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農產品期貨
(1)農產品期貨是期貨交易中的一種。在我國期貨市場上指:棉花;大豆;豆油;豆粕;小麥等。
(2)一般情況下;期貨價格是現貨價格的先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期貨的價格走勢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
(3)在期貨市場上;95%的交易資金是投機性的,部分合約在一定時間可能被認為操縱。
(4)如果是單純希望從期貨合約價格的變化中;選擇種植的農產品,則毫無意義。因為每一種農產品生產條件不一樣;即使價格上漲,你所在的城市也未必可以種植。
不如現在白糖的期貨價格一路狂飆;但是甘蔗確實所有地方可以種的。
還有;目前農產品期貨合約大概有10多種;而實際的農作物成百上千;當地實際可以種植的農產品未必有相應的期貨合約。那麼觀察期貨價格也就沒有必要了。
⑵ 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過程
19世紀中期,芝加哥已經發展成為美國中西部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大量的農產品在芝加哥進行買賣。在當時的現貨市場上,穀物的價格隨著季節的交替頻繁變動。每年穀物收獲季節,生產者將穀物運到芝加哥尋找買主,使市場飽和,價格暴跌。當時又缺少足夠的存儲設施,到了第二年春天,穀物匱乏,價格上漲,消費者的利益又受到損害,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種遠期定價機制以穩定供求關系,而期貨市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
期貨市場在農產品供給和需求的矛盾之中建立起了一種緩沖機制,這種機制使得農產品供給和需求的季節性矛盾隨之而解。
雖然30多年來,農產品期貨交易額所佔的絕對比例大大下降,但它仍然占據著國際期貨市場上相當的份額。國際上仍然在交易的農產品期貨有21大類、192個品種,其中相當一部分交易非常活躍,在世界農產品的生產、流通、消費中,成為相關產業鏈的核心。從我國的情況來看,農產品期貨品種仍然是我國期貨市場的主流,也是最有可能上新品種並獲得大發展的期貨品種,並且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這種格局都不會改變。因此,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產生的理論基礎進行分析,以揭示出農產品期貨對農業生產和流通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就顯得十分必要。
⑶ 什麼是期貨它是何時產生的
最早的期貨交易出現在十八世紀
下面引用一段文字說明期貨的定義:
一、期貨是什麼
期貨就是一種合約,一種將來必須履行的合約,而不是具體的貨物。合約的內容是統一的、標准化的,惟有合約的價格,會因各種市場因素的變化而發生大小不同的波動。
這個合約對應的「貨物」稱為標的物,通俗地講,期貨要炒的那個「貨物」就是標的物,它是以合約符號來體現的。例如:CU0602,是一個期貨合約符號,表示2006年2月交割的合約,標的物是電解銅。
二、期貨交易就是賺取差價
期貨交易實際上就是對這種「合約符號」的買賣,是廣大期貨參與者,看中發期貨合約價格將來可能會產生巨大差價,依據各自的分析,進而搏取利潤的交易行為。從大部分交易目的來看,也就是投機賺取「差價」。
說明一點,現在成交的期貨合約價格,是大家希望這個合約將來的價格變動(一般幾天或幾個月),所以它不一定等於今天的現貨價。
三、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以小博大」
期貨交易的基本特徵就在於可以用較少的資金進行大宗交易。
例如:以50萬元的資金,基本上可做1000萬元左右的交易。也就是說,交易者用50萬元的資金作為保證(即保證金)價值1000萬元的商品價格變化,所產生的盈虧都由交易者的50萬元資金承擔,差不多把資金放大了20倍。這就是所謂的「杠桿效應」,也可稱為「保證金交易」。這種機制使期貨具有了「以小博大」的特點。
四、期貨交易可理解為「買空賣空」
期貨交易買賣的是「合約符號」,並不是在買賣實際的貨物,所以,交易者在買進或賣出期貨時,就不用考慮是否需要或者擁有期貨相應的貨物,而只考慮怎樣買賣才能賺取差價,其買與賣的結果只體現在自已的「帳戶」上,代價就是萬分之幾的手續費和佔用5%左右的保證金,這一點可簡單地用通常所說的「買空賣空」來理解。
五、買、賣都可以
正由於可理解為「買空賣空」,使期貨交易可進雙向交易。即根據自已對將來行情漲跌分析,可先買進開倉,也可先賣出開倉,等價差出後,再進行反向的賣出平倉或買進平倉,以抵消掉自已開倉的合約。這樣自已的「帳單」上就只留下開倉和平倉之間的價差,同時,開倉佔用的保證金自動退回,從而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交易。
當然,期貨這種合約也可實際交割。一個開倉的買入合約,一直不平倉,到期限後(一般幾個月),交易者就必須付足相應貨物的貨款,得到相應的貨物。如果是賣出合約,就應交出相應貨物,從而得到全額貨款。作為投機者就應在合約到期前平掉合約。
六、期貨交易實例
假設一客戶認為,大豆價格將要下跌,於是以3000元/噸賣出一手期貨合約(每手大豆是10噸,保證金比例約9%),而後,價格果然跌到2900元/噸,該客戶買進一手平倉了結,完成一次交易。
毛利潤為:(3000—2900)×10=1000(元)
以上交易全部體現在帳單上,資金大約投入:
3000×10×9%=2700元,還應扣除交易費用大約十多元。
七、期貨合約內容介紹
期貨交易的合約內容是經國家證監會批准,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內容中除價格處,其他因素都是固定的。期貨合約中,與交易有關的一些主要內容如下:
合約單位:每次買賣的最小單位是一手。目前國內的商品期貨金屬類每手數量是5噸,農產品期貨類每手是10噸。
1,合約價值:每手合約的實際價值。以銅為倒:每手是5噸,再乘以現在期貨價格就是合約價值。另外,合約價值乘以保證金比倒(一般百分之幾),就是買或賣一手期貨要佔用的資金。
2,最小變動價位:、期貨行情中反映價格是每噸多少錢,目前國內期貨最小變動價位是:金屬類是10元/噸,每手是5噸,一個點位變動價值就是50元。農產品類是1元/噸,每手是10噸,一個點位變動是10元。
3,每日限價:為限制價格劇烈波動。國內期規定了`一定的當天漲跌幅度,為漲跌停板3%。
4,合約月份:金屬類為1、2、3、4、5、6、7、8、9、10、11、12月合約。農產品類為1、3、5、7、9、11月合約。
5,最後交易日:投資者具體買賣的期貨合約是有期限的,一般為一年左右,到期限的那一天就是最後交易日。這時必須平倉,否則就交割。
雖然期貨有這種時間限制,實際上並不影響交易。因為期貨價格波動頻繁,使開倉很快就能產生較大價差,從而有機會平倉。少量客戶願做長線的,可以在到期時平掉並同時在遠期合約上建立相應倉,也能達到做長線的目的。
八、期貨交易的風險源
風險和利潤總是同時存在的,期貨交易中,這一點體現得特別充分。由於這種機交易本身的特點,它的風險主要源於三個方面:
1, 貨交易最根本的風險,來源於「杠桿較應」
「杠桿較應」是期貨交易的原始機制,即保證金制度。它是期貨交易的最大根源。
假設一個交易者一筆50萬的資金用於股票或者現貨生意,交易者的風險只是價值50萬元的股票或者貨物所帶來的。如果50萬元的資金全部用於期交易,交易者承擔的風險就是價值1000萬左右的期貨或貨物所帶來的,這就使風險放大了20倍左右,當然相應利潤也放大20倍。應該說,這既是期貨交易的根本風險源,也是期貨交易的魅力所在。
我們常常會聽到「期貨會使你一夜暴富」或者「期貨能使你一夜破產」。這些說法的理論根據就是源於上面的原因。
2,貨交易的風險來源於價格方向的不確定性
期貨合約所針對的「貨物」,都是選擇價格變化大而且頻繁的「貨物」。
期貨價格的變化本質就是不確定性,也就是任何方法都不可能絕對肯定漲跌。這
點與股票和傳統生意相似。雖然行情的漲跌動力來源於這種「貨物」的供求關系
但是由於影響因素太多、太復雜,任何人不可能完全掌握全部信息,而且期貨的價格還有它自身的規律,這就使價格變化方向難以絕對的肯定,意味著交易者每筆買賣都有正確或錯誤的可能。
價格方向不確定性風險,雖然永遠存在,但也不是沒有辦法去規避。我們所見的期貨贏家,都是規避這種風險的高手。
期貨市場中,交易者的「勞動」就是在不確定中尋找相對確定性,在無規律中尋找規律。
3,期貨交易的風險來源於「自已」
期貨市場動輒利益巨大,最能淋漓盡致地體現交易者人性的方方面面。
人都有弱點,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人的弱點在期貨交易中會被放大,幾十倍!這將是損害資金安全的一大危害,是交易者必須面對的又一大風險源。
貪婪、恐懼、急躁等普通的人性問題必須引起大家的注意,可以說,從事期貨交易也是對自身修養的加強。
這里必須指出一點,對人性的弱點應該是希望「引起大家注意」,而不是強行去克服弱點,否則,將事與願違。這里「引起大家注意」的含義是:要明白自已的短處,揚長避短,自已的缺點表現強烈時一定要加以迴避。
希望大家對期貨交易風險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期貨交易就是迴避與利用風險的辯證關系,同時也希望大家能看到攀登期貨這座「金山」的樂趣。期貨能夠「使無數英雄競折腰」,同時,期貨也不計你如何卑微,只要擁抱機會就能「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九、期貨市場的結構
1、期貨市場的結構
期貨市場是一個「公開、公正、公平」的嚴格市場。
我國期貨市場由國家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
期貨交易只能在期貨交易所進行,投資者只能通過期貨經紀公司參與、完成期貨交易。期貨公司就是交易所和投資者之間的橋梁通道。
2、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投資者
期貨交易所一般意義上理解,它是制定期貨交易規則的地方,是每筆交易成交的場所。投資者的資金和每筆交易都存放、記錄在此。
期貨公司核心工作是執行、維護交易規則,接受、送達交易信息,完成對每個投資者的交易結算。期貨公司從自身經營考慮,還可以用一切合理方式,進行市場營銷活動。
投資者是所有合法自然人或法人。投資者是具體的期貨合約買賣人,從交易性質來看,主要是投機和套期保值,其中以投機為目的的占絕大多數。這也是期貨發展方向。
十、國內期貨市場介紹
1、 上海交易所,以貴金黃色屬為主。主要品種有:銅、鋁、天然橡膠、燃油。
2、 大連交易所,以農產品為主。主要品種有:大豆、豆粕、玉米、豆油。
3、 鄭州交易所,以農產品為主。主要品種有:硬冬麥、強筋麥、棉花。
4、 期貨經紀公司,期貨公司作為期貨市場的主要部分,目前國內有百多家,經過多年打拚和市場考驗,大多數公司都形成了一套完善周道的服務體系,值得廣大投資者信任。
5、 投資者,這里我們不必計較「投相」或「投資」的准確定義,總之投資者就是期貨市場中合約是最終買賣者。投資者構成了整個市場的基礎。目前國內這一群體數有千萬之眾,整個市場資金量一般在百億數量級,再通過期貨的「杠桿效應」所產生的交易量十分驚人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期貨在國內已形成一個十分龐大的市場。
B、怎樣參與期貨交易
參與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
一、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任何自然人和法人。
二、有承擔風險的能力和心理准備。
期貨市場有一定風險,在期望得到高回報前,應考慮清楚自已是否具有風險承受能。
力。參與期貨的資金應該是自已「虧得起」的錢,切忌借錢做期貨。至於參與期貨交易的資金量,一般十多萬元就可開戶交易
三、選擇合法、正規的期貨公司。首先,合法的期貨公司應執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發的《工商營業執照》和中國證監會頒發的《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其次公司運作規范,實力雄厚,資信良好也是應考慮的重要因素。
四、選好居間人(各種基金)
所謂「居間人」,就是幫助投資者收集相關信息,提供買賣建議的人。他們以盈利提成等方式作為報酬。
投資者與居間人的關系約定,投資者應選擇居間人道德水平,專業能力和操盤風格。反過來,也應該讓居間人了解你的風險偏好度和承受能力,使居間人達到最佳工作狀態。在期貨市場中,84%以上成交量是由居間人完成的。一些優秀的專業居間人,為投資者創造了巨大的利潤,為期貨發展作出了長促的貢獻。
五、參與期貨交易的基本程序
1、 開戶
仔細閱讀並理解《期貨交易風險說明書》,對期貨交易的風險做到心裡有數。簽署《期貨經紀合同》以及《期貨市場投資者開戶登記表》,確立客戶與期貨公司的經紀關系。期貨經紀公司即向各交易所申請客戶交易編碼(類似於股票交易中股東代碼)和統一分配客戶資金帳號。
《期貨經紀合同》中最重要的兩點是,明確了交易指定人(居間人),約定出金時的印鑒和出金方式。
2、 入金、出金
客戶向期貨公司保證金封閉運行帳戶繳納期貨交易保證金方法:到期貨公司或其營業部現場辦理;從銀行匯兌到期貨公司指定帳戶(須備注資金匯入的客戶姓名及客戶資金帳號);通過銀期轉帳或期證轉帳系統自助辦理。
客戶出金時,須提供《期貨經紀合同》中約定的印鑒和身份證才能辦理,並以合同中約定的方式出金給客戶。遠程客戶可用約定方式將出金匯兌到指定帳戶。
3、 交易方式
國內期貨交易委託方式有:書面委託下單(書面委託居間人)、電話委託。
期貨交易競價方式為計算機揖合成交的競價方式,這與股票是一樣的,並遵循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在出現漲跌停板的情況時,則要遵循平倉優先的原則。
4、 每天交易結束後,期貨公司對客戶期貨帳戶進行無負債結算,即根據當日交易結果對交易保證金、盈虧、手繼費、出入金、交割貨款和其它相關款項進行主計算、劃撥。
5、 帳單確認
客戶對當日交易帳戶中記載事項有異議的(遠程客戶可通過電話或網上查詢),應當在下一交易日開市前向期貨經紀公司提出書面異議;客戶對交易帳戶記載無異議的,視為對交易結算的自動確認。
6、 銷戶
客戶不需要保留其資金帳戶時,在對其資金帳戶所有交易和資金進出確認無誤,且資金帳戶中無資金和持倉,填寫《銷戶申請表》,即可辦理銷戶。遠程客戶可以用約定方式異地辦理。
⑷ 期貨是怎麼產生的
在傳統的交易中,我們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叫做現貨交易。期貨則是現在簽訂交易合約,但是在將來進行交易。
舉個例子,三郎是個在江戶時代賣飯團的店家,但是近來戰爭的氣氛越來越濃,三郎擔心戰爭發生時會造成米價飆漲,最後會導致他不夠錢買米來做飯團。所以三郎決定在下一季的白米收成前,先用現在價格,和米商把未來的這批米買下來!因此三郎付了訂金給米商,並簽訂了一張『買下未來白米』的契約,而這就是期貨的前身。
期貨和現貨最大的區別在於
•保證金
•保證金即日結算
•到期後通常不用實物交割
只要記住這三點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期貨了。
保證金:三郎想預定三個月後的米,於是他和米商商定,將三個月後用1000/噸的價格買下一噸米,並且簽訂了一張合約,三郎和米商都沒有交訂金(保證金)。
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950/噸。三郎一想,自己要是不履行合約,而在別人那裡買米,可以便宜個50,於是,他決定違約,在別人那裡買米。結果是三郎賺了50,而米商虧了50。因為三郎在簽訂合約的時候沒有交保證金,所以米商只能自己承擔損失。
為了確保違約的事情不發生,三郎和米商決定在簽訂合約的時候各拿出總金額一定比例的金錢作為保證金,交給村長大人作公證,無論哪一方違約,保證金都歸另一方所有。
於是,三郎和米商愉快地簽了合約,並各拿出了總金額10%也就是100的保證金,這下總該沒有問題了吧?
三個月過去了,米價跌到了500/噸。三郎琢磨著,自己違約的話,會損失100保證金,但是可以便宜500買到米,總的來說還是賺了400,於是三郎又選擇了違約。因為三郎在簽訂合約時所交的保證金(100)不足以彌補米商的虧損(500),所以米商得自己承擔損失。
也就是說,單單靠保證金制度不能杜絕違約的現象出現。
為了更好的讓雙方履行合約,村長想出了第二個辦法,也就是保證金即日結算制度。
現在從頭來過,三郎和米商簽了合約,三郎和米商各交了100的保證金。
誰想到第一天一過去,米價就跌到了900/噸。村長一想,現在三郎的損失已經和保證金一樣了,要是明天米價再跌,三郎肯定要違約。於是村長從三郎的保證金那扣了100,把這100交給了米商,並且,將合約的內容更新為,三個月之後三郎付給米商900購買1噸的米。
三郎算了算,發現村長的做法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利益:
米商也算了一下,發現村長的做法也沒有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但是,三郎卻發現,自己的保證金已經為0,為了繼續履行合約,就得在明天之前補上合約金額10%的保證金,也就是900 x 10%=90。
當三郎交了保證金之後,如果明天米價繼續跌,村長又會重復上面的做法,確保雙方無法通過違約來規避損失。
在兩個月之後,三郎的飯團店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了,這個時候一噸米的價格仍為1050/噸。三郎心想:自己已經不再需要這一噸米了,沒有履行合約的理由,但是如果選擇違約,則會損失保證金100,這可如何是好?
正好,三郎的鄰居吉永開了一家飯店。吉永想預定一個月後的米,村長便撮合吉永和三郎簽訂了一份合約,規定一個月後吉永向三郎支付1050買下1噸米。
三郎通過簽訂一張賣出米的期貨合約,抵消了買入米的期貨合約,不用進行實物交割,還凈賺了50。
三郎發現自己只需要用10%的金額,就可以做上一筆買賣,這種杠桿操作令收益波動變得很大。三郎開始學著在低價買入米的期貨,在高價賣出米的期貨,變成了一個投機者,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總結:
三郎買了米的期貨→建倉
三郎持有米的期貨直到合約到期→持倉
合約到期的時候,三郎交錢換米→交割
在合約到期前,三郎把這張合約(米)賣給其他人→平倉
⑸ 中國農產品期貨包括哪些
在農產品經營過程中,適合於期貨交易的產品有:
(1)品質易於標准化。在期貨交易中,期貨合約往往已經轉手多次才最後進入實物交割,不可能期貨合約每轉手一次,買賣雙方都依在現貨交易中一樣對商品檢驗一次。所以,為了保證到期交割的實物商品符合合約中所列明的質量等級標准,就要求進入期貨市場進行交易的商品必須是容易劃分質量等級的。
(2)能夠長期貯藏而且適宜於運輸。
(3)期貨商品的現貨市場應容量大且價格波動劇烈頻繁。
(4)期貨商品的現貨市場應較為發達,不存在壟斷行為。
一般來講,只有具備以上特徵的商品才能夠進行期貨交易。
(5)目前的期貨商品分為農林產品、金屬、能源、金融產品四大類,根據其自然屬性的不同又可具體分為10個小類,即:穀物、油籽及其產品、畜產品、食品和飲料、纖維、林產品、金屬、能源、外匯與利率產品等、指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期貨商品也會不斷地推陳出新。
⑹ 什麼是農產品期貨市場
農產品期貨市場是指買賣農產品期貨合約的市場,它既是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又是農產品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
⑺ 期貨形成的歷史
一般認為,期貨交易萌芽於歐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歐洲就出現了中央交易場所和大宗易貨交易,形成了按照既定時間和場所開展的交易活動。在此基礎上,簽訂遠期合同的雛形產生。在農產品收獲以前,商人往往先向農民預購農產品,等收獲以後,農民再交付產品,這就是國外原始的遠期交易。中國的遠期交易同樣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商人的鼻祖陶朱公范蠡就開展了遠期交易。
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現代城市的興起,遠期交易逐步發展成為集中的市場交易。英國的商品交換發育較早,國際貿易也比較發達。公元 1215年,英國的大憲章正式規定允許外國商人到英國參加季節性的交易會,商人可以隨時把貨物運進或運出英國,從此開啟了英國的國際貿易之門。在交易過程中,出現了商人提前購買在途貨物的做法。具體過程是:交易雙方先簽訂一份買賣合同,列明貨物的品種、數量、價格等,預交一筆訂金,待貨物運到時再交收全部貨款和貨物,這時交易才告完成。隨著這種交易方式的進一步發展,買賣雙方為了轉移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牟取更大的收益,往往在貨物運到之前將合同轉售,這就使交易進一步復雜化。後來,來自荷蘭、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商人還組成了一個公會,對會員買賣的合同提供公證和擔保。
期貨交易萌芽於遠期現貨交易。從歷史發展來看,交易方式的長期演進,尤其是遠期現貨交易的集中化和組織化,為期貨交易的產生和期貨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⑻ 什麼是農產品期貨望詳細些!
一、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
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最早產生於美國芝加哥。19世紀中葉,芝加哥成為美國國內農產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由於糧食生產特有的季節性,加之當時倉庫不足,交通不便,糧食供求矛盾異常突出。為了改善交易條件,穩定產銷關系,1848年,由82位商人發起,並成功地組建了美國第一家中心交易所,即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此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實現了保證 [被屏蔽廣告]
金制並成立結算公司,成為嚴格意義上的期貨市場。幾十年來,世界農產品期貨市場不斷涌現,如東京穀物交易所、紐約棉花交易所、溫尼伯格商品交易所等。農產品期貨交易的品種有小麥、玉米、大豆、豆粕、紅豆、大米、花生仁等。
隨著現貨生產和流通的擴大,不斷有新的期貨品種出現。除小麥、玉米、大豆等穀物期貨外,從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隨著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紐約、堪薩斯等地出現,棉花、咖啡、可可等經濟作物,黃油、雞蛋以及後來的生豬、活牛、豬腩等畜禽產品,木材、天然橡膠等林產品期貨也陸續上市。
二、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
目前,我國三家期貨交易所中,大連商品交易所與鄭州商品交易所現階段以農產品期貨交易為主。大連商品交易所經批准交易的品種有大豆、豆粕、啤酒大麥,玉米期貨的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完成,有望於近期上市;鄭州商品交易所批准交易的品種有小麥、綠豆、紅小豆、花生仁。大商所的大豆品種是目前國內最活躍的大宗農產品期貨品種,大商所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期貨交易所,世界非轉基因大豆期貨交易中心和價格發現中心。
截止2002年底,大商所共有會員191家,客戶69000餘個,其中糧食企業約1500家。黑龍江、吉林兩個糧食主產省,幾乎縣縣都有至少一兩個糧食企業,長年從事大商所大豆、玉米期貨套期保值業務。
三、大商所主要農產品現貨基礎
東北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總量佔全國糧食商品總量的20%左右;玉米商品總量約佔全國玉米商品總量的30%;大豆商品總量佔全國大豆商品總量的一半以上。
大連是我國最大的糧食中轉樞紐和糧食流通集散中心之一,擁有遠東地區最大的糧食碼頭——北良新港,全國最大的糧食倉庫及東北最大的糧食現貨批發市場,形成一個龐大而完備的糧食儲運、加工、貿易、進出口企業群。大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背靠東北糧食生產基地,地處糧食集散中心,大連期貨市場建立在相對成熟的現貨市場基礎之上,根基堅實。
四、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
(1)期貨市場的第一個功能是風險轉移。
價格風險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商品市場上,乾旱、洪水、戰爭、政治動亂、暴風雨等等各種情況變化會傳遍世界各地,並直接影響商品的價格。激烈的市場競爭會導致價格在較短時期內大幅度波動。與供求相關的風險因素還包括一些商品收獲的季節性和需求的季節性。由供求的不可預測所帶來的潛在價格風險是市場經濟所固有的,也是買主和賣主無法抵禦的。
期貨合約是通過交易所達成的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期貨合約對商品的買賣數量、預期交貨時間和地點以及產品質量都有統一的規定。事實上除了價格以外,期貨合約的所有方面都有統一的規定。正因如此,期貨合約對於那些希望未雨稠繆、保證不受價格急劇變化影響的套期保值者來說是具有吸引力的。農產品生產易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氣候條件的影響,風險性強,通過期貨合約這個有用的工具,農民、糧食企業以至消費者都能對農產品市場做出較可靠的估測。
糧食企業、食品加工廠、油脂廠可以利用期貨來更好地管理進貨與銷售,從而提高經營利潤。糧庫經營者可以利用農產品期貨為客戶提供各種變通的銷售方法,使其佔用競爭優勢。農場可以在儲存作物時,利用期貨市場鎖住理想的賣價。飼料公司可以利用農產品期貨來限定最高買價,避免受到飼料原料或飼料價格上漲所造成的影響。任何與農產品生產經營有關的企業都可以利用大商所的農產品期貨來控製成本和提高收入。
當然,期貨合約除了套期保值的作用之外,還有風險投機的作用,各種風險程度不同的期貨合約可以為投資者提供盈利機會。例如,買賣農產品期貨以從預期的價格變化中牟利。
(2)期貨市場的第二個功能是發現價格。
在市場經濟中,生產經營者根據市場提供的價格信號做出經營決策。價格信號的真實、准確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經營決策的正確性,進而影響經營效益。
在期貨市場產生以前,生產經營者主要是依據現貨市場上的商品價格進行決策,根據現貨價格的變動來調整自身的經營方向和經營方式等。由於現貨交易多是分散的。生產經營者不易及時收集到所需要的價格信息,即使收集到現貨市場反饋的信息,這些信息也是零散和片面的,其准確、真實程度較低,對於未來供求關系變動的預測能力也比較差。當用現貨市場的價格指導經營決策時,現貨價格的滯後性往往會造成決策的失誤。例如,長期以來,我國的糧食流通市場受到糧價低時賣糧難、高時買糧難的困擾,部分原因就是糧食生產經營單位缺乏以遠期價格指導生產銷售的機制。
自期貨交易產生以來,發現價格功能逐漸成為期貨市場的重要經濟功能。所謂發現價格功能,指在一個公開、公平、高效、競爭的期貨市場中,通過期貨交易形成的期貨價格,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的特點,能夠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未來商品價格變動的趨勢。
期貨價格能比較准確、全面地反映真實的供給和需求的情況及其變化趨勢,對生產經營者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世界上很多生產經營者雖未涉足期貨交易,也沒有和期貨市場發生直接關系,但他們都在利用期貨交易所發現的價格和所傳播的市場信息來制定各自的生產經營決策,例如,生產商根據期貨價格的變化來決定商品的生產規模;在貿易談判中,大宗商品的成交價格往往是以期貨價為依據來確定的。
⑼ 農產品期貨的介紹
與前幾年曾經風行一時而現今走入低谷的「訂單農業」相比較,「期貨農業」正以其風險性低、價格提前發現、農民增收效益顯著等優勢特點而被農產品交易市場和廣大農戶所接受。
⑽ 農產品期貨有哪些
如大豆、豆油、豆粕、秈稻、小麥、玉米、棉花、白糖、咖啡、豬腩、菜籽油、棕櫚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