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交易 » q期貨價格忠告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q期貨價格忠告

發布時間: 2021-06-08 11:01:35

1. 到底什麼才是標準的期貨價格

你說的「型號」是合約的月份
並不是型號
比如0909,代表09年9月份到期的合約
0909的價格也就是
目前
9月份該商品的價格
任何一個月份的價格都無法代表一種商品的標准
價格指數
因為他們的價格是遠期的價格
只有現在的價格才能代表一種商品的標准價格指數
就是
現貨價格

2. 期貨的買價賣價為什麼價格不一樣,靠什麼變動價格希望得到你們很明白的解釋。

買價賣價有幾個檔位,是不同投資者的委託掛單價格,並不是成交價格,成交價格只是最新價格。委託買入的數量多於賣出數量,價格就上漲,反之,價格下跌。

3. 期貨價格的概念很難理解

漁夫和開戶講得都對。

期貨價格在供求平衡時應該高於現貨價格。因為其中包括藉以手續費等費用!

4. 我的朋友做期貨,他說一下子都把錢虧進去了。我不懂期貨,是不是價格降低了,但是你買的數量還在。

期貨是保證金交易的,比方說保證金是10%,你用1w就能購買價值10w的商品,當10w的商品價格跌到9w的時候,被強制平倉了以後,這就意味著你所有的錢就全部輸完了,而且數量也沒有了(因為被強制賣空抵小虧損的1w了)…
此外,期貨不像股票,期貨是有交割日的,就是說10月份到期的期貨合約,如果你手裡沒有實物,必須在10月份之前拋掉,無亂是虧是盈,不然的話一到期你就必須要履行合約的…

5. 期貨中,價格上漲的空頭怎樣虧損的可以舉一個完整的例子嗎

做一手空單,國內黃金230,結果價格上漲,260,也沒少虧。

6. 期貨買價 賣價各代表什麼意思

買價就是:買方申報買入但未成交的某一期貨合約的即時最高買入價。
賣價就是:賣方申報賣出但未成交的某一期貨合約的即時最低賣出價。
炒期貨要學習的入門知識太多,比如期貨法規、期貨基礎、期貨品種、交易規則等等。如果你是新手那麼你就必須從最簡單的開始學習,然後再對期貨交易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才能開始炒期貨。
簡單介紹:
期貨開戶,即投資者開設期貨賬戶和資金賬戶的行為。證監會對於期貨投資者的開戶資金下限並沒有明文規定,開戶資金隨期貨公司規模的不同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各公司對開戶資金的要求都有一定的浮動空間。
隨著銀期轉賬、期證轉賬業務的逐漸增多,客戶可以自由地在銀行賬戶、證券賬戶、期貨賬戶之間轉移資金。我們以銀河期貨為例對期貨開戶做一個說明。銀河期貨的開戶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手機端開戶另一種是PC端開戶。
需要的資料有:身份證:本人有效期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二代身份證;銀行卡:銀行的借記卡(中行、農行、工行、交行、建行、招商、浦發、光大、興業)。
手寫簽名拍照。資料准備齊全後就可以根據銀河期貨開戶流程進行開戶,非常簡單便捷。官網就能直接開,開戶完成後完成一筆銀期轉賬(從銀行卡里轉錢到期貨賬戶)便可進行之後的期貨交易了。
期貨交易時間一般是:周一至周五;具體時段為:上午9:30到11:30;下午1:30到3:00;夜盤:21:00到次日凌晨2:30。早上10:15到10:30休盤15分鍾。
不同的期貨交易所期貨交易時間不同,具體時間節點要根據所在期貨交易所的時間表。漲跌停板的成交原則:當以漲跌停板價格成交時,成交實行平倉優先和時間優先的原則;交割月份漲跌停板:大商所所有品種在交割月份的漲跌停板幅度為6%(上交所、鄭商所無特別規定);漲跌停板幅度為合約規定漲跌停板幅度的倍數。

7. 關於期貨中的合約價格問題

你好,我是期貨交易員,大豆保證金一般在8%左右。是期貨市場大盤的價格,和現貨價格沒有關系,你看期貨交易盤,我們開盤是9點至下午3點是交易時間
9點的價格是2000開盤,你在2000的時候買了一手,如果花了1600一手保證金8%
到九點半的時候,漲到2100 也就是說你一手,你在半個小時賺了1000千,但如果你在九點半的時候買一手就是21000(一手10噸) 的8% 1680元一手了
如果有期貨不明白的問題請問我,希望多交些期貨朋友,記得玩期貨,一定懂得捨得,不要貪的道理,一天能賺一個點的利潤,一年下來也不小,就是說每個月保證30個點利潤不難,難的是堅持一種正確的方式,看不準的時候,不要瞎動倉位

8. 期貨世界裡的價格行為怎麼理解

不要這樣問。只需要知道:價格是多空雙方搏鬥的產物,它是你操盤的唯一的基礎!

9. 為什麼分析期貨價格都要看下每日的現貨價格現貨價格對期貨價格有什麼指導意義嗎

理論上認為期貨價格=現貨價格+持倉費用,持倉費用一般是固定的,那麼期貨價格當然就由現貨價格決定。1305代表這個和約是13年5月份到期,8400是價格。

10. 期貨 關於通貨膨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問題

通脹時期避險資金會流入商品市場,尤其是流入黃金市場進行保值。另外通脹時期由於貨幣貶值,所以商品就會顯得便宜,而存在了一定的上漲空間。
通脹之後,通常都面臨著貨幣緊縮問題。央行通過再貼現,窗口指導和在資本市場的操作回籠多餘的資金。另外避險資金這時候也會投資到經過通脹之後顯得十分便宜的甚至破產的優質資產,也就是投資實業。這樣的話商品市場就會面臨資金短缺問題,面臨調整。

自1971年開始,大宗商品出現過兩輪大幅上漲行情。一輪是在1971-1980年,當時資本主義世界處在二戰後最嚴重的「滯脹」時期,經濟停滯不前,增長緩慢,而通貨膨脹嚴重,導致商品暴漲。CRB指數由1971年9月30日的96.80點上漲到1980年11月28日的334.8,上漲幅度246%。其中原油由3美元/桶上漲到1980年的40美元/桶,黃金由35美元/盎司上漲到850美元/盎司。

而2003年以來,大宗商品再次出現暴漲,尤其是龍頭品種原油,從1998年底的10.72美元/桶,上漲到2008年7月11日的147美元/桶,上漲幅度巨大。表面上看是全球經濟大幅增長帶動需求增長引發商品上漲,經濟增長確實是商品上漲的一大重要因素,實際上更重大動力就是全球資金泛濫導致的通貨膨脹,這主要是由於在「9.11」之後,美聯儲長期將利率長期維持在1%,相當於向全世界輸出通貨膨脹。2003以來,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同時美元處於貶值之中,經濟增長與美元貶值是商品大幅上漲的兩大動力。

導致通脹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信用貨幣,比如信用卡,貸款等,相當於把未來的錢拿到現在消費,無形中就增加了當前的貨幣流通量,而央行為了彌補未來的缺口,則在當前要發行大量貨幣,導致貨幣供應過多,不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