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疫情防控期間,境外投資者用境內企業分配的利潤再投資於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是否有稅收優惠政策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商務部關於擴大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適用范圍的通知》(財稅〔2018〕102號)的規定,境外投資者從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直接投資境內非禁止外商投資的項目和領域,可以享受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擴大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適用范圍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3號)進一步明確了相應條件。因此,境外投資者用境內企業分配的利潤再投資於境內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可以按照上述規定享受暫不徵收預提所得稅政策。
❷ 「別讓解禁涼了!」行業疾呼:疫情後皮卡市場更需強心針
誰都沒有想到,2020年會以這樣的方式到來。1月下旬,當皮卡市場還沉浸在重慶、寧波、吉林、南昌相繼解禁的喜悅中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運行節奏,包含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後在內的汽車產業鏈紛紛停擺,前進中的國產皮卡被迫按下暫停鍵。
疫情當前,我們不得不重新評估和預測2020年國內皮卡市場的走勢,眼下,疫情的「蝴蝶效應」尚未完全顯現,這場危機對皮卡行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企業應該如何「轉危為機「?疫情過後是否會有相關刺激政策的出台?
總結:
總體來看,大部分業內人士對皮卡市場未來走勢持樂觀態度,認為疫情短期內帶來了沖擊,但隨著解禁政策的實施、皮卡使用環境和消費認知的改善,以及疫情過後帶來的消費釋放,皮卡仍然擁有廣闊的發展潛力。
同時,更多人認可政策對皮卡行業起到的主導性作用,疫情之後,皮卡需要進一步解禁及更多的消費刺激舉措,已經成為皮卡人的共識。
眼下,疫情影響還在持續,除了團結協作、共渡危機之外,皮卡企業及行業還需提高抗風險能力,「市場小了,蛋糕也就小了,競爭勢必更加激烈,這時候,車企為了防控疫情還需要增加成本支出,在這個過程中,抗風險弱的末端企業就會被淘汰。」中汽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對記者說。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❸ 解禁/補貼/免購置稅疫情之後皮卡市場利好政策早知道
繼2月16日國家層面指出「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之後,2月20日,商務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台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減輕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同時鼓勵各地根據形勢變化,因地制宜出台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增加傳統汽車限購指標和開展汽車以舊換新等舉措,促進汽車消費。
汽車行業期待已久的救市政策終於有了確切的答復,難上加難的2020年車市也有了復甦的轉機。與此同時,多位行業專家及車企領導為皮卡這一小眾車型發聲,認為疫情過後,皮卡市場同樣需要刺激政策提振信心。那麼,皮卡行業在期待什麼樣的利好政策?哪些是當下市場迫切需要的?
總結:穩定汽車等大宗產品消費已經勢在必行,我們靜待進一步的刺激消費政策出台,希望皮卡可以享受政策紅利,借勢騰飛。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中國經濟為何能有效應對此次疫情打擊
中國經濟體量大,主要是經濟結構比較全,且還處在高增長階段。
❺ 中國要是基建搞完了該怎麼繼續發展
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近日,各部委紛紛出台「新基建」配套激勵措施,將有效激發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新基建」一般包括5G、城際高速鐵路、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代表著新工業革命的發展方向。在當前疫情導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背景下,「新基建」既是實現經濟平穩有序發展的重要方法,也是應對挑戰、轉型升級的重要機遇。
「新基建」孕育著巨大發展空間。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5G網路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除此之外,5G網路建設還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預計到2025年將累計帶動超過3.5萬億元投資。與此同時,國內數據中心(IDC)也將迎來發展提速時代,未來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可期。
「新基建」有助於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通過大力發展「新基建」,中國將不再處於全球供應鏈的中下端,制度優勢將使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實現大逆轉,不僅領跑數字經濟、雲計算、大數據、智能製造等產業,還將促使中國製造業、中國的實體經濟在新一輪世界競賽中處於更強的地位。
「新基建」兼具穩增長和創新的雙重效應。新產業新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完善,對與未來科技發展相配套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也是新經濟茁壯成長的必要前提。在傳統基建領域,財政資金占相當比重,而且是由央企和國企參與建設,但「新基建」投資和運營模式比較靈活,外資、中小企業都有非常多的參與機會,這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活力。
基於此,各級政府應大力出台對「新基建」的鼓勵措施,努力提高政策精準性。
第一,積極將「新基建」列為優先發展領域。截至目前,已有25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基建」。如,河南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0年要推進實現縣城以上城區5G全覆蓋,啟動全省5G規模化商用;甘肅省提出,2020年要基本實現地級市城區5G全覆蓋;重慶市提出,要實施5G融合應用行動計劃,2020年新建5G基站3萬個;上海市提出,加快培育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生物醫葯等新興產業,加快建設5G網路、數據中心、冷鏈物流等新型基礎設施,積極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
第二,加大對相關領域研發投資的支持和補貼力度。如,疫情發生以來,全國28個省區市合作建設數字防疫系統,健康碼在200多個城市上線,數字技術極大提升了防疫效率。網上課堂、在家辦公,保障了社會經濟正常運轉。 「一網通辦」小程序「隨申辦」等在支付寶、微信日漸普及。
第三,努力改善營商環境,推動「新基建」領域國際合作。今年是《外商投資法》頒布一周年,中國政府將繼續推動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對於發展「新基建」,各級政府應充分保障外商外資、民營企業和央企國企的平等競爭,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以法治為主的市場經濟。
這次疫情所形成的沖擊是外生性沖擊、階段性沖擊,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的內生活力和韌性,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盡管全球疫情快速擴散蔓延,可能嚴重沖擊世界經濟,使中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明顯上升,但是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中國發展,越要增強信心、堅定信心。
我們有充足的宏觀政策工具可用,能夠有效對沖疫情影響,通過加大政策調節力度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我們有能力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推動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穩中向好。
❻ 應對疫情下的經濟壓力,中國採取了哪些措施
1、發行債券。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爭取空間,主動擴大赤字率至可控范圍內,為將來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融通協同打好基礎。
2、加大財政補貼力度。補貼受打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文旅等行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行專項債,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引導這些領域的投資,為實現產業長線投資、規模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3、出台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應急措施。由於中小微企業應對突發和短期風險能力較差,涉及就業面廣,要實施精準的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因疫情帶來的突發風險,降低經營成本,補償突發風險成本。
4、做好基建項目復工、開工和儲備。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
(6)疫情下基建投資政策擴展閱讀
疫情中對於中小企業扶持的措施:
1、採取刺激政策對沖經濟短期波動。多措並舉採取應對疫情沖擊經濟的宏觀貨幣政策。進行市場逆回購操作,增加市場信貸投放,增加市場流動性,對沖資本市場波動。
2、適時適度降准降息,給予特殊時期還本付息延期支持,鼓勵但不強制商業銀行對部分地區下降利率,對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提供信貸支持。
3、將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和居民作為重點服務對象,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加大融資支持力度。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採取措施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❼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今年十月份,我國的相關專家在線上舉辦了我國疫情後發展復甦的討論會議。有專家表示,在過去的三個季度里,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大部分取得了積極健康發展,很多領域已經擺脫了疫情的影響,將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我國經濟持續復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可以看出,第三季度我國的經濟增速達到了4.9%,前九個月經濟增速同比轉正為0.7%。此外,我國的消費增長率也開始轉正,固定資產投資也在提升,居民收入逐步增高。對此,經濟專家於澤稱,我國經濟能夠在前三季度轉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國對疫情的科學處理,使得我國成功地擺脫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我國的經濟韌性非常強大,這主要得益於我國生產體系的完善以及最龐大的市場,再加上政府的及時調控,使得我國的生產和消費循環能夠健康平穩發展。並表示,在我國經濟由負向正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經濟市場環境保持良好狀態,持續七個月PMI數據在榮枯線以上。此外,國外投資者也看好中國市場,紛紛加大了在中國的投資。另外,在八月份以來,我國的小型企業發展勢頭也逐漸好轉,讓我國的經濟出現了全面的回暖。實際上,我國經濟復甦的政策經過了一次調整。五月份之前,我國經濟主要靠政府的對企業扶持,以及貨幣政策的調整來刺激經濟。五月份之後,國內各行業復甦,開始經濟內循環,國內市場開始恢復活力。雖然經濟逐漸轉好,但是經濟的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依然沒有改變。
疫情下我國的消費大幅減少
去年我國經濟有很大的下行壓力,主要是因為消費以及製造業投資大量減少。2019年我國的消費對GDP拉動僅為3.53%,較前年下降了1.47%。當時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在房地產和基建方面,然而隨著疫情的沖擊,這兩方面也受到了嚴重影響。但是目前消費已經快速好轉,由於疫情期間農民工不能外出工作,使得他們的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八月份後,農民工開始外出務工,有了穩定收入,消費也開始快速提升。而且在疫情的影響下,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也嚴重下滑,目前他們的消費能力也正在提升。
雖然我國經濟已經持續地復甦,但是仍然沒有擺脫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因此,我國還需要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不斷調整發展模式,在政府的領導下提升經濟模式,向高科技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