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左手國債和右手貨幣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左手國債和右手貨幣

發布時間: 2021-05-28 02:48:59

❶ 為什麼發行貨幣需要國債,國債和國家貨幣有什麼關系

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已發行的貨幣是負債(表示對公眾的負債),它必然有在資產中的某一個類別作為支撐.比如一份新發行貨幣對應一份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不能憑空發行,否則將導致貨幣發行泛濫,惡性通貨膨脹發生.
如果當時實行的是金本位制貨幣制度,則新發行多少貨幣要依據國庫新增加多少黃金來定(該制度規定:每一個英鎊含黃金若干.),二者嚴格掛鉤.如果不是金本位制,而是依據GDP增長率或者稅收增長率,則意味著以未來的國家財政收入作為這一部分新發行貨幣的支撐. 搞清楚了這幾個基本點,再來理解"以國債為抵押"的意思. 國債通常是國家通過財政部發行的、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如稅收)作為還款來源的債券。 所以,"以國債為抵押"發行貨幣,實際上是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作為新發行貨幣的資產支撐。

❷ 國債和貨幣的關系

國債比貨幣好,政府缺錢最好的途徑就是發行國債融資,至於發行貨幣只會使市場變得更差,是造成通貨膨脹的罪魁禍首。

❸ 誰能解釋一下債務貨幣中,國債和貨幣之間的關系

債務貨幣的代表是美元,美元的發行機構是美聯儲,而美聯儲是私人的,美國政府要發行美元就必須支付一定的利息通過美聯儲來印美鈔,只要美元在流通,美國政府就不斷的支付這部分利息,而且利息是滾動的,這部分利息就劃分在美國政府的國債中,這就讓貨幣和國債死鎖在了一起,也說明美國國債不斷攀升的原因。

❹ 左手發行國債,右手購買N萬億美國國債,國家到底是有錢還是沒錢,為什麼不買黃金或者原油,這時候這么便

國家肯定是很有錢的。


雖然我們感覺真正納稅的體驗不多,但是其實我們的社會成本奇高,很多地方都可以防不勝防地征你的稅,例如比美帝國主義價格還高的汽油、壟斷的高額醫療費用、交通運輸出行成本、電信網路費用等等,太多太多收錢的地方了,改革開放這20幾年,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國庫也快速地累積了巨額財富!現在只是國富民弱,所以郎咸平提出藏富於民才是真的太平盛世!


那麼回歸你得話題,國家不是沒錢,左手發行國債,右手購買美國國債,其實是一種投資策略,其實質就是看好美元,就好比你看到房產投資有利可圖,當然借別人錢都要去買,這發現國債的道理也都這樣,其實目的就只有一個:為了賺更多的錢而已!


美元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深入泥潭,最低下探到70.68,其實這是絕佳抄底機會,看價格合適就買進是正常的投資行為,所以國家的的策略是對的。請看下圖美元周線走勢:


希望我的解答能過完美解決你的問題!

❺ 國債與貨幣的關系。

我也喜歡看《貨幣戰爭》
我說下我的理解,宋鴻兵的意思是,在市場良性的情況下,不可能隨意的發行貨幣,要根據需求發行國債。先說國債: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簡單的說就是國家向你借錢,給你的借據。也就是一種承諾可以償還的憑證。再說貨幣,貨幣的定義概念有很多,在這里意思就是根據信用代表一定價值在市場上可以自由流通的憑證。所以說本質上,國債和貨幣是沒有價值的。
"新增貨幣就必須增加國債,而還清國債就等於摧毀了國家貨幣。"這局話的意思是,正因為有國債,貨幣才可以沒有阻力的自由流通,你持有國債,政府肯定會還的,因為政府有稅收,有資產。還清國債後,貨幣就無法標價,沒有辦法衡量貨幣的價值。以為現在貨幣脫離了金本位制,貨幣只在有信用的條件下運行,靠國家來衡量。
「市場上將沒有貨幣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遠不可能還清債務。」意思就是沒有流通的貨幣,政府沒辦法籌措到資金,賺取利潤,償還債務。
個人理解,水平有限,不過希望對你有幫助。建議你看下《貨幣銀行學》,對你理解《貨幣戰爭》很有幫助

❻ 國債等於貨幣么

不是,國債是國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發行國債的目的往往是彌補國家財政赤字,或者為一些耗資巨大的建設項目、以及某些特殊經濟政策乃至為戰爭籌措資金。由於國債以中央政府的稅收作為還本付息的保證,因此風險小,流動性強,利率也較其他債券低。
國債是債的一種特殊形式

❼ 國債與貨幣政策是怎麼一回事

國債的價格與利率政策息息相關,國家降息,國債價格就會上漲而到期的收益率會下降。反過來,國家加息,國債價格就會下跌而到期的收益率會提高。有時國債是用來調控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的,例如在2007年下半年有過一次大規模的國債發行,而當時的股市很熱,可以說是到處都是錢,國債一出就把一部分錢收走了。有時國債發行是為了人為擴大財政赤字,用來刺激內需或者是要拯救國內經濟,當然要在一定限度內進行,像這次美國的次貸危機美國開動印鈔機,同時大量發放國債就是要彌補金融衍生品導致的巨大損失

❽ 發國債和直接發貨幣的區別是什麼

在現代金融環境下,首先說,國債是政府負責到期還本負息的債務,貨幣是信用貨幣無到期期限和利息,就是說無需償還的債務。其次來說,發行機關不同,國債一般由財政部代表政府發行,而貨幣由中央銀行發行。再次,貨幣可直接做為支付憑證,而國債不能做為支付憑證。

現代條件下,為了控制政府通貨膨脹的沖動,一般都規定了中央銀行不能直接購國債。也就說,直接發貨幣會使流通中的貨幣增加而沖擊物價,而發國債只能使政府在貨幣存量中增加財政收入用於財政支出,同時等量消減非政府部門的貨幣,使對貨幣的競爭加劇。

❾ 日央行宣布買入自己的政府債券,這不是錢從左手到右手嗎

你首先必須了解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這是各國央行(尤其是美聯儲和歐洲央行)最優先採取的貨幣政策。當然在中國可能因為國債市場化水平不夠兒比較難操作(所以中國只能採取提高准備金的硬手段來調節貨幣供應)。

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運用買賣政府債券的方式來調整存款准備金的多寡,進而控制貨幣的供給量。其買賣的對象主要包括公債、機構債、AAA評級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和有資產擔保債券(ABS)等,也就是說 央行為了給市場提供必要的可待資金,願意買入商業銀行持有的債券。當然央行肯定會考慮到對市場的影響。

政府債券的發行者(收款人)是當然是主要是政府(具體是財政部),商業銀行當然沒有權利發行政府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