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債投資 » 國債口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國債口

發布時間: 2021-05-27 05:58:53

國債是什麼

國債是指債權,而股票是指股權,或者是所有權;國債是指一個國家政府向你借錢,並且每年支付利息,並在約定的期限里返還你本金。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在籌集資本時向出資人發行的股份憑證,代表著其持有者(即股東)對股份公司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是一種綜合權利,如參加股東大會、投票表決、參與公司的重大決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紅利等。

國債(除儲蓄式國債外)和股票都可以拿到市場上去交易,由市場買賣雙方來定價,造成其價格隨市場因素而上下浮動。

㈡ 國債期貨一口是多少

以前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國債期貨交易數量按「口」交易,一「口」期貨對應2萬元面值的現券。價格按100元面值的現券,其期貨價格是XXX元來表示。每一口保證金5百元。2萬/500=40倍,相當於在期貨交易每投入1元錢,可以放大為購買40元倍的現券。倒過來,5百/2萬=2.5%,保證金是期貨的2.5%,期貨價格每變動2.5%就是一個保證金的數目。

㈢ 國債每年都發行么

現在國債有兩種:

一種是憑證式國債,主要在發行期內到銀行去買,相當於存銀行定期,期限一般是3年和5年期,免利息稅;同樣憑證式國債類似銀行存單不可以轉讓買賣,如果需要現金,可以抵押原值90%的資金給銀行,或者提前贖回,支付0.1%的手續費,且利息收入很少;既分段計息,不滿半年沒有利息,滿半年不足兩年一般是0.72%,滿兩年不滿3年的只有2%左右;一般比到期時的利率低一些,所以買憑證式適合長線投資。憑證式國債發行很少,所以不能隨時買到。

另一種是記帳式國債,記帳式國債可以隨時買賣,但是其價格跟股票一樣是上下浮動,如果你賣的時候國債價格下跌,你就會虧損;反之,價格上漲你可以賣掉賺取差價;記帳式國債到期後國家還是按100元/每張贖回;同時記帳式國債期限一般期限較長上,利率普遍沒有新發行的憑證式國債高。你可以到證券公司和試點商業銀行櫃台買賣。試點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已經開通國債櫃台交易系統的分支機構。

證券公司開戶,一般是滬深股東帳戶,需要90元開戶費以及身份證;可以買賣股票、基金、記帳式國債、公司債、企業債和權證(買賣權證必須簽風險確認書)。 銀行櫃台開戶需要身份證和10元開戶費;所有開戶程序很簡單,跟辦銀行存摺一樣到窗口直接辦理。

買賣記帳式國債,跟買賣股票一樣;通過委託系統下單,很簡單,輸入要購買的國債代碼,再輸入交易數量和價格就可以了;一般開戶過後,證券公司和櫃台銀行會給操作手冊。

買憑證式國債你需要在發行期內,拿上身份證和資金到工行、中行等國有銀行大的一點網點去購買就可以了,開戶費10元。

2008年5月16日至31日發行2008年第一期儲蓄國債(電子式),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為5.74%。承辦銀行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上述銀行在全國已經開通相應系統的地區和營業網點銷售本期國債。

㈣ 國債

你好
期貨:
期貨合約: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和質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
期貨手續費: 相當於股票中的傭金。對股票來說,炒股的費用包括印花稅、傭金、過戶費及其他費用。相對來說,從事期貨交易的費用就只有手續費。
期貨手續費是指期貨交易者買賣期貨成交後按成交合約總價值的一定比例所支付的費用
保證金:是指期貨交易者按照規定標准交納的資金,用於結算和保證履約。

㈤ 國債期貨按口每筆計算,這個口怎麼理解

合約月份為最近的三個季月(3、6、9、12季月循環);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2%;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3%;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可交割債券為在最後交割日剩餘期限4-7年(不含7年)的固定利息國債;合約代碼為TF。
從模擬交易的合約設定來看,合約標的為100萬元,3%的保證金比例,使得參與一手合約只需3萬元資金,1萬元保證金即可撬動33萬元合約價值的國債期貨。

㈥ 國債與人口有間接關系嗎

好像沒有,也不排除有的可能

㈦ 327國債一口多少錢

按照題意,實際上每一口國債實際相當100張債券(題意說買的一萬元指的是面值),故此交易價格上漲至140元時,此投資者收益率=(140-135)*100/500=100%。相反賣方的虧損是100%。
我印象中過去的327國債期貨好像是以一口為兩萬面值即200張債券進行交易的。

㈧ 327國債事件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一、1995年2月23日爆發的327國債期貨事件,可以說是建國以來罕見的金融地震。

327品種是對1992年發行的3年期國債期貨合約的代稱。由於其於1995年6月即將交收,現貨1992年3年期國債保值貼補率明顯低於銀行利率,故一向是頗為活躍的炒作題材。

市場在1994年底就傳言327等低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國庫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則認為不可能,因為一旦加息需要國家多支出10多億元的資金,在客觀形勢吃緊的情況下,顯然絕非易事。

於是,圍繞著對這一問題的爭議,期貨市場形成了327品種的多方與空方,該品種價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達4元多。

二、2月23日,財政部發出公告,關於1992年期國庫券保值貼補的消息終於得到證實。多頭得理不饒人,咄咄逼人地乘勝追擊,而空方卻不甘束手就擒。雙方圍繞327高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空方的總指揮是萬國證券公司,二號主力遼寧國發(集團)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結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勢不可擋,一開盤,價位就跳空高開,數百萬的空單被輕而易舉地吃掉,價格大幅飆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時22分,離收盤還有8分鍾。

正當許多人都以為大局已定時,風雲突變,730萬口(約合人民幣1460億元)的拋單突然出現在屏幕上,多方頓時兵敗如山倒。

最後雙方在147.50元的位置鳴金收兵。當日上海國債期貨總成交8539.93億元,其中80%即6800億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種上。若按收市價147.50元結算,意味著一大批多頭將一貧如洗,甚至陷於無法自拔的資不抵債的泥坑。

交易剛結束,上海證券交易所、證管辦就接到了指有會員嚴重違規操作的控告。根據後來的處理結果,327事件被定性為一起嚴重的違規事件。

它是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管理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數大戶蓄意違規、操縱市場、扭曲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

三、作為327事件主要責任者的萬國證券公司,在這次大起大落的劇烈震盪中,一下子就陷入了滅頂之災。萬國證券成立於1988年7月18日,總裁管金生。

這家起步時只有3500萬元資本金的證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時間就發展成資產規模數十億元的綜合性公司,是中國證券業的一大奇跡。

萬國證券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先聲奪人,爭取到為義大利國民勞動銀行新加坡分行在倫敦發行歐洲日元證券作承銷商,成為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從事同類業務的第一家證券公司。

1992年,萬國證券又與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及香港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大眾國際51%的股權,又創造了國內證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購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跡。

1993年。萬國證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評級中成為唯一獲得國內AAA最高信用級別的一家。

1994年,萬國證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總成交量的22%,B股則達到50%,在上交所會員中首屈一指。當年上市的上海12隻B股中有8隻是由萬國證券作國內主承銷商。

如日中天的萬國證券打起了「萬國證券,證券王國」的旗號,聲言要成為中國的野村、中國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監管條件下的過於順利以及由此滋長起來的狂妄自大及膨脹野心,卻成了它的「死穴」。

四、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國語學院法國文學碩士,畢業後先後就職於上海市級機關、上海信託投資公司。曾擔任中美國際投資法研討會秘書長,由此而受歐共體邀請,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進修,獲法學碩士及商業管理碩士。

1988年學成回國,即著手創辦萬國證券公司。人生經歷上過於一帆風順,同樣容易養成一個人過於自負的性格。他風頭出盡,被尊為「中國證券教父」。

327事件後,人們指責管金生用家長制的那一套來領導全國最大的證券公司,而他本人卻感到還有一條,這就是萬國缺少監督機制。

如果說管金生在327品種上走了眼不過是一種偶然,那麼,他以及他所領導的萬國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則是一種必然。自從成為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幾乎所向無敵的虎狼之師,他們就太自以為是,也太自信了,他們以為國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當加息的消息被證實時,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現的高達10億元以上的損失,便不顧一切地鋌而走險,違規惡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陣營中的遼國發臨陣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種的創出151.98元的天價。

在大勢既去的情況下,最後8分鍾,急紅了眼的空方司令萬國赤膊上陣,先以50萬口將價位打到150元,接著連續以幾個數十萬口的量級把價位再打到148元,最後一筆730萬口的巨大賣單令全場目瞪口呆,把價位封死在147.50元。

在這一陣緊鑼密鼓的狂轟爛炸之中,萬國共拋出1056萬口賣單,面值達2112億元,而所有的327國債總額只有240億元。也就是說,萬國賣空的數額超過了該品種總額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萬國遭遇了它事業上的滑鐵盧,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鐵盧。

(8)國債口擴展閱讀

「中國的巴林事件」

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認為1995年1月起通貨膨脹已見頂回落,不會貼息,堅決做空,而其對手方中經開則依據物價翹尾、周邊市場「327」品種價格普遍高於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財政部決策動向等因素,堅決做多,不斷推升價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種上聯合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使得「327」品種在一分鍾內上漲2元,十分鍾內上漲3.77元。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當時的持倉量和價位,一旦期貨合約到期,履行交割義務,其虧損高達60多億元。

為維護自己利益,「327」合約空方主力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鍾,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造成了傳媒所稱的「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交易中的異常情況,震驚了證券市場。事發當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