理的幾率也比買方研究員難度更大。
姜還是老的辣
在風險控制方面,基金經理從業年限越長的基金錶現越好(注意,這里說的不是業績表現,而是風控表現),而隨著持股集中度和倉位比例的提高,回撤將進一步增大。排排君用組合大師「按照從業年限大於35年或大於10年」的條件對基金經理進行篩選,然後將「最近一年最大回撤」進行降序排列。
顯然,從業年限在35年以上的基金經理回撤指標要遠遠小於從業年限僅10年以上。因此,咱們選基金的時候,盡量選擇老的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
如何選基金?怎麼選基金經理?
「重倉」駛得萬年船
基金公司的整體持股集中度越高,基金的業績表現也越好,風險控制水平也越高。很簡單,如果好股票那麼多,為什麼要過度分散?注意這里說的是過度分散,不是不要分散,重倉某幾只股票。當然持股集中的基金往往波動也會更大些。
一山不容二虎
同一隻基金在同一個時間段內,共同管理基金的人數越多,會對基金業績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管理同一隻基金的基金經理人數越多,每位基金經理的投資意志可能都無法完全地體現,導致最終業績表現低於預期。
買基金還要跟著大金主
這里的大金主就是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越高的基金,平均業績表現也越好。
機構投資者具有更加專業化的投資分析手段,並且由於資金量大,可以有更多機會進行實地調研和考證,最終選擇投資實力更強的基金。看基金業績排行榜選基金可能是大大坑,很多業績好的基金,規模都在快速變大,關於基金規模變大的,投資者可以關注那些不讓你買太多的好基金,私募排排網上買私募是不收認購費的。另外,多關注機構投資者看好哪些基金。
基金也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基金的上一期規模對於基金下一期的業績、風險收益及回撤均有顯著的「副作用」。
有數據顯示,上期基金的規模每增長1%,下期基金的業績將會比平均水平下降0.183%。
因為上一期基金規模增長越多,可能會導致下一期基金由於資金量大,很難及時布局、調整倉位,從而使得整體收益被攤薄,業績受到負面影響。同時,規模增大也有可能會導致投資的集中度下降,整體投資更分散,從而導致回撤減小。
看收益,無問規模
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對於旗下的基金收益與波動的影響並不大。規模大的基金公司,其收益和波動不一定好,因為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整體持股集中度可能會下降, 平均值會低於中小規模的基金公司。因此,關注基金公司不如關注基金經理。
如何選基金?怎麼選基金經理?
擇時是個大問題
據公開數據顯示,擇時能力較強的基金經理非常少,總共佔比不到3%,並且隨著投資年限的增加這個比例在逐步縮減,投資年限大於4年的基金經理裡面,基本沒有擇時能力較強的人。而擇時能力較差的基金經理非常多,佔比約50%,並且隨著投資年限的增加,這個比例反而在不斷增大,剩餘的一半基金經理在擇時方面是平庸的。
擇時能力是衡量對股市每次漲跌的把握,但講真,市場風雲變幻,又有多少基金經理能夠把握住每次的上漲與下跌呢?因此,咱們不管是一次性買基金也好還是做定投也罷,把擇時拋開,只要宏觀環境大好,時間自然會給你答案。
市場老司機,開車自然穩
隨著投資年限的增加,波動率較高的基金經理佔比逐年減小,從35%減小波動0%,也就是說,投資年限短的基金經理波動較大,而投資年限長的基金經理波動較小。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投資年限小於1年的基金經理是個特例,可能這一年正好處於大牛市或熊市,或者震盪市,而後者會導致基金凈值大幅波動。
但是,隨著投資年限的增加,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會越來越強,這是毋庸置疑的。記住,投資的本質是投人,炒股的核心是選股。私募排排網上買私募不收認購費,還有不少優秀的私募基金經理。
擇時和選股不可兼得
基金經理的擇時能力與選股能力具有一定的矛盾,很難同時滿足。仔細研究你會發現,市場上的基金經理風格差異很大的,選股的專心選股,擇時的專心擇時。而其中任何一種能力,比如選股或者擇時越強,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越好。但是,當前市場上有擇時能力較強的基金經理的數量很少,因此我們可以把精力放在選擇有選股能力的基金經理,因為基金經理考擇時很難長期獲取超額收益,但靠選股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