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貨經紀業務
期貨經紀業務是指 代理客戶進行期貨交易的中間業務。 客戶不能直接與期貨交易所進行交易,整個流程是 客戶通過期貨公司的席位 與 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交易所 收取期貨公司手續費,期貨公司再向客戶收取手續費。
因為政策原因,國內期貨經紀業務說白了現在就是 需要拉客戶的。
期貨公司沒有證券公司代客理財,基金業務和自營業務等等,光靠經紀業務競爭降低了期貨行業 整體的傭金收入,導致期貨公司盈利性不強。
期貨發展前景廣闊,期權、金融期貨等業務在國內還沒有展開。
拓展對策還得從國家的角度來看,需要政策的放開。 否則都是私募,法律上有漏洞的,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2. 金融期貨經紀業務資格與金融期貨交易結算資格有什麼不同嗎
金融期貨經紀業務資格表示期貨公司有資格接受客戶委託為其進行金融期貨交易並對其客戶進行結算,金融期貨結算資格是指金融交易所可以對期貨經紀公司進行結算,交易所對其會員也就是期貨公司分為全面結算會員和特別結算會員.
3. 進期貨公司除了要做經紀業務外還有什麼工作可以做
根據我對期貨公司各崗位的了解,簡單跟你做一些解釋。
期貨公司一般來說分後台與前台兩種崗位。後台崗位必須通過從業資格考試。
後台崗位包括財務、風險、結算、交易、技術、客服、研究、前台接待等,當然我這里沒有提到總部各級經理以及下屬營業部經理等職。
前台崗位主要就是市場部,還有大家經常看到的操盤手了。
後台崗位一般不會公開直接招聘,這些崗位可以直接或者間接接觸到公司的重要信息,比如風險、結算、交易崗位,都實時掌握著所有客戶資金、交易、聯系方式等等期貨公司最機密的信息。這些崗位很多都是由公司高層或重要人物的親信群體就任,或者至少也是在公司比較有資歷的員工,所以這些崗位人員一般比較穩定,很少有人員流動。
前台崗位,市場部員工,就是專跑業務,收入來源就是自有客戶手續費提成。市場部員工流動性較大,說得不好聽了就是甚至1年就能換好幾茬,所以這部分員工當然不會接觸到公司相對保密的信息。
操盤手,代客戶理財,並非一般大家理解的接客戶報單然後根據客戶指令下單的工作。操盤手的發展初期也很困難,絕大多數操盤手在初期需要自己開發客戶甚至使用自己的錢開戶做交易,在可以穩定盈利並被公司認可後,公司才會考慮讓其代理公司客戶交易,而且期貨公司比較正規的做法是不會以期貨公司名義跟操盤手簽署勞動合同,而是與操盤手簽署居間協議,或者由與其合作、集團自有等投資公司的名義與操盤手簽署合同,這個牽扯到期貨法規問題。
期貨公司市場部與操盤手流動性都很大,初期收入都比較低,可能1年以上甚至更久連基本工資都沒有,沒有業務量就沒有收入。特別是操盤手,能堅持留下來並可以穩定盈利的我個人認為占應聘人數的1%都不到。當然能夠堅持到最後並有較大客戶量的市場部人員或者可以穩定盈利的操盤手,收入都是非常可觀的。
總的來說,還是要看個人能力。
4. 期貨公司與期貨經紀公司區別
所謂經紀就是代理的意思,以前期貨公司只可以幫客戶開戶之類的,07年新的期貨法規,擴大了期貨公司的業務范圍,自己公司也可以進行期貨交易等業務,所以就去掉經紀兩個字
過去都叫「xx期貨經紀公司」,新的《期貨公司管理辦法》中將「期貨經紀公司」裡面的「經紀」二字去掉了,所以現在都叫「xx期貨公司」。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將來恢復期貨公司的自營資格做准備。國內期貨市場開始的初期,期貨公司是可以做自營的,但由於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期貨公司違規經營現象很多,主要是參與市場坐莊等。因此在1999年的《期貨經紀公司管理暫行條例》中取消了期貨公司的自營資格,只能做代理業務。
5. 什麼是期貨和期貨交易呢
1、期貨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2、期貨交易是以現貨交易為基礎,以遠期合同交易為雛形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高級的交易方式。它是指為轉移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而對那些大批量均質商品所採取的,通過經紀人在商品交易所內,以公開競爭的形式進行期貨合約的買賣形式。
(5)期貨經紀業務和交易擴展閱讀:
期貨交易實行保證金制度,也就是說交易者在進行期貨交易時只需繳納少量的保證金,一般為成交合約價值的5%-10%,就能完成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合約交易,期貨交易的這種特點吸引了大量投機者參與期貨交易。期貨交易具有的以少量資金就可以進行較大價值額的投資的特點,被形象地稱為「杠桿機制」。期貨交易的杠桿機制使期貨交易具有高收益高風險的特點。
6. 期貨經紀和非經紀業務選哪個
如果是做期貨交易的話,那麼是選擇期貨經紀業務。期貨經紀業務是期貨公司的一種業務類型,指的是期貨公司通過自己的交易通道,以自己的名義代理客戶進行期貨買賣,並收取一定傭金的操作,是一種中介業務。雖是以期貨公司的名義進行買賣,但由於該交易是以客戶的委託為前提,所以,交易結果需要由客戶自己承擔。
目前,我國國內的期貨交易所都可以依法從事商品經紀業務,但要從事金融期貨業務經紀業務、境外期貨經紀業務的需要取得相應的業務資格,投資者在選擇期貨公司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該期貨公司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6)期貨經紀業務和交易擴展閱讀
傳統的貨物買賣是以獲得合同的標的為交易的目的。而在期貨交易中雖然買進合約的投資者如在合約到期時不能平倉,要收取合約所代表的貨物。
賣出合約的交易者如在合約到期前不能平倉,要承擔交付貨物的義務,雖然期貨交易中也有實物交割現象的存在,但這種現象是很少出現的,一般來說只有2-3%左右的合約需要通過實際交割貨物來完成交易。
在期貨交易中,由於合約頻繁的倒手,貨物流轉額經常呈天文數字,大大超過了現貨市場的流通數量,從傳統貨物買賣的角度來考察期貨交易是無法理解這一現象的。
7. 期貨為什麼會有場外交易,以及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的區別與聯系
一、期貨會有場外交易的原因:
因為買賣交易的便捷。期貨交易歷史上是在交易大廳通過交易員的口頭喊價進行的,但是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大多數期貨交易是通過電子化交易完成的,交易時,投資者通過期貨公司的電腦系統輸入買賣指令,由交易所的撮合系統進行撮合成交。期貨交易者一般通過期貨經紀公司代理進行期貨合約的買賣。
二、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有2點不同:
1、兩者的交易地點不同:
(1)場內交易的交易地點:證券交易所。證券交易所是設有固定場地、備有各種服務設施(如行情板、電視屏幕、電子計算機、電話、電傳等),配備了必要的管理和服務人員,集中進行股票和其他證券買賣的場所。在這個場所內進行的股票交易就稱為場內交易。
(2)場外交易的交易地點:在證券交易所之外進行。場外交易是場內交易的對稱。
2、兩者的特點不同:
(1)場內交易的特點:有集中、固定的交易場所和固定的交易活動時間;有嚴密的組織管理制度。在會員制交易所,只有取得交易所會員的資格,才能進入交易所進行證券交易。會員必須遵守交易所的各項規定;採用公開競價和雙向拍賣的方式進行交易。
(2)場外交易的特點:沒有一個集中的交易場所,買賣雙方分散於全國各地,買賣主要通過電話、計算機系統進行。買賣對象以未上市證券為主,也有部分上市證券進行場外交易。債券買賣較多,包括所有的政府公債和一些大公司債券,也有部分股票,特別是金融業和保險公司股票。通過協商定價。
三、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之間的聯系:
金融市場按照交易程序分為場內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場內交易市場是指各種證券的交易所。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最大的區別在於,場內市場是有標準的合約並被監管。
而場外交易往往只是交易雙方私下的協定,而正是因為不透明,場外市場在本輪金融危機中成為了眾矢之的。 但很多金融業人士認為場外交易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
(7)期貨經紀業務和交易擴展閱讀:
場外交易的獨有特點:
1、場外交易的證券品種多樣。證券交易所對上市證券規定嚴格的上市條件,並只接受符合嚴格條件的證券上市,能夠成為交易所交易品種的證券數量相對較少。場外交易的證券品種通常都是非上市證券,它們無須符合集中市場管理者發布的、嚴格的上市條件,故其數量龐大。
與上市證券相比,場外交易的證券種類更加豐富、多樣。值得注意的是,非上市證券並非劣質證券,有些證券只是因為證券發行人未申請上市而未進入證券交易所交易。
2、場外交易主要以協商定價方式成交。場內交易依照集中競價原則確定證券交易價格,即若干賣方和若干買方通過集合競價或連續競價,按照時間優先和價格優先的規則,確定每項買賣的成交價格。但場外交易是按照「一對一」方式確定證券價格的,成交價格取決於交易雙方協商一致。
有些場合下,證券交易價格是由交易各方反復協商而確定價格的;有些場合下,證券價格雖是由一方掛牌出價的,但依然可根據市場情況以及交易對方的接受程度加以調整,依然存在著協商定價的機會。
3、場外交易採取特殊的交易管理結構。在國外,場外交易是證券交易的重要的方式,場外交易市場也是巨大的。為了確保場外交易的健康發展,證券監管機構依然以特有的方式實施著間接監管。
一方面,通過劃定場外交易的具體范圍,避免「名為場外交易、實為場內交易」現象的出現;另一方面,支持各種自律性組織實現對場外交易的監管,鼓勵證券公司和各類證券業協會對場外交易實施監管。雖然這種管理相對比較寬松,但絕非放棄對場外市場的監管,場外交易市場也絕非無序發展。
8. 期貨(經紀)公司是干什麼的期貨是什麼意思
期貨公司是指依法設立的、接受客戶委託、按照客戶的指令、以自己的名義為客戶進行期貨交易並收取交易手續費的中介組織,其交易結果由客戶承擔。期貨公司是交易者與期貨交易所之間的橋梁。
期貨交易者是期貨市場的主體,正是因為期貨交易者具有套期保值或投機盈利的需求,才促進了期貨市場的產生和發展。
期貨,英文名是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8)期貨經紀業務和交易擴展閱讀:
中國期貨市場產生的背景是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隨著國家取消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放開大多數農產品價格,市場對農產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調節作用越來越大,農產品價格的大起大落和現貨價格的不公開以及失真現象、農業生產的忽上忽下和糧食企業缺乏保值機制等問題引起了領導和學者的關注。
能不能建立一種機制,既可以提供指導未來生產經營活動的價格信號,又可以防範價格波動造成市場風險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1988年2月,國務院領導指示有關部門研究國外的期貨市場制度,解決國內農產品價格波動問題,1988年3月,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發展各類批發貿易市場,探索期貨交易,拉開了中國期貨市場研究和建設的序幕。
9. 期貨交易和遠期交易有什麼不同
期貨交易和遠期交易都是一種非現場當時交易,是到一定期限後的交易,但是在價格和風險方面有所不同,它們的區別是:
1、期貨合約在交易所內交易,具有公開性,而遠期合約在場外進行交易,它主要採用商品交收方式。
2、期貨合約是標准化合約,除了價格,合約的品種、規格、質量、交貨地點、結算方式等內容者有統一規定。遠期合約的所有事項都要由交易雙方一一協商確定,談判復雜,但適應性強。
3、期貨合約的結算通過專門的期貨結算公司,這是獨立於買賣雙方的第三方,投資者無須對對方負責,不存在信用風險,而只有價格變動的風險。而遠期合約須到期才交割實物、貨款早就談妥不再變動,故無價格風險,但是沒有第三方,有可能出現信用履約上的風險。
4、期貨合約交易雙方按規定比例繳納保證金,這是有固定的比例規定的,而遠期合約因不是標准化,無標準的保證金比例是由交易雙方確定,無統一性。
5、期貨交易的風險性要比遠期交易小。期貨交易是商品生產者為規避風險,從現貨交易中的遠期合同交易發展而來的更規范化的交易。
10. 期貨交易所和期貨經紀公司的區別
所有交易都在期貨交易所撮合完成,但個人客戶不能直接進入交易所交易,而期貨公司幫助客戶完成這個過程,是一個中介組織。
期貨(經紀)公司是指依法設立的、接受客戶委託、按照客戶的指令、以自己的名義為客戶進行期貨交易並收取交易手續費的中介組織,其交易結果由客戶承擔。
期貨交易所:是買賣期貨合約的場所,是期貨市場的核心。它是一種非營利機構,但是它的非營利性僅指交易所本身不進行交易活動,不以盈利為目的不等於不講利益核算。在這個意義上,交易所還是一個財務獨立的營利組織,它在為交易者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場所和有效監督服務基礎上實現合理的經濟利益,包括會員會費收入、交易手續費收入、信息服務收入及其它收入。它所制定的一套制度規則為整個期貨市場提供了一種自我管理機制,使得期貨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