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玉米澱粉與玉米現貨期貨價差背離是怎麼回事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1、澱粉總量有限。近兩年國內澱粉總產量約在2350萬噸左右,數量只有玉米產量的12%左右。
2、澱粉商品量有限。澱粉作為玉米的初級產品,下游產業鏈條非常長,當前只有一半的澱粉為商品澱粉,可供出售,這就意味著可供流通的商品量只有1000萬噸出頭。近幾年玉米澱粉糖等澱粉的下游產品生產線不斷有上馬,如果像美國等市場方向發展的話,澱粉的再加工比例擴大,商品量還將進一步壓縮。
3、商品澱粉的可交割量有限。新湖期貨11月份的實地調研中了解到,多數大企業都有較為完整的銷售體系和穩固的銷售渠道。做的好的企業通過長訂單和短訂單已經完成現貨環節的「套保」。而產銷率高的企業通常要維護現有客戶體系和銷售渠道。額外拿出大量的貨源去交割,則與現貨銷售體系會發生明顯沖突。 期貨價格由於市場行情會出現與現貨體格嚴重背離的情況。
希望沖天牛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⑵ 2014玉米價格
玉米市場雖然仍有供應壓力,但進口數量相對穩定,國內玉米深加工需求量有望攀升,加之國家收儲政策利好因素不斷釋放,明年玉米價格走勢看漲。
預計進口數量保持穩定
2013年,東北產區和華北產區玉米庫存量較高,貿易商以釋放庫存為主,市場供應環境整體偏松,玉米價格偏弱運行。玉米高庫存可能結轉至明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玉米期貨市場。
特別是11月份,新作玉米大量上市,加劇了國內玉米供應壓力。根據市場機構估算,2012-2013年度玉米將有較大庫存結轉至2013-2014年度,其中含東北臨儲庫存3080萬噸。此外,今年全國玉米總產量豐產預期強烈,第四季度玉米港口庫存偏高。據市場機構預計,第四季度玉米到港量可能為320萬噸,玉米的大量到港,也將給玉米期貨市場帶來利空壓力。
玉米進口方面,12月國家對轉基因玉米進行退運,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明年進口玉米數量可能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利好國內玉米市場。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表示,隨著轉基因玉米被拒收,貿易商近期裝船可能會比較謹慎,但由於國內外玉米價差較大,國內進口沖動較強,因此,預計對總進口量不會有太大影響。
深加工需求有望攀升
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分析師李通認為,目前飼料養殖業玉米消費並不強勁,飼料企業多持觀望心態,采購玉米以隨用隨買為主。深加工企業由於近幾年宏觀環境和下游產品價格不理想,企業常年虧損,壓低收購價的心態濃重。目前深加工企業開工率仍維持前期水平,玉米市場面臨較大的供應壓力。
不過,近年來,經過國家對玉米深加工企業的規范整頓,生產規模小,生產線落後,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小型企業或按照國家相關政策關閉,或在市場競爭中經濟效益不好遭到市場淘汰,目前國內玉米深加工企業已經開始形成完整產業鏈,對玉米的需求趨於穩定,深加工企業對玉米價格的影響開始逐步從采購行為影響轉向需求行為影響,極大地減少對玉米價格的波動影響。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副院長張智先介紹,2013年澱粉類深加工企業開工率為40%-50%,企業經濟利潤有所下降,但由於現有澱粉生產企業一般已經與制葯等下游生產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市場銷售環節基本未受到嚴重影響。預計2014年我國玉米深加工企業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復產,玉米需求量有望攀升。
政策利好因素釋放
2013年國儲玉米收購價格較去年再次提高,直接鎖定了新作玉米的價格底部,有利於糧農更好地把握最佳售糧時機,穩定玉米市場。
弘業期貨的市場分析師吳清泉分析認為:「從政策角度看,明年對於穀物,無論是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還是對玉米補貼,都是持續利好的支持。從政策上看,國家對於玉米支持力度非常大,長期性的政策對玉米市場是利好的。」綜合來看,近年來國家各項政策措施對國內玉米市場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2014年在政策持續利好效應的影響下,玉米市場能夠平穩發展。
種植面積將穩中有增,玉米價格看漲
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李潮海預計,2014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將保持穩中有增,但是由於養殖業需求和深加工產業的市場需求較大,種植面積增加對玉米市場供求影響不大。
吳清泉預計,短期來看,未來幾個月是新糧大規模采購的時候;長遠來看,國內飼料需求還是持續增長的態勢;另外深加工企業經過一年的壓抑,後期有一個復出的階段。長期來看,玉米的行情會持續看好,明年玉米漲幅應當超過今年。
應該有的
滿意請採納謝謝
⑶ 什麼是大豆期貨
跨市場套利,幾乎就不可能是個人可以實現的,這中間的影響因素太多,你完全沒辦法一一分析到位.
⑷ 為什麼國內持續通貨膨脹,而玉米期貨價格 來自
首先拋開國家這一因素我們應該從玉米本身屬性說起,玉米正常的話屬於一年一熟品種,聽起來很正常,但是由於地球南北球問題玉米其實每個月都有成熟,所以會變成一個一年全球產的物種,這些因素也會導致供大於求問題出現。
看看國內,我記得玉米收儲解除是去年開始的,但是在這之前我國內做了一個非常厲害的政策,加大土地流轉, 黑龍江那邊我看到的是一家人流轉20畝地種上玉米的不再話下,主要是玉米的易種植性,和相對成熟的種子質量。
我國玉米產業現實問題是,第一從食用角度來說可以有很多的替代品,玉米不再是很多人的首選。第二玉米種類過多,也就是衍生的玉米種子品種太多,這些種子多年來是朝著多產為目標不斷改良的,但是現實是產業中作為澱粉 或者 乙醇在到釀酒中用的玉米其實都有很大不同的,食品添加劑要的玉米糖分和澱粉含量就和釀酒的完全不一樣。 個人預測今年收獲年度會有很大的改變。
玉米前景展望:個人對玉米還是持有相對悲觀的觀點,我國如果開放美國的轉基因玉米進來,那麼可以說玉米就是一個完全死亡的品種,主要是種植玉米滿足的多為食用為目的,工業用玉米占時沒有任何抬頭的苗頭,這點完全反映在cs一年的走勢中。期貨市場盈虧同源,期貨本身的意義就是給套保的人做的,但是由於投機人的加入才會活躍。按照比喻來說 套保是車身,但是沒有投機的當汽油你再多的持倉量也沒有。 現階段的玉米完全不會有人去做投機。牛錢網上有關於農產品期貨的頻道,可以參考一下網頁鏈接
⑸ 國外糧食期貨價格比國內低
國際農產品價控制在西方壟斷集團手中,價格低的原因是政府給予農民巨額的補貼高達40%,而中國只有收儲而且只有有關系的或者是符合某種標準的才能被國家收購,所以國內的價格比國外高,從而導致了大量的進口大豆,國內的大豆行業已經面臨崩潰,最後有被國外大集團壟斷收購的危險。
⑹ 中國玉米網的中國玉米網發展現狀
中國玉米網作為業界有口皆碑的玉米資訊內容提供商,在全國各地設有 600 多個報價點,第一時間發布產區、銷區、港口等國內外玉米市場重要信息、全面的玉米深加工和玉米全產業鏈的相關新聞與報價。中國玉米網擁有一支嚴謹的新聞編輯隊伍,對玉米現貨市場有著深入研究,對內容把握極其精準到位,同時保持著對重大新聞事件的高度敏感性。為保證信息即時性,中國玉米網對重大事件進行追蹤報道,讓客戶在第一時間掌握市場最新動態。
相比於其他網站單純提供信息匯聚平台,中國玉米網的優勢在於綜合行業資訊進行深度研究。中國玉米網研發部一直遵循領先市場的原則,分階段進行產、銷區實地考察調研,每周、每月會發布周度分析報告及月度分析報告、供需報告等研究報告,以及專門為相應客戶定製的期貨周報及套保投資方案。早在2005年中國玉米網就推出了《玉米深加工產業報告》,補充了玉米深加工市場研究的市場空白,在業界引起極大轟動,報告數據被相關政府部門陸續引用,該信息產品已成為國內深加工市場研究的重要參考。網站每月推出的月度供需報告也成為被業界廣泛關注的風向標之一,其市場影響力和號召力有目共睹。
中國玉米網的信息資訊產品主要面向大型糧食貿易企業、飼料企業、玉米深加工企業、糧食倉儲企業和國家各大部委、國內外各大權威糧食信息機構、證券、期貨經紀公司、科研院校、各地區糧食部門。會員不僅遍布中國內地,北美、東南亞、歐盟等國家的玉米貿易商和深加工企業也在使用中國玉米網的信息資訊和玉米深加工產業信息。
我們要運用成熟的現代通訊技術 ,建立服務於玉米行業的公共服務平台。在商務電子化的過程中,成為連接 產業鏈上下游、連接企業需要、商務服務、 吸引行業專業人士的中心樞紐。建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行業服務 為內容的網上公共服務平台。 通過此平台向行業內企業提供包括網上企業產品展示窗口、網上產品市場、商業情 報支撐、網上商務中心、 服務媒介等在內的種類繁多的電子商務服務。
⑺ 如何進行玉米期權交易
推動實體經濟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一直是期貨市場服務「三農」最大難點,如今在主產區,大多數農民和基層幹部還是不清楚什麼是農產品期貨。
「農民不懂期貨,但期貨市場與農業的聯系卻日益加深。」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振說,以玉米為例,玉米是我國產量最大的糧食品種,也是我國產業政策調控的焦點。臨時收儲制度改革以來,市場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隨著價格波動的加大,產業鏈各類經營主體的避險需求大幅增加。
2016年,東北三省一區取消了執行8年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有效激活了現貨產業鏈,但也使玉米種植者直接面臨現貨價格波動風險。統計數據顯示,臨儲政策取消後的首年,長春地區玉米收購價格便從2016年初的1800元/噸持續下跌至2017年春節前的1160元/噸。
「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農民需要金融衍生工具規避日益凸顯的價格風險。」中國人民財產保險北京分公司客戶營業部王振說。
市場人士認為,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使玉米種植者、貿易商、下游飼料養殖以及深加工企業都面臨著更多挑戰,玉米期權是原有期貨工具的重要補充,將為相關產業主體提供重要的「保險」工具。
期權也稱選擇權,是指期權的買方有權在約定的期限內,按照事先確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某種特定商品或金融指標的權利。相對於期貨來說,期權買方在鎖定風險的同時,還能保留獲得收益的可能,最大可能損失為權利金,最大收益卻不受限制。
⑻ 2008年大慶市玉米多少錢一斤
根據最新數據,預計2007/2008年度飼料需求較上年度增加400萬噸,顯示出隨著國內養殖業和生豬存欄量的增加,飼料玉米需求量在年度內將會遞增。尤其在國內肉禽蛋等品種價格長期持續高位運行和國家增加生豬補貼政策的刺激下,新年度飼養利潤較為可觀,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將得到極大的提高。後市,隨著新增飼養量飼料需求的增加,國內飼料玉米將會面臨需求逐步增加的狀況。 據美國AG愛德華公司發布的一份全球投資戰略報告顯示,2008年玉米價格走勢依然看漲。 這份報告預計2008/09年度玉米現貨中間價為4.50美元,相比之下,2007/08年度為3.75美元。玉米期貨價格通常高於現貨價格。 玉米作為工業原料近兩年來在國內得到迅速發展,同時產能擴張過快、低水平重復建設,能耗、水耗巨大等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 在不久前於長春召開的2007中國國際玉米產業博覽會上,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副司長賀燕麗說,玉米深加工產業鏈條長,應用范圍廣,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隨著石化能源緊張,玉米主產區依託資源優勢,利用國家實施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機遇,玉米加工業快速發展,產業布局出現了向原料產地轉移的趨勢,集群式發展趨勢初顯。據她介紹,2006年,包括東北在內的國內8個玉米主產區,自身消耗玉米數量已經達到國內整個玉米加工業消耗玉米總量的82.6%。 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賀燕麗說,前段時間由於全國的玉米加工業沒有一個專項規劃,玉米投資管理許可權下放到地方,採取的都是備案制而不是核准制,對玉米加工業缺乏有效監管和宏觀調控,導致玉米深加工項目競相上馬,產能擴張過快,其增長幅度超過國內玉米產量增長水平,玉米總產量年均增長4.2%,遠遠低於工業加工產能擴張的速度。 賀燕麗舉例說,從2001年到2006年,深加工轉化玉米數量增長了1.87倍,年均增長4.8%,已經出現了深加工擴張過快,原料緊張,價格持續上漲的問題。比如說酒精行業,目前國內年消費量在300萬噸~400萬噸左右,而目前國內8個玉米產區總體酒精加工能力已經達到80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而且加工的產品多數是粗放型的,初級產品多,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產品結構不合理。 同時,我國玉米深加工產業能耗、水耗也比較高。如大多數酒精企業噸耗原煤還在2萬噸以上,節能、節水任務十分艱巨。一些企業不搞循環經濟,污染嚴重,從目前深加工情況看,成品收益率普遍比較低,玉米發酵行業中有10%~20%的有機物質流失成為污染源。 盡管問題很多,但近些年國內玉米加工業仍取得了不小的成績。賀燕麗說,國內玉米加工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有效推動了產業技術進步。比如在味精行業,噸耗玉米數量下降幅度達到20%以上;在檸檬酸行業,由於一些新技術的應用,噸耗玉米數量下降幅度達到26%以上,同時在污染治理上也取得顯著成績。在技術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國內玉米加工產品也不斷優化,目前正在向一些精深加工產品拓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 新能源法案出台後,乙醇需求前景更加強勁。由於生產利潤下降,一些公司推遲了擴建計劃,因而今年秋季乙醇發展速度可能已經放慢。盡管如此,2007/08年度玉米產量預計仍會高於需求。新能源法案規定,2008年再生燃料標准將提高至90億加侖,到2022年增至360億加侖。這將會大幅提高乙醇行業的玉米需求。 天氣是最大的不確定性。趨強的拉尼娜天氣已經在太平洋中部形成。國家氣象服務中心預計拉尼娜天氣將持續到明年春季。過去並不能保證未來。過去拉尼娜天氣通常會導致美國大平原小麥產區天氣比正常更加乾燥。如果小麥產量受損,這可能提振玉米飼料需求,導致期末庫存下降,對所有穀物價格均利好。 根據2008/09年度期貨合約價格,12月中旬,玉米種植效益要比大豆種植效益高出100美元/英畝。顯然市場認為玉米價格必須遠遠高於大豆價格,才能吸引農戶明年多種玉米。 利空因素可能包括美元走強、能源價格大幅下跌影響乙醇生產利潤、經濟放慢或者天氣問題減弱等等。美國農業部取消早先對休耕保護項目的決定,比如允許免處罰退出休耕項目,這可能對所有穀物價格利空,尤其是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