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中長期基金投資基金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長期基金投資基金

發布時間: 2021-05-27 08:56:52

投資長期基金如何選擇

由於你是你投資長期基金,那麼可以參考專業機構的評級:http://www.etf88.com/pm/pjlist.shtml

華夏回報適合你的情況。

㈡ 基金到底適合中長期投資還是短期投資哪個風險小

對於基金的操作來說,有一個統計數據,持有基金達三年以上的投資者,虧損的概率就只有3成。而且主要是購買的上輪行情景氣周期高點的行業指數基金以及在高位申購的指數基金。這其實也很好理解,一方面是因為頻繁交易基金,會帶來更多的交易費用、申購贖回等摩擦成本。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基金主要是投資股票。投資股票也不能頻繁交易,交易次數越多,虧損的概率就越高。

當然國家監管進一步完善,我相信未來的A股也會像美股一樣,一點小波小折不影響長期上漲趨勢。

哪些基金買短期的好?

比如像一些周期證券,銀行行業,幾年不漲,一漲吃幾年。

哪些基金買長期的好?

比如必須消費,我們生活沒人離不來吃喝用。

醫葯,醫療:沒有人能不生病,所以我覺得也是可以長期持有的。

㈢ 為什麼基金適合長期投資

首先要分清楚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的目的

長期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分紅,為了每年基金公司分的紅包
而短期投資則是一種投機行為,靠的是低買高賣賺取差價的

目前我認識的人中,很多買股票和基金的都是短期投資,因為畢竟資金少,持有分額不多,與其靠公司分紅的那點錢,不如存銀行去
比如你持有100股,每股分紅1毛的話,也就那麼10塊
但是持有10000股,就會分到1000塊了
這就是長期投資的好處,只要看的准點,不需要技術,但是錢還是需要的比較多

短期投資有風險,畢竟高手很少,一旦失手,就會損失一部分錢,一般人做短期投資基本上大部分靠的是運氣

如果是學生要進行投資,那麼建議是長期投資
因為沒時間去打理,不可能一直盯著看價格走勢,而且錢來的也不容易,一旦虧了,連個生活費都沒了
而長期投資,雖然是慢點,但缺錢的時候可以賣掉,不缺錢就等分紅,或者覺得漲的很高了,也可以考慮賣出去
但是在投資之前,先比較一下銀行利率,估算一下,如果分紅的收獲還不如存銀行去,那就不值得投資了,畢竟投資有風險的,看你願不願意冒那風險了

㈣ 都說基金要長期投資,那是多長呢3年5年10+年

只要有差價就能賺錢,但問題是並不是你買上基金就能掙錢,如果買上基金出現了虧損,這時候賣出去虧損時無法彌補的,而如果長期持有,根據中國股市的歷史表現,還是很有希望彌補上虧待的。

㈤ 長期投資基金該選哪支

建議定投華商盛世成長和華夏優勢基金。華商盛世成長是去年的基金冠軍,年收益率高達40%。華夏優勢近一年的收益率高達27%左右。定投以上2隻基金,年收益率可在10--20%左右。定投2隻基金,可在定投中對比收益情況,積累投資經驗。如果按照15%的年收益率來算,每月定投1000元,3年後資金總額為47921元,5年為93045元,10年為280191元,20年為1413721元,30年為5999483元,也就是將近600萬。這就是長期定投的收益回報率的體現,因為復利率的神奇效果在起作用。

㈥ 適合長期投資的基金 30年的

長期投資可以選擇高風險和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也可以選擇中等風險的混合型基金,做好做分散投資,不要只買一個基金,這樣可以分散投資的風險么。至於具體選哪些基金,你可以上基金買賣網或晨星網上對比選擇,一般要看一個基金的3-5年的收益率和星級評分情況,網上都有具體的分析,可以自己慢慢研究,畢竟咱是做長期投資的么,不要盲目投資。
我個人比較看好嘉實基金公司和華夏基金公司還有廣發證券,買一個基金還有看它的基金公司的運營情況如何,嘉實的售後服務很好。
以上是個人觀點,投資有風險,個人需謹慎哦。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長期投資基金

定投一些實力強的,資格老的基金公司的基金產品
10年,20年後還能活著的基金產品

㈧ 中長期投資,投指數基金真的很合適嗎

您好,指數型基金受大盤影響較大的,適合波動操作。指數基金的一個特點是高倉位復制大盤, 被動投資, 因此相對來說波動較大, 適合在相對確定的牛市中持有。
主動性基金中好的基金能夠持續跑贏大盤, 多年以後累積業績非常突出, 當然也有很多業績與大盤不相上下甚至跑輸大盤, 指數型基金業績相對集中,跑贏大盤的不多, 或者以很小的優勢跑贏大盤. 因此如果選對了基金, 主動型的基金業績要遠遠勝過指數型基金.
當股市已經持續的長時間下跌後, 分批買入指數型基金, 一直買到凈值回到成本以上後暫停, 給自己設定一個止盈目標, 比如15%~20%, 當達到目標後分批贖回. 當市場再次向下,凈值低於成本時再次分批買入, 如此以來成本不斷下降, 循環操作。
指數基金屬於高風險高收益型基金產品,大家在購買指數基金時一定要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中分把握指數基金產品的詳細信息,指數基金受大盤影響很大,最好是波動操作。

㈨ 請問基金投資中,是不是我們都宜於堅持中長期的持有

決不能僵化長期持有!079,10月買的已近代史年了,還虧損不少!僵化長期持有的宣傳害了不少人,請看我發表的一篇文章:

基金:波段操作PK長期持有

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在唱著「同一首歌」:「基金是長期投資工具,不必在意短期的漲跌,不能像股票那樣頻繁進出,否則不但花了手續費,還會買個樓頂價,賣個地板價。只有長期持有才會獲得豐厚收益。」許多理財師也加入了合唱隊。
然而,這一理念在實戰中受到了無情的沖擊和挑戰。王先生在2007年6月5日買了易基價值成長基金,在同年10月16日收益率達到50%,本想「高位賣出,獲利了結」。銀行理財師告訴他,基金要長期投資,於是就繼續持有。一年後的2008年6月5日, 收益率降為16%,經過了2008年連續大跌的折磨,到年底虧損了25%,好不容易到今年2月26日盈利34%。他深有感觸地說:「不看形勢盲目長期持有,決非明智之舉。如果當時在高位賣出,低位再買進,收益要高得多。」
有王先生這樣的經歷和教訓的基民大有人在。在07年10月上、中旬買進基金捂著不動到現在,已經持有兩年多,不算短期了吧,但絕大多數人仍然虧損。從目前股市形勢看,到年底也未必扭虧為盈。持有三年多,依然是虧損!
只要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基金不失為大眾長期投資賺錢的理財品種。但是「長期」是一個模糊概念,究竟多長算長期,沒有明確的界定。長期投資也決不是買了基金後長期持有不動。投資成功的辦法只有一個:低價買入,高價賣出,此外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賺錢。如果已達到預期收益,股市即將進入下降通道,就應該適時清倉,獲利了結。要是買進後股市一蹶不振,按照事先設定的「止損點」贖回,可以避免虧損繼續擴大。如果這時堅持長期持有,只會使收益付諸東流或虧損越來越多。在趨勢向上時,即便短暫回調,也不能輕易撤出,損失盈利機遇。對買進後表現差的基金,應該及時調倉。
長期持有還是波段操作,歷來就是兩種相輔相成的操作方法,並不存在矛盾,更不是相互排斥。僵化地堅持哪一種操作方法不符合辯證法,都是不明智的,應該是有機結合,互為補充,靈活運用。正確的長期投資理念應該是「長期投資的心態+適度的波段操作」,即在堅信證券市場存在長期投資價值的前提下,通過階段性調整的方式提高收益率。在合適的時候投資合適的基金,其投資行為連接起來,最終就是真正的長期投資。單純強調買了捂著不動的長期投資,貶低、排斥波段操作,是對投資者的誤導。
當然,在一般情況下,基金不宜頻率進出,以免既浪費了手續費,還可能喪失了上漲帶來的收益。事實上只要稍有基金投資經驗的都明白這個道理,用不著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傳。一味僵化教條地強調長期持有,無視趨勢,說什麼「長線是金」,貶低甚至排斥波段操作,違反了投資基金賺錢的客觀規律,對收益極為不利。
有的理財師說:「股市行情難以預測,專業人士尚且看不準,何況散戶?波段操作說來容做起來難,十之八九會做反。投資考驗的是耐力和持久力,不能急功近利,還是長期持有為好。」這又是一種偏面的論調。短期股市行情固然誰也難以准確預測,但是中期趨勢還是可以掌握的。例如自2007年10月16日起一路下跌,到2008年2月就應該看出弱市格局,如果這時再一味宣傳「長期持有」,未免有故意誤導之嫌。
波段操作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波段轉換,利用基金轉換功能在股市轉呈明顯弱勢時,把股票基金轉換為貨幣基金,優點是時間短,T+2就可以再買進其它基金,缺點是只能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轉換;二是贖回後再申購,優點是可以買其它公司的基金,缺點是在途時間長,一般股票型基金需要T+5到T+7才能再操作。

㈩ 如何選擇基金做中長期投資

基金定投
准確地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飛刀更難。」 如果採取分批買入法,就克服了只選擇一個時點進行買進和沽出的缺陷,可以均衡成本,使自己在投資中立於不敗之地,即定投法。
一般而言,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兩種,即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由於基金「定額定投」起點低、方式簡單,所以它也被稱為「小額投資計劃」或「懶人理財」。
「相對定投,一次性投資收益可能很高,但風險也很大。」從前年開始進行定投的劉女士告訴記者,「我現在每月投資1000元,留給3 歲的女兒做教育基金,所以我更看重穩妥和省心,錢放進去就不用操心了。」由於規避了投資者對進場時機主觀判斷的影響,定投方式與股票投資或基金單筆投資追高殺跌相比,風險明顯降低。
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具有類似長期儲蓄的特點,能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減碼的功能,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抹平基金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的擇時問題而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