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貨]大家平時一般直接看主力合約還是看文華指數
看驅勢用指數 。做了再看主力。
2. 各類期貨指數是如何算出來的,例如大連豆粕指數與各月合約有何關系
商品指數基金起源於美國,世界上第一隻指數基金是1971年威弗銀行向機構投資者推出的指數基金產品。
在商品市場進行交易的基金大體分為三類,一是商品指數基金,如RJ/CRB指數。二是商品投資顧問(CTA)。三是對沖基金,如商品ETF、ETP等。其中,商品指數基金採取的是被動管理策略,跟蹤GSCI、CRB等全球大宗商品指數進行投資,包括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以及保險基金等傳統金融市場基金都在進行指數交易。指數基金一般採取長期策略,建立的頭寸時間跨度通常以年為單位。這些基金被定義為「趨勢跟隨者」或「冷錢」,而CTA則被定義為「趨勢制定者」或「熱錢」。指數基金一般不上市交易,而是通過持有期貨合約或其他衍生品參與商品市場交易,操作以買入建倉為主,很少建立空頭頭寸。
目前商品指數基金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活躍,有些品種特別是能源和農產品(000061,股吧)合約被指數基金大量持有。據了解,目前全球商品指數基金總規模約2400億美元,其中有色金屬約佔11%,即270億美元,能源商品約佔50%,即1200億美元,貴金屬約佔9%,即220億美元,農產品約佔24%,即600億美元,畜產品約佔6%,即140億美元。
商品指數基金2003年才開始實現跨越式發展,當年全球指數基金總規模由2002年的100億美元左右迅速增長至280億美元。其後,除2008年因金融危機由2007年的1420億美元回落至780億美元外,其餘年份均處於高速增長期。
指數基金進入期貨市場,只是單向做多,並不做空。只要有新的資金購買基金份額,其操作永遠不會停止。當一攬子指數基金買入量開始減少時,基金管理人才反向平倉。但有一種情況,即各品種持倉權重調整時,基金管理人需要對相應品種進行增加或減少倉位的操作。
3. 期貨主力合約是看 成交量 還是 持倉量
期貨主力合約看持倉量,主力合約往往可以通過打開交易軟體的行情報價頁面,從中找到成交量最大的合約就是主力合約,也可以從行情軟體中的「主連」輕松找到。
1、期貨主力合約指的是持倉量最大的合約。一般情況下,持倉量最大的合約成交量也最大。
2、「主連」代表的是不同時期主力合約的連續報價。
3、需要注意的是,期貨與股票不同,因為期貨合約到合約最後交易日後就要交割,所以期貨主力合約的生存周期是有限的,會隨著時間推移而向後面的合約推移變換,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換月。
4. 投資期貨,應該看指數還是看主連,哪個更接近合約
看主連,主連和主力合約的報價是一樣的
5. 期貨是看指數好還是連續好
估計你沒有多少期貨經歷,建議主要看主力合約品種,指數的意義對期貨新手來說意義不大。以研究短線為主,中長線為輔。新手不可能做得了中長線,那是高手的事。
6. 期貨看盤主要看主力合約還是主連或者指數
我們都是看指數的,謝謝!
7. 一般做期貨是不是都是做品種的主力合約~選擇活躍的品種
也不一定。大部分都是做主力合約,主要是因為成交量大,流動性好,賺了虧了都好變現。但是也有做遠期不活躍合約的。打個比方,如果近月主力合約漲停了,你可以看一下相關遠月合約,沒有漲停的話就可以嘗試買入。總之是看個人的交易方式和思路了。有些人對行情長期看漲,就會買入遠期的合約,長期持有。
8. 股指期貨看哪個指數
目前國內的股指期貨有三個分別是
IF (滬深300指數)是以滬深股市300隻權重股為籃子股票編制的指數,與大盤指數相似.
2. IH(上證50指數)是以滬市50隻權重股為基數編制的指數.(去掉滬深300中包含的股票)
3.IC(中證500指數)主要是代表中小板的500隻股票為基數編制的指數.
9. 期貨指數和具體合約看哪個更靠譜
看主力合約。主力合約流動性大,成交量高,不易被操縱。移倉換月的時候,可以多看少動,畢竟這裡面存在因資金流動帶來的價格漲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