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交易 » 如何預測期貨到最高點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如何預測期貨到最高點

發布時間: 2021-05-27 05:56:20

① 玄學如何預測期貨股票市場才能准確

應該其實是可以預測的,如果只是檢驗自己的玄學預測能力那應該可以,但如果是抱著要以此滿足私利就不合適啦。初心和玄學功底缺一不可。

② 怎麼正確預測期貨價格走勢

影響期貨走勢的依據有很多,而且不同品種會有不同反應。給你說幾點主要的:
A、供求關系(商品主產國產量、庫存;商品主要消費國的需求量)
B、匯率變化(商品時以貨幣來標價的,外匯波動會給商品價格帶來一定影響,特別是美元匯率的變動)
C、商品主產國國家政策(關稅、出口退稅等)

③ 期貨上的商品技術預測漲浮點位是怎麼算的

期貨價格漲跌的根本原因是有主力或大資金的參與,期市投資要與主力共舞,一定要知道一個重要的觀念:紅K線是用金子畫出來的,綠K線是用期貨單打下來的。簡單地說,期貨價格的漲跌只不過是供給和需求間的關系而已,金錢與期貨之間尋求到的供需平衡點就是期貨價格。
漲跌停板制度的具體規定如下:
第一,期貨交易所實行漲跌停板制度,由交易所制定各期貨合約的每日價格最大波動幅度。
第二,當某期貨合約以漲跌停板價格成交時,成交撮合實行平倉優先和時間優先的原則,但平當日新開倉位不適用平倉優先的原則。
第三,漲(跌)停板單邊無連續報價(以下簡稱單邊市)是指某一期貨合約在某一交易日收盤前5分鍾內出現只有停板價位的買入(賣出)申報、沒有停板價位的賣出(買入)申報,或者一有賣出(買入)申報就成交、但未打開停板價位的情況。連續的兩個交易日出現同一方向的漲(跌)停板單邊無連續報價情況,稱為同方向單邊市;在出現單邊市之後的下一個交易日出現反方向的漲(跌)停板單邊無連續報價情況,則稱為反方向單邊市。
第四,當某期貨合約在某一交易日(該交易日稱為Dl交易日,以下幾個交易日分別稱為D2、D3、D4、D5、D6交易日)出現單邊市,則D1交易日結算時該合約交易保證金按下述方法調整:銅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比例為7%,收取比例已高於7%的按原比例收取;鋁期貨合約交易保證金比例為7%,收取比例已高於7%的按原比例收取;天然橡膠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比例為7%,收取比例已高於7%的按原比例收取;燃料油期貨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比例為10%,收取比例已高於10%的按原比例收取。D2交易日,銅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為5%,鋁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為5%,天然橡膠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為6%,燃料油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為7%。
第五,該期貨合約若D2交易日未出現單邊市,即:銅期貨合約的漲跌幅度未達到5%,鋁期貨合約的漲跌幅度未達到5%,天然橡膠期貨合約的漲跌幅度未達到6%,燃料油期貨合約的漲跌幅度未達到7%,則D3交易日漲跌停板、交易保證金比例恢復到正常水平。
第六,若D3交易日未出現單邊市,即:銅期貨合約的漲跌幅度未達到6%,鋁期貨合約的漲跌幅度未達到6%,天然橡膠期貨合約的漲跌幅度未達到6%,燃料油期貨合約的漲跌幅度未達到l0%,則D4交易日漲跌停板、交易保證金比例恢復到正常水平。

④ 做期貨怎樣才能買在最低賣在最高點

如果高手肯公布出來,不是人人賺錢了嗎?你問的這是期貨的精髓,想要獲得精髓,不是你在網上發個帖子就能夠得到的

⑤ 如何看期貨行情

期貨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同時,行情怎麼看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現貨價格同時受共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兩者的價格變動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於有交割機制的存在,在臨近期貨合約交割期,期現貨價格具有趨同性。

⑥ 怎麼提前預測期貨行情是否有大波動 或者說有什麼指標可以算出來今天波動在多少點的范圍內

就是提前預測點位,也就是通常說的阻力支撐壓力位。當然那裡就有一個目標,持倉目標位,是否可以出單或加倉或是否可以等回調等等。回調多少在追單,這都是通過預測的,如果等,那你天要盯盤。

⑦ 期貨怎麼預測如何看期貨預測

期市其實不可預測,只能根據基本面和技術面做分析,判斷可能性;
做好期貨關鍵是做好准備,出現什麼情況怎麼做決定。
期貨開戶及其它相關問題可給我留言或來電,手機、qq號可點我用戶名獲得。

⑧ 在期貨交易中,怎樣去發現一個趨勢的拐點

你好,我們通常結合壓力位、支撐位、趨勢線以及K線形態等指標來判斷趨勢的拐點。

⑨ 玩期貨的朋友 估計下明天股指期貨1501走勢如何呢最高點和最低點各是多少

股指期貨1501走勢為沖高回落回調整理,高點在3530左右,低點在3365左右。

⑩ 期貨突破後目標位如何預測確定

期貨突破後,目標如何預測?這要看你是向上突破還是向下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