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交易 » 叔本華思想與期貨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叔本華思想與期貨

發布時間: 2021-06-08 12:31:50

Ⅰ 《叔本華思想隨筆》txt全集下載

叔本華思想隨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Ⅱ 叔本華有哪些作品

叔本華的主要著作有:

1813年大學博士論文《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über die vierfache Wurzel des Satzes vom zureichenden Grunde;

1816年,《論視覺與顏色》,über das Sehen und die Farben;

1819年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他把客觀世界同主體意識中的世界混為一談。在此基礎上,他完成他的意志論哲學體系:意志(自在之物)——理念(意志的直接客體化)——事物(意志的間接客體化);

1836年,《論自然中的意志》,über den Willen in der Natur;

1839年,《論意志的自由》,über die Freiheit des menschlichen Willens;

1840年,《論道德的基礎》,über die Grundlage der Moral;

1841年,《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

1851年,《附錄與補遺》,Parerga und Paralipomena;

從上面作品中分離出來的書籍包括:《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人生的智慧》《生存空虛說》《叔本華論說文集》《叔本華思想隨筆》《叔本華美學隨筆》《叔本華人生哲學》

亞瑟·叔本華(德語:Arthur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德國哲學家,他繼承了康德對於現象和物自體之間的區分,不同於他同代的費希特、謝林、黑格爾等取消物自體的做法,他堅持物自體,並認為它可以通過直觀而被認識,將其確定為意志。意志獨立於時間、空間,所有理性、知識都從屬於它。叔本華影響了尼采、薩特等諸多哲學家,開啟了非理性主義哲學,著有《論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道德的起源與基礎》等。1860年9月21日叔本華逝世,死後將所有財產都捐獻給了慈善事業。

Ⅲ 叔本華的理論

利己

叔本華認為很多表面上的道德行為都是出於利己的目的而做出的,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原因是個人名譽和法律規范。出於個人名譽的道德行為其目的隱含著滿足自己的意欲,希望自己獲得他人的敬意從而產生心理上的滿足。而迫於法律規范的道德行為則是為了規避法律懲罰,免於自己受到損失而做出的。這些行為在叔本華看來是沒有真正道德意義的。出於這種目的的極端形式是:一切都是我的,別人什麼都沒有。

惡毒

第二種非道德的動機是惡毒,它的目的是希望別人痛苦。叔本華認為惡毒是無處不在的,但一般它的程度都是輕微的,普遍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的漠視和反感。人類用禮貌和聰明來掩飾這一動機,所以背後的惡意中傷和謠言誹謗便相當常見。惡毒的兩大根源是嫉妒和幸災樂禍,嫉妒是於生具來無法擺脫的卑劣人性,因為嫉妒的東西本應是受到敬佩和感動的。而幸災樂禍可以說是惡毒的普遍現身,叔本華認為沒有比幸災樂禍在道德上更一無是處的了。出於惡毒的極端形式是:盡其所能地傷害別人,一切殘忍的行為都只是將幸災樂禍付諸實施的行徑。

叔本華認為一切的非道德行為都能由以上兩種動機中推導出來。

同情

叔本華認為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道德的人也是萬中無一,他說我們會對那些道德行為產生敬意正說明了那些道德行為與眾不同,是不可思議的。他引用盧梭的話說,人們不會對比自己幸福的人產生同感,而只會對比我們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們的直接同感只局限於對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因此,同情實質上是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將他人與自己視為一體。從同情出發,直到高尚無私,慷慨大量,一切對於美德的贊美詞彙都出於此而沒有其它。

叔本華將從同情出發的倫理學基本原則定為:不傷害別人,盡量幫助每一個人,其對應的兩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愛(仁愛是同情的一種嗎?)。公正表現了同情的否定性質,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傷害他人。而仁愛則表現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個級別,即看見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從而使自己去幫助每一個人。叔本華認為這兩者都是極端罕見的,但又是確實存在的,即便再沒有道德的人也無法否認公正和仁愛這兩者。

人的性格和同情的起源

由於一切行為的動機都出於利己、惡毒、同情這三者,所以一個人的道德程度就可以看成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同情在這三者中所佔比例越大,則一個人的道德程度越高。叔本華認為這三者的比例在一個人的性格中無法改變,他對這個觀點的論證是從人類的普遍態度出發的。對於一個過去犯過錯的壞人,人們就對他永遠不抱有信任的態度;一個被認為是好人的人,無論做了什麼錯事總能受到人們信任;攻擊對方時,我們都攻擊他人的性格而不是事件本身,因為性格被認為是無法改變的東西,例如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叔本華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先有本質,再有本質的發揮,所以一切行為都是出自我們個人的自由被他認為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叔本華認為對於道德基礎,也就是同情心的起源論證是最困難的問題。由於同情心的本質是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認為人,我其實本無差異。在利己和痛苦主義者看來,他人和自我之間存在一種絕對的差別,這是他們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根本上的不同。所以道德的起源也就是看透他人和自我間的無差異性(就是指擺脫利己心理?),這即是同情的基石,也是道德的基石。展開而去,就是認識到萬物間的無差異性,這里叔本華對道德起源的論證存有一種神秘主義傾向(萬物一體),和中國的莊子的齊物思想本質上有共同之處。

叔本華的倫理學大致可以用這樣的邏輯來描繪:萬物間無差異-->人、我間無差異-->對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同情心的油然而生-->公正和仁愛思想的建立-->道德的建立

Ⅳ 求 叔本華思想隨筆txt

已上傳至這里


請查收……


滿意請採納哦……


O(∩_∩)O謝謝……


——來自{一朝風月繞指柔}


Ⅳ 叔本華的學說

叔本華的學說,你需要親自讀一下他的著作,而不是聽別人的解說,別人的解說往往是曲解了作者的原意。建議閱讀韋啟昌翻譯的以下著作:《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叔本華思想隨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美學隨筆》,石沖白翻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Ⅵ 叔本華的思想是是不是像笛卡兒那樣的二元論

對叔本華思想影響最大的是康德,柏拉圖和佛教哲學。他的哲學主題是說明世界如何成為意志和表象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1.他也不能說如笛卡爾一樣二元論者,在笛卡爾的觀點上,他反對把主體和客體當做獨立存在的實體,而認為他們只能在表象中彼此相對而存在。所以,他強調作為他的理論的出發點既不是客體也不是主體,而是融主客體與一體的表象。
他認為任何認識都是主體對對象的認識,蘊含著主客分立,但這種分立並沒有本體論的意義,不能就說對象可以離開主體獨立存在,它們總是主體與客體聯系在一起,離開主題就不能存在。
還有在主客分立上他認為只具有認識論的意義,不應該本體論化,而把主客體割裂開而當做獨立的存在。
2.還有,叔本華關於表象世界的理論與笛卡爾以來的主體性形而上學已有所不同,他的哲學獨特之處主要還是與作為世界的'另一面'的自在之物作了唯意志主義的解釋,他認為超越了主客分立的認識方式,所達到的就不再試一試中所呈現的表象世界,而是存在的東西的本身,就是自在之物,而它只能是意志。他還認為意志高於理性,叔本華認為笛卡爾顛倒了意志與理性的關系,其實意志高於理性。

1是他在做為表象世界的論述, 2是作為意志世界的認識。

都自己總結打出來的,要想完全搞懂還要自己仔細看,覺得打了這些自己又有所提高了

Ⅶ 叔本華的人生哲學的介紹

本書是叔本華原著代表作的精選譯本,是集叔本華思想之大成的作品。全書分為六大部分,分別為「人的本性」、「人生總論」、「處世之道」、「待人之道」、「愛與恨,生與死」和「人生對策」。在這六個部分里,叔本華分別就人的本性、幸福和快樂、意志與心智、榮譽與名聲、行為和個性、命運與對策等幾乎囊括了人的一生的各個方面,闡述了獨特新穎的「幸福論」。在本書中,他從廣泛的人性角度入手,分別對人們自身的所有、地位及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給予了細致入微的闡述,他融合東西方哲學的主流,科學性地披露人性和世故,加以睿智和生動的筆觸,娓娓地跟我們討論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求取幸福和成功,以期充分發揮此生……

Ⅷ 關於叔本華

偉大的哲學家是不會在當時就流行的,因為他們的思想已經超越那個時代了

看看叔本華思想的繼承人——尼采,你就知道他有多麼偉大了

Ⅸ 給我叔本華的資料以及他的著作簡介

叔本華,1788年2月22日生。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家」。他是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的反對者、新的「生命」哲學的先驅者。對人間的苦難甚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觀帶有強烈的悲觀主義傾向。致力於哲學家柏拉圖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視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他的一生並不得志,在去世前幾年獲得聲譽以前,一直過著隱居生活。
叔本華,1819年發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為四冊,其中包括:認識論、自然哲學、美學和倫理學。這部書標志了叔本華思想發展的頂點。盡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堅信真理的最後勝利。他認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為它長久存在」。經過了19年的「無聲的憤慨」之後,他在1836年發表了短篇論文《論自然界中的意志》。叔本華這篇文章靈巧地運用了迅速發展的自然科學中的疑問和發現來維護他關於意志的學說。在前言中他公開地對「騙子」黑格爾及其幫派予以沉重的抨擊。然而直到1853年之後,叔本華的哲學才為世界所重視。
1860年9月21日病逝。

Ⅹ 誰有叔本華的電子版書籍跪求

萬聖書城 有以下7種PDF高清電子版:
《人生的智慧》
《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
《叔本華論說文集》
《叔本華美學隨筆》
《叔本華散文》
《叔本華思想隨筆》
《[醒客閱讀]悲喜人生:叔本華論說文集》

萬聖書城---高清PDF電子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