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中行原油寶有多少投資者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行原油寶有多少投資者

發布時間: 2021-05-29 05:24:56

㈠ 中國銀行原油寶穿倉,盡快繳清欠款,為什麼這么多人質疑中行呢

某國有銀行曾也因理財類產品受到質疑,結果出具了一份2003年國家批復銀行允許從事理財類產品的文件,從表面上看,中行原油寶作為理財類產品,其設立資質是合理的。

但實質上,允許客戶在一定時間內自由買賣的原油寶,與某些期貨公司偷偷開設的外盤美原油期貨沒有太大區別,只是交易時間大大縮短。

結論很明顯,不一定是人為風控的問題,也不只是機器程序控制的問題,而是中行下的單子,其數量金額遠遠超出投資者的單子組合,在十倍二十倍的杠桿作用下,製造出巨大的損失。

支持原油寶的投資者們。還想弱弱的說一句,其實客戶的單子和中行的單子根本就是兩回事,誰的鍋誰背唄。

㈡ 中行原油寶自己不會虧多少錢,因為有能力追加保證金連續交易負值虧損部分投資者無責因為中行無負值交易

這個得看中行的最終解釋,畢竟中行的合約有些條款寫的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按照國際合約的話油價出現負值是被允許的!

㈢ 如何看待中國銀行的原油寶

中行原油寶是紙原油性質的賬戶交易類產品,「紙原油」產品屬於原油期貨「衍生品市場」的產品,不能像一手原油期貨那樣交割實物,但可以進行多空操作。理論上,購買紙原油採用全額保證金,不具備杠桿效應,風險不高。理論與現實的矛盾引發了人們關於原油寶產品設計缺陷的爭議。

1、首先,5月合約未在5月合約到期前提前移倉。通常情況下,不進行實物交割期貨的交易者一般會選擇提前一個星期交割或者移倉。不進行實物交割的機構,例如全球最大的石油ETF基金、美國的USO基金在4月14日移倉。

國內的工商銀行在4月14日22:00之前移倉,建設銀行也在14日左右移倉。中行原油寶同樣是一款不交割石油現貨的紙石油產品,卻選擇以交割日前最後一天的結算價格為移倉價,而價格易在最後一天產生巨大波動。

2、其次,停止交易時間無法對賬戶操作。4月20日22:00,中行原油寶停止投資者交易時,投資者無法操作,只能眼看著本金虧損直至賬戶為負。中行原油寶客服對媒體回應稱,若為合約最後交易日,交易時間為8:00—22:00,超過22:00銀行不會進行強制平倉。

3、最後,在交易時間外缺乏強行平倉的風險控制機制。一般來說,期貨產品都有風險控制機制,例如油價保證金低於20%就自動平倉。

正常情況下,當投資者無法在22:00操作賬戶,中國銀行發現了油價保證金低於20%,會自動平倉,投資者也會避免無底線虧損。可在當晚的交易中,擔任「最後守門員」的這項規則,沒有發揮作用。

(3)中行原油寶有多少投資者擴展閱讀

銀行在宣傳紙原油產品時,大多沒有強調產品風險,甚至把產品當做理財產品去宣傳。大部分沒有理財經驗的投資者意識不到期貨交易的風險,但銀行作為做市商,需要提前告知投資者可能存在的風險。

另外,像「紙原油」這類衍生品市場中的產品風險控制體系仍有待完善。假如風控體系健全,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4月15日公告允許負價格交易時,中行內部的風控體系就應該察覺負價格交易背後的風險,提醒投資者規避風險,提前移倉。

㈣ 中行「原油寶」的個人投資者慘虧的原因及你對期貨投資風向控制的建議

先不談機構的問題,只說投資者的問題:
期貨的價格是在變動的,和股價一樣,這種投資是一定要緊盯行情,不是說你買了就放那兒不管,你賺的就是差價,機會和風險都是是轉瞬即逝。而在原油出現大幅下跌的時候,投資者沒有主動做平倉(有投資者是做了主動平倉,最終離場了的),這就犯了證券投資的大忌,該割不割,而當後來想賣的時候,又沒有了買盤,結果就砸手裡了。
而且,在芝交所出了原油負價交易的規則後,投資者沒引起重視,甚至說有的投資者都不曉得有這個規則。
總之,投資者最大的問題:對投資品種的不了解。期貨屬於R4中高風險投資,但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這其中機構的問題就暫時先不說)。

㈤ 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交易操作是否遵循投資者適當性原則,為什麼

沒有遵循,但不是在交易操作上,而是在客戶開戶時的風險揭示階段
正常來說,這種類期貨開戶都是要雙錄的,還要通過考試和模擬盤操作,但是可能是監管沒有達到,所以銀行把這個步驟省略了(其實,這個真不怪銀行,這個過程是真的沒用,哪個投資者不清楚自己投資的風險?)
操作上基本不涉及投資者適當性原則

㈥ 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散戶是不是受害方之後會如何發展

中行的原油寶事件可以說是近期有名的社會事件了,很多投資人虧損一大筆錢,有網友問散戶都是受害方嗎,事情如何發展呢?

寫在最後

中行原油寶這個事情很難看,希望有關人員可以以這件事情為教訓,在以後的工作中越來越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㈦ 誰為中行「原油寶」縮水315個億買單

中行原油寶事件將會是教科書級的投資理財事件。據目前統計,中行原油寶客戶大約有六萬人,涉及約42億人民幣保證金的損失,加上需要補繳的近60億保證金,大約110億人民幣損失。目前還是原油寶投資客戶和中行在協商階段,至於誰來買單,從事件發生後,中行的接連不斷的公告可以看出端倪。

事件發生後,隨著輿情發展,監管部門已經介入,並約談了某市中行領導。終於,中行在5月5日發布公告稱:將與客戶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協商解決,若無法解決可訴訟解決。從有關投資者反饋的來看,解決主要分倆種情況,投資金額在千萬以下的將不需要補繳虧欠保證金,而且退還20%的保證金。而對於投資金額在千萬的投資者則不予退還保證金的20%。這一結果未見到中行的官方文件。即使這個結果許多投資者也是不滿意的,大概率事件是客戶承擔20%,中行承擔80%。如果全部由中行承擔,估計這個老大會非常不甘心。

現在銀監會已經介入,這個事件處理可能會更有保障,但對於投資者和中行來說,都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不論是投資者還是做市者都將是慘痛的一課。

㈧ 中行「原油寶」迎來大結局,最終的結果如何

中行「原油寶」迎來大結局,最終的結果也讓投資者非常滿意。

說起「原油寶事件」,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就在十二月五日,銀保監會官網發布公告表示,將會依法查處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事實上,這個公告還表示,中國銀保監會就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依法開展調查工作,對所涉違法違規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並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

在公告的最後,針對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風險事件相關違法違規行為,中國銀保監會決定對中國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罰款5050萬元;與此同時,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兩任總經理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50萬元,對中國銀行全球市場部相關副總經理及資深交易員等兩人均給予警告並處罰款40萬元。不僅如此,中國銀保監會還暫停了中國銀行相關業務、相關分支機構准入事項,並且要求中國銀行依法依規全面梳理相關人員責任並嚴肅問責。與此同時,中國銀保監會還要求中國銀行採取有效措施,對相關問題進行有效地整改,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總而言之,對於這這件事情,中國銀保監會的處理還是非常合理的。

㈨ 「原油寶」事件給中國銀行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原油寶事件對中國銀行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因為大家一般認為銀行的理財風險會比較低,而原油寶事件的爆發,導致大眾對銀行的理財產品產生懷疑。原油寶事件的核心緣由就是相關的交易員風控能力太差了,早在今年四月初,芝加哥交易所就把石油期貨跌為負值的合約進行公告過了,但中國銀行的相關風控人員卻沒有及時將這則公告納入風控之中,最終導致原油寶穿倉,大量投資者不僅血本無歸,而且還負債累累,雖然石油期貨跌為負值,是史上首次出現,但對於交易員來說,控制風險是他的責任,顯然他沒有做好應該做的工作。

最後中國銀行和大部分投資者達成了協議,其負債的部分不用償還了,其本金如果在1000萬以下,銀行可以補償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