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利率風險
1.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2.匯率風險(Exchange Risk),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3.外匯風險(ForeignExchangeExposure)是指一個金融的公司、企業組織、經濟實體、國家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對外經濟、貿易、金融、外匯儲備的管理與營運等活動中,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債權、權益)與負債(債務、義務)因未預料的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價值的增加或減少的可能性。
4.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將利率風險分為重新定價風險、基差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和選擇權風險四類.
5.
我國外貿企業管理利率風險的有效途徑
國外一般都通過綜合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產品,來有效規避利率風險。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外貿企業等相關利益主體一般都是通過對金融工具和衍生產品的合理利用來實現原有債務的利率結構的轉換,如通過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利率掉期、利率期貨、利率期權等方式來進行利率風險管理。
(一)利率互換
利率互換是管理資產負債、規避利率風險的重要衍生產品之一。其主要特點就是能夠使固定利率資產(負債)和浮動利率資產(負債)互相轉換。這使得利率互換可以有效地對利率風險進行管理。另外,也可以在不同幣種之間進行轉換,這樣轉換後的利率結構或幣種更符合企業利率風險管理的需要。
(二)遠期利率協議
遠期利率協議屬於場外的交易工具,由於遠期利率協議的期限和名義資本金相對於利率期貨來講比較自由,具有一定的優點,因而自其出現以來,其交易規模穩步上升,是經濟主體進行利率風險防範的重要工具之一。對於國內的外貿企業來說,可以通過遠期利率協議來確定今後某一計息期間的利率水平。因而,企業如果擁有浮動利率債務,那麼就能利用這一金融工具來預先確定下一個計息期間的利率水平,從而避免利率上漲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利率掉期
利率掉期能讓企業在不同的計息方式之間實現債務的自由轉換。所以當利率上升時,企業能夠把債務計息方式從原先的浮動利率變更為固定利率。而當利率下調時,從固定利率變更為浮動利率,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債務成本。
(四)利率期貨
利率期貨在結構上與利率遠期協議很相似,但它在場內進行交易。由於利率期貨在期限、名義本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規定,在各方面都比較規范,因此交易起來比較方便。利率期貨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金融衍生產品,廣泛應用於外貿企業的套期保值和投機活動中。
(五)利率期權
利率期權與利率期貨的最大的區別在於,期權賦予其購買者是否進行交易的權利,而期貨的持有者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都要進行交易,這是一種義務。因此,期權購買者的最大可能損失是期權價格,其收益的可能是無限的,而期貨的收益和損失的可能都是無限的。利用期權來規避利率風險的方式包括利用場內交易期權進行保值和利用場外交易的期權進行保值。場外交易的利率期權主要有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利率雙限。一般來說,這些期權協議由金融機構提供,作為期權協議的另一方與利率套期保值者進行交易。場外交易的利率期權的名義本金和期限都比較自由。在期限較長且付息次數不止一次的情況下,利率上限等期權可以視為一系列期限不同的利率期權的組合。
舉例來說:當利率處於低水平時,基於謹慎的原則,外貿企業可以採取的策略:適當增加負債率,並進行適度的對外擴張、投資或擴大生產規模;如果預計未來存在加息預期時,企業應盡量選擇長期貿易融資,而不是短期外債;如果可能的話,應提前償還預先借入的高利率的外債(包括長期借款),然後再按照現行利率重新借款;重新發生貿易融資時,合同利率最好能夠使用固定利率。
如果利率已經較高而且還可能提高時,企業可以採取的措施如下:盡量減少借入新的外債,從而降低利率支出增加風險,避免企業現金流的減少;如果判斷利率可能降低時,企業可以選擇採用短期貿易融資並避免長期借款,如果必須要進行長期借款,合同利率盡量採取浮動利率。
如果外貿企業的財務人員能准確預測未來利率調整的方向和幅度,那麼企業可以通過遠期利率協議來合理地規避利率風險,並且當增加遠期利率協議金額時,還可以進一步降低利率水平。
希望採納
② 貨幣資金管理的目的
目的是在整個企業系統范圍內對公司資源流動和資金的來源(即流動資產和債務)進行最合理的利用。
貨幣資金管理是指企業現金資產和准現金資產(有價證券、應收應付帳款等)的管理,其目的是在整個企業系統范圍內對公司資源流動和資金的來源(即流動資產和債務)進行最合理的利用。
貨幣資金作為支付工具和償債手段,如果其收支不能較好地配合,很容易導致周轉失靈。同時,貨幣資金流動性強,也容易成為貪污挪用的對象。因此,加強貨幣資金的管理與控制,對民間非營利組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際商務活動中對貨幣資金的管理比國內企業要復雜得多,除了要遵循國內企業資金管理的一般原則之外,還必須考慮以下因素:
1.資金跨國流動的渠道和手續。國際商務活動中免不了資金在國際間流動,但是各國政府都訂有一些限制資金自由流動的法規,國際間金融交換工具和機構也相對缺乏,因此資金收付手續較為復雜,資金流動的速度相對就較為遲緩。
2. 資金跨國界流動的匯率。這一因素給國際商務活動中資金流動帶來風險,也可能給企業帶來資金升值的機會。
3. 各國利率的差異。各國之間的利率必定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匯率穩定的情況下,企業可以考慮這一資金調撥的重要推動因素。
③ 財務管理中的利率風險是什麼意思
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巴塞爾委員會在1997年發布的《利率風險管理原則》中將利率風險定義為:利率變化使商業銀行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發生背離,使其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高於預期成本,從而使商業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指原本投資於固定利率的金融工具,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可能導致其價格下跌的風險。
利率風險是銀行的主要金融風險之一,由於影響利率變動的因素很多,利率變動更加難以預測,銀行日常管理的重點之一就是怎樣控制利率風險。利率風險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銀行對自身的存款結構進行管理,以及運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來規避風險或設法從風險種受益。
影響利率變動的幾點因素:
1.宏觀經濟環境。
2.央行的政策。
3. 價格水平。
4. 股票和債券市場。
5. 國際經濟形勢。
④ 流動性風險管理、利率風險管理和信貸風險管理有何內在邏輯關系
(一)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的有效監控。 (二)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策略、政策和程序。 (三)完善的流動性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製程序。 (四)完善的內部控制和有效的監督機制。 (五)完善、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 (六)有效的危機處理機制。 摘自《融資擔保法律法規匯編》
麻煩採納,謝謝!
⑤ 什麼是利率期貨
利率期貨是交易對象的中長短期可交割金融憑證,以附有利率的有價證券為標準的一種金融期貨。它實際上是交易市場上的固定到期日和標准交易額進行交易的短期投資,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工具的遠期合約。同其他期貨一樣,利率期貨也是在法律的約束下,通過市場公開競價,買賣雙方商定在未來規定日期按約定利率進行一定數額的有價證券的交割。這些有價證券的市場價深受市場利率波動的影響,若利率上升,其市價會下降; 如利率下跌,則其市價會上漲。影響利率水平的因素較多,但主要的因素有: 政府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國民生產與所得、國民對汽車與房屋的需求等均會影響利率的走勢。利率波動使得金融市場上的借貸雙方均面臨利率風險,為了避免或減少利率風險,因此而產生了利率期貨。利率期貨與遠期利率有所不同,後者的合約交易僅限於銀行系統內進行,並不涉及交易所,沒有統一的交易規定; 而且,交易對象是有具體金額、利息期限的幣種。[1]
中文名
利率期貨
分類
短期利率期貨和長期利率期貨
最早提出時間
1975年10月
推出單位
芝加哥期貨交易
定義
交易對象的中長短期可交割金融憑證,以附有利率的有價證券為標准
快速
導航
分類特點基本功能交割方式相關名詞發展前景
發展歷程
利率期貨合約最早於1975年10月由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在此之後利率期貨交易得到迅速發展。雖然利率期貨的產生較之外匯期貨晚了三年多,但發展速度卻比外匯期貨快得多,應用范圍也遠較外匯期貨廣泛。在期貨交易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利率期貨早已超過農產品期貨而成為成交量最大的一個類別。在美國,利率期貨的成交量甚至已佔到整個期貨交易總量的一半以上。
由於利率期貨,美國國債市場規模大幅上升
70年代中期以來,為了治理國內經濟和在匯率自由浮動後穩定匯率,西方各國紛紛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以往的利率管製得以放鬆甚至取消,導致利率波動日益頻繁而劇烈。面對日趨嚴重的利率風險,各類金融商品持有者,尤其是各類金融機構迫切需要一種既簡便可行、又切實有效的管理利率風險的工具。利率期貨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推出了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GNMA)抵押憑證期貨合約,標志著利率期貨這一新的金融期貨類別的誕生。在這之後不久,為了滿足人們管理短期利率風險的需要,1976年1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國際貨幣市場推出了3個月期的美國短期國庫券期貨交易,並大獲成功,在整個70年代後半期,它一直是交易最活躍的短期利率期貨。
⑥ 管理利率風險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西方商業銀行有多種衡量和管理利率風險的工具和方法。主要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持續期缺口管理和利用利率衍生工具套期保值。
1、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利率敏感性缺口(IRSG)指的是一定時期內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的差額。而利率敏感性資產(IRSA)和利率敏感性負債(IRSL)是指那些在某一時期內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確定利率的資產和負債。利率敏感性資產主要包括浮動利率貸款、即將到期的或短期的貸款、短期投資、同業拆出以及買進的可回購協議等。利率敏感性負債主要包括活期和短期存款、同業拆入、出售的回購協議等。利率敏感性缺口用公式可表示為:
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資產一利率敏感性負債
即IRSG=ISRA-ISRL
當利率敏感性資產大於利率敏感性負債時,稱為正缺口;當利率敏感性資產小於利率敏感性負債時,稱為負缺口;當利率敏感性資產等於利率敏感性負債時,稱為零缺口。存在正缺口的銀行稱為資產敏感型銀行,存在負缺口的銀行稱為負債敏感型銀行,存在零缺口的銀行稱為敏感平衡型銀行。
如果一家銀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為正值,說明它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大於利率敏感性負債。當市場利率上升時,該銀行一方面需要對利率敏感性負債支付更高的利息,另一方面又可以從利率敏感性資產中獲取更多的收益。由於利率敏感性資產大於利率敏感性負債,當所有利率同時以等幅上升時,利息收入的增長快於利息支出的增長,凈利差收入就會增加。同理,當利率下降時,銀行的凈利差收入就會下降。如果銀行的利率敏感性資產小於利率敏感性負債,利率敏感性缺口為負,那麼當利率上升時,利息收入的增長慢於利息支出的增長,銀行的凈利差收入會下降;反之若利率下降,銀行的凈利差收入就會增加。
2、持續期缺口管理
持續期也稱為久期,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弗雷得里·麥克萊於1936年提出的。久期最初是用來衡量固定收益的債券實際償還期的概念,可以用來計算市場利率變化時債券價格的變化程度,70年代以後,隨著西方商業銀行面臨的利率風險加大,久期概念被逐漸推廣應用於所有固定收入金融工具市場價格的計算上,也應用於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之中。
持續期是指某項資產或負債的所有預期現金流量的加權平均時間,也就是指某種資產或負債的平均有效期限。
一般來說,當持續期缺口為正,銀行凈值價格隨著利率上升而下降,隨利率下降而上升;當持續期缺口為負,銀行凈值價值隨市場利率升降而反方向變動;當持續期缺口=0時,銀行凈值價值免遭利率波動的影響。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⑦ 什麼是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指什麼
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巴塞爾委員會在1997年發布的《利率風險管理原則》中將利率風險定義為:利率變化使商業銀行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發生背離,使其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高於預期成本,從而使商業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指原本投資於固定利率的金融工具,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可能導致其價格下跌的風險。
(7)貨幣期貨的目的是管理利率風險擴展閱讀:
利率風險的影響因素:
1、宏觀經濟環境
當經濟發展處於增長階段時,投資的機會增多,對可貸資金的需求增大,利率上升;反之,當經濟發展低靡,社會處於蕭條時期時,投資意願減少,自然對於可貸資金的需求量減小,市場利率一般較低。
2、央行的政策
一般來說,當央行擴大貨幣供給量時,可貸資金供給總量將增加,供大於求,自然利率會隨之下降;反之,央行實行緊縮式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可貸資金供不應求,利率會隨之上升。
股票和債券市場如果證券市場處於上升時期,市場利率將上升;反之利率相對而言也降低。
3、國際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參數的變動,特別是匯率、利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到其它國家利率的波動。自然,國際證券市場的漲跌也會對國際銀行業務所面對的利率產生風險。
資金缺口是一個與時間長短相關的概念。缺口數值的大小與正負都依賴於計劃期的長短,這是因為資產或負債的利率調整期限決定了利率調整是否與計劃期內利率相關。
除了上面談到的資金缺口指標外,還可以用利率敏感比率(InterestRateSensitiveRatio)來衡量銀行的利率風險。銀行經營管理人員逐漸採用動態的利率敏感資產和利率敏感負債的缺口方法,方法之一便是「持續期缺口分析」。
⑧ 利率風險和外匯風險 匯率風險一樣么 外貿企業利率風險的分類和防範措施有哪些
1.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2.匯率風險(Exchange Risk),又稱外匯風險,指經濟主體持有或運用外匯的經濟活動中,因匯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
3.外匯風險(ForeignExchangeExposure)是指一個金融的公司、企業組織、經濟實體、國家或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對外經濟、貿易、金融、外匯儲備的管理與營運等活動中,以外幣表示的資產(債權、權益)與負債(債務、義務)因未預料的外匯匯率的變動而引起的價值的增加或減少的可能性。
4.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將利率風險分為重新定價風險、基差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和選擇權風險四類.
5.
我國外貿企業管理利率風險的有效途徑
國外一般都通過綜合利用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產品,來有效規避利率風險。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外貿企業等相關利益主體一般都是通過對金融工具和衍生產品的合理利用來實現原有債務的利率結構的轉換,如通過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利率掉期、利率期貨、利率期權等方式來進行利率風險管理。
(一)利率互換
利率互換是管理資產負債、規避利率風險的重要衍生產品之一。其主要特點就是能夠使固定利率資產(負債)和浮動利率資產(負債)互相轉換。這使得利率互換可以有效地對利率風險進行管理。另外,也可以在不同幣種之間進行轉換,這樣轉換後的利率結構或幣種更符合企業利率風險管理的需要。
(二)遠期利率協議
遠期利率協議屬於場外的交易工具,由於遠期利率協議的期限和名義資本金相對於利率期貨來講比較自由,具有一定的優點,因而自其出現以來,其交易規模穩步上升,是經濟主體進行利率風險防範的重要工具之一。對於國內的外貿企業來說,可以通過遠期利率協議來確定今後某一計息期間的利率水平。因而,企業如果擁有浮動利率債務,那麼就能利用這一金融工具來預先確定下一個計息期間的利率水平,從而避免利率上漲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利率掉期
利率掉期能讓企業在不同的計息方式之間實現債務的自由轉換。所以當利率上升時,企業能夠把債務計息方式從原先的浮動利率變更為固定利率。而當利率下調時,從固定利率變更為浮動利率,從而有效降低企業的債務成本。
(四)利率期貨
利率期貨在結構上與利率遠期協議很相似,但它在場內進行交易。由於利率期貨在期限、名義本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規定,在各方面都比較規范,因此交易起來比較方便。利率期貨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金融衍生產品,廣泛應用於外貿企業的套期保值和投機活動中。
(五)利率期權
利率期權與利率期貨的最大的區別在於,期權賦予其購買者是否進行交易的權利,而期貨的持有者無論是盈利還是虧損都要進行交易,這是一種義務。因此,期權購買者的最大可能損失是期權價格,其收益的可能是無限的,而期貨的收益和損失的可能都是無限的。利用期權來規避利率風險的方式包括利用場內交易期權進行保值和利用場外交易的期權進行保值。場外交易的利率期權主要有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利率雙限。一般來說,這些期權協議由金融機構提供,作為期權協議的另一方與利率套期保值者進行交易。場外交易的利率期權的名義本金和期限都比較自由。在期限較長且付息次數不止一次的情況下,利率上限等期權可以視為一系列期限不同的利率期權的組合。
舉例來說:當利率處於低水平時,基於謹慎的原則,外貿企業可以採取的策略:適當增加負債率,並進行適度的對外擴張、投資或擴大生產規模;如果預計未來存在加息預期時,企業應盡量選擇長期貿易融資,而不是短期外債;如果可能的話,應提前償還預先借入的高利率的外債(包括長期借款),然後再按照現行利率重新借款;重新發生貿易融資時,合同利率最好能夠使用固定利率。
如果利率已經較高而且還可能提高時,企業可以採取的措施如下:盡量減少借入新的外債,從而降低利率支出增加風險,避免企業現金流的減少;如果判斷利率可能降低時,企業可以選擇採用短期貿易融資並避免長期借款,如果必須要進行長期借款,合同利率盡量採取浮動利率。
如果外貿企業的財務人員能准確預測未來利率調整的方向和幅度,那麼企業可以通過遠期利率協議來合理地規避利率風險,並且當增加遠期利率協議金額時,還可以進一步降低利率水平。
⑨ 什麼是利率風險管理(下)
《利率風險管理》一書分為上、下兩冊,共六部分內容。上冊包括利率風險導論、貨幣市場、遠期利率協議與利率期貨;下冊包括利率期權、利率互換、利率風險對沖。「利率期權」部分首先對金融期權的概念、種類以及期權價格的確定做了簡要描述,通過對金融期權鎖定成本、規避風險的效應分析,進一步介紹了用於利率風險管理的各種期權工具——利率上限期權﹑利率下限期權和利率雙限期權,以及利率期貨期權。「利率互換」部分全面介紹了利率互換的特徵、種類、作用、市場參與各方使用利率互換的動機、利率互換的定價、交易過程和風險及其管理,對初習衍生工具的讀者和業內從業者都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利率風險對沖」部分是這本書中最具綜合性的地方,該部分在學習了利率風險概況、管理工具和交易市場的基礎上,對利率風險的識別、管理策略和如何運用各種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做了深入的探討。
⑩ 利率風險的作用途徑有哪些(簡答)
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動的不確定性給商業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巴塞爾委員會在1997年發布的《利率風險管理原則》中將利率風險定義為:利率變化使商業銀行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發生背離,使其實際收益低於預期收益,或實際成本高於預期成本,從而使商業銀行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指原本投資於固定利率的金融工具,當市場利率上升時,可能導致其價格下跌的風險。 規避利率風險的金融工具有:浮動利率存單、期貨、利率選擇權、利率交換、利率上限。
利率風險是銀行的主要金融風險之一,由於影響利率變動的因素很多,利率變動更加難以預測,銀行日常管理的重點之一就是怎樣控制利率風險。利率風險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銀行對自身的存款結構進行管理,以及運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來規避風險或設法從風險種受益。
風險管理是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伴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利率風險也將成為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最重要的風險之一。西方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經過長期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然而長期以來的利率管製造成了我國商業銀行對利率變動不敏感,對利率風險沒有足夠的認識,利率風險管理比較落後。因此,商業銀行如何防範和化解利率風險,有效地進行利率風險管理,成為了商業銀行急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利率風險及其分類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將利率風險分為重新定價風險、基差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和選擇權風險四類。 1、重新定價風險
重新定價風險是最主要的利率風險,它產生於銀行資產、負債和表外項目頭寸重新定價時間(對浮動利率而言)和到期日(對固定利率而言)的不匹配。通常把某一時間段內對利率敏感的資產和對利率敏感的負債之間的差額稱為「重新定價缺口」。只要該缺口不為零,則利率變動時,會使銀行面臨利率風險。70年代末和80 年代初,美國儲貸協會危機主要就是由於利率大幅上升而帶來重新定價風險。
該風險是普遍存在的,我國商業銀行目前也面臨著重新定價風險。
2、基差風險
當一般利率水平的變化引起不同種類的金融工具的利率發生程度不等的變動時,銀行就會面臨基差風險。即使銀行資產和負債的重新定價時間相同,但是只要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調整幅度不完全一致,銀行就會面臨風險。我國商業銀行目前貸款所依據的基準利率一般都是中央銀行所公布的利率,因此,基差風險比較小,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特別是與國際接軌後,我國商業銀行因業務需要,可能會以LIBOR為參考,到時產生的基差風險也將相應增加。
3、收益率曲線風險
收益曲線是將各種期限債券的收益率連接起來而得到的一條曲線,當銀行的存貸款利率都以國庫券收益率為基準來制定時,由於收益曲線的意外位移或斜率的突然變化而對銀行凈利差收入和資產內在價值造成的不利影響就是收益曲線風險。收益曲線的斜率會隨著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而發生變化,使收益曲線呈現出不同的形狀。正收益曲線一般表示長期債券的收益率高於短期債券的收益率,這時沒有收益率曲線風險;而負收益率曲線則表示長期債券的收益率低於短期債券的收益率,這時有收益率曲線風險。根據中國國債信息網公布的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商業銀行2004年底持有的國債面值已經超過3萬億元。如此大的國債余額在負收益率曲線情況下, 收益率曲線風險非常大。
4、選擇權風險
選擇權風險是指利率變化時,銀行客戶行使隱含在銀行資產負債表內業務中的期權給銀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即在客戶提前歸還貸款本息和提前支取存款的潛在選擇中產生的利率風險。
由於我國自1996年以來先後8次下調存貸款利率,許多企業紛紛「借新還舊」,提前償還未到期貸款轉借較低利率的貸款,以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個人客戶的利率風險意識也不斷增強,再加上我國目前對於客戶提前還款的違約行為還缺乏政策性限制,因此,選擇權風險在我國商業銀行日益突出。國內利率風險及其分類 我國《商業銀行市場風險管理指引》將利率風險按照來源不同分為:重新定價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基準風險和期權性風險。
1、重新定價風險
也稱為期限錯配風險,是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利率風險形式,不源於銀行資產、負債和表外業務到期期限(就固定利率而言)或重新定價期限(就浮動利率而言)所存在的差異。這種重新定價的不對稱性使銀行的收益或內在經濟價值會隨著利率的變動而變化。例如,如果銀行以短期存款作為長期固定利率貸款的融資來源,當利率上升時,貸款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卻會隨著利率的上升而增加,從而使銀行的未來收益減少和經濟價值降低。
2、收益率曲線風險
重新定價的不對稱性會使收益率曲線斜率、形態發生變化,即收益率曲線的非平行移動,對銀行的收益或內在經濟價值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形成收益率曲線風險,也稱為利率期限結構變化風險。例如,若以五年期政府債券的空頭頭寸為10年期政府債券的多頭頭寸進行保值,當收益率曲線變陡的時候,雖然上述安排已經對收益率曲線的平行移動進行了保值,但該10年期債券多頭頭寸的經濟價值還是會下降。
3、基準風險
也稱為利率定價基礎風險,是另一種重要的利率風險來源。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據的基準利率變動不一致的情況下,雖然資產、負債和表外業務的重新定特徵相似,但因其現金流和收益的利差發生了變化,也會對銀行的收益或內在經濟價值產生不利影響。例如,一家銀行可能用一年期存款作為一年期貸款的融資來源,貸款按照美國國庫券利率每月重新定價一次,而存款則按照倫敦同業拆借市場利率每月重新定價一次。雖然用一年期的存款為來源發放一年期的貸款,由於利率敏感性負債與利率敏感性資產重新定價期限完全相同而不存在重新定價風險,但因為其基準利率的變化可能不完全相關,變化不同步,仍然會使該銀行面臨因基準利率的利差發生變化而帶不的基準風險。
4、期權性風險
一種越來越重要的利率風險,來源於銀行資產、負債和表外業務中所隱含的期權。一般而言,期權賦予其持有者買入、賣出或以某種方式改變某一金融工具或金融合同的現金流量的權利,而非義務。期權可以是單獨的金融工具,如場內(交易所)交易期權和場外期權合同,也可以隱含於其他的標准化金融工具之中,如債券或存款的提前兌付、貸款的提前償還等選擇性條款。一般而言,期權和期權性條款都是在對買方有利而對賣方不利時執行,因此,此類期權性工具因具有不對稱的支付特徵而會給賣方帶來風險。比如,若利率變動對存款人或借款有利,存款人就可能選擇重新安排存款,借款人可能選擇重新安排貸款,從而對銀行產生不利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期權品種因具有較高的杠桿效應,還會進一步增大期權頭寸可能會對銀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影響市場利率變動的幾點因素1.宏觀經濟環境。 當經濟發展處於增長階段時,投資的機會增多,對可貸資金的需求增大,利率上升;反之,當經濟發展低靡,社會處於蕭條時期時,投資意願減少,自然對於可貸資金的需求量減小,市場利率一般較低。
2.央行的政策。
一般來說,當央行擴大貨幣供給量時,可貸資金供給總量將增加,供大於求,自然利率會隨之下降;反之,央行實行緊縮式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可貸資金供不應求,利率會隨之上升。
3. 價格水平。
市場利率為實際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當價格水平上升時,市場利率也相應提高,否則實際利率可能為負值。同時,由於價格上升,公眾的存款意願將下降而工商企業的貸款需求上升,貸款需求大於貸款供給所導致的存貸不平衡必然導致利率上升。
4. 股票和債券市場。
如果證券市場處於上升時期,市場利率將上升;反之利率相對而言也降低。
5. 國際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參數的變動,特別是匯率、利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到其它國家利率的波動。自然,國際證券市場的漲跌也會對國際銀行業務所面對的利率產生風險。
資金缺口是一個與時間長短相關的概念。缺口數值的大小與正負都依賴於計劃期的長短,這是因為資產或負債的利率調整期限決定了利率調整是否與計劃期內利率相關。
除了上面談到的資金缺口指標外,還可以用利率敏感比率(Interest Rate Sensitive Ratio)來衡量銀行的利率風險。近年來,銀行經營管理人員逐漸採用動態的利率敏感資產和利率敏感負債的缺口方法,方法之一便是「持續期缺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