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交易 » 簡述遠期期貨套期保值策略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簡述遠期期貨套期保值策略

發布時間: 2021-06-01 08:39:21

『壹』 所運用的金融衍生工具運作的要點,闡述套期保值策略

李強的學生?

『貳』 簡述套期保值的功能

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是怎樣實現的? 套期保值(Hedging)是指以迴避現貨價格風險為目的的期貨交易行為。套期保值的基本形式有兩種,即買入保值和賣出保值。兩看是以保值者在期貨市場上買賣方向來區分的。 (1)買入保值。它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貨市場買入期貨,以便將來在現貨中場買進現貨時不致因價格上漲而給自己造成經濟損失的一種套期保值方式。這種用期貨市場的盈利對沖現貨市場虧損的做法,可以將遠期價格固定在預計的水平上。買入套期保值,是需要現貨商品而又擔心價格上漲的客戶常用的保值方法。例如,在3月1日.某銅加工廠一個月後需用50噸銅作原材料。當前銅現貨價每噸17 000元。為鎖定成本,迴避價格上漲的風險,該廠在當日買進4月份交割的銅期貨50噸,價格是每噸17 100元。到4月1日時,現貨價格漲到每噸17 100元,期貨價格漲至17200元。此時該廠賣出已持有的50噸期貨合約。平倉盈利是5000元[即(17 200- 17 100)x50],即該廠在期貨市場共賺5 000 元。同時。該廠在現貨市場買進50噸現貨作原料。而此時的現貨價格每噸已漲100元,所以、在現貨幣場又多付出5000元,盈虧相抵,該廠不虧不賺,避免了價格波動的影響。 (2)賣出保值。它是指交易者先在期貨幣場上賣出期貨,當現貨價格下跌時以期貨市場的盈利來彌補現貨幣場的損失,從而達到保值目的的一種套期保值方式。賣出保值主要適用於擁有商品的生產商或貿易商,他們擔心商品價格下跌使自己遭受損失。例如.某銅冶煉廠計劃在4月份賣出50噸銅錠,當時現貨價格為17000元/噸,由於擔心4月份銅價下跌造成損失,於3月1日以每噸17 100元的價格賣出4月份交割的銅期貨進行保值。一個月後,銅現貨價格跌至每噸169oo元,期貨價格跌至每噸17000元,該公司在現貨市場發生虧損5000元[即(16 900 - 17 000)x50]。在期貨市場獲利5000元即[17 100 - 17 000) x50],正好抵銷。 套期保值交易之所以能有助於迴避價格風險,達到保值的目的,是因為期貨市場上存在一些時遵循的經濟規律。 (1)同種商品的期貨價格走勢與現貨價格走勢基本一致。 現貨市場與期貨幣場雖然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市場,但由於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在同一時空內,會受相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因而一般情況下兩個市場的價格變動趨勢相同。套期保值就是利用這兩個市場上的價格關系,分別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做方向相反的買賣,取得在一個市場上出現虧損的同時,在另一個市場上盈利的結果,以達到鎖定成本的目的。 (2)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價格隨期貨合約到期日的臨近,存在兩者合二為一的趨勢。 期貨交易的交割制度、保證了現貨市場價格與期貨市場價格隨期貨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漸接近,最終合二為一。期貨交易規定合約到期時,必須進行實物交割或差價結算。到交割時,如果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不同。例如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就會有套利看買入低價現貨,賣出高價期貨,以低價買入的現貨在期貨市場上高價拋出,在無風險的情況下實現盈利。這種套利交易最終使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趨於相同。 正是上述經濟原理的作用,使得套期保值能夠起到為商品生產經營者最大限度地降低價幅風險的作用,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穩定進行。

『叄』 舉例說明利用遠期、期貨及期權進行套期保值得過程

(一)套期保值(hedge):就是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合約來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 保值的類型最基本的又可分為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買入套期保值是指通過期貨市場買入期貨合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上漲而遭受損失的行為;賣出套期保值則指通過期貨市場賣出期貨合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下跌而造成損失的行為。 套期保值是期貨市場產生的原動力。無論是農產品期貨市場、還是金屬、能源期貨市場,其產生都是源於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現貨價格劇烈波動而帶來風險時自發形成的買賣遠期合同的交易行為。這種遠期合約買賣的交易機制經過不斷完善,例如將合約標准化、引入對沖機制、建立保證金制度等,從而形成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企業通過期貨市場為生產經營買了保險,保證了生產經營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沒有套期保值,期貨市場也就不是期貨市場了。 實例: 牛市和熊市中的套期保值操作技巧 1、牛市中電銅生產商的套期保值交易 銅價處於漲勢之中,電銅生產商顯然很少會擔心產品的銷售風險,對於擁有礦山的生產商來說,價格的上漲對企業非常有利,企業可以在確保利潤的價格水平之上根據市場情況逐步在期貨市場進行賣出保值。但對於原料(銅精礦)不足的冶煉廠來說,會更多地擔心因原料價格上漲過快而削弱其產品獲利能力。 我國企業進口銅精礦,通常採用以下兩種慣用的貿易方式。 (1)"點價" 在這種貿易方式下,電銅生產商完全可以根據其需要,選擇合適的價格鎖定其生產成本。 (2)平均價 在這種貿易方式下,電銅生產商顯然會在銅價上漲的過程中面臨著較大的原料價格風險,企業為了規避這種風險,就需要通過期貨市場對其現貨市場上的貿易活動進行保值。 該套期保值交易過程可參見案例一: 某銅業公司1999年6月與國外某金屬集團公司簽定一份金屬含量為3000噸的銅精礦供應合同,合同除載明各項理化指標外,特別約定TC/RC為48/4.8,計價月為1999年12月,合同清算價為計價月LME(倫敦金屬交易所)三月銅平均結算價。 該公司在簽定合同後,擔心連續、大規模的限產活動可能會引發銅價的大幅上漲,因此決定對這筆精礦貿易進行套期保值。當時,LME三月銅期貨合約價為1380美元/噸。(後來銅價果然出現大幅上漲,到計價月時,LME 三月銅期貨合約價已漲至1880美元/噸,三月銅平均結算價為1810美元/噸。) 於是該公司在合同簽定後,立即以1380美元/噸的價格在期貨市場上買入3000噸期貨合約,(這意味著該公司所確定的銅精礦目標成本=1380-(48+4.8*22.5)=1224美元/噸)到計價月後,1810美元/噸清算價被確定的同時,(銅精礦價格=1810-(48+4.8*22.5)=1654美元/噸)該公司即在期貨市場上以1880美元/噸的價格,賣出平倉3000噸期貨合約。 表一 銅精礦 期貨合約 目標成本價1224美元/噸買入開倉1380美元/噸實際支付價1654美元/噸賣出平倉 1880美元/噸盈虧 虧損430美元/噸盈虧盈利500美元/噸表一結果顯示,該銅業公司通過該買入套期保值交易,不僅有效地規避了因價格上漲給其帶來的風險損失,而且獲得了一定的利潤。 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電銅生產企業不僅可以作賣出套期保值,同樣也可以作買入套期保值。事實上,在牛市中,電銅生產企業的保值策略應該以買入保值為主。 但在這里,我們也提醒交易者應該注意到:本案例是將套期保值交易活動統一在同一個市場環境里(LME)。如果由於國內的某些政策限制,我們不得不在國內期貨市場上完成上述保值交易時,一定要考慮匯率因素對保值活動的影響。 2、熊市中電銅生產商的保值交易 (1) 對於自有礦山的企業來說,成本相對固定,銅價的下跌直接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仍然必須在期貨市場進行賣出保值以減少損失;當出現極端的情況,銅價跌破企業的成本價乃至社會的平均成本價時,企業可以采?quot;風險保值策略"。 案例二: 在99年1季度後,國內銅價不僅跌破某銅業公司的最低成本線,而且國際銅價也跌破了人們公認的社會平均成本價(1480美元/噸),在這樣的市況面前,該公司判斷國際上大規模的限產活動必將會導致銅價的大幅上揚。基於這種判斷,該公司為減少虧損,決定開始採用"限售存庫"的營銷策略。 2個月後,該公司的庫存已接近2萬噸,而銅價並沒有出現他們所期盼的大幅上升。在這種背景條件下,公司的流動資金越來越困難。於是公司進一步採取了風險保值策略,首先他們在現貨市場上開始加大銷售庫存的力度,並每日在期貨市場上買入與現貨市場上所銷售庫存數量相等的遠期期貨合約,以保持其資源保有量不變。幾個月後,當期貨市場價格達到其預設的目標銷售價時,該公司立即將其買入的期貨合約全部平掉,從而使該公司有效地擺脫了虧損困境。 在這個案例中,該公司打破了"規避產品價格風險須用賣出套期保值"的常規,所以我們把這一套期保值交易作為一個特例提出,並把它歸結為風險套期保值。目的是想說明投資者在制訂套期保值方案時,不必拘泥於傳統模式。事實上,套期保值交易的方法與途徑也會在長期實踐中得到發展與豐富的。企業完全有理由根據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在具體的市場環境里制訂形式多樣的保證值策略。 但是,這里必須指出,這類保值交易畢竟是在特殊市場背景條件下產生的,企業在套用時必須要謹慎,必須要考慮市場環境的判斷依據是否充分;企業抗風險資金的承受程度與周期是否充分等。 (2)對於來料冶煉的電銅生產商來說,銅價下跌時將很少考慮成本因素,即精礦的價格風險,而會更多地擔心其產品價格下降過快使其蒙受風險損失。因為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企業在組織生產時,手上並不會握有定單。因此,他們必須考慮到利用期貨市場的避險功能將銷售風險轉移出去。 生產企業在進行這種保值交易時,其保值量往往是根據其庫存商品數量或計劃銷售數量來確定的,期貨合約的賣出價是根據其目標利潤確定的。 案例三: 某銅業公司在98年初根據資料分析,擔心銅價會有較大幅度的下跌。於是該公司決定按每月4000噸的計劃銷售量,對其產品--電銅進行套期保值交易。 該公司在期貨市場上分別以17450元/噸,17650元/噸,17850元/噸,18050元/噸,18250元/噸的價格賣出5,6,7,8,9月份期貨合約各4000噸。並且該公司將當時的現貨價格為17200元/噸作為其目標銷售價。 在進入二季度後,現貨銅價果然跌至16500元/噸,該公司按預定的交易策略,從4月1日起,對應其每周的實際銷售銷售量對5月份期貨合約進行買入平倉。到4月末的套期保值 交易結果如下: 表二 現貨市場期貨市場目標銷售價:17200(元/噸) 計劃銷售量:4000(噸) 5月份期貨合約賣出價17450(元/噸),合約數量4000(噸)第一周實際銷售量:1000噸 平均銷售價16500元/噸 銷售虧損70萬元 5月合約買入平倉量1000噸 平倉價16650元/噸 平倉盈利80萬元 第二周實際銷售量1000噸 16450元/噸 銷售虧損75萬元 5月合約買入平倉量1000噸 平倉價16600元/噸 平倉盈利85萬元 第三周實際銷售量1000噸 平均銷售價16400元/噸 銷售虧損80萬元 5月合約買入平倉量1000噸 平倉價16550元/噸 平倉盈利90萬元 第四周實際銷售量1000噸 平均銷售價16400元/噸 銷售虧損80萬元 5月合約買入平倉量1000噸 平倉價16500元/噸 平倉盈利95萬元 累 計累計銷售4000噸 累計銷售虧損305萬元 累計平倉4000噸 累計平倉盈利350萬元 根據上述結果,盈虧相抵並減去8萬元交易手續費後,還盈利37萬元。因此該公司實際實現的銷售價格為17290元/噸。這一結果表明該公司通過套期保值交易,有效地規避了銅價下跌所產生的經營風險,實現了該公司所希望的目標銷售價。 以後各月的交易過程同此,本文不再贅述。我們通過這個案例可以得出在熊市中電銅生產企業,在現有的投資市場條件下,應該以賣出套期保值為主。 3、牛市中銅加工企業的套期保值交易 加工企業在銅價上漲的過程中,他們進行套期保值交易的出發點與銅生產企業是一樣的。他們同樣會認為最大的市場風險是來自於原料價格的上漲。於是,加工企業希望通過在期貨市場上先建立與現貨交易量相對應的多頭頭寸,來確定自己所預期的目標成本,這在前文已有闡述。 我們實際上可以這樣表述買入套期保值的應用條件,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加工企業,如果當他們判斷市場風險是來自於原料價格風險時,企業將會使用買入套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規避風險。 4、熊市中銅加工企業的套期保值交易 在銅價下跌的過程中,銅加工企業同樣會較少考慮原料成本風險,而更多地關注其產品價格會隨原料價格的下跌而下跌,並進而削弱其產品的獲利能力。在這樣的市場風險面前,他們往往會通過商品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以規避未來產品的價格風險。 案例四: 某電纜廠到98年底仍有庫存銅芯電纜3000噸,生產這批電纜的電銅成本平均價為18500元/噸,而這批電纜最低目標利潤的銷售價=銅價+2000元/噸。(正常利潤的銷售價=銅價+3000元/噸)而當時的電纜價格仍隨銅價的下跌而下跌,已跌至了20500元/噸,如果跌勢持續的話,該廠的庫存電纜將無法實現其最低目標利潤。於是該廠決定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當即在期貨市場上以17500元/噸的期貨價賣出3月期銅合約3000噸。 第一周周末清算時,該廠共銷售庫存電纜600噸,平均銷售價為20300元/噸,同時該廠又在期貨市場上以17250元/噸的期貨價格買入600噸期貨合約對所持期貨合約進行平倉。 第二周周末清算時,該廠又銷售庫存電纜700噸,平均銷售價為20000元/噸,同時該廠再在期貨市場上以16950元/噸的期貨價買入700噸期貨合約繼續對所持的期貨合約進行平倉。 第三周、第四周該廠分別以19900元/噸和19800元/噸的平均銷售價銷售庫存電纜800噸和900噸,並且分別在周末清算的同時,等量的在期貨市場上以16850元/噸和16750元/噸的價格在期貨市場上進行買入平倉。該套期保值交易的結果詳見下表。 表三 時間現貨市場 庫存電纜3000噸 目標利潤銷售價20500元/噸 期貨市場 賣出期貨合約持倉3000噸 期貨合約價格17500元/噸 第一周銷售庫存電纜600噸 銷售平均價20300元/噸 虧損12萬元 剩餘庫存電纜2400噸 買入平倉600噸 平倉價17250元/噸 盈利15萬元 剩餘空頭持倉2400噸 第二周銷售庫存電纜700噸 銷售平均價20000元/噸 虧損35萬元 剩餘庫存電纜1700噸 買入平倉700噸 平倉價16950元/噸 盈利38.5萬元 剩餘空頭持倉1700元/噸 第三周銷售庫存電纜800噸 銷售平均價19900元/噸 虧損48萬元 剩餘庫存電纜900噸 買入平倉800噸 平倉價16850元/噸 盈利52萬元 剩餘空頭持倉900噸 第四周銷售庫存電纜900噸 銷售平均價19800元/噸 虧損63萬元 剩餘庫存電纜0 買入平倉900噸 平倉價16750元/噸 盈利67.5萬元 剩餘空頭持倉0 套期保值結果虧損158萬元盈利173萬元我們通過表三所顯示的結果,將盈虧相抵並去處交易成本6萬元後,該廠3000噸庫存電纜的實際銷售價格為20530元/噸,完全避免了產品價格下降所產生的風險損失。 我們可以這樣來表述賣出套期保值的應用條件,無論生產企業,還是加工企業,當他們判斷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是來自於產品價格風險時,企業將會選用賣出套期保值的交易方式來規避風險。

『肆』 套期保值有哪些策略

交易原則

1.交易方向相反原則;

2.商品種類相同原則;

3.商品數量相等原則;

4.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則。

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實際上是一種以規避現貨交易風險為目的的風險投資行為,是結合現貨交易的操作。

遵循原則

(1)品種相同或相近原則
該原則要求投資者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時,所選擇的期貨品種與要進行套期保值的現貨品種相同或盡可能相近;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兩者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價格走勢的一致性。
(2)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則
該原則要求投資者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時,所選用期貨合約的交割月份與現貨市場的擬交易時間盡可能一致或接近。
(3)方向相反原則
該原則要求投資者在實施套期保值操作時,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買賣方向必須相反。由於同種(相近)商品在兩個市場上的價格走勢方向一致,因此必然會在一個市場盈利而在另外一個市場上虧損,盈虧相抵從而達到保值的目的。
(4)數量相當原則
該原則要求投資者在進行套期保值操作時,所選用的期貨品種其合約上所載明的商品數量必須與現貨市場上要保值的商品數量相當;只有如此,才能使一個市場上的盈利(虧損)與另一市場的虧損(盈利)相等或接近,從而提高套期保值的效果。

利用晨實科技套期保值和風險管理系統可以讓上述操作更便捷

『伍』 套期保值的程序策略

為了更好實現套期保值目的,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交易時,必須注意以下程序和策略。
(1)堅持均等相對的原則。均等,就是進行期貨交易的商品必須和現貨市場上將要交易的商品在種類上相同或相關數量上相一致。相對,就是在兩個市場上採取相反的買賣行為,如在現貨市場上買,在期貨市場則要賣,或相反。
(2)應選擇有一定風險的現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如果市場價格較為穩定,那就不需進行套期保值,進行保值交易需支付一定費用。
(3)比較凈冒險額與保值費用,最終確定是否要進行套期保值。
(4)根據價格短期走勢預測,計算出基差(即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預期變動額,並據此作出進入和離開期貨市場的時機規劃,並予以執行。

『陸』 在運用利率期貨時,遠期存款人採取怎樣的套期保值策略( ):

金融遠期合約主要有遠期利率協議、遠期外匯合約和遠期股票合約。

『柒』 如何用遠期交易套期保值

利用運費遠期協議來實現套期保值
國際運輸主要是通過不定期船(即租船)來實現的,這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市場。不定期船運輸的特點就決定了運輸市場是一個接近於完全競爭結構的市場,運費價格在一周之內變化可高達20%以上。在這樣的一個市場中,由於受供求、政治、天氣、心理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運費費率是時刻在變化的。而單個船東或單個貨主基本沒有能力控制和影響市場運價,只能被動地接受。這就為經營者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所以貿易商和船東都急切需要建立一種新的基於運費的期貨品種,用來對沖運費市場的巨大波動 ,於是就產生了運費遠期協議(FFA)。
FFA交易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末,在過去15年間,80%的交易都在歐洲的船東和商品貿易商之間進行,交易的流動性不是很高 ,直到1991年Clarksons率先提出了FFA的概念 (FFA是「Forward Freight Agreements」的縮寫,即運費遠期協議)。運費遠期協議是買賣雙方達成的一種遠期運費協議,協議規定了具體的航線、價格、數量等等,且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點,收取或支付依據波羅的海的官方運費指數價格合同約定價格的運費差額。簡單地說,就是把運費作為一種期貨商品來進行買賣。
FFA是一種運費風險管理工具。2002年以來,隨著航運市場百年不遇的猛漲,市場波動性劇烈震盪,市場參與者套期保值和套利的需求推動FFA市場的快速發展。 通過FFA套期保值,則可以有效規避市場風險。在過去的5年間,鐵礦石運價漲幅高達8倍。而海岬型船來看,2005年海岬型船運費在第二季度開始暴跌,從第二季度高點 6700 點算到8月中旬運價下跌了近70%,猝不及防的下跌也令許多准備不足的船東及船舶運營商回吐了前兩年賺的大部分利潤,去年已有報道一些國外船東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而2006年下半年運費大幅飆升又使很多貨主措手不及。巨大的波動性背後,暴露了經營者風險管理工具缺乏的弱點。傳統類似賭博市場的運營模式很難獲得長足發展。其他商品期貨市場建立其實已經為運費期貨市場提供了較好的借鑒。於是利用運費遠期協議來進行套期保值就成了各個航運公司對抗市場風險最有效的辦法。
船東擁有船舶的運力,需要把這些運輸能力轉化成運費。船東是運費期貨市場的原始賣家,通過運費遠期協議,當看跌市場的時候,船東可以在未來賣出他的運費,以對抗未來運費下跌帶來的風險,同時船東利用套期保值實現比較溫和的財務狀況(從而從貸款機構得到相對多的貸款,比較低的利息,較長的貸款期),並為公司新造船定單或股票的增發做好准備。在期貨期權中的此類規避風險的方法叫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是FFA期貨市場產生的原動力 ,套期保值也是其他期貨市場產生的原動力,無論是農產品期貨市場,還是金屬、能源期貨市場,其產生都是源於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現貨價格劇烈波動而帶來風險時,自發形成的買賣遠期合同的交易行為。而運費套期保值,就是把運費作為一種商品,船東或貨主通過FFA市場為運營環節買了保險,保證其穩定運營的可持續發展。同樣,和所有的期貨期權產品相同,FFA是一種套利工具(金融投機手段),而這也是現在一些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其中的原因。
雖然FFA交易在國外已經比較普及,但是中國在FFA市場的參與扔較為有限,可以說現在的運費已經成為變動的、流動性較好的、可以交易的商品。中國占據了世界干散貨貿易增量的大部分份額,但是中國企業卻沒有從中得到什麼太大收益。尤其是中國的原船東和貨主單位還沒有真正參與該市場。與中國在現貨貿易中的巨大份額相比,中國在FFA的參與程度尚不足 (暫時還沒有中國油輪船東參與FFA市場交易)。但令人欣慰的是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開始關注這一新鮮事物,未來必將有更多的企業加入,但如果在對其游戲規則和相關法律了解不充分的前提下,盲目的操作也將帶來一定的潛在風險 。國際市場的大環境迫使中國企業尋求期貨市場,航運業只是其中之一,盡管我國企業在近年出現了較大的虧損事件,如「中航油」和「國儲銅」,從中國企業遭受巨大損失的事件可以看出,錯並不在期貨本身,而是在期貨保值過程中拋棄了自己的初衷與原則 。中國1 萬億美元的進出口規模和急劇動盪的國際市場環境都需要期貨保值,中國正在成長的航運業更需要風險管理,面對激烈產品競爭的國內貨主需要保值,我們需要的是汲取教訓,不能「因噎廢食」。
利用運費遠期協議期權來實現套期保值
除了通過簽定運費遠期協議,船東也可以通過買賣運費遠期協議期權來實現套期保值。期權是賦予其持有者以按照約定的價格買進或者賣出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的合同(就是把買賣遠期運費的權利,作為一種商品來進行交易)。運費期權的概念是由1997年引入的,起因是由於干貨市場的巨大波動,起初是由歐洲的船東賣出看漲期權來平衡他們的新造船對市場的沖擊。買家為了獲得權利付出期權權利金,同時他的最大損失就限於失去期權權利金,而賣家獲得期權權利金,增加了自己的現金流,他的收益限於收到的權利金,但承受理論上的無限風險。
參與FFA市場是航運企業長足發展的必然選擇
FFA對航運的影響與日俱增,航運人絕對不能忽視它的存在。在經濟全球化、航運全球化的背景下,不用FFA的對沖和價格發現功能,才是最大的風險。尤其是在中國目前FFA還未普及的情況下,了解FFA行情則讓我們更早掌握市場先機,在租船談判中占據心理和信息優勢,在信息不是很對稱的中國,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 不懂得利用該市場,意味著你將逐漸被對手超越! 市場的大漲大跌輪回中,缺乏FFA保護的公司,很難具備長期競爭力,尤其是在競爭對手都增加風險控制,風險被轉移的前提下,你將承擔更大風險。而且隨著FFA定價功能的越發顯現,利用FFA的運期定價功能,企業將獲得更多的先機。同時,提高風險意識和建立風險管理機制也越來越重要 。
眾所周知FFA的高盈利和風險性,2006年FFA市場最大的贏家是中國台灣的TMT公司,由於其偏執地看多,給他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利潤。作為一個「零和博弈」的賭場,自然有輸者。希臘DRYSHIPS、德國OLDENDORFF、韓國STXPANOCEAN等船東分別傳出在FFA市場巨虧的消息,加拿大船舶營運商北美輪船(NASL)由於在FFA虧損而宣告破產。隨著中國參與企業的增多,中國企業如何面對FFA投機的誘惑,如何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和應對風險管理能力將顯得越發重要,在缺少相關法律監管的背景下,如果企業自身對風險控制意識不足,或對游戲規則一知半解,都隱藏著很大的風險,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參與的公司將會更多,中國企業亟需提高風險管

『捌』 套期保值簡單解釋

套期保值策略,又被稱為對沖策略,它通常是利用金融衍生產品與標的資產之間建立性質相反、數量相當的頭寸,以抵消標的資產風險的措施。
套期保值策略主要用於管理市場風險,包括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風險以及商品風險。
想要了解套期保值最好的方式是去應用商店下載同花順期貨通,通過模擬盤的實際操作來體會套期保值
(8)簡述遠期期貨套期保值策略擴展閱讀
套期保值的原理
第一,期貨交易過程中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盡管變動幅度不會完全一致,但變動的趨勢基本一致。即當特定商品的現貨價格趨於上漲時,其期貨價格也趨於上漲,反之亦然。這是因為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雖然是兩個各自分開的不同市場,但對於特定的商品來說,其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相同的。這樣,引起現貨市場價格漲跌的因素,也同樣會影響到期貨市場價格同向的漲跌。套期保值者就可以通過在期貨市場上做與現貨市場相反的交易來達到保值的功能,使價格穩定在一個目標水平上。
第二,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不僅變動的趨勢相同,而且,到合約期滿時,兩者將大致相等或合二為一。這是因為,期貨價格包含有儲藏該商品直至交割日為止的一切費用,這樣,遠期期貨價格要比近期期貨價格高。當期貨合約接近於交割日時,儲存費用會逐漸減少乃至完全消失,這時,兩個價格的決定因素實際上已經幾乎相同了,交割月份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趨於一致。這就是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市場走勢趨同性原理。
當然,期貨市場並不等同於現貨市場,它還會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因而,期貨價格的波動時間與波動幅度不一定與現貨價格完全一致,加之期貨市場上有規定的交易單位,兩個市場操作的數量往往不盡相等,這些就意味著套期保值者在沖銷盈虧時,有可能獲得額外的利潤,也可能產生小額虧損。因此,我們在從事套期保值交易時,也要關注可能會影響套期保值效果的因素,如基差、質量標准差異、交易數量差異等,使套期保值交易能達到滿意的效果,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有效的服務。

『玖』 什麼是套期保值如何操作套期保值套保策略

根據參與期貨交易的方向不同,可以把股指期貨套期保值交易劃分為兩種基本類型: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
所謂買入套期保值,是指當期在股指期貨市場上買入股指期貨合約,以規避在未來買入股票時,因股價可能上漲而導致建倉成本上升風險的保值行為。在以下四種情形下,投資者可以採取買入套期保值策略:
(1)投資者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內可收到一大筆資金,准備投入到股市,但又認為現在是最好的建倉機會,如果等到資金到賬後再建倉,一旦股價上漲,勢必會提高建倉成本。這時,就可以利用股指期貨杠桿交易的特點,以較少的資金買入股指期貨合約,來鎖定未來股票建倉成本,對沖股價上漲的風險。
(2)機構投資者現在擁有大量資金,計劃按照當前價格買進一組股票。由於需要買進的股票數額較大,短時期內完成建倉必然會推高價格,提升建倉成本,導致實際的買進價格遠高於最初理想的買進價格;如果逐步分批買進建倉,又擔心期間股票價格上漲。此時,採用買入套期保值策略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具體做法是:先買進對應價值的股指期貨合約,然後再分步逐批買進股票,同時,逐批將這些對應的股指期貨合約賣出平倉。
(3)投資者進行融券做空交易時,由於融券都有確定的歸還時間,融券者必須在預定日期之前將拋空的股票如數買回,再加上一定的費用歸還給當初的出借者。顯然,當融券者賣掉股票後,最擔心的問題是價格上漲,而在將來歸還股票時不得不以更高的價格買回來,此時,可以採取買入套期保值策略來規避上述風險。
(4)投資者在股票期權或者股指期權上賣出看漲期權時,一旦股票價格上漲,將面臨較大的虧損,且股票價格上漲越多,虧損額也就越大。此時,採取買入套期保值策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對沖風險的作用。

『拾』 簡述買入套期保值的操作策略(不要實例,用理論)

現金和持有套期保值策略:
t時間:1、買入價值St的一單位標的資產
2、以R(t,T)為利率借入St元的現金
3、賣出一份遠期合約,期限為(T-t)。
T時間:1、標的資產的價值:ST
2、償還借款:St×(1+R)
3、遠期合約的價值F(t,T)-ST

最後求的F(t,T)=St×(1+R)
注意,以上沒有考慮倉儲成本等持有成本,且是以商品期貨為例。
我就知道這么多,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