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是經濟的基礎,而政治又是經濟的延續,而政治的延續又包括外交以及軍事等,所以想要了解所有可以影響貨幣價值的因素很難,因為這個東西涉及的領域太多了。
而在單純經濟上影響貨幣匯率的經濟數字可以分為:先行指標、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具體包括:
1.先行指標(Leading Indicator)
先行指標是對未來的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的經濟指標的統計。市場分析者常參考這些指標分析未來經濟發展的狀況及其對今後匯率發展方向的影響。
2.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Concurrent Indicator and Lagging Indicator)
同步指標的變動時間與一般經濟情況基本一致,滯後指標的變動時間則往往落後於一般經濟情況的變動。這兩類指標可以顯示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並確定或否定先行指標預示的經濟發展趨勢,而且通過它們還可以看出經濟變化的深度。較重要的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有:
(1)國民生產總值(GDP)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年、季)以貨幣表示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它是整個國民經濟的概括,是全面反映一國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程度的綜合指標體系。通常美國GDP越高意味著經濟發展越好,利率趨升,美元匯率趨強。
(2)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也是代表經濟發展好壞的標志。失業率的上升,意味著經濟受阻;失業率降低,則意味著經濟發展勢頭增強。
(3)零售指數(Retail Sales Index)
零售指數是一個包括現金購買和信用賒購的指標,它反映社會消費狀況及總體經濟活動。較高的零售指數表明社會消費充分,經濟發展潛力大,利率趨升,美元匯率趨升。
(4)個人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個人消費支出包括個人購買商品和勞務兩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指標。
(5)工業生產指數(Instrial Proction)
工業生產指數反映美國生產和製造業的總生產,通常與國家經濟發展相一致。工業生產水平越高,經濟發展勢頭越好,資本投資也更多,從而帶動美元匯率上升。
(6)全國采購經理協會指數(NAPM)
NAPM指數一般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公布,反映製造業的活躍程度,常比失業率更早地顯露出上個月經濟活動發展變化的端倪。該指數高於50%被認為是製造業的擴張,低於50%則意味著經濟的萎縮。
(7)商業庫存(Business Inventory)
商業庫存反映商業部門對短期信貸的需求。商業庫存增加,可能帶動短期利率上升,使經濟發展減緩,表明經濟可能進入停滯狀態,嚴重者可能表明經濟開始衰退。
(8)設備開工率(Housing Starts)
用於衡量現存的工廠和設備閑置的情況。開工率上升,預示著經濟擴張的開始。通常80%的設備開工率被認為是工廠和設備的正常閑置,83%-85%以上則意味著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利率趨升的壓力也變大。
(9)工廠訂單(Factory Order)
工廠訂單反映了消費者、廠商或政府對未來產出的需求。
(10)住房開工率(Housing Starts)
住房開工率是衡量建築業活躍程度的指標,而建築業又常常是經濟周期變化中的先導產業。住房開工率的上升,預示著經濟趨於擴張。
(11)消費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或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即通貨膨脹水平的變化情況。如果CPI大幅度上升,從短期看,有助於利率上升,從而支持匯價堅挺;從長期看,實質上是通貨貶值。
消費物價指數由美國勞工部每月公布。它有兩種不同的消費物價指數:一種是職工和工人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IW;另一種是城市居民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IU。由於CPIU指數統計的范圍是CPIW的兩倍,它反映消費物價的參考性更高,因而深受市場人士的重視。
(12)生產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
生產物價指數反映上個月的商品生產成本,顯示生產原料價格變化狀況,從而可以據此預料未來消費價格變化的趨勢。該指數的上升意味著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大。當然,由於指標未能包括一切商品折扣,所以有時會誇大物價上升的速度。
㈡ 誰能告訴我影響外匯匯率的因素都有哪些 我想做做外匯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一國外匯供求的變動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既有經濟的,也有非經濟的,而各個因素之間又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甚至相互抵消的關系,因此匯率變動的原因極其錯綜復雜,下面我們將作具體分析.
(一)影響匯率變動的經濟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例如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於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2.通貨膨脹率的差異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並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
(1)商品勞務貿易機制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出口商品勞務的國內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勞務的國際價格,從而削弱了該國商品,勞務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影響出口和外匯收入.相反,在進口方面,假設匯率不發生變化,通貨膨脹會使進口商品的利潤增加,刺激進口和外匯支出的增加,從而不利於該國經常項目狀況.
(2)國際資本流動渠道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必然使該國實際利息率(即名義利息率減去通貨膨脹率)降低,這樣,用該國貨幣所表示的各種金融資產的實際收益下降,導致各國投資者把資本移向國外,不利於該國的資本項目狀況.
(3)心理預期渠道
一國持續發生通貨膨脹,會影響市場上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心理,繼而有可能產生外匯市場參加者有匯惜售,待價而沽,無匯搶購的現象,進而對外匯匯率產生影響.據估計,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往往需要經歷半年以上的時間才顯現出來,然而其延續時間卻較長,一般在幾年以上.
3.經濟增長率的差異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快,涔袷杖朐黽右步峽?會使該國增加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結果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其可得到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不過在這里注意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對於出口導向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由於出口增加而推動的,那麼經濟較快增長伴隨著出口的高速增長,此時出口增加往往超過進口增加,其匯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國內外投資者把該國經濟增長率較高看成是經濟前景看好,資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麼就可能擴大對該國的投資,以至抵消經常項目的赤字,這時,該國匯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國就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情況,近年來尤其是2003年中國一直面臨著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
4.利率差異
利率高低,會影響一國金融資產的吸引力.一國利率的上升,會使該國的金融資產對本國和外國的投資者來說更有吸引力,從而導致資本內流,匯率升值.當然這里也要考慮一國利率與別國利率的相對差異,如果一國利率上升,但別國也同幅度上升,則匯率一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國利率雖有上升,但別國利率上升更快,則該國利率相對來說反而下降了,其匯率也會趨於下跌.另外,利率的變化對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匯率預期變動的因素,只有當外國利率加匯率的預期變動率之和大於本國利率時,把資金移往外國才會有利可圖,這便是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十分著名的國際資金套買活動的"利率平價理論"(詳見第六章).
最後,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不過在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利率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是短期的,一國僅靠高利率來維持匯率堅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匯率的高估,而匯率高估一旦被市場投資者(投機者)所認識,很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本國貨幣貶值風潮.例如,20世紀80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宮以後,為了緩和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復甦,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其結果使美元在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持續上揚,但是1985年,伴隨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美元高估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從而引發了1985年秋天美元開始大幅度貶值的風潮.
5.財政收支狀況
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常常也被作為該國貨幣匯率預測的主要指標,當一國出現財政赤字,其貨幣匯率是升還是降主要取決於該國政府所選擇的彌補財政赤字的措施.一般來說,為彌補財政赤字一國政府可採取4種措施:一是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如果這樣,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同時稅率提高會降低企業投資利潤率而導致投資積極性下降,投資需求減少,導致資本品,消費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而導致匯率升值;二是減少政府公共支出,這樣會通過乘數效應使該國國民收入減少,減少進口需求,促使匯率升值;三是增發貨幣,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由前所述,將導致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四是發行國債,從長期看這將導致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也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在這4種措施中,各國政府比較有可能選擇的是後兩種,尤其是最後一種,因為發行國債最不容易在本國居民中帶來對抗情緒,相反由於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收益高,風險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投資機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各國財政出現赤字時,其貨幣匯率往往是看貶的.
6.外匯儲備的高低
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外匯儲備充足與否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穩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主要作用.外匯儲備太少,往往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定的信心,從而引發貶值;相反外匯儲備充足,往往該國貨幣匯率也較堅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國際外匯市場爆發美元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柯林頓政府為緩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動用了200億美元的總統外匯平準基金,動搖了外匯市場對美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能力的信心.
(二)心理預期因素
在外匯市場上,人們買進還是賣出某種貨幣,同交易者對今後情況的看法有很大關系.當交易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後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而當他們預料某種貨幣今後可能上漲時,則會大量地買進這種貨幣.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甚至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已是決定這種貨幣市場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支配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資金的大規模運動.由於外匯交易者預期心理的形成大體上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利率,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的狀況,政府經濟改革,國際政治形勢及一些突發事件等很復雜的因素.因此,預期心理不但對匯率的變動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帶有捉摸不定,十分易變的特點.
(三)信息因素
現代外匯市場由於通訊設施高度發達,各國金融市場的緊密聯接和交易技術的日益完善,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市場,因此,市場上出現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機會,都會立刻引起資金大規模的國際移動,因而會迅速使這種盈利機會歸於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誰最先獲得有關能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和預期心理的"新聞"或信息,誰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場參加者尚未了解實情之前立即做出反應從而獲得盈利.同時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預期心理對匯率具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外匯市場對政府所公布的"新聞"的反應,也不僅取決於這些"新聞"本身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更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在預料之中,或者是"好於"還是"壞於"所預料的情況.總之,信息因素在外匯市場日趨發達的情況下,對匯率變動已具有相當微妙而強烈的影響.
(四)政府幹預因素
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各國政府(央行)為穩定外匯市場,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干預的途徑主要有四種:①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②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③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④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直接干預或通過政策協調進行間接干預等.這種干預有時規模和聲勢很大,往往幾天內就有可能向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相比較目前交易規模超過1.2萬億的外匯市場來說,這還僅僅是杯水車薪,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幹預尤其是國際聯合干預可影響整個市場的心理預期,進而使匯率走勢發生逆轉.因此,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在不少情況下,它對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大影響.
按在干預匯市時是否同時採取?
希望採納
㈢ 為什麼說貨幣期貨能迴避匯率風險
這是一種套保行為,比如你和供貨商簽定了一份合約,2個月後交割貨物,以美元付款,但考慮到遠期匯率變動的風險,有可能交割的時候,美元上升,到時候你就要付更多的人民幣來兌換美元支付貨款。 現在對沖風險的辦法,就是在期貨市場買入美元期貨,即便到時候美元上升,也能通過期貨市場的獲利,來對沖交割時候帶來的損失
㈣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期貨影響
反映貨幣比價的匯率變動會對貿易條件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貿易摩擦,改善貿易條件。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貿易條件的變動具有重要影響,其總體貶值與貿易條件的惡化存在相關關系,同時實證顯示出口量的擴張加劇了貿易條件的惡化。
1、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影響的短期靜態分析
關於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影響最常被引證運用的是馬歇爾-勒納條件的彈性分析法,該方法考察的是在匯率貶值情況下貿易條件是改善還是惡化。之所以用到彈性的概念,是由於貨幣貶值同時改變了以本幣或外幣表示的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而決定貿易條件改善與否取決於出口商品本幣(外幣)上升(下降)的幅度是大於還是小於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下降)的幅度。一國貨幣貶值,該國出口商品可以保持本幣價格不變,當然也可以上升。而進口商品由於貨幣貶值導致本幣價格上升、需求下降,國外出口商為了維持一定市場份額,使得本國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有可能下降。用ηDX 、ηDM分別表示進出口需求的價格彈性,ηSX 、ηSM 分別表示進出口供給價格彈性,則在匯率貶值情況下有如下結論: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惡化了一國的貿易條件;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對貿易條件不起作用;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改善了一國的貿易條件。
2、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影響的長期動態分析
除匯率變動的數量效應外,由於進出口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不同,因而匯率的變動對貿易商品的進出口量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加之勞動力工資及其他要素成本也因匯率的變動而發生變化,使得進出口商品的比較優勢同樣發生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將對進出口商品的結構產生影響。顯然這種影響因素較之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差異化的國內產業與對外貿易政策等決定因素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強化貿易商品結構調整的效果,從長期看,可能有利於本國貿易商品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有利於提升貿易及產業競爭力。考察單邊要素貿易條件(S),其計算公式為S =(Px / Pm )Zx ,Px 與Pm 同商品貿易條件,Zx 代表出口部門的生產率指數。由於企業力圖在匯率變動的環境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從而增強競爭力,由此Zx 的值可以得到較大提高,即使商品貿易條件下降,但是單邊要素貿易條件依然可以上升。
㈤ 如何運用外匯期貨套期保值規避外匯風險
首先看你的貨幣品種,其次看貨幣品種的行情方向,擔心匯率下降,就賣出套期保值,擔心匯率上漲,買入套期保值
㈥ 如何用外匯期貨復制美元與人民幣匯率走勢
那根本就無法實現的,首先所謂「外匯期貨」沒有明確,屬於模糊理論,我們就用所有的外匯期貨作測試,然後期貨交易量非常大,甚至中國國家資本都幾乎無法實現。同時實施了也沒有意義,所以就根本上無法實現。如果想學習外匯分析並不需要復制走勢的。
.
.
.
.
.
------------------------期貨的驕傲------------------------
我們要組期貨交易十劍聖!
㈦ 那些東西會影響到貨幣的匯率
一、 外匯基本知識
外匯概念
外匯(Foreign Exchange,或Forex )是國際匯兌的簡稱,從本質上講是以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國貨幣,從而相應地把這部分資金轉移到國外。
作為國際支付手段的外匯必須具備三性:可支付性、可獲得性和可換性。
我國的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具體包括以下五項內容:⑴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
⑵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⑶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⑷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⑸其他外匯資產。
根據外匯的來源和用途不同,劃分為:
⑴貿易外匯。它是指進出口貿易所收付的外匯,包括貨物及相關的從屬費用,是一個國家外匯的主要來源與用途。
⑵非貿易外匯。它是指除進出口貿易和資本輸出入以外的其他各方面所收付的外匯,包括勞務外匯、僑匯、捐贈外匯和援助外匯等。
根據外匯的交割期限,劃分為:
⑴即期外匯,又稱現匯。是指外匯買賣成交後,在當日或在兩個營業日內辦理交割的外匯。
⑵遠期外匯,又稱期匯。是指買賣雙方不需即時交割,而僅僅簽訂一紙買賣合同,預定將來在某一時間(在兩個營業日以後)進行交割的外匯。
外匯常識
外匯匯率(Foreign Exchange Rate )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折算成另一個國家貨幣的比率或比價,也可以說是用一國貨幣所表示的另一國貨幣的價格。
匯率的標價方法(Exchange Quotation):
直接標價法(Direct Quotation)。它是以一定單位(1個或100個、萬個單位等)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成若干數額的本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即用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為基準來計算應付多少本國貨幣,所以又叫應付標價法。如人民幣市場匯價。
間標標價法(Indirect Quotation)。它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折算為若干數額的外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即用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基準來計算應收入多少外國貨幣。所以又叫應收標價法。如紐約外匯行市。
按銀行買賣外匯的角度劃分為:
⑴買入匯率,又稱為買入價。
⑵賣出匯率,又稱為賣出價。
⑶中間匯率,又稱中間價,是買入價與賣出價的平均數。
⑷現鈔匯率,它是指銀行買賣外匯現鈔所使用的匯率,也有買入價與賣出價之分。
按銀行外匯匯付方式劃分為:電匯匯率(T/T RATE); 信匯匯率 (M/T RATE);票匯匯(D/D RATE)
二、 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外匯管理
外匯管理,亦稱為外匯管制,是指對外匯的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所實施的一種限制性的政策措施。
目前,我國外匯管理體制基本上屬於部分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的外匯交易不實行或基實行外匯管制,但對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進行一定的限制。
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的基上,創造條件,逐步放開,推進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從而實施人民幣的完全可兌換。
一、 經常項目外匯管理
主要包括:經常項目可兌換、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管理和進出口核銷制度。
(一) 經常項目可兌換
指對屬於經常項目下的各類交易,包括進出貨物、支付運輸費、保險費、勞務服務、出境旅遊、投資利潤、借債利息、股息、紅利等,在向銀行購匯或從外匯帳戶上支付時不受限制。
1997年,國務院通過立法形式,明確了我國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其中增加規定,國家對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
(二) 銀行結匯制
目前,我國對外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實行銀行結匯制。97年10月起,逐步允許中資企業開立外匯帳戶,保留一定限額的外匯收入。
外商投資企業經常項目范圍的外匯收入,可以開立外匯結算帳戶,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局,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外匯結算帳戶核定可保留外匯的最高金額,最高金額之內的外匯可以保留,也可以賣給外匯指定銀行或外匯調劑中心,超過最高金額的部分則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或外匯調劑中心。
(三) 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核銷制度
出口收匯核銷,指貨物出口後,對相應的收匯進行核銷。
進口付匯核銷,指進口貨款付出後,對相應的到貨進行核銷。
實行這兩項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監督企業出口貨物後必須及時、足額地收回貨款,付出貨款後必須及時、足額地收到貨物,從而堵塞套匯和逃匯等非法活動。
二、 資本項目外匯管理
現階段我國國際收支中的資本項目主要是外商來華直接投資、對境外直接投資和借用外債三種形式。此處主要介紹前兩種形式:
(一) 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外匯管理
分為外匯收入和支出管理兩個方面
外商投資企業的資本項目外匯收入,主要是外匯投資款、國內外外匯貸款或境外發行外幣債券等,對其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是外匯登記制度
二是外匯專用帳戶管理
三是外債登記
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項目下的外匯支出主要是投資款的匯回和償還外債本金。投資款要轉移或匯出,須經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批准。償還外債本金,需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核准後方可在銀行或外匯調劑中心辦理。
(二) 對境外投資的外匯管理
目前,負責境外投資項目審批的主管部門是國家計委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及其授權的部門;境外投資的外匯管理機關是國家外匯管理局
在境內機構提出向境外投資的立項申請前,外匯管理部門要對以下內容進行審查:
一、 審查投資者的資格
二、 審查境外投資的投資風險
三、 審查境外投資的外匯來源
境外投資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投資者要到國家外匯管理局登記建檔,並繳存境外投資利潤匯回保證金。
三、 外債管理
我國的外債管理范圍包括:向國外借款、發行外幣債券、國際金融租賃、貿易項目中的延期付款、買方信貸、境內金融機構吸收境外存款、補償貿易中以現匯償還的債務;向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外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借入外匯資金。
一國對外舉債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首先必須保持適度的規模和增長速度,並非越多越好。衡量一國外債是否適宜,國際上通常用償債率、債務率、負債率、長短期債務比例等經濟指標作判斷。
外債風險管理
(一) 外債風險種類:匯率風險;利率風險;會計風險
(二) 如何控制和防範外債風險
在籌資階段:
1.從總體講,盡量使外債貨幣幣別與本國出口收匯、外匯儲備的幣別相一致。
2.選擇流通性較強的可兌換貨幣
3.原則上選擇「軟貨幣」,籌資貨幣應多樣化
4.把匯率和利率結合起來綜合考慮
5.合理安排籌資利率結構
6.應爭取將提前償還貸款的條款列入貸款協議
7.注意在借款協議中加入保護性條款
8.注意使籌資的市場結構和國別結構多元化
9.注意期限結構合理,控制中長期和短期外債的比例,避免借入
大批期限相同的外債,以防止還債過於集中,出現償債高峰。
(三) 運用金融工具化解外債風險
常用的有債務互換(利率互換、貨幣和利率交叉互換)、遠期合約(遠期外匯合約和遠期利率合約)、期貨(利率期貨和外
匯期貨)、期權(利率期權和外匯期權)、貨幣指數化和負債幣種多元化。
四、 外匯存貸款業務管理
金融機構經營外匯存貸款業務,必須另外申請,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才可辦理,非銀行金融機構經批准可以吸收外匯信託存款或特定企業的外匯存款。
外匯貸款除了與人民幣貸款一樣具有效益性、安全性、流動性之外,還有以下特殊要求:
1.借什麼貨幣,還什麼貨幣
2.實行浮動利率和收取承擔費
3.貸款發放的重點應為出口創匯的技術改造項目
4.貸款項目必須按程序保有關部門批准
5.國內配套設備和資金要落實
6.借款單位必須有可靠的外匯來源和按期償還本息的能力,並提
出有依據的歸還貸款本息的計劃。
目前,我國銀行辦理的外匯貸款業務有:現匯貸款、特種外
匯貸款、「三資」外匯貸款(買方信貸、政府貸款和混合貸款的
簡稱)、國際商業貸款和國際銀團貸款。
五、 人民幣匯率管理
1973-1980年,人民幣實行「一籃子貨幣」釘住匯率制度。
1973年按「一籃子貨幣」原則,確定對西方國家貨幣的匯價,即選擇我國在對外經濟貿易往來中經常使用的若干種貨幣,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確定權重,根據這些貨幣在國際市場的升降幅度,加權計算出人民幣匯率。從1973-1984年,選用的貨幣和權重曾作過七次調整。由於我國對外推行人民幣計價結算的目的是為了保值,所以在制訂人民幣匯價的指導思想上人民幣定值較高。
1981-1984年,實行貿易內部結算價
從1981年起,我國實行兩種匯價:一種是使用於非貿易外匯收支的對外公布的匯價;另一種是使用於貿易外匯收支的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
在此期間,我國實際存在著三種匯率:一是對外的,並適用於非貿易收支的官方牌價;二是適用於貿易收支的貿易內部結算價;三是調劑外匯市場的外匯調劑價。
1985-1993年底,實行以美元為基準的有限彈性匯率制
1985年1月1日,我國停止貿易內部結算價的使用,貿易收支與非貿易收支均按官方牌價結算。內部結算價雖然與官方牌價並軌,但調劑外匯市場仍然存在,實際上除官方牌價外,仍存在一個調劑外匯價。
1991年4月以後,外匯管理局根據國內物價上漲水平與美元匯率的漲落情況,經常進行微調,1992-1993年,大約保持在1美元=5.8元左右的水平。
在此期間,由於需求的加大與其他因素的影響,到1993年底,官方牌價與外匯調劑價相差3元,即官方牌價1美元=5.8元左右,調劑外匯價1美元=8.7元左右。
1994年起,我國實行新的外匯管理體制。在這種新的體制下,人民幣匯率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人民幣匯率不再由官方行政當局直接制定,而是由中國人
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當日人民幣匯率,各外匯指定銀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匯率和規定的浮動范圍,自行確定和調整對客戶的買賣價格。
⑵由外匯指定銀行制訂出的匯率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這
是因為:第一,新體制實行外匯收入結匯制,所有經常項目項下的外匯供給均進入外匯市場;第二,實行銀行售匯制,取消經常項目支付用匯的經常性計劃審批,同時取消外匯收支的指令性計劃,這意味著經常項目的絕大部分外匯需求可以也必須通過外匯市場來滿足。
⑶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所形成的匯率是統一的。新的體制實施後,同時在結匯制和售匯制下,外匯的供求均以外匯指定銀行為中介,企業之間不得直接相互買賣外匯,外匯調劑市場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外匯調劑價也相應地演變成市場匯率,此即「匯率並軌」。由於匯率是各外匯指定銀行自行確定的,但外匯供求在各銀行的業務范圍內的分布又是不一致的,人民幣匯率的全國統一性就必須通過建立全國銀行同行業間的外匯交易市場來實現。
六、 外匯和黃金儲備管理 相關話題
一、 外匯儲備管理
外匯儲備,指由各國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兌換的儲備貨幣,是一國國際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國家宏觀調控實力的重要標志。中國人民銀行履行持有、管理和經營我國外匯儲備的職責。
外匯儲備的主要功能:
1. 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2. 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3. 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4. 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外匯儲備的經營原則是要考慮安全性、流動性、增值性。但是,此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匯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一般來說,應盡可能兼顧這三項原則,採用「投資組合」、「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的策略,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元化經營,降低風險,實現增值。
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由外匯經營中心負責投資增值,其投資策略以往比較保守,主要投資在美國的債券,直至近年,我國才有對外匯儲備進行投資增值業務, 側重於風險低的美國債券市場,而較高風險的外匯買賣的投資比例很低。
目前,中國是美國債券市場的第二大買家,僅次日本。九七年,中國在美國市場大量拋售美國長期債券,轉而大量買入短期債券,中國這次行動在美國債券市場引起矚目,反映了其投資策略愈趨靈活進取。 同時,隨著中國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參與增加,中國近年亦培養了一批經營國際業務人才,對瞬息萬變的國際金融市場的掌握增加,從而投資策略變得更加靈活。
二、 黃金儲備管理
黃金儲備,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黃金儲
備的管理意義在於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黃金儲備在流動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應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確定黃金儲備規模的參考因素:
1. 國際收支狀況
2. 外債水平
3. 外匯儲備水平
運用黃金儲備的形式主要分為:直接營運、間接周轉、資產組合
1.直接營運——一國貨幣當局利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種契機,採用各種營運手段,直接參與黃金市場的交易活動。
2.間接周轉——一國貨幣當局通過制售金幣,開展黃金租賃,辦理黃金借貸等業務,間接地實現黃金儲備增值、保值的目的。
3.資產組合——將一定的黃金儲備按照流動性、收益性的原則,及時轉換成收益性高、流動性比較強的外匯儲備,並根據市場匯率的變動情況,再進行適當調整。
我國對黃金儲備的運用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通過國際黃金市場,採取現貨、期貨以及選擇權等交易方式,提高黃金儲備營運的收益率。
(二)通過發行、經銷各種金幣,實現庫存黃金的增值。
㈧ 幾個經濟指標對匯率是怎麼影響的
一.國民生產總值(GNP)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是各項經濟指標中最基本的一項,它反映了一國的整體經濟狀況。國民生產總值由四個主要組成部分: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國民生產總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還是衰退階段,從GNP的變化中可以觀察到。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增長,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力也隨之增強,該國政府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增大,導致其貨幣的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國民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即表示該國的生產轉弱,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政府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增長,利率下降加上該國經濟表現不佳,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下降了。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就被視為進入了經濟衰退期。
二.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也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反映通貨膨脹的經濟指標很多,常用的有:
1. 生產物價指數
生產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商品的生產成本,即生產原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該指標對未來的消費價格的上升或下降影響很大,也是預示消費價格趨勢的指標。生產物價指數與匯率的關系非常微妙,並且反復無常,如果生產物價指數較預期的高,則有通貨膨脹的可能,有關部門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這種情況下該國貨幣的匯率可能會上升;但如果有關部門處於其他的考慮,沒有緊縮銀根,則該國貨幣的匯率就可能下跌。
2. 消費物價指數
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城市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情況,是廣泛用來反應通貨膨脹的情況的工具,一般一百分比來表示。當消費物價指數上升時,顯示通貨膨脹率上升,即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理論上來說,該國貨幣應該有下降的趨勢,但很多國家都以控制通貨膨脹為主要目標,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往往同時帶來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反而會利好該國貨幣;而如果通貨膨脹受到控制,利率也可能會趨於回落,反而利淡該國貨幣了。
3. 零售物價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指的是市場零售價格的變化,是一國通貨膨脹狀況的另一種指示器。當一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個人消費增加,就可能帶來零售物價指數的上升。該指標的持續上升,就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使政府收緊貨幣供應,該國貨幣匯率上升。零售物價指數反映的是零售商品價格的平均變化,與消費物價指數不同,消費物價指數是按照不同商品在消費中所佔的權重進行加權計算的,它反映的是人們生活費用的變化。
4. 批發物價指數
批發物價指數反映的是批發價格的變化,其反映的內容與零售物價指數基本相同,其計算方法更加簡便,在沒有零售物價指數的情況下,可以用批發物價指數來代替分析通貨膨脹狀況。
三.利率
當一國利率水平上升時,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增加,導致本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該國流動,而本國的資本流出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得到改善,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反之,如果一國利率水平下降,則持有該國貨幣的投資者利息收益減少,對該貨幣的需求會下降;同時引起短期資本向國外流動,而資本流入減少,導致國際收支資本項目惡化,引起匯率下跌。
四.就業
就業情況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反映就業情況的指標主要有就業人數、失業率、各行業就業情況等。就業人數是與經濟同步發展的一個指標,經濟發展狀況越好,提供的就業機會越多,就業人數就會隨之增加,因此就業人數的增加,反映一國經濟蓬勃發展,對該國貨幣的匯率是一個利好。
五.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包括一切從工資即社會福利或其他途徑中取得的收入總額,個人收入是個人消費的來源,反映了個人的實際購買力水平,預示將來消費者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個人收入的變化還會影響到國際收支經常項目和匯率。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會引起一個國家對外國產品的需求增加,導致進口增加和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個人收入水平的下降會引起對進口產品需求的減少,以至外匯匯率的下跌。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低於實際收入水平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上升,反之如果市場預期的個人收入水平高於實際收入水平,則該國貨幣的匯率會下降。
六.工業訂單
工業訂單反映了一國工業生產和銷售情況,包括耐用品訂單和非耐用品訂單。該指標反映了製造生產情形的好壞,製造業的廠商通常是在接到訂單後才安排生產的,因此該指標也被視為下一期生產活動的預兆。當耐用品訂單大幅度減少時,反映製造業疲弱,下一期產量減少,可能導致失業率上升,經濟發展放緩,因此對該國貨幣不利;反之,當耐用品訂單增加時,反映該國經濟發展良好,有利於該國貨幣。
七.商業庫存和銷售
商業庫存是處於儲備狀態的商品。工廠生產出來的商品不會立即通過流通領域全部進入個人消費或生產消費,有一部分要儲存起來以備生產和銷售,因此工商企業保持一定數量的商業庫存是維持和擴大再生產及營業范圍的一個重要條件。但庫存量的顯著增加或減少與市場狀況和經濟興衰由直接的關系。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增加,預示著經濟發展將要受阻,有進入停滯或衰退的可能;在經濟發展低迷的時期,如果商業庫存突然減少,則表明經濟發展有好轉的跡象。因此,商業庫存是顯示一國經濟發展狀況的先行指標。
八.外貿平衡數字
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一環,各國都定期公布一定時期的貿易數字。如果一國經常出現貿易逆差,意味著國民收入流出,使國家經濟轉弱,政府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往往要使貨幣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因此,當一國貿易逆差擴大時,該國貨幣的匯率將會下降;反之,當外貿出現順差時,該國貨幣的匯率有上升的趨勢。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匯率是怎麼影響一國的外匯的為什麼匯率下跌時會用外匯儲備購入本幣
外匯買賣的市場上最後一個成交價就是實時的匯率。
所以跟買賣股票、期貨,甚至是衛生紙沒什麼區別。
如果用美元買人民幣的資金比人民幣買美元的資金多,如果在一定要成交的前提下前者就會把匯率不斷往上推高,所以人民幣就升值了。
不管後面的基本面因素如何,具體到匯率變動的最後一步資金的差別是唯一的影響因素。
第二問就很簡單了,匯率下跌說明更多的資金在用賣出本幣來買入外幣,所以央行反過來做就把匯率拉回來了。
㈩ 關於外匯期貨的問題
期貨的概念很大,外匯也只是期貨中的一種,外匯炒的是各個國家錢幣的兌率,期貨還可以是股指期貨等,看你想操作什麼品種,炒股指的話,門檻都在50萬,你說想投1萬的話估計還開不了戶,更別說交易了,當然也有小盤的,比如說小恆指5000塊就可以開戶了,外匯的門檻大概在5000美金,也就是三萬多一點,近期我也在了解外匯的盤,我也不懂英文,只要記一下哪個國家的幣種兌哪個國家的幣種就可以了,至於外匯分析方面,我看了兩天的盤,暫時還沒找到門路,股票的分析我是風風火火的,但是在外匯裡面一點用都沒有,呵呵,不過我還是會繼續學習的,也希望能與你多交流一下心得。
(總之期貨很多種,你選擇性的操作吧,小恆指是最適合不過了,但是我沒考究過他是不是合法的,建議就多投一點做外匯吧,這樣才可以和我交流點心得,嘻嘻)
不好意思現在才看到樓上所說到的農產品的問題,農產品屬於現貨,不是期貨,不過跟期貨的操作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現貨有一個期限性,比如一個季度,半年或者一年,只能操作這么長時間,時間一到,如果你還持有沒賣出去的話,你也不可以再賣了,只能到相應的地方去提取現貨,股票單位講手,現貨單位講批,一批貨也看他們是有多少,有些現貨一批都有幾千斤,到時候可能就幾千斤幾千斤的農產品拿在手裡,估計你就成賣菜的了,不過一般來說大家都會在兌現之前就斬倉了,這個現貨交易的投資不用很大,多少錢都可以,幾百都可以,但是收益的話就可想而知了。現貨的弊端就在於一些商品沒有經過備案,如果一經查,第3方存管的錢也拿不回來,如果是有備案的話,那手續費就高一倍。如果想詳細了解的話,給我滿意答案吧,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