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交易 » 資產配置中期貨比例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資產配置中期貨比例

發布時間: 2021-06-10 21:50:34

1. 資產配置,理想情況下應怎麼分配它們之間的比例

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的比例如何均衡?
1.這二個資產配置應該沒有可比性
固定資產,是指價值較大,需要分期攤銷攤銷的有形資產:如廠房,機器設備;
流動資產是指貨幣資金和一年內到期的資產:如現金,銀行存款;應收帳款,原材料等;
2.均衡比例的話:
(1).流動資產多一些,企業資金就周轉快一些,,這與企業管理的水平有關系,對企業利潤的提高有直接關系,但要做好這個工作,企業管理工作必須全面到位。經營管理要齊抓共管;這也是管理者所追求的管理效果;
(2)固定資產如果多一些,那就看要企業生產的產品與產量,品種的要求。是自產或是商貿批發,不同企業。不同行業,資產配置的比例會相差很大,不能一概而論。

2. 假如你有1000萬閑置資產,如何做一個綜合配置的基本投資策略,以及大類資產配置比例求教。。。

首先要分析目前家庭的生命周期;第二步分析目前家庭的保障情況;第三步分析家庭的資產負債;第四步分析家庭的投資偏好;第五步分析未來的財富需求。

通過以上步驟分析完後,先配置目前家庭缺失的保障,再根據家庭的風險偏好配置成長性資產跟定息資產。

不管閑置的資產是多少都必須清楚地知道家庭目前的風險承擔能力。這樣才能做到滿足家庭的風險偏好的基礎下做好資產的配置。

3. 資產配置中保險的比例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資產配置的主要類型有:
1.買入並持有策略。
買人並持有策略是指在確定恰當的資產配置比例,構造了某個投資組合後,在諸如3—5年的適當持有期間內不改變資產配置狀態,保持這種組合。買人並持有策略是消極型長期再平衡方式,適用於有長期計劃水平並滿足於戰略性資產配置的投資者。
買人並持有策略適用於資本市場環境和投資者的偏好變化不大,或者改變資產配置狀態的成本大於收益時的狀態。
2.恆定混合策略。
恆定混合策略是指保持投資組合中各類資產的固定比例。恆定混合策略是假定資產的收益情況和投資者偏好沒有大的改變,因而最優投資組合的配置比例不變。恆定混合策略適用於風險承受能力較穩定的投資者。
如果股票市場價格處於震盪、波動狀態之中,恆定混合策略就可能優於買人並持有策略。
3.投資組合保險策略。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是在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無風險資產從而保證資產組合的最低價值的前提下,將其餘資金投資於風險資產並隨著市場的變動調整風險資產和無風險資產的比例,同時不放棄資產升值潛力的一種動態調整策略。當投資組合價值因風險資產收益率的提高而上升時,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也隨之提高;反之則下降。因此,當風險資產收益率上升時,風險資產的投資比例隨之上升,如果風險資產收益繼續上升,投資組合保險策略將取得優於買人並持有策略的結果;而如果收益轉而下降,則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的結果將因為風險資產比例的提高而受到更大的影響,從而劣於買人並持有策略的結果。
4.動態資產配置策略。
動態資產配置策略,是指動態地根據市場情況在不同類型的資產之間配置資金.當股市上升時,將更大比例的資金投向股票;超過某一高點、資金應全部投向股票,從股市的任何進一步上升中充分地獲利.相反、當股市下跌時,要及時削減投資於股票的資金比例,換成生息存款或可能的債券、形成投資組合的墊底價值,防止進一步的損失.股市達到某一低點、資金應全部轉向存款,確保股市再跌情況下組合價值不再下降、如此便建立了基金的保底水平.投資組合持有部分現金和部分股票,組合對市場波動的反應就會溫和一些。

資產配置是指因應投資者個別的情況和投資目標,把投資分配在不同種類的資產上,如:股票、債券、房地產及現金等,在獲取理想回報之餘,把風險減至最低。
總括而言,資產配置為一理財概念,投資者根據其投資計劃的時限及可承受的風險,來配置資產組合。資產配置可以應用於任何擁有兩只以上股票的投資組合內,唯較常用於資產類別的層面。不同類別的資產在市場上的運作也有所不同,所以其回報和所涉及的風險亦各有不同。

4. 海外投資模擬實訓中的最優資產配置

頭大。仕龍哥哥也是挺坑的。

5. 請大家給我一個合理的個人資產配置比例百分比。

可以操作國債回購,所以你有相當的投資理財知識,那就直接切入些深層次的建議。

首先,你的資產配置過於保守(相當保守),資產的回報率太低。簡單的資產配置理念是以你的年齡為百分比數字,配置安全、固定收益資產;100減去你的年齡配置為百分比數字,配置各種稍高收益、稍高風險的資產。這樣,隨著年齡增長,你的安全資產不斷增長,投資組合逐漸保守。以你30歲為例,配置30%的保命投資(旱澇保守的投資),70%的更積極投資。

其次,保命投資投定期對於你太保守。不懂投資的人可以這么做。你可以至少投國債回購作為最穩妥投資。這個基本沒有問題。國債價值有波動,升值可以變現獲利;票面貶值,可以選擇持到期,長期投資,不會有任何損失。

甚至,你保命的20% - 30%部分也不應該都投國債,優質的地方政府債(比如北京市的市政)、金融債(即金融機構發行的補充資本金的債)都是【及其】安全的。你不需要過於保守,損失了機會成本。

其餘的70% - 80%,可以考慮配置壟斷大國企的公司債、企業債。新中國到現在債券還沒有一單硬違約(即不兌付),為數不多的幾次債務問題都有政府、國企出面解決、接盤。還可以考慮,適當配置投資信託產品,8-10%收益,但是100萬門檻。不知道你的資產總數。如果資產數不是數百萬、上千萬,不要重倉信託。信託流動性很低,通常2年,不易轉讓。也可以考慮和朋友拼100萬投資信託。

再就是,一定要考慮、嘗試一些高收益的投資產品,拉動收益。私募股權投資起始很好,但是門檻高(100萬 - 300萬起)、周期長(最少3-5年時間),可能不適合你。一個建議是通過網貸平台放貸。是民間借貸的網路形式,合規合法,收益會較高,12 -20%年化。可以考慮從幾千、幾萬開始,最終配置5% - 10%。網路搜:陽光民間借貸,就可以找到這個平台。

最後,幾個建議:
1.除非是真的需要面子問題(比如商務上)、或者錢太多沒處花。升級車永遠是個壞主意。車是貶值品、耗材、成本中心。擠一擠、省一省買房子、小商鋪更好。保值、保命錢的價值大得多。
2.從生意上講:除非積攢了足夠資金,而且外面的業務已經啟動起來,現金流充足,否則慎重辭職做事。先一邊工作一邊做事兒。原因是這樣的,本來投資的本金用於做事兒,因此少了投資收益;辭職後工作收入也沒有了;因此現金流和之前會相差【非常多】。壓力會很大。可變因素也增多了。可以的選擇是:維持小買賣,努力工作,不斷投入更多本金努力經營金融資產,利用復利和不斷投入本金,積累的速度不一定比自己出來做少。直到出來做的機會很成熟。


6. 資產配置比例是什麼意思

資產配置比例應該做相應的調整,比如在牛市初期,應加大股票資產的比例以獲得較高的收益;...說白了就是考慮如何實現資本價值的最大化與規避風險

7. 黃金在資產配置中佔比多少合適

2015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如果按照可投資資金10萬的投資者來算,30%配置在黃金市場,相當於3萬元買了黃金資產,這三萬元恰好相當於中國城鎮居民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個人鼓勵和支持中國城鎮居民,至少配置3萬元的黃金資產(相當於人均一年的可支配收入)。按《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家庭人均財富超過14萬元,如果將3萬元配置在黃金市場,占整個家庭人均財富比不過20%。為什麼可投資金額越少的投資者,需要配置黃金的比例反而越大呢?

主要原因是,可投資資金在10萬上下的投資者,往往屬於收入水平比較低,或者說平時支出比較大的家庭或個人,這類投資者往往風險承受能力較小,且流動性需求較大(急用錢是隨時可以變現)。因此在投資黃金方面,主要的目的在於替代儲蓄,且需要能夠達到即時變現的目的,因此推薦紙黃金、互聯網+黃金、黃金ETF等,容易變現且風險較低的黃金投資品種。

隨著可投資額的升高,配置黃金的比例需要降低,因為黃金雖然具備一定的保值作用,但很難創造風險性收益,可投資額比較高的投資者,往往更注重財富的增值效應,要麼是創業者,要麼是高凈值人群,更傾向於將更多的資金用於財富創造。這類人群投資黃金往往是為了終極「避險」,對黃金投資的流動性要求不高,因此應該更多的配置黃金實物資產,當然,如果適當的參與到黃金博弈類風險品種當中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黃金如同一隻永不退市的股票,且幾乎沒有系統性風險。

8. 個人理財中,資產配置比例問題

不建議做黃金實物,除非資金真的能夠長時間不用。以你們的情況,結婚、買房將成為剛需,需要財富的穩定及較為安全的升值。年收益10%左右的信託,建議重點配置。流動資金部分建議做回購,利率高的時候做回購,低的時候做貨幣基金。收益不錯,同時也能確保資金的靈活性,隨時可用。最後才能依據收入的增加情況適度考慮基金產品的投資。定投不適合你們這樣收入結構的童鞋。

9. 保險預算在家庭資產配置中占家庭收入比例多少

內容作者:隨身保顧問-王亞東,更多保險問題可在線答疑

保障類保險有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和壽險,根據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一般佔比為家庭收入的百分之10%—15%之間。佔比最高的就是重疾險,形態很多,根據自己收入水平,配置足量的保額。保費由低到高分別是:單次賠付重疾<單次賠付重疾附加高發疾病多次賠(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分組多次賠付重疾險<不分組多次賠付重疾險。

當然消費型重疾險,這些都是根據投保人的需求配置,用少的錢買到高的保額,我是保險經紀人。

10. 基金資產配置多大比例合適

每個基金品種在個人理財配置中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不同的時機、不同的風險承擔能力、不同的回報需求的情況下,合理地配置這些產品將會讓投資更加有效。簡單地說,在風險和收益基本成正比的大前提下,產品風險應是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應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配置,以求得到最合理的收益。
下面以一個投資人的實例說明基金資產配置的簡單模式,假設該投資人個人條件如下:
投資人A,男性,32歲,已婚,有3歲小孩一個,夫婦月收入9500元,家庭月支出2000元,小孩全托,每月托費600元,每月還房貸車貸2000元,老人暫時無需贍養,保險單位已買,基本無儲蓄。此家庭為典型國內青年家庭,家庭月收入9500-支出2000-小孩600-房貸車貸2000=4900元,即每月有4900元可自由支配,扣除每月應急零用等雜費1000元,還有3900元可作投資。根據此家庭的特點,以後主要需使用資金的方面在子女教育、自身養老兩項,因此建議如下:
2000元定期定額購買管理能力較強的基金公司的股票基金以備作子女教育經費,過往業績較好的基金供參考。1900元定期定額購買混合型基金或債券基金作自身養老儲備,這種基金風險較小,收益相對穩定,適合超長期投資。
以上是針對此案例家庭作出的簡單的基金理財方案,相信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啟發。雖然每個家庭情況各有不同,但把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取得投資最大收益的目的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