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能源發展的利弊豆丁
太依賴國家的政策扶持,這也是無可厚非。
㈡ 企業集團在投資新能源產業方面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鑒於新能源發電是未來趨勢,因而大力扶持新能源發展,成為了我國能源產業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在政策引導下,新能源發展迅猛,裝機容量節節攀升,但市場消納能力不足,導致大量設備淪為擺設,制約著新能源產業進一步發展。
事實上,新能源的發展確實令人振奮。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行業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光伏累計裝機容量為77.42GW,新增裝機容量34.54GW,兩項指標均位列全球首位;同期,風電累計裝機達1.49億千瓦,同比增長13.2%。但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市場消納能力不足瓶頸顯現,致使棄光、棄風等問題愈演愈烈,嚴重阻礙了新能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解決新能源消納難題背景下,新能源技術裝備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只有當技術瓶頸突破後,才能更好地解決新能源波動和間歇特性危及電網安全的問題,減少棄風棄光棄水現象。
此外,綠色發展是未來主要方向和重點工程,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是必然之舉,新能源技術裝備有望占據主流。能源結構調整,也給新能源技術裝備發展帶來市場紅利,利於行業進一步升級發展。
總的來說,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未來會在生產端、消費端填補傳統能源供應缺口,電網、新能源技術裝備等都將配合新能源發展。因此,新能源產業維持中高速增長,將帶動新能源技術裝備壯大變強,前景向好。
㈢ 投資新能源項目時應該咨詢哪些問題
無論你准備投資還是准備獲得風險投資商的青睞,你都需要快速而流利地回答他們那些讓人精疲力盡的商業問題,好的准備是你最好的防護。因此,你應該仔細研究下面這58個風險投資家常問的問題,以便在下次訪問風險投資家時回答這些問題。這些問題一般是:(不含行業內問題)
(1)你的管理隊伍擁有什麼類型的業務經驗?
(2)你的管理隊伍中的成員都是成功者嗎?
(3)每位管理成員的動機是什麼?
(4)你的管理隊伍能完成經營計劃中列明的任務嗎?
(5)你的公司和產品如何進入行業?
(6)目前的市場潮流是什麼?
(7)在你所處的行業中,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8)你如何判定行業的全部銷售額和成長率?
(9)對你公司的利潤影響最大的行業變化是什麼?
(10)在你所處的行業中,季節性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11)和其他公司相比,你的公司有什麼不同?
(12)為什麼你的公司具有很高的成長潛力?
(13)是什麼使你的公司具有特殊的地位?
(14)你的項目為什麼能成功?
(15)為什麼說你的產品服務是有用的?
(16)你的產品能為使用者帶來什麼?
(17)你所預期的產品生命周期是什麼?
(18)技術上的進步對你的產品和企業會有怎樣的影響?
(19)你的產品的責任是什麼?
(20)是什麼使你的公司和產品變得獨特?
(21)當你的公司必須和更大的公司競爭時,為什麼你的公司會成功?
(22)你的產品是滿足了顧客的特定需求還是潛在需求?
(23)你的產品有做為標識的商標名稱呢?
(24)你的產品可以重復使用嗎?
(25)你產品的質量是高還是低?
(26)顧客是否是你產品的最終用戶?
(27)你的產品所面對的是大眾消費者還是單個的大買家?
(28)你的競爭對手是誰?
(29)你的競爭對手在那些方面比你強?
(30)和競爭對手相比,你具有哪些優勢?
(31)和你競爭對手相比,你如何在價格、性能、服務和保證方面和他們競爭?
(32)你的產品有哪些替代品?
(33)據你估計,你的競爭對手對你的公司會做怎樣的反應?
(34)如果你計劃取得市場份額,你將如何行動?
(35)在你的營銷計劃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36)你採取的主要是零售營銷戰略,還是行業營銷戰略?
(37)在你的營銷計劃中,廣告有多麼重要?
(38)你的廣告計劃對產品的銷售會有怎樣的影響?
(39)當你的產品服務成熟以後,你的營銷戰略將怎樣改變?
(4O)對你來講,是否需要直銷?
(41)你的顧客群體有多大?
(42)你的顧客群體在統計上的特徵是什麼?
(43)從最初的購買者接觸到實際的銷售其延遲時間有多長?
(44)你的設備能力有多大?
(45)你認為公司發展的瓶頸在哪裡?
(46)你認為質量控制有多重要?
(47)目前的儲備有多少?
(48)你的產品是在組裝線上大批量生產,還是根據客戶要求單獨生產的?
(49)在製造產品的過程中有哪些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問題?
(50)你的供應商是誰?他們經營的有多久了?
(51)供應商的來源有多少?
(52)目前是否存在著零件缺乏的問題?
(53)你的公司有多少名雇員?
(54)在最近的將來,你預計需求會是什麼?
(55)你公司勞動力供應來自何處?
(56)公司的雇員是如何分類的,即全職工、臨時工、管理人員、支持人員或生產/服務人員?
(57)培訓員工的費用是多少?
(58)公司職工主要是熟練工人還是非熟練工人?
㈣ 從技術經濟學角度分析新能源項目投資的主要困難是什麼
不確定性的新能源項目發展過程中高風險性是投資的主要困難。
祥析:
新能源是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是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由於新能源投資是一種長期性的股權投資,其投資與常規性的股權投資過程相比具有不可逆性和多階段投資的靈活性,科學的評價新能源的投資價值、減少投資風險、提高項目的成功率是投資的關鍵所在。
一般地說,常規能源是指技術上比較成熟且已被大規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規模利用、正在積極研究開發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大中型水電都被看作常規能源,而把太陽能、風能、現代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以及氫能等作為新能源。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樹立,過去一直被視作垃圾的工業與生活有機廢棄物被重新認識,作為一種能源資源化利用的物質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因此,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術的一種形式。
㈤ 新能源投資的主要困難是什麼
新能源設施都很貴,包括太陽能發電板,風力發電機等,並且回報期長,新能源成本高,和常規能源相比沒有優勢,現在只能示範,不能應用,例如新能源的電動汽車,號稱發展多少的,現在的情況大家也知道了,技術瓶頸也是一方面,例如電動汽車的電池就是問題
㈥ 關於新能源的問題
2011年新能源行業三大問題待解
面向2011:三大問題待解
然而,展望未來,中國要在新能源產業革命中拔得頭籌,還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一是缺乏核心技術與核心原料,潛伏著深層危機,如風能的電機製造技術、多晶硅和單晶硅的提純技術均依賴於國外;核能的核心原料為鈾,但中國儲備量少,大部分需要進口,規模擴大後很容易受制於人。
二是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標准化制定工作亟須進行,包括能耗標准、環保標准、購買補貼標准等,其配套設施如充電站還不夠健全;人才儲備不足,核電、風電、太陽能以及相關裝備製造業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
三是商業模式還不成熟,如新能源汽車要快速發展,需要有符合國情的商業模式作為支撐,使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獲益,能夠進行正常的商業交流和商業競爭,電力公司、電池廠、整車廠、充電站等風險分攤,利益共享。
面向2011年,中國的新能源產業要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科技研發體系,建立靈活、高效的科技投入機制,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實行高效、有力度的激勵機制,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搭建全方位、以我為主的國際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等。
二是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包括配合國家的新能源政策,加快風能、水能、智能電網、電動汽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補貼等方面的標准化制定與修訂工作;擴大高校新能源專業的招生規模,推行產學合作的長效實習、實訓模式;吸引社會資金,加大對新能源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成立各種形式的新能源產業聯盟,推動相關利益方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與合作關系等。
三是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通過將技術、人才、政府扶持、勞動力、設備等資源要素聚集起來,快速提高規模;或通過引進海外基金、產品技術走向海外上市,提高國際競爭力;或與國際企業巨頭開展廣泛的戰略合作,聯合研發,取得自主知識產權等。
2010年,新能源產業熱度不減,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各國爭先恐後,紛紛制定相關的產業規劃及優惠政策,加大創新投入,積極培育市場,力圖搶占競爭的制高點。如歐盟發布了新的能源戰略《能源2020:有競爭力、可持續和確保安全的發展戰略》,日本修訂了《能源基本計劃》,美國加快新能源立法等。在主要國家的帶領下,新能源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新能源產業革命已全面啟動。
中國: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
中國新能源產業在2009年投資總額已經超過美國,這主要得益於中央政府採取了堅定的產業扶持政策。《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不僅將新能源產業列入了現階段培育和發展的重點,與其密切相關的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產業也被包括在內。據悉,《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目前也已上報國務院待批。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這一領域的重視程度,新能源產業的前景被普遍看好。
地方政府作為主要推手,積極響應號召,紛紛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重點發展。如山東省將在未來三年內安排12億元,重點支持太陽能光熱及光伏利用、風力發電、生物質能利用、地源熱泵等清潔能源示範項目;吉林省在「十二五」時期將圍繞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和核電等四大領域,著力建設新能源產業基地;河北省提出將建設10個綠色能源示範縣、100個綠色能源示範鄉,培育6家以上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巨型」新能源裝備製造企業等。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中國的新能源企業快速成長。如無錫尚德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商以及全球光伏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比亞迪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動力電池供應商之一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領跑者,華銳風電成為中國最大的風電整機生產企業以及全球最大的風電設備供應商之一,中廣核成為中國核電運營的重點企業之一以及領先的清潔能源綜合服務集團等。這些企業不僅在國內赫赫有名,在國際上也頗具競爭力。
為加快新能源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各地還著力推進產業集群,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等結成產業技術聯盟。如北京成立了包括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風能、生物質能、淺層地能、核能六個產業技術聯盟在內的首都新能源產業技術聯盟;四川雙流作為國家新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以光伏、光電、光熱、核能、風能「三光兩能」為方向,打造千億元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吉林省利用汽車產業發展優勢,著力打造長春、遼源兩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等。據統計,目前國內已設立了100多個新能源產業基地,規模都非常龐大。
為保障產業發展,輸送高素質、高水平的專門人才,教育部決定從2011年起高校招生將新增140個新專業,全部為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專業。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增設了新能源相關專業,如華北電力大學陸續增加了本科階段核工程與核技術、水利水電工程、風能與動力工程、水文與水資源以及工程造價專業;廈門大學增加了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階段光伏工程、核能工程、化學能源工程和能源經濟學專業;浙江大學增加了本科階段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和海洋工程與技術專業等。
由此可見,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科研機構以及高校,新能源產業在中國已經全面鋪開,通過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出口基地、清潔能源市場、風力渦輪發電機生產國、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國,成為世界上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已經處於先驅地位。
新能源:大國博弈新戰場
中國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對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形成了挑戰,引起美國的強烈反應。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的申請,美國政府對華啟動了與新能源政策和措施有關的301調查案,指責中國為支持本國清潔能源部門採取的補貼措施是非市場性補貼,違反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定,目前美國政府已向世界貿易組織就中國對風能製造商的補貼提出起訴。中國則作出積極回應,表示自身的做法符合國際慣例,相較之下,美國對清潔能源的補貼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反映出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美國自奧巴馬上任以來,就一直尋求新能源的主導權;歐洲作為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發源地,自然不甘落後;日本的化石能源匱乏,利用新能源來彌補缺陷;中國是能源消費大國,新能源雖然起步較晚,但進步最快。鑒於新能源產業不僅寄託著美國領導21世紀全球經濟的夢想,還寄託著歐洲成為「下一個中東」的夢想,寄託著日本成為能源輸出大國的夢想,以及中國「大國崛起」的夢想,可以預料未來在新能源領域的國際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㈦ 新能源問題
內容來自 網路 > 太陽能
太陽能一般指太陽光的輻射能量。太陽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太陽能的光熱轉換、光電轉換以及光化學轉換三種主要方式
廣義上的太陽能是地球上許多能量的來源,如風能,化學能,水的勢能等由太陽能導致或轉化成的能量形式。
利用太陽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陽電能池,通過光電轉換把太陽光中包含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的熱量加熱水,並利用熱水發電等。
太陽能可分為2種:
1.太陽能光伏 光伏板組件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幾乎全部以半導體物料(例如硅)製成的薄身固體光伏電池組成。由於沒有活動的部分,故可以長時間操作而不會導致任何損耗。簡單的光伏電池可為手錶及計算機提供能源,較復雜的光伏系統可為房屋照明,並為電網供電。 光伏板組件可以製成不同形狀,而組件又可連接,以產生更多電力。近年,天台及建築物表面均會使用光伏板組件,甚至被用作窗戶、天窗或遮蔽裝置的一部分,這些光伏設施通常被稱為附設於建築物的光伏系統。
2.太陽熱能 現代的太陽熱能科技將陽光聚合,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氣和電力。除了運用適當的科技來收集太陽能外,建築物亦可利用太陽的光和熱能,方法是在設計時加入合適的裝備,例如巨型的向南窗戶或使用能吸收及慢慢釋放太陽熱力的建築材料。
核能
核能是通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符合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其中E=能量,m=質量,c=光速常量。核能的釋放主要有三種形式:
A.核裂變能
所謂核裂變能是通過一些重原子核(如鈾-235、鈾-238、鈈-239等)的裂變釋放出的能量
B.核聚變能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氫原子核(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發生質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叫做核聚變反應,其釋放出的能量稱為核聚變能。
C.核衰變
核衰變是一種自然的慢得多的裂變形式,因其能量釋放緩慢而難以加以利用
核能的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1)資源利用率低
(2)反應後產生的核廢料成為危害生物圈的潛在因素,其最終處理技術尚未完全解決
(3)反應堆的安全問題尚需不斷監控及改進
(4)核不擴散要求的約束,即核電站反應堆中生成的鈈-239受控制
(5)核電建設投資費用仍然比常規能源發電高,投資風險較大
海洋能
海洋能指蘊藏於海水中的各種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海水鹽度差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可再生性和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是一項亟待開發利用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能源。
波浪發電,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波浪蘊藏的電能高達90萬億度。目前,海上導航浮標和燈塔已經用上了波浪發電機發出的電來照明。大型波浪發電機組也已問世。我國在也對波浪發電進行研究和試驗,並製成了供航標燈使用的發電裝置。
潮汐發電,據世界動力會議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潮汐發電量將達到1000-3000億千瓦。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是法國北部英吉利海峽上的朗斯河口電站,發電能力24萬千瓦,已經工作了30多年。我國在浙江省建造了江廈潮汐電站,總容量達到3000千瓦。
風能
風能是太陽輻射下流動所形成的。風能與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它蘊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廣泛,永不枯竭,對交通不便、遠離主幹電網的島嶼及邊遠地區尤為重要。
風力發電,是當代人利用風能最常見的形式,自19世紀末,丹麥研製成風力發電機以來,人們認識到石油等能源會枯竭,才重視風能的發展。
1977年,聯邦德國在著名的風谷--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爾建造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電風車。該風車高150米,每個漿葉長40米,重18噸,用玻璃鋼製成。到1994年,全世界的風力發電機裝機容量已達到300萬千瓦左右,每年發電約50億千瓦時。
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來源於生物質,也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於生物中的一種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質能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而且是一種無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經光合作用產生的物質有1730億噸,其中蘊含的能量相當於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熱能
地球內部熱源可來自重力分異、潮汐摩擦、化學反應和放射性元素衰變釋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熱能是地球主要熱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已有5500處地熱點,地熱田45個,地熱資源總量約320萬兆瓦。
氫能
在眾多新能源中,氫能以其重量輕、無污染、熱值高、應用面廣等獨特優點脫穎而出,將成為21世紀的理想能源。氫能可以作飛機、汽車的燃料,可以用作推動火箭動力。
海洋滲透能
如果有兩種鹽溶液,一種溶液中鹽的濃度高,一種溶液的濃度低,那麼把兩種溶液放在一起並用一種滲透膜隔離後,會產生滲透壓,水會從濃度低的溶液流向濃度高的溶液。江河裡流動的是淡水,而海洋中存在的是鹹水,兩者也存在一定的濃度差。在江河的入海口,淡水的水壓比海水的水壓高,如果在入海口放置一個渦輪發電機,淡水和海水之間的滲透壓就可以推動渦輪機來發電。
海洋滲透能是一種十分環保的綠色能源,它既不產生垃圾,也沒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更不依賴天氣的狀況,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在鹽分濃度更大的水域里,滲透發電廠的發電效能會更好,比如地中海、死海、我國鹽城市的大鹽湖、美國的大鹽湖。當然發電廠附近必須有淡水的供給。據挪威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巴德·米克爾森估計,利用海洋滲透能發電,全球范圍內年度發電量可以達到16000億度。
㈧ 新能源投資可信嗎
不可信。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 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
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在中國可以形成產業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電站)、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是可循環利用的清潔能源。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既是整個能源供應系統的有效補充手段,也是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是滿足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最終能源選擇。
㈨ 新能源產業投資如何可靠嗎
看是在哪投資了,如果是在建融投資投資的話,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