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交易 » 有炒期貨發家的嗎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有炒期貨發家的嗎

發布時間: 2021-06-10 13:30:46

A. 做期貨真的能發家致富嗎

有發家致富的,極少,倒是破產的多一些

B. 炒期貨有前途嗎

期貨行業是個朝陽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同時期貨市場風險巨大,競爭也比較激烈,人員的淘汰率很高。

C. 中國有做期貨發家成功人士嗎

在期貨這個高風險行業,一般不會有太多人留下來的。一般人只要賺了錢,就會轉身離開,其投資其他, 例如實業了 ,

D. 靠期貨發家的真實故事

可以講述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的傳奇故事:

1998年,在中國的江蘇省,有一個億萬富翁在期貨市場上,連受重挫,遭到3000萬的虧損,瀕臨滅頂之災。

然而,5個月後,這位富翁在一個高參的指點下,卻奇跡般地得以「復活」。不光把虧損的3000萬元扳了回來,還倒賺了5000萬元!

短短5個月,搏取8000萬,這神話是怎麼創造的?那位使億萬富翁復活的「高參」又是誰呢?

為尋根探秘,記者多次慕名來到江蘇中期期貨有限公司,對被人們稱為「神鷹」的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進行了專訪。

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

1997年,為了向國際化基金管理、專業理財方面靠攏,公司讓吉明到南京總部負責基金試點。

當時,期貨交易的品種比較多,有不少品種如天津紅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動巨大,機構操縱現象多。盡管機會很多,但他還是把這類品種排除在視野之外。因為這些品種可分析性差,超出了個人的判斷之外,掙錢是偶然的,而賠錢卻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則,他選擇了大連大豆、上海銅和海南橡膠作為主要觀察對象,這些活躍的大品種本身就提供了足夠的投資機會。這正是吉明在進行基金投資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往往對風險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穩。

吉明在選擇好了品種後,接著就對所關心的品種做戰略性的評估。即當前的走勢處於發展的什麼階段:是積蓄能量?還是處於趨勢能量釋放的尾聲?還是在構築頂底等等什麼的。他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為它決定著下一步的操作計劃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預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評估行情的中心任務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戰略投資意義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義的短線行情。

至於對於鎖定的交易品種,交易機會的捕捉,吉明傾向於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趨向與價格所表現的技術面達到統一時。這樣做,才符合每戰必勝的操作宗旨。他認為貫穿《孫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於全勝的思想,期貨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說,基本面的內在要求,決定著做交易的方向。而進出場策略、時機,則更多地應用技術面的表現。根據他總結的總體方針:「宏觀順勢,微觀逆勢」,戰略方向一旦確定,就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進場交易,而實際上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安全與危險是相對的和可轉化的。

E. 現實中,有做期貨白手起家的嗎

白手起家這看怎麼定

首先就得是得有資金量才可以做期貨
小資金做大的難度不小,扛不住一次大的波動就出局了
投資有風險,做期貨的高手是有,但太高調的基本就是虧損非常嚴重的

F. 有人以交易期貨為生嗎

在我看來,以炒期貨為生的人,就是志向遠大的人。早些年,我告訴朋友我在炒期貨,他們無不投以艷羨的目光。那時候期貨彷彿很神秘,似乎每個炒期貨的都是「土豪」,過的是夜夜笙歌、揮金如土的生活。事實卻正好相反,只有真正做過交易的人才知道,炒期貨的都是些偏好風險的投機客,正因為錢不夠多才需要通過炒期貨實現財富夢想,而真正有錢的富豪絕少做期貨。依靠炒期貨而發家致富的,有沒有?有,但鳳毛麟角;相反,因炒期貨而傾家盪產的,卻不勝枚舉。所以,能把炒期貨當成一份職業,當作藉以生存的飯碗,那該需要有多大的勇氣?

G. 西安有人炒期貨發家么

投資有風險,期貨這行大賺的是不少
不過不會到處宣揚
屬於悶頭在家操作的

H. 炒期貨有誰賺錢了

需要花大把時間成本和學費,找到符合自己性格特點的交易系統,賠的少了,自然就盈利了。這個市場里一直賺錢是不可能的,不要有賭徒心理,做到穩定盈利才是王道

I. 那些靠炒期貨白手起家的富豪是怎樣做到的

中國富豪里沒有一開始就是靠股票和期貨起家的。
因為搞投資的一般都是資金比較小的,在沉浸在投機游戲里沒有隻賺不賠的,價格波動特點決定了資金總是賺虧的,當然做的好的是賺的多。
成功的實業回撥率要比投機市場多的多(一般情況下),例如房地產行業。資金特別大的基金一年2到3倍就不得了了,而基金由於操作上的問題,一般都保持相對穩定的資金規模,太多的資金都轉出市場之外,由於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富豪」一般都是隱身的,而「富豪」本身都是實業里的佼佼者,不然沒有資金做後盾有誰能堅持到最後呢。
黃光裕也是實業上的成功基礎才參與了資本市場,而這樣的例子非常多,但人家的實業才是根本。
可以說資本市場,只是實業富豪的一個工具而已。
對大多數的投機者來講,成功者只是少數,而且要達到富豪級的就更是鳳毛麟角了。
資本市場對一般投機者來講資金的「成長」是局限性的, 一個局限是投機者本身,另外一個就是行情波動的局限。兩個局限也許就是為什麼資本市場成長出來的「富豪」那麼少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