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中國為何向美國發國債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中國為何向美國發國債

發布時間: 2021-05-27 05:59:00

A. 中國有這么多錢買美國國債,為什麼還要給中國國民發行國債

一來可以穩定住美國,如果你不買,任美元在市面上流通,美元只會加速貶值,同時給出口企業增大壓力(他們用人名幣采購原料和支付工資,又把賺來的美元換成人名幣),如果美元貶值,那麼出口企業的美元能換成的人名幣就少了,對於中國經濟有巨大的傷害,而且中國持有的國債是對美國極有震懾力的超級金融武器,美國是守信的大國,不還也得有理由,大家普遍認為,只要中國拋售美元,美元就會急劇貶值,所以美國不敢輕舉妄動。同時發行國債還可以活躍經濟。

B. 為什麼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

有很多原因,主要是這些:
1,買的前提是有賣的,美國每年都需要發行大量的債券供其它國家購買,所以說美國人都是花世界上其它國家的錢在消費,這也是被其特有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導致的。簡單來說,其它國家發行的債券不多,數量上難以和美國抗衡,所以中國持有美國債券最多,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2,在美國投資的風險較低,畢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來,美國的經濟都在領導者全世界,即便經歷了這次金融風暴,很多國家依然迷信美國的經濟發展前景,美元也是比較低風險的投資。另外就是前面說到的,美國的債券發行量不但多,品種也是最多的,比如之前的次貸,這樣的投資市場在很多國家都沒有,唯獨美國有大量的次貸需求,而這個錢當然不是美國自己的,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也因此讓中國損失了上千億。

3,購買美國國債,這種投資的風險在所有的債權種類中是最低的,但還是有的賺,所以中國在有閑錢投資的情況下,買美國債券是一種比較保險的手段。

4,可能是為了在中美外交中得到更大的發言權,畢竟在手中握有大量美國債券時,一旦全部拋售,美國經濟必然受到打擊。當然,日本也有大量美國債券,所以這樣的威脅到底有多管用,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沒人嘗試過。

我覺得就是這些了。。。

C. 為什麼國內要發大量國債既然錢緊張,為什麼還大量買美國國債

為什麼國內要發大量國債,既然錢緊張,為什麼還大量買美國國債?這個問題確實會讓很多人疑惑,如果國家缺錢,一方面在國內發債,另一方面又購買美國的國債,相當於是借錢給美國政府,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答案只是是我們的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先說國家為什麼要發債,然後再說為什麼要購買美國國債。

如果我們再將這些美元賣掉,那麼事情就相當於回到了最初始的狀態,國家將這些美元在國內拋售,換取人民幣 ,然後美元流向了個人和企業手裡,國家是獲得了人民幣,但是問題是個人和企業獲得的美元該如何使用?在國內是無法使用的!就只能投資國外了!那麼誰來建設我們的國家?出口的盈利就無法成為建設國內的資金。

D. 中國為何買美國國債

中國買美國國債有以下五種原因:


1、國債被認為是無風險收益證券,投資國債等於持有無風險收益證券。中國的存款有國家保證,不受銀行經營失敗影響,而國外的存款保險有額度限制。比如,美國只對10萬以下的存款絕對賠付,超過10萬的部分,如果銀行破產,可能無法得到全額清償。

2、另一方面,國債是流動性最好的證券投資產品,任何股票和其他債券都無法和國債的流動性相提並論。而且,國債是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對象證券,因此,國債的收益率也就成為了自由市場中的市場利率,因此意義也很重大。


3,美國一個靠借貸消費的國家,同時因為它是第一強國,美元成為了世界的支付和儲備貨幣,即美元可以在世界保持強勢,有到處借錢的資本;而中國是外貿出口以及製造大國,靠對外貿易以及國外對中國的投資積累了大量的外匯——美元


4,我國的外匯儲備——美元並不全部是我們自己的,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同時隨時有可能又換回美元提出來轉移到國外,還有就是國內的企業去到國外買技術、設備、原材料如石油、礦石等,都隨時需要使用美元,因為美元是世界的支付貨幣。這些外匯必須保值增值,同時隨時應付支付,投資美國國債是最好的渠道,美國國債流動性最好,金融市場最發達,世界上的國家和金融機構都投資美國國債,說白了就是可以隨時在市場上把自己的美國國債變現應付自己使用,同時還有利息收益。 買股票風險太大,大力去買大宗商品,中國是買什麼就漲什麼,買完其價格就狂跌,買其他國家的國債,

一,是沒有美國國債流動性好以及低風險,

二,是可能買了過後出現賣不出去的情況。


5,我們可以在買的時候提出附加條件,例如給新買的國債進行通脹保護,或者在其他方面讓美國讓出利益,例如高科技技術、軍事等,地緣政治,以及我們最緊張的兩個地方,以前長期被國外敲打的,你也知道法國那個總統對中國做了什麼事情,但美國沒有附和,這就叫交換。 減少美國國債投資,會造成我們外匯儲備投資的渠道變窄,形成手握大量的現金,不能保值增值,同時握有這些現金是有成本,因為要支付利息。同時減少美國國債,勢必告訴世界我們看淡美國經濟和政府,拋售美國國債,造成國債價格下跌,使得我們手裡沒有賣出的國債也縮水;並且打擊美國經濟,減少從我們的進口,我們大量的外貿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工廠倒閉也會減少上游的煤、電、石油、金屬、水泥等原材料的使用,引發我國經濟連鎖反應。 如果我們增持美國國債,代表支持美國經濟復甦,通過購買推高國債價格,降低其收益率,使得美國的融資成本降低,有利於負擔減少,從而使其經濟快速恢復正常,對我國的出口也加速恢復,從而達到對我國經濟的正面影響。

E. 中國購買很多美國國債,說明中國有錢,為什麼中國還要發行國債呢

你的說法不對,中國購買很多美國國債是逼不得已的,也是自己匯率管制的結果。

F. 中國這么有錢買美國的萬億國債,為什麼還要發行國債

那個外匯儲備是放在央行的,不一定全是我們自己的,因為除了國內的企業自己賺取的美元外匯,還有國外企業到中國的投資,或者他們出口賺取的外匯,以及發達國家對我們的援助,世界主要金融機構對我們的貸款,如世界銀行;還有一些只是想短期在國內賺取收益的「熱錢」。他們進入國內後,就會把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使用,那麼我們的銀行收到美元就會放出等額的人民幣;所以這些美元不全是我們自己的。如果把這些錢發出來,就會引發通貨膨脹;因為這些美元對等的人民幣已經放出去了,如果再把美元放出來,就會造成貨幣越來越多,引發物價上漲,資產泡沫,那麼普通老百姓的儲蓄存款就會縮水。這是損人不利己的招,到時就會出現解放前那樣抱一捆鈔票只是去買一盒火柴的情況

我們發行國債,是財政部發行的,財政部是管理一個國家的收入和支出,收入是稅收;而支出,就很多了,例如公務員、教師的工資、國防開支、社會福利和醫療等;當收入不能滿足支出了,就需要發行國債,向社會企業、個人借錢了。

補充:
我們不差錢,但是那個錢是在中央銀行手裡,中央銀行是負責發行貨幣和管理外匯的。而我們國家自己發行國債,是財政部在發行;財政部和央行是兩個單位。法律規定央行是不能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那樣的話,意味著是印刷鈔票,會引發通貨膨脹!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拷貝請註明出處

G. 為什麼中國要收購美國國債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我國現在對美貿易順差驚人。賺來了大量美元你說怎麼辦?美國是希望我們買他們的商品。但我們沒那麼多東西要買。大量現金拿在手裡還不如買它的國債多少還能有點利息。要是買入黃金等大宗商品吧?必然引發美元大跌(黃金上漲等同美元下跌)。手裡的大量美元跟著蒸發。而且這又對我國出口不利。所以現在看著這大堆的美國國債令溫總理傷透了腦筋。

美國發放國債原因就是和我們買它國債相反。用來填補它的巨額逆差呀!

H. 為什麼中國要增加持有這么多的美國國債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 今年年初中國的外匯儲備已接近到3000億美元。在全球范圍內看,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絕對值僅次於日本 (4000餘億美元), 大於台灣、香港和南韓(三者外匯儲備分別介於1000億至1300餘億美元之間)。 那麼,如此巨額的外匯儲備如何處理?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個謎。據目前所知,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特別是大量購買了美國債券。中國的國債與外匯儲備的同時增長相當於一個非常奇異的資本由中國流向美國的過程:(a) 政府以國庫卷的形式從民間搜集資金; (b) 將人民幣形式的資金以貿易或金融兌換方式轉換為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 (c) 以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債券(特別是美國國債) 。 中國為什麼要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據說是為了在保持外匯儲備的同時,保證穩定的外匯收益。那麼實際收益率有多高呢?根據專家估計, 中國放在國外的這些外匯每年收益率應在5%左右。考慮到通貨膨脹及美元貶值的因素, 估計實際年收益率不超過2%。並且,在美聯儲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後,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存在下降的風險。 由於前幾年美國奉行的強勢美元政策,國際資本大量流向美國,美國股票、債券市場極度膨脹,由股票、債券(包括國債)組成的虛擬經濟已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0%,實體經濟僅30%,大量湧入的國際資本為美國人的投資和消費提供了充足的資本支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美國人消費,全世界買單。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也加入了為美國人買單的行列,實際的效果就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 向美國人貸款。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各方面的發展急需資金。如果能將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約21%的外匯儲備中減去近期或高息外債後的大部分後轉換為人民幣,投資於普及教育、醫療與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環境保護,以及國內經濟、金融、商業的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並相應給與政策上的支持, 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著長治久安的作用。 退一步說,如果這一筆錢能用來償還中國政府歷年發行的國債(國庫卷),那麼這筆龐大的民間資金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會有著巨大的推動。 「出口創匯」可以是現時政府經濟政策的一部分, 但不應成為政府經濟目標的主要或決定性的部分。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更有效和公平地配置國內資源, 包括資金的資源。一面在國內舉債,一面向國外大規模購買外國債卷, 這本身既無效益, 又不公平(有劫貧濟富之嫌) 。 大量持有美國國債的另一個風險就是就是人民幣的升值。由於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國際資本正在加速進入中國大陸,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將會穩定升值,對此必然造成美元相對於人民幣的貶值,大量持有美國國債貶值的風險不言而喻。如果外匯儲備的目的是讓外匯儲備本身增值, 那麼外匯儲備更應該盡量投入有升值潛力的貨幣(包括人民幣)。 還有一個潛在的風險,雖然現在看來可能性不大,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那就是台海局勢對大量持有美國資產(包括國債)的影響,誰也無法預料台海局勢的發展趨勢和影響力,如果中美因此交惡,中國在美國的大量資產(包括國債)就有被凍結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