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東方財富期貨軟體的掛單怎麼用
這個你可以在這個設置裡面去設置這個掛單就可以使用的, 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掛單不行的啊
⑵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編輯版面
豐財富期貨可以編寫版面的。
⑶ 用股票交易軟體怎麼設置能在止損點掛賣單
可以添加一個關聯助手,可以提前掛下跌的賣單(止損)和上漲的賣單(止盈),也能下跌反彈後的掛買單(比現價更低介入)。
設置止損點:
1、投資人根據虧損程度設置,如當現價低於買入價5%或10%時止損,通常投機型短線買入的止損位設置在下跌2%~3%之間,而投資型長線買入的止損位設置的下跌比例相對較大。
2、投資人應該根據與近日最高價相比,當股價從最高價下跌達到一定幅度時賣出,如果此時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的叫止損,處於贏利狀態的叫止贏,這種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用於止贏,下跌幅度達到多少時止贏要看股價的活躍度,較為活躍的個股要把幅度設置大些。
(3)東方財富期貨設置止損擴展閱讀:
股票交易注意事項:
1、T+1|D在T+1的基礎上,增加了賣出可遞延的選項,符合遞延條件下,可將持倉時間延長至下一個交易日,最多遞延9次。
2、點買和點賣的交易時段:點買在每個交易日的9:30-14:40,點賣在最後持倉日的9:30-14:40。
3、觸發止損:點買人於點買時選擇的止損比率,當T+1或T+1|D持倉盤中浮動虧損達到或超過止損時,投資人有權及時賣出,並以實際成交金額進行結算。
4、策略交易的觸發止盈率為20%,當T+1或T+1|D持倉盤中浮動盈利達到或超過止贏時,投資人有權及時賣出,並以實際成交金額進行結算。
5、股票T日盤中漲幅≥8%或盤中跌幅≤-8%時,投資人有權不執行點買人的點買指令,直至股票漲跌幅回落到(-8%,+8%)區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交易軟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賣出止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止損
⑷ 東方財富期貨app的止損能跟著羸利上設嗎
東方財富這款軟體,他是能夠通過你不同的對財富的理解來進行止損和盈利的。
⑸ 如何掛止損單
掛止損可以通過交易軟體上的指價平倉單來設置。
如圖:
1、打開指價平倉單;2、選擇掛單品種;3、選擇方向;4、輸入數量;5、勾選止損 輸入止損價格
一般多單止損設置在支撐位下方,空單止損設置壓力位位上方。如圖上支撐是2829,我設置了2825.
⑹ 東方財富網這款軟體,支持時間條件單功能嗎誰在用介紹下啊
東方財富期貨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由國內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東方財富控股的一家專業期貨公司。公司在全國期貨公司中首批獲得中國金融期貨經紀業務資格、是上海地區首批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交易結算會員。
東方財富期貨主要從事國內商品期貨經紀和金融期貨經紀業務,是上海期貨交易所(會員號0298)、大連商品交易所(會員號0209)、鄭州商品交易所(會員號0269)、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會員號0107)、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會員號8298)會員。
公司位於中國上海的金融中心——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毗鄰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是一家交易環境優雅、交易跑道快捷、軟硬體設備先進、員工隊伍專業、精乾的全國性期貨公司。
(6)東方財富期貨設置止損擴展閱讀
各大期貨交易所2019年11月發布通知,所有期貨交易終端須滿足穿透式監管要求。東方財富期貨APP是東方財富自研的一款集行情、交易、數據、資訊、期貨吧、投資者教育為一體的專業期貨軟體,符合監管要求。
東方財富期貨APP:獨具特色
東方財富期貨APP繼承東方財富優良的互聯網科技基因,為用戶帶來便捷方便的同時,又出色的保障用戶交易安全,並擁有諸多特色功能與服務,包括:
免費在線開戶:10分鍾完成手機線上開戶,交易下單軟體不收費。
交易功能:雲條件單功能,止盈止損。
⑺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設止東方財富期貨怎麼設止損止贏
設置並不難,難的事軟體不能斷網,否則止損止盈失效
⑻ 東方財富通金融終端如何保存界面設定
1、東方財富通金融終端保存界面設定的方法為:點擊「提醒」按鈕之後,將會彈出提醒設置頁面。勾選所要訂閱的資訊、及要設置的股價條件,並輸入要設置的股價和漲跌幅,點擊「確定設置」按鈕,設置立即生效。
2、東方財富通是財經證券門戶網站——東方財富網(300059)基於自身的平台優勢最新研發的一款免費炒股軟體。東方財富通拓展了各類市場行情的深度和廣度,提供了包括全球指數、香港市場、商品期貨、外匯牌價在內的各類市場和產品行情,率先為用戶免費提供股指期貨實時行情。
⑼ 股票止損止盈怎麼設置
股票止損止盈設置:在金融交易過程中,必然有一個入市和出市的問題。入市要根據順勢而為的原則進入,出市就牽扯到止盈止損的問題。建議中短線操盤的投資者,考慮採用半自動交易模式,人工手動買入,通過帶止盈止損功能的自動交易軟體機械賣出。買入要慢,至少需要3個以上的理由,賣出要快,一但下跌破位,就要馬上賣出。虧要小虧,盈要大盈,如何協調,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去調整。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