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中國持美囤國債最高時是多少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國持美囤國債最高時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1-05-28 07:25:12

⑴ 中國累計買了美國多少國債

中國央行應該公開宣告,到底私自挪用了多少國家外匯戰略儲備,來購買美國國債?不久前美聯儲宣稱中國購買了大約5500億。而今早《法新社》說中國央行實際已經購買了美國13000億美元國債。

⑵ 中國持有美國國務債哪個時期買的最多

中國持有非常多的美國國債,其中在九十年代購買的最多。

⑶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有多少

5850億美元:中國成美國第一大債權人

9月單月增持美國國債近436億美元,為年內最高

李彬

中國取代日本成為美國第一大債權人。昨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達5850億美元,一舉超過8年來始終占據首位的日本。 而9月中國增持幅度近436億美元,刷新了年內增持最高值。

數據顯示,日本繼8月份後繼續減持美國國債128億美元,9月末共持有美國國債5732億美元。排名第三位的英國,9月也大幅增持了303億美元,至3384億美元。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經濟持續下行,而對中國應增持還是減持美國國債的爭論也十分熱烈。有人士認為,美元的走弱將使得外匯資產縮水,因此拋售美國國債的聲音一度高漲。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美國的國債市場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競爭市場,而是存在類似寡頭壟斷的格局,國債被幾家官方機構持有的情況下,稍有動作便會引發匯率的劇烈變動。而我國作為強勢美元的重要支撐者,也存在相似的情況——中國是美國國債的持有大戶,一旦拋售,必將影響匯市,美元的貶值將使得中國通過貿易順差積攢起來的財富迅速縮水。「在這種相互聯動的作用下,甚至可以說中國在積極地維持美元本位的穩定。」

此外,劉煜輝還指出,外匯儲備中需要維持一部分「活錢」,用來保證三個月期限內進口支付的額度;隨時用來干預匯率市場,以保持匯率的穩定;此外還可以應付人民幣貶值所引發的資本外逃。他估算,這一活錢的規模應在3000億~4000億美元。

但劉煜輝同時認為,雖然龐大的存量動不了,但中國應對當前的外匯增量進行戰略性調節,以形成配置的多元化。他指出,從存量來看,這么大的美元頭寸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非常大,而美元貶值、商品價格上漲,將會使得中國的購買力大大縮水。

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就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來說,購買美國國債可能是降低中國外匯儲備風險最好的方式。

他分析,雖然美國遭受了金融危機重創,但從目前的結果看,歐盟受損更嚴重。另外從實物資產來看,黃金和石油等商品價格波動較大,也無法滿足安全性需要。

近日,美國財政部一位官員指出,2009年美國國債的發行額度可能會達到近乎天量的1.8萬億美元。劉煜輝認為,由於奧巴馬對減稅計劃、醫保改革等措施的承諾,使得下屆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將會非常大,1.8萬億美元的國債幾乎不可能通過國內投資者來承擔。而當前美國國債存量中的1.5萬億美元已經由國外投資者持有,在這個基礎上再吃下1.8萬億美元的大塊頭也並不現實。因此,美國難免印鈔票的解決辦法。「不管是發國債,還是印鈔票,長期來看,美元貶值的風險還是很大。」

不過,在中國持續增持的同時,美國國債原第一大持有人日本卻做出了持續減持的行動。對於這一截然不同的動作,劉煜輝認為,不可相提並論。他指出,日本整個經濟體對於匯率非常敏感,一旦日元升值過快,將對其貿易造成嚴重的打擊,尤其在經濟衰退的時候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日本必須保持經常性的對日元的干預,不能讓其升值過快。由於日本央行經常投入大量的外匯儲備來干預,這就不排除其每個月對美國國債的持有量產生較大波動。」

⑷ 中國現在持有美國國債是多少

一段時間以來,有一條消息人們一直在關注著,那就是中國超越了日本,成為美國國債最大的境外持有者。截止到2008年9月末的數據顯示,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總額已經接近了六千億美元。 截止到今天中國持有美國國債6529億美元,是美國的最大債主國.

⑸ 中國買美國國債多少億

國家持有1.25萬億美元美債。不算個人 和企業持有數量
美元在幾十年前是1美元兌10元人民幣 現在是1美元兌6元人民幣。
也就是幾十年前你如果用人民幣換成了美元的話,你現在就虧損了百分之五十。
投資美債 遠沒有投資實業 土地 收益高。

⑹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多少

為了擴大貿易就必須多持美國國債。因為國際貿易必須使用美元。這是二戰之後的國際秩序。要想不買美國國債就必須挑戰二戰之後的國際秩序。所以中國要擴大更大的市場就必須繼續買美國國債。意思是有100萬美元資本只能做100萬美元的貿易。有了1000萬美元才能做1000萬美元的生意。中國今年已經向美國美元發起了挑戰。3月26人民幣石油國際化,4月5號的鐵礦石人民幣國際化。意思產油國和產鐵礦石的國家只要把原油和原鐵礦石運到中國市場來。就不需要用美元為中間貨幣。意思繞開美元直接交易

⑺ 中國國債上限是多少

在紐約第六大道和42街交匯點的一棟大樓上,有一塊26英尺長的顯示屏,這就是著名的"國家債務鍾"。1989年老布希剛上台時建立了這個"國家債務鍾",希望提醒美國人多為子孫後代著想,在經濟問題上不要"寅吃卯糧"。
8月2日,就在距離違約最後期限不到10個小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簽署獲兩院投票通過的提高債務上限議案。如今國家債務鍾的數字突破了美國國債法定上限14.29萬億美元,還在繼續增加。
雖然美國在最後一刻避免了技術性違約,但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全球經濟沖突的加劇並沒有因此改善。8月3日,中國的評級機構大公國際率先下調美國信用評級,8月5日,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AA"降至"AA+",評級展望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
8月4日,由於擔心美國經濟可能陷入第二輪衰退以及歐洲債務危機遲遲不見解決,美國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4%,全球股市迎來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美債或短期遭減持對於中國所持有的1.16萬億美元國債而言,由於國債面臨拋售壓力出現價格下跌,中國持有國債面臨賬面損失。
由於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金融市場是全球最發達的金融市場,這導致美國國債一直享有最高的主權信用評級。一方面,美國政府可以憑借這一評級優勢以更低的成本獲得融資,另一方面,美國國債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流動性、最安全的金融資產。
但這種優勢和信任正在發生變化。8月5日,標普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降至AA+,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評級。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維持在3%的較低水平,失去3A評級後投資者處於避險需求可能短期減持美國國債,價格走低將推動其收益率走高,新發國債成本也將上升。
摩根大通固定收益部門全球策略主管特里貝爾頓指出,信用評級降至"AA"級,美國長期國債利率可能上升60至70個基點,意味著政府發行國債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每年可能因此多支付1000億美元利息。
據媒體報道,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曾多次公開警告,中國作為美國的第一大債權國處境危險,無論是美元貶值或美債評級下降,都可能導致中國投資美國國債的賬面減值將達20%至30%。一旦拋售將引發貶值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佔比31%,這意味著各國央行和投資者都被捆綁在美債戰車上。
"美國此次提高國債上限暫緩債券違約,但這種解決危機的方法通過不停地印鈔票繼續加劇全球的流動性和杠桿率,無疑將危機進一步擴大。"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說。
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自1960年以來,美國國會已經78次提高債務上限,平均每八個月提高一次。自奧巴馬2009年1月20日就任總統以來,國會已經三次提高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為2.979萬億美元。
美國一個民間機構還專門開設了"美國債務鍾"的網站,在這個網站首頁的最中間顯要位置,列出了美國社會面臨的總債務:約55萬億美元。以2010年美國全年GDP總額14.5萬億美元作比較,這個數值是美國全年GDP的將近4倍。平均每位美國公民負債17.6萬美元,每個美國家庭負債額達到66萬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根治美國債務危機取決於美國政府債務管理能力的提升。美國的這種以債補債的模式不會有根本的改變,這是其經濟發展模式決定的。
美國國債很大一部分是由全球經濟買單。截至今年5月,美國公共債務總額為14.3萬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央行和投資者持有4.45萬億美元。里昂證券中國策略師安迪·羅斯曼稱,即使中國有可能會出售部分美國債券,這也將引起其他國家出售自己所持的美國債券,進而導致中國所持債券貶值。"對中國來說,這將是金融自殺。"羅斯曼稱。
外匯儲備購買力下降事實上,持有美債的風險並非來自償付風險,迄今為止美債還未出現過償付問題。但美債可能隨著美元走軟等原因,導致美債持有者被動出現損失。
中國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截至5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1.16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債的第一持有主體,佔比高達12%,比美聯儲還高出2個百分點。而中國的對外金融資產中,71%為美元資產。換言之,中美在美國債務問題上的關系屬"唇亡齒寒"。
總部設在芝加哥的金融服務公司Mesirow Financial HoldingsInc.的首席經濟學家斯萬克說:"美國沉迷於消費,且中國是惟一一個能滿足我們這種慾望的國家。想要戒掉這種癮並不容易。"我國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美元的購買力即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由於我國的外匯儲備是對外投資,因此美元對歐元、英鎊、日元等其他非人民幣幣種的走勢,將直接決定我國外匯儲備的購買力。然而,反映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的美元指數從2005年的93.34下跌至目前的74.6附近,下跌超過20%。此外,國際上的大宗商品等都是以美元計價的,如果美元貶值這些商品的價格就要漲價,從而造成我國外匯儲備實際購買力的下降。
"美元時間"網站以消費物價指數為基數,計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購買力變化。1990年1美元的購買力相當於2010年的1.71美元,也就是說,1990年需要花1美元購買的東西到了2010年要花1.71美元才能買到。
中國出口面臨壓力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引擎,債務問題帶來的經濟衰退、美元走軟等問題將影響全球貿易,其中最大的出口國是中國。
美國政府此次提高舉債上限的代價是未來十年削減赤字2萬億美元,這對於高福利的美國來說並非易事。
中國社科院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在目前美國政府財政支出中福利性開支佔比高達58%,這種義務性支出(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和養老)是美國歷屆政府競選中承諾累積的,所以異常地剛性,很難壓縮。有學者擔心,削減赤字將打壓不穩定的美國經濟,經濟衰退或不可避免。
從外需角度看,2010年中美雙邊貿易總值3853.4億美元,佔中國貿易總額的12.9%。中國最大的出口地是歐盟,其次是美國,歐洲同樣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認為,美債危機影響下,未來幾年中國進出口企業可能面臨外需持續疲軟、人民幣繼續升值、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的不利環境。除了通過各種手段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太多辦法來應對。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是,在美國債務違約問題出現後,美元走軟導致其他貨幣被動升值,日本和瑞士上周都不得不出手干預各自外匯市場。美元走軟導致的人民幣匯率升值,也會抑制中國出口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