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些公司是專門為金融機構開發軟體的
青島軟銀信息技術有 限公司很好的!
Ⅱ 金融企業怎麼應用生物識別技術呢
人臉識別:銀行櫃面實名開戶
雖然銀行的實名業務辦理流程已經很嚴謹,但還是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人工審核漏洞或與銀行內部職員勾結,利用他人開戶進行非法洗錢、金融詐騙等犯罪行為,為國家、銀行、用戶帶來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如何完善銀行實名開戶體系,准確、快速地判定用戶真實身份,杜絕金融犯罪情況呢?
利用人臉特徵的唯一性、穩定性進行身份認證可准確、快速地確定用戶真實身份。用戶在櫃面進行實名開戶時,首先需通過人臉識別系統的認證,再由銀行職員進行第二次比對,雙重認證比單一的人工比對更安全。人臉識別可第一時間將他人開戶情況阻絕,達到100%實名開戶,且沒有政策風險,可有效防止非法洗錢、金融詐騙等犯罪行為,最高程度上保障國家、銀行、用戶三方面的利益。
指靜脈識別ATM機自動存取款
通過ATM機取款是需要銀行卡和密碼的,也因此會出現一些問題,有多張銀行卡容易導緻密碼記憶錯誤或忘記密碼,或忘帶銀行卡不能取款。不過有了指靜脈識別技術後就能完美解決這一問題:只要刷刷手指,無需取款密碼或銀行卡也能輕松取款了。
客戶首先需要在銀行櫃面通過指靜脈識別儀「登記」自己的指靜脈,等信息錄入後,只需要取款密碼、銀行卡其中的一個,就可以通過「刷手指」的方式在嵌入了指靜脈設備的ATM機上取款了。取款時,只要把之前「登記」過的手指放入指定的識別設備中,待識別完成,指靜脈信息匹配成功,就能進行後續取款、轉賬等操作。
如此,用戶再也無需記繁瑣的密碼,也不會出現因為忘記密碼或者忘帶銀行卡導致不能取款帶來不便的現象。
人臉識別實名制遠程開戶
絕大部分人都經歷過去金融機構排隊開戶,不僅舟車勞頓,還費時費力的情況,如何能省時省力地開戶呢?現在信息時代發展這么快,能不能利用互聯網遠程開戶?
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助力金融機構進行實名制自助遠程開戶,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得到很好的發展,在識別率和活體認證方面也已達到遠程開戶條件,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情況下,也可藉助人臉識別技術辦理遠程開戶業務:用戶只需登錄業務辦理的網站,填寫個人真實資料,再進入「人臉識別」環節,根據系統的提示通過攝像頭進行臉部識別,認證成功後,資料上傳至銀行系統,審核通過後便完成開戶。整個認證過程只需幾分鍾,不僅便利了用戶,也可使金融機構的營業網點隨互聯網無限延伸。
當然,生物識別技術還可廣泛應用在金融其它方面,例如互聯網支付、VIP客戶識別、徵信業務等等。智慧眼作為生物識別行業的領先企業,其人臉識別演算法、活體檢測演算法在業內POC測試中位列前三,指靜脈演算法更是在2014年11月北京大學主辦的全球指靜脈演算法挑戰賽中斬獲全球第一。目前,智慧眼業務已遍布全國近20個省,為全國近億名用戶提供身份認證服務,未來,智慧眼將研發更多的生物識別技術,服務金融業務,推動安全、便利的實名制金融體系建設。
Ⅲ JAVA是什麼意思
JAVA的意思是計算機的編程語言。
Java通過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它不僅吸收了C++語言的優點,而且摒棄了C++中難於理解的多繼承和指針的概念。具有簡單性、功能強大、分布式、健壯性、安全性、平台獨立與可移植性、多線程及動態性的特點。
Java語言作為靜態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的代表,可以充分的實現面向對象的理論,並允許程序員以一種優雅的思維方式編程復雜的程序。可以編寫桌面應用程序、Web應用程序、分布式系統和嵌入式系統應用程序。
(3)金融機構應用系統介面開發擴展閱讀
Java的技術應用
在Android的應用。許多Android應用程序是由Java程序員開發的。雖然Android使用不同的JVM和不同的封裝方法,但是代碼是用Java語言編寫的。
在金融業的應用。Java廣泛應用於金融服務業。許多第三方交易系統,銀行和金融機構選擇在Java開發,因為Java是相對安全的。
在高頻交易的空間應用。Java平台提高了平台的特性,並使得它能夠像編譯C++那樣傳輸數據,已經成為程序員編寫交易平台的一種語言。
Ⅳ 兩類機構可以通過什麼接入徵信系統,採用網頁點擊和填寫等方式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有關事宜的通知》(銀辦發〔2013〕45號),具備接入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村鎮銀行等機構(以下簡稱「小微金融機構」)應當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
一、徵信系統支持的接入形式
在接入方式方面,小微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規模和信息化程度,自行選擇開發介面程序方式或手工錄入報送方式(非介面方式)。
介面方式是指金融機構自行開發數據報送介面程序,從本行業務系統中抽取數據,生成符合徵信系統要求格式的報文,該方式適用於信貸業務數據量較大的金融機構;
非介面方式是指使用手工錄入方式向固定錄入軟體中錄入數據生成報文的方式,該方式適用於信貸業務數據量較小的金融機構。
在網路選擇方面,現在有三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通過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的互聯網接入平台接入,二是單家機構自行通過當地的金融城域網接入,三是參加當地的小微型機構接入徵信系統省級平台建設,通過平台專線接入。
互聯網接入平台接入是指通過互聯網連接徵信系統互聯網接入平台方式接入徵信系統。
金融城域網直接接入是指單家小微金融機構通過數據專線或虛擬專用網路(VPN)連接人民銀行金融城域網的方式直接接入徵信系統。
省級平台接入是指通過連接機構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徵信分中心組織建立的省級徵信平台方式接入徵信系統。
二、接入流程
機構接入徵信系統共分為五個步驟:申請、接入的前期准備、數據報送測試驗收、開通報送用戶、開通查詢許可權等,各個步驟主要工作如下:
(一)申請
金融機構要求接入徵信系統,需向徵信中心或所在地徵信分中心提出申請,申請函應至少包括機構性質、業務種類、業務現狀(未結清業務余額及筆數情況)、業務系統與網路條件、申請接入的徵信系統名稱及接入的理由、擬採取的接入方式、接入實施計劃等。身份證明材料包括:金融許可證復印件、營業執照復印件、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等。
分中心進行審核後,對具備接入條件的機構提出初審意見,連同匯總後的接入材料一並報送徵信中心。
徵信中心根據分中心的初審意見,結合機構接入的總體安排,確定申請機構接入安排,並函告分中心,分中心將函復結果通知申請機構。
(二)接入的前期准備
分中心負責前期的組織、指導和培訓等工作。
1. 培訓相關法規、制度,介面規范,信用報告解讀;
2. 指導介面程序的開發,培訓MBT系統、互聯網平台錄入系統等的使用;
3. 督促金融機構建立相關內部管理制度(數據報送、信息查詢、異議處理、安全管理等);
4.指導機構正確填寫機構、用戶、電子郵箱申請表等材料。
(三)數據報送測試驗收
介面機構應按照《關於進一步規範金融機構數據報送介面程序測試和驗收工作的通知》(銀徵信中心〔2012〕7號)開展測試驗收工作。
非介面機構在驗證數據錄入軟體能夠按要求生成數據報送文件之後,還應對數據錄入人員的錄入能力進行驗證。對數據錄入人員的上崗測試,主要是按規定業務場景模擬錄入徵信數據,數據錄入准確無誤則表示具備錄入能力,可以向徵信系統報送數據。目前通過互聯網接入平台接入的非介面機構在培訓中安排了測試。
(四)開通數據報送用戶
數據測試通過後,徵信中心為金融機構開通生產環境的數據報送用戶。
徵信分中心將機構接入後的各項制度和要求通知金融機構,包括數據質量管理要求、介面程序升級要求、數據刪除管理要求等方面。
(五)開通查詢許可權
徵信中心審核接入機構數據報送情況符合要求後,徵信中心為接入機構開通查詢許可權。
Ⅳ 接入徵信系統的方式有哪些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有關事宜的通知》(銀辦發〔2013〕45號),具備接入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村鎮銀行等機構(以下簡稱「小微金融機構」)應當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
一、徵信系統支持的接入形式
在接入方式方面,小微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規模和信息化程度,自行選擇開發介面程序方式或手工錄入報送方式(非介面方式)。
介面方式是指金融機構自行開發數據報送介面程序,從本行業務系統中抽取數據,生成符合徵信系統要求格式的報文,該方式適用於信貸業務數據量較大的金融機構;
非介面方式是指使用手工錄入方式向固定錄入軟體中錄入數據生成報文的方式,該方式適用於信貸業務數據量較小的金融機構。
在網路選擇方面,現在有三種方式可供選擇,一是通過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的互聯網接入平台接入,二是單家機構自行通過當地的金融城域網接入,三是參加當地的小微型機構接入徵信系統省級平台建設,通過平台專線接入。
互聯網接入平台接入是指通過互聯網連接徵信系統互聯網接入平台方式接入徵信系統。
金融城域網直接接入是指單家小微金融機構通過數據專線或虛擬專用網路(VPN)連接人民銀行金融城域網的方式直接接入徵信系統。
省級平台接入是指通過連接機構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徵信分中心組織建立的省級徵信平台方式接入徵信系統。
Ⅵ 徵信系統的介面方式是什麼意思
徵信系統的介面方式是指金融機構自行開發數據報送介面程序,從本行業務系統中抽取數據,生成符合徵信系統要求格式的報文,該方式適用於信貸業務數據量較大的金融機構。
更詳細的內容當然還需要你自己去了解,據我所知提供徵信的有芝麻信用、前海平安,風控與決策的有神州融,做評分的有FICO。
Ⅶ 開支存摺出現二代支付是什麼意思
中國人民銀行第二代支付系統(The 2nd generation of 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t System,簡稱CNAPS2)預計於2012年10月整體上線。第二代支付系統對於完善我國支付清算體系,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高效運行,以及央行履行宏觀調控和服務職能具有重要意義。第二代支付系統相對於第一代系統,能支持參與機構一點接入、一點清算,適應了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銀行機構)行內系統數據大集中的發展趨勢,為銀行機構節約了流動性和接入成本;大額、小額、網銀各應用系統間的技術松耦合,增加了參與機構對應用系統的自主選擇權;支付結算方式的創新和服務質量的優化,高效支撐了各種跨境、電子支付和金融市場交易,提升了支付體系整體競爭力。目前,第二代支付系統建設各項工作正按計劃緊鑼密鼓地開展著,其中網銀系統已經於2010年8月30日先行上線,2011年1月完成了在全國的推廣應用。
第二代支付系統主要特徵
統一第一代系統分散的接入渠道。第二代系統在信息傳輸方面採用類似於SWIFT的傳輸渠道,信息傳輸和業務處理相分離,所有參與機構接入到公共信息傳輸平台,業務信息經公共信息傳輸平台清分後,分別提交大額、小額、網銀三個應用系統處理,多個參與機構可以通過一個前置機接入支付系統。
調整國家處理中心和城市處理中心的功能定位。引入接入雲概念,全國32個城市處理中心(以下簡稱CCPC)僅僅作為參與機構接入第二代系統的物理接入節點,進行最基本的報文格式檢查,不再具備第一代系統的軋差、管理和數據存儲功能,各CCPC可以互為備份。所有軋差、數據存儲和管理功能均集中到了國家處理中心(以下簡稱NPC),時序、許可權和參數管理也由位於NPC的公共控制管理系統進行。
各個業務應用系統相互獨立。第二代系統解除了大額系統和清算賬戶系統的綁定關系,以及小額系統和軋差伺服器的內嵌關系,清算賬戶系統直接為大額、小額和網銀系統提供資金結算服務,小額和網銀系統無需通過大額系統提交軋差凈額,軋差伺服器從小額系統中分離出來,為小額和網銀系統管理凈借記限額和提供軋差服務,因此,大額、小額和網銀三個應用系統相互獨立,可分別運行。
提供多邊軋差凈額結算模式。除了支持各種貸記、借記、即時轉賬業務外,第二代系統還開發了多邊軋差凈額結算模式,能為支付清算組織提交的一攬子參與機構多邊軋差凈額提供資金結算服務,正如歐元區大額支付系統Target2,為證券交易、零售支付和貨幣市場等金融市場支付清算系統提交的多邊軋差凈額業務完成參與機構資金賬戶的最終結算。
支持外匯交易市場的「款款對付」結算。「款款對付」結算簡稱PvP結算,是指不同幣種資金同步進行交收並互為交收條件的結算方式,一直被視為外匯交易結算系統應該實現的最重要功能之一。第二代系統設計了PvP結算的完整流程,通過大額支付系統、外匯交易清算系統和結算銀行的同步處理,本、外幣兩筆即時轉賬業務將分別完成外匯交易中本幣和外幣的資金轉賬處理,避免了外匯交易的本金風險。
啟用多種排隊業務解救機制。一是不僅為小額排隊業務提供撮合功能,還為大額排隊業務設計了日間雙邊撮合和業務截止多邊撮合機制,只要排隊業務符合撮合條件,即可解救因賬戶余額不足導致的排隊隊列;二是為在央行開立多個清算賬戶的法人銀行提供了「資金池」管理功能,當分支機構清算賬戶因缺乏頭寸而出現排隊業務時,系統依據法人銀行事先授權自動將資金從法人銀行調入分支機構賬戶解救排隊業務;三是為不同法人銀行提供自動拆借功能,當法人銀行頭寸不足支付時,系統依據法人銀行事先簽訂的拆借協議,啟動法人銀行之間的資金拆借功能,化解流動性風險,確保當日不能解退的軋差凈額清算業務完成最終結算。
提供各類賬戶查詢功能。法人銀行可於當日查詢所有分支機構清算賬戶的余額、可用頭寸、預期頭寸,還可以查詢其在人民銀行非清算賬戶的余額信息;分支機構則可查詢自身清算賬戶和在人民銀行開設的非清算賬戶的有關信息。此外,與第二代支付系統同步上線的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還為銀行機構設計了零餘額賬戶管理功能,有利於法人銀行清算賬戶和非清算賬戶資金的集中歸並和使用。
適應跨境和創新業務的發展。為適應跨境業務的發展趨勢,拓展跨境業務種類,劃分為資本項下跨境支付和退款,服務貿易結算和退款,貨物貿易結算和退款等支付種類,報文採用ISO20022標准並支持英文填寫。小額系統票據截留業務增加了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等種類,能支撐各類票據的影像信息傳遞和資金結算。第二代系統還做強了非金融支付服務組織的支付業務功能,為集中代收付中心開辟了實時代收、實時代付業務功能,增加了協議信息驗證功能,統一了協議核驗要素。
全面改進參與機構服務體驗。人民銀行發起的涉及銀行機構清算賬戶資金變動的單邊、錯賬沖正和同城軋差凈額業務,均會通知該參與機構;特許參與者發出的即時轉賬、多邊軋差凈額業務如遇排隊情形,也會及時通知缺款行,方便其籌措資金。此外,所有涉及清算賬戶的維護信息都會通知到清算賬戶所屬的銀行機構。
對參與機構和金融市場的影響
節約參與機構的接入成本。參與機構只需開發集中大額、小額、網銀功能的單一介面或擺放一台前置機,即可接入央行系統辦理各類支付業務,大大節約了設備等固定資本投入。尤其是多家參與機構行內系統通過共享前置接入第二代支付系統的方式,為農村金融機構低成本接入支付系統創造了有利條件。NPC功能的集中和CCPC功能的弱化,可以方便參與機構就近接入支付系統,也為參與機構在主接入點故障情形下,隨時切換到備份接入點奠定了基礎,數據的集中存儲和業務的集中處理也有利於備份系統的集中和建設。但是,「雞蛋放於同一籃中」雖方便了管理,也凸顯了備份系統同步建設的重要性。
新增參與機構對應用系統的自主選擇權。第一代系統中,由於人民銀行會計核算系統是接入大額系統,並通過大額系統向清算賬戶系統提交參與機構開戶、銷戶指令以及資金支付指令,而軋差伺服器鑲嵌於小額系統,因此參與機構加入小額和網銀系統的前提是必須加入大額系統,退出大額系統前必須先退出小額和網銀系統,加入網銀系統的前提是必須加入小額系統,退出小額系統前則必須先退出網銀系統。在第二代系統架構中,由於大額、小額和網銀系統的相互獨立,會計核算系統直接接入清算賬戶管理系統,提交參與機構開戶、銷戶指令和資金支付指令,因此參與機構可依據自身業務需要加入或退出上述任一應用系統。
提高中央對手方交易的資金結算效率。各類支付清算組織例如銀聯、中證登、上海清算所等金融市場中央對手方(Central Counter Party,簡稱CCP)可以通過大額支付系統提交多邊軋差凈額業務,改變了原來將多邊軋差凈額業務拆成多筆以自身為其中記賬方的即時轉賬業務提交大額支付系統完成資金結算的方式,這種國際上中央對手方普遍採用的清算模式,有利於提高資金結算的效率,降低資金結算風險,也有利於中央銀行及時主動掌握金融市場資金交易狀況。
加速外匯交易後台集中清算的進程。目前,我國外匯交易市場的場外詢價交易和場內競價交易,均未實現PvP結算。無論作詢價交易清算的外匯交易中心,還是作競價交易集中清算的上海清算所均面臨不同程度的匯率風險和本金風險。第二代系統設計的PvP結算功能,能極大地降低外匯交易清算和結算環節的風險,提高外匯交易的結算效率,助力外匯交易中心將眾多分散的詢價交易納入到集中清算系統中,從而對外匯交易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外匯交易採用PvP結算模式,以及大宗交易使用央行貨幣進行結算,也有助於提升國際清算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我國金融體系穩健性的總體評估,在擴大外匯市場交易規模的同時,有利於央行對外匯交易總體情況的及時把握和宏觀調控。
增強銀行體系資金使用效率。第二代系統提供的多種流動性管理功能,有助於銀行機構了解其在央行開立的所有賬戶余額情況,盤活法人銀行所有流動資金,及時完成日間支付,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避免因信息失靈帶來的流動性風險。由於這些功能大部分是系統根據事先設置自動觸發的,有的是方便法人銀行知曉頭寸的功能,因此在提高支付清算效率的同時,還降低了銀行機構管理流動性的成本,促進了支付行業整體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的提高。
提高支付服務國際競爭力。使用國際標準的第二代系統報文能夠在大額系統和SWIFT等跨境系統間自動轉接和傳輸,有利於銀行辦理跨境業務的聯機處理。第二代系統運行時序的參數化設置和調整則掃除了跨境支付的時區障礙,為全天候辦理跨境支付的最終結算奠定了基礎。代收付業務的服務拓展和核驗統一,提高了代收付業務處理效率,深化了區域乃至全國代收付業務的開展,有利於支付服務市場的細分,促進支付服務市場向專業化、多元化和市場化方向發展。
參與機構的應對措施
第二代系統作為銀行間最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它的上線和切換對於所有參與機構來說,都有諸多工作要做。
加快行內系統改造和介面開發。為充分利用好第二代系統這個平台,各參與機構應按照人民銀行工程實施計劃推進行內系統改造和介面開發,做好自身系統對第一代和第二代業務的支持,整合大額、小額和網銀等業務應用的介面,完成自身系統內部測試和業務測試,早日參與人民銀行組織的聯調測試和模擬運行,確保各類業務的平穩開展,自身系統的穩步上線,新舊系統的平滑過渡。
加強內部各部門間溝通和協作。第二代系統的各個應用模塊,例如大額和零售支付系統,以及提供的各種流動性管理功能,可能會涉及銀行資金營運部門、會計核算部門、電子銀行部門、公司業務部門等多個部門的合作,各銀行應根據支付系統反饋的調撥資金報文,做好總行和分支機構內部的會計核算;根據資金拆借報文和金融市場轉賬報文,做好會計核算部門和資金營運部門的溝通與協作;跨行網銀業務的開展需要電子銀行部門的參與;自動拆借協議的設置、撤銷和額度恢復等均需要會計核算和資金營運部門及時溝通信息,聯動處理業務。因此需設計好行內支付系統相關業務處理流程,制訂相應的支付系統業務處理辦法,規范各類業務處理手續和程序,明確內部分工和各方責任。
明確生產和備份系統建設布局。第二代系統為參與機構提供了靈活的接入方式和清算模式,尤其是一點接入、一點清算的模式,在節約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同時,也節約了接入成本。但是,高度集中的數據存儲和業務處理也對系統運營和系統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銀行機構應事先確定好生產接入點和備份接入點,盡早考慮自身備份系統建設,為生產系統和備份系統的無縫接替、業務處理的連續性做好充分准備。
發揮廣大參與機構的合力。無論證券市場的券款對付結算,還是外匯交易市場的PvP結算,僅靠美好設想和單方面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中證登、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外幣結算銀行等各方達成共識,共同行動,改造系統,實現債券和外幣賬戶資金圈存功能,才能實現證券交易結算中券和款的同步交收,外匯交易結算中人民幣和外幣資金的同步結算。由特許參與者發起的其他業務,如銀行卡跨行交易業務、城市商業銀行匯票業務和代收付業務也同樣如此,需要支付清算組織和銀行機構的共同參與和合作。
做好各項基礎性工作。參與機構應根據人民銀行頒布的最新收費方案,結合自身業務發展,確定擬加入的第二代系統應用模塊和清算方式,做好多個清算賬戶向一個清算賬戶歸並的各項准備,逐步上收跨行支付業務,完善內部分級核算體系,保證業務的連續處理,做好上收過程中應急處置和宣傳解釋工作。為切實用好各項流動性管理和查詢功能,銀行機構申報行名行號信息時需填明自己的所屬法人,法人銀行還需在人民銀行開設或指定零餘額賬戶,以便人民銀行為其歸集賬戶資金。
Ⅷ 金融行業信息化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到上個世紀末為止,我國的金融信息化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在數萬金融科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由點及面,初步建成了日趨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體系。在這段發展時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業和行業監管部門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即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等行業監管機構的領導下,各個金融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金融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和實施原則。
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的建立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講起步較晚,從70年代開始至今盡管只有20多年的短短歷程,但發展速度較快。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行業信息系統已基本上接近了發達國家80年代中期的水平。計算機進入我國銀行業,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引進了蘇聯的電磁式分析計算機,用以進行全國聯行對帳表的工作。但是計算機在我國銀行業的真正發展還是從70年代開始的,因此,我國金融行業信息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70年代起步階段
從70年代中國銀行引進了第一套理光—8型(RICOH—8)主機系統開始,揭開了我國金融行業信息系統發展的序幕,當時的主要目標是利用計算機處理效率高、准確性強、功能豐富的特點,對銀行的部分手工業務用計算機來進行處理,主要軟體採用COBOL語言編寫,實現了諸如對公業務、儲蓄業務、聯行對帳業務、編制會計報表等日常業務的自動化處理。盡管在當時只在某些地區的某幾個分行著手試點,但是試點的成功為後來的大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這一階段主要的處理方式也是採用離線批處理的方式,解決了大量瑣碎、重復性的勞動。
第二階段——80年代推廣應用階段
80年代我國銀行業相繼引進了日本的M—150、美國IBM公司的436l、4381型主機系統。進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廣應用各類櫃面業務處理系統,在此基礎上各行分別建立了自己的聯網系統,實現了同城各專業銀行自身間的活期儲蓄通存通兌,基本實現了各專業行、各營業網點之間業務的聯網處理。計算機已應用於銀行門市業務、資金清算業務、金融計劃統計業務、信貸管理等多項業務中。與此同時,1985年中國銀行率先加入了SWIFT環球金融通信網路系統,為我國銀行業電腦化信息系統同國際接軌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三階段——90年代完善提高階段
90年代各大專業銀行信息系統主機紛紛升級,如引進美國IBM公司的大型機ES9000系列主機,用以擴大業務處理范圍、增強業務處理能力。1991年4月1日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電子聯行的正式運行,標志著我國銀行電腦化信息系統進入了全面網路化階段。各大銀行除先後加入人民銀行的電子聯行系統外,在一些大中城市還建立了各種形式的自動化的同城票據交換系統,如同城跑盤清算系統、同城網路清算系統和同城清分機處理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原來資金清算時間長、可靠性差的問題,使得資金清算在各地之間能高質量、高速度地完成。同時,繼中國銀行之後,其它各大專業銀行也紛紛加入SWIFT系統成為其一員,使國際結算業務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人民銀行衛星通信系統上,除了銀行業務的應用外,還開發應用了全國證券報價交易系統,使全國的證券交易形成了一個統一、公平、合理的市場,使計算機在金融業的廣泛應用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隨著應用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級網路系統愈加成熟完善,除了能處理傳統的金融業務外,各行還紛紛推出了90年代國際上流行的新型的自助銀行為客戶提供隨時、隨地、方便、周到的服務,實現了全方位、全開放式、多層次,符合國際慣例經營模式的新型的金融服務體系。由此可見,業務上的應用已基本達到了較為完善的階段,但各大銀行及金融機構仍在不斷努力,開拓新的業務,並重視計算機在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不斷提高金融電腦化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爭取早日實現理想的決策支持系統。
第四階段——90年代末至今,新時代的到來
從90年代末至今,整個世界進入一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加之我國已跨入WTO門檻,中國原本就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格局。
要想取得市場上的優勢,金融企業必須加強客戶關系管理、金融產品創新和加強內部信息化建設,而這三項都與信息技術分不開。金融信息化的意義這時候也並不局限於金融行業本身,而在於金融信息化是整個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部分。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信息時代對金融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把金融企業的支付系統介面接在企業的網上、政府的網上以及各消費者家中的網上。國內的金融企業紛紛觸網,推出網上支付系統。中國銀行率先推出了網上銀行的系列產品。中行的客戶只要擁有一張長城借記卡,再從網上下載中行提供的電子錢包軟體,就可以在網上進行各種操作,包括在網上開展查詢、轉賬、支付和結算等業務。而隨後中國建設銀行總行正式推出了網上銀行業務,接著又開通了網上個人外匯買賣、證券保證金自動轉賬等服務。而招商銀行的「一卡通」及「一網通」網上業務更可謂是先聲奪人。招商銀行的網上業務還包括網上企業銀行、網上個人銀行、網上證券、網上實時支付等功能。擁有招商銀行「一卡通」的客戶,可以享受網上付費、網上購物、銀證轉賬、賬戶轉賬等服務,不必再辦理其它手續。近幾年,信息技術已廣泛滲透到金融經營管理的各個機構、各項業務、各個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網路化和電子商務的鏈接成為衡量「新世界、新金融、新銀行」的一個重要標准。為了趕上潮流,適應WTO形勢下的新競爭格局,中國的金融企業正在加快腳步邁入信息化時代。
資料來源:AMT咨詢公司研究報告
Ⅸ 什麼是二代支付
1、二代支付,全稱是「第二代支付系統」,它是我國最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之一。
3、第二代支付系統主要特徵:
(1)統一第一代系統分散的接入渠道;
(2)調整圖家處理中心和城市處理中心的功能定位;
(3)各個業務應用系統相互獨立;
(4)提供多邊軋整凈額結算模式;
(5)支持外匯交易市場的「簌款對付」 結算;
(6)啟用多種排隊業務解救機制;
(7)提供各類賬戶查詢功能;
(8)全面改進參與機構服務體驗。