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哪幾個基金公司有CTA期貨基金
問題不止這個問的,cta是個身份,投顧的意思。你該問。哪個基金在做cta業務,如果是這個意思?我再進一步回答你
㈡ CTA基金到底安不安全
CTA交易的期貨品種是40~50多個,同時目前中國商品期貨品種也越來越豐富。我們一聽到期貨就會覺得風險很高,這跟期貨交易的風險有關:一個是期貨價格波動的風險,另一個是期貨交易的杠桿風險。期貨價格波動的風險,跟股票沒什麼太大差別,有些期貨價格波動還小於一些牛股。但是期貨的杠桿會導致爆倉風險,這個問題在股票里是沒有的。你要買100萬的股票,就得付100萬。但是在期貨交易里就不一樣,往往只要10萬就可以交易100萬的合作,那就有一個1:10杠桿效應(十倍杠桿)。
不可控的風險就出在杠桿這里。而所謂的CTA基金能夠很好地控制保證金的使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適用杠桿的。通常情況下,CTA使用的保證金佔比在20%左右、甚至更低,相當於先把100萬放在那裡,然後用20萬去交易100萬的金融資產。同時因為CTA能夠比較好地控制波動,把杠桿帶來的風險盡可能控制住,優秀的風險收益比就呈現出來了。
㈢ cta策略和傳統期貨策略的區別在哪裡
說下大眾對CTA策略的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CTA交易的是期貨,期貨因為有杠桿,所以會爆倉,風險非常大。其實這是混淆了傳統期貨交易和CTA策略。
CTA基金跟傳統期貨交易的差別在哪裡呢?
傳統期貨是根據人的主觀判斷進行交易,而CTA基金是使用機器判斷和操作——通過建立量化交易策略模型,根據模型產生的買賣信號來進行期貨投資的一種策略基金。
機器跟人相比沒有情緒、更加理性、更有紀律,因此CTA基金所表現出的一個特徵就是因投資風格穩定而收益區間穩定,風險和回撤可計算,這就是它的特點。
在美國這么一個成熟的對沖基基金市場里,CTA基金被廣大機構投資人青睞,目前的比重佔到全球對沖基金總體量的20%左右,並不是一個小眾策略。
㈣ 什麼是期貨CTA業務
在國內期貨市場上,想在短期內提高個人投資者的期貨投資專業水平難以達到。相對來說,引入CTA機構,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期貨交易建議或直接管理個人投資者的期貨投資賬戶也許更為容易些。另外,CTA機構的引入可以進一步豐富國內的期貨市場機構,解決機構投資者缺乏的問題。 CTA的主要業務職能: 1、直接接收個人客戶的委託,站在客戶的利益上,代替客戶作出交易決定。 2、為客戶提供分析報告、建議或者軟體平台等服務,通過這些服務收取績效提成及管理費。CTA在期貨市場上很像股票市場中的共同基金。但是CTA不能公開發行基金份額,而且必須嚴格地向投資者揭示風險,並要將管理賬戶的業績定期上報監管機構供檢查並公布。 CTA的優勢: 從美國市場的經驗看,CTA與期貨市場上的個人投資者相比具有三大優勢: 1.CTA都具有明確的長期一致的投資策略,以及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體系。 2.CTA會持續不斷地監控市場,分析市場的價格變化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從而在相對恰當的時機投資或減少風險頭寸。
㈤ CTA是什麼
CTA全稱是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即"商品交易顧問",是由NFA(全國期貨業協會)認定,並在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注冊,並受監管的投資經理人。所有CTA都必須在CFTC和NFA登記注冊成為其會員。CTA必須定期向CFTC報告賬戶,提供交易記錄,進行信息披露;定期向NFA提交報告,進行信息披露。
CTA注冊學員通過NFA認可的機構的培訓課程,在NFA認可的考試機構,參加並通過NFA規定的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由現有CFTC及NFA會員擔保在CFTC及NFA注冊。在審核學員提供的資料,(包括指紋檔案)及所在國認可的無犯罪記錄證明等資料,經確認無誤後,方能成功注冊成為NFA會員,獲得從業資格。
在美國,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商品交易顧問)往往是高薪的代名詞。CTA的年薪通常高達上百萬美元,明星CTA的年薪可高達數千萬美元。大家熟知的索羅斯和羅傑斯也都是美國期貨業協會的會員。所有涉足期貨和金融衍生品的基金經理也都在美國期貨業協會注冊。
據機構投資者業內雜志《Alpha》報道,2005年收入最高的26位對沖基金經理人均年收入達3.63億美元,其中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2005年是薪酬第三高的對沖基金經理,收入達8.4億美元。
基金或投資者個人支付給CTA的費用包括固定咨詢費和業績激勵費兩部分。固定咨詢費以CTA所管理基金投資組合凈值的0-3%計算。業績激勵費以CTA所管理的投資組合使得基金產生凈增值的一定百分比來進行支付,一般在10%-30%之間。
美國有非常成熟的期貨投資基金。期貨投資基金主要有公募(Public Funds)、私募(Private Pools)和個人管理期貨賬戶(Indivial Accounts)三個類型。公募期貨投資基金類似於國內的開放式或封閉式基金,相對透明,但參與成本高,操作上也沒有私募基金和個人管理賬戶靈活,投資回報率在三者中最低。私募往往採用有限合夥的形式,操作靈活,費用低,適合於高收入的個人或機構投資者,投資者人數和最低出資額都受到嚴格限制。投資者也可以直接選擇一個CTA來管理他們的資金,開立個人管理期貨賬戶。投資者直接將賬戶交由CTA管理,實際上相當於購買了CTA的交易技能,其好處在於免去公募和私募的管理費。
不管以何種形式參與的期貨投資基金,CTA都是交易計劃的制定者和實盤操作者。
㈥ 什麼是CTA策略
CTA策略稱為商品交易顧問策略,也稱作管理期貨。商品交易顧問對商品等投資標的走勢做出預判,通過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在投資中進行做多、做空或多空雙向的投資操作,為投資者獲取來自於傳統股票、債券等資產類別之外的投資回報。
趨勢交易是通過大量的指標排除市場噪音,設定交易系統,判斷當前市場趨勢,然後建立頭寸,而調整頭寸的臨界點都是特定計算機演算法所規定的。CTA策略的趨勢交易之所以會取得成功,不僅是因為投資者相信市場並非那麼有效,更重要的是他們觀察到市場是存在趨勢的。
事件性影響會導致標的物價值在短期內迅速提升,但其價格卻需要一段時間後才提升,之後價格還可能會繼續攀升以致超出其價值。在這期間,趨勢跟蹤策略就可以買入獲利。
(6)期貨cta擴展閱讀:
CTA策略研究方法:對單個品種歷史上的量價數據進行分析,包括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成交量,持倉量這些數據,提煉出具有概率優勢的規律,這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因子或者策略,並將此規律用代碼實現,並假設這類規律在未來會依然存在。
最後用此類規律來判斷品種未來的方向,進行開倉,平倉,加倉,減倉等操作,並以此來獲利。通常來說,演化至今的CTA策略基本都是全自動交易,但也依然有輔之以手工判斷的交易存在。
CTA基金更可能是以信託投資的形式出現,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更可能是盈利分成而非管理費,這一點與現有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同,更接近於私募基金。
因此,與公募的證券投資基金只有投資者、管理人(基金公司)、託管人(商業銀行)三方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相對清晰不同,CTA基金涉及的利益方更多,管理的難度也更大。這對監管機構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㈦ CTA策略這幾年如何演變的
整體來說,CTA經過這么多年市場洗禮,逐漸走向從單一到多元,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路徑,至今演化出各種差異較大的子策略,使得同樣CTA的策略標簽下,各CTA基金最終收益表現有所不同。
這部分我們來快速回顧CTA策略的演進過程。
10年前,還沒有股指期貨的時候。當時國內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CTA基金,早年所謂做CTA的主要都是炒期貨的大佬,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混沌葛衛東,還有杭州的南帝葉大戶(敦和葉慶均),「豆王」徐王冠、「股指之王」李德林、「糖王」孫斌、「膠王」蔣仕波、「銅王」勵丹駿、「日內王」 封向華、「趨勢王」 應時雨、「波段王」梁國根、「最散」王孝安、「小李飛刀」李永強,「海歸博士」朱曉康等等。
這些大佬交易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深入研究基本面,產業鏈的供需分析一些商品是上漲還是下跌,通過主觀判斷來賺錢。業內津津樂道的主要是葛衛東大佬在2006年用100萬做到了後來100多個億。不過後面也出現過腰斬,當時許多買過他產品的投資人親身體驗了一把。
如今主觀CTA已經逐漸開始退出舞台,從時間節點上看,2010年股指期貨的出現標志著量化CTA開始走向市場。從2011到2015股指限倉之前,CTA賺錢效應是非常瘋狂的,做股指的一年賺個兩三倍都非常常見,而且還沒啥回撤。
那時CTA還未進入零售端、個人投資者眼中。而在2015年股指限倉之後,一些CTA慢慢轉向了商品市場。現在許多CTA大部分都是在2015年開始起步的一批,這已經是陽光化私募CTA基金可查歷史業績比較長的了。
從2017年到2018年,整個商品市場變化是非常大的,CTA策略從原來的比較單一的純趨勢策略,慢慢轉化為更加多元化的策略。除了趨勢跟蹤之外,還開始做趨勢反轉。因為有人發現趨勢跟蹤做多之後,在遇到一些突然的反轉行情時,會產生比較大的回撤。
因此,如果在策略中加入一小部分的「反轉倉位」的話,遇到反轉行情時,就能把反向波動所造成的浮虧對沖掉一部分,將凈值回撤控製得更好一些。
除了常見的趨勢跟蹤、趨勢反轉之外,還有一個偏橫截面的策略(時間序列)。如果2015年到現在,把每天的日凈值或者日價格作為一個序列,那麼橫截面就是研究某個時點上,各個商品品種之間的強弱關系,然後做多強勢品種,做空弱勢品種。
所以說,同樣是CTA,具體細分到子策略上的本質和邏輯出發點不同,這些子策略之間的相關性就比較低。那麼把這些兩兩相關性較低的策略搭配在一起的時候,整個CTA基金策略的內部分散度就比較高,風險也就被分散了。
另外一個是從周期的角度,平時在聽CTA基金路演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什麼高頻低頻,什麼長周期短周期。這就是從持倉周期或者交易頻率做出的區分。為什麼要這樣分呢?因為不同的交易頻率,所表現出來的風險收益特徵是完全不同的。
一般會定義偏短周期的策略,比如說日內或者1~2天的交易定義為短周期。那麼以此為對照,2~5天或者1周的就是中周期。那麼在一周以上的換倉頻率,就算是長周期的。每家在中短長上會比較類似,但不完全相同。
除了根據持倉周期劃分,我們還在市場上看到,除了做趨勢之外,還有做套利的。做趨勢是虧小錢賺大錢,趨勢明確之前不斷嘗試,會虧點小錢(成本),可一旦抓住波行情就能賺許多錢。所以趨勢策略勝率不高,但是盈虧比很高。而套利策略則是每次賺一點點小錢,但賺錢的次數很多(勝率高),把小錢積累下來形成較大的收益。
所以這兩種的這種收益來源或者說它的模式是完全截然相反的,那麼將它們搭配在一起就是是一個非常好的策略組合。
另外趨勢策略上文也提到過,一般的cta在保證金使用方面非常節制,為了控制風險通常只會使用20%,有些基金設置更低。比如說1個億的基金規模,只用20%去做趨勢交易的話,升高下8000如果就這樣躺在賬戶上,或者就是簡單買一點貨幣基金的話,性價比是非常低的。但如果把這部分錢用去做套利的話,在增厚收益的同時還能進行風險分散。當然,還可以結合另一種子策略,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市場中性(多因子阿爾法策略)。
㈧ 期貨cta包括哪些策略
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商品交易顧問)基金,也稱作管理期貨(Managed Futures)基金,是指廣大投資者將資金集中起來,委託給專業的資金管理人,由資金管理人決定投資於期貨市場,遠期及期權市場,投資者承擔投資風險並享有投資利潤的一種集合投資方式。
CTA基金分類:
1.按照市場參與面
專業化:專注於一個特殊的市場。如貴金屬。
多元化:投資於多個市場,多個期貨合約。
2.按照交易方法
計算機自動交易:在基本和統計分析中導入量化模型,根據其產生的多,空信號進行交易。
人工自主交易:在基本分析或關鍵經濟數據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投資。
3.CTA基金——按交易策略
宏觀策略:是指利用宏觀經濟原理,識別經濟發展趨勢,或金融資產價格的失衡錯配,通 過對股票,債券,外匯,利率,期貨和期權等品種的投資,爭取獲取高額收益的策略。
事件驅動:利用重大消息如:國家政策,匯率政策,自然現象發生前後對不同交易品種價格影響進行交易。
市場中性:從不同期貨市場或是同一市場內不同期貨合約間的價差中尋求利潤。
趨勢交易:運用大量不同指標去除市場噪音並尋找當前市場趨勢,建立多頭或空頭頭寸。
4.按基金管理人盈利模式
收取管理費,不收取業績提成,管理人盈利模式主要靠 擴大規模。
收取管理費,也收取業績提成,基金管理人無論業績如何,旱澇保收。
收取低 管理費,主要靠收取業績提成,基金管理人要努力保證基金有業績才有收益.
-
㈨ 期貨資管中的 CTA 和 MOM 模式有什麼聯系
需優先資金做1比3,可以百萬,千萬到上億的做結構化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